医用局部解剖学-臀部、股后区、腘窝
合集下载
医学局部解剖学-股后区、腘窝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短头
起自股骨粗线
股二头肌止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止于
胫骨上端内侧
短
作用:屈膝
头
1)坐骨神经
出梨状肌下孔 至臀大肌深面
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 至股后部
行于股二头肌长头深面
发肌支分布于股后群肌 至腘窝上角分成
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三点一线” 1.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 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 连线的上、中1/3交点 。 2.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 子连线的中点 3.股骨内、外侧髁连线 的中点。
股后区、腘窝
(一)境界
• 上界:臀襞 • 下界:髌骨上方两横指环线 • 内侧界:后肌间隔 • 外侧界:外侧肌间隔
(二)层次
• 1.皮肤:较薄 • 2.浅筋膜:较厚 • 3.深面有股后皮神经延后正中线垂直
下降,分布于股后区及小腿后区上部 深筋膜、肌
• 4.深层结构 血管神经安排
股后区肌肉
起自坐骨结节
•腘窝上部:内 外
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
•腘窝中部:浅 深
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腘窝下部:内 外
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临床分析
• 胫神经损伤后,因小 腿后肌群无力,而前 外侧肌群过度牵拉, 使足呈背屈、外翻, 出现“钩状足”畸形
• 腓总神经损伤后,因 足不能背屈,趾不能 伸,致足下垂且内翻 ,呈“马蹄”内翻足 畸形
股后区的动脉吻合
1.臀下动脉,旋股内、 外侧动脉和第一穿动 脉形成十字吻合支
2.各穿动脉之间的吻 合3.ຫໍສະໝຸດ 深动脉终支与腘 动脉肌支形成的吻合
局部解剖学03臀区、股后、腘窝共32页文档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局部解剖学03臀区、股后、 腘窝
26、机遇对于有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局部解剖学03臀区、股后、 腘窝
26、机遇对于有准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局部解剖学课件臀区、股后区、腘窝-2015

局部解剖学 -- 臀区、股后区、腘窝
一、臀 区
(一)境 界 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 内界:骶尾骨的外侧缘 外界: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二)层次特点
1、皮 肤:厚,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 :发 达;近髂嵴和臀下部形成脂肪 垫,中部较薄,内侧很薄 皮神经:三组
臀上皮神经:L1-L3后支的外侧支 臀下皮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Si1-Si3后支
坐骨大孔 --- 骶棘韧带①与坐骨大切迹围成 坐骨小孔 --- 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②和坐骨小切迹围成 梨 状 肌 --- 起自骶骨前面,穿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个间隙。
坐骨大孔
①
②
坐骨棘
出入梨状肌上、下间隙的结构 梨状肌上间隙:三 梨状肌上间隙:八
臀大肌 梨状肌
梨状肌上间隙(外→内):
肌深面 (3)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降入股后区 (4)在股后,行于大收肌的表面,股二头
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 (5)一般在腘窝上方(上角)分为两大终
末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体表投影 •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至大转子连线内、中1/3点 •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 • 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
3、分支分布 • 内 侧 → 半腱/膜肌、股二头肌长头 • 外 侧 → 股二头肌短头
2)股后区的血供特点
无动脉主干,其血供主要由股深 动脉的穿动脉紧贴股骨穿大收肌止 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收肌结 节)至股后部,并串连形成上、下 相连的股后动脉链,发支供应股后 肌群。
三、腘 窝
(一)境 界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底: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
一、臀 区
(一)境 界 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 内界:骶尾骨的外侧缘 外界: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
(二)层次特点
1、皮 肤:厚,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 :发 达;近髂嵴和臀下部形成脂肪 垫,中部较薄,内侧很薄 皮神经:三组
臀上皮神经:L1-L3后支的外侧支 臀下皮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内侧皮神经:Si1-Si3后支
坐骨大孔 --- 骶棘韧带①与坐骨大切迹围成 坐骨小孔 --- 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②和坐骨小切迹围成 梨 状 肌 --- 起自骶骨前面,穿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个间隙。
坐骨大孔
①
②
坐骨棘
出入梨状肌上、下间隙的结构 梨状肌上间隙:三 梨状肌上间隙:八
臀大肌 梨状肌
梨状肌上间隙(外→内):
肌深面 (3)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降入股后区 (4)在股后,行于大收肌的表面,股二头
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下行 (5)一般在腘窝上方(上角)分为两大终
末支——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体表投影 •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至大转子连线内、中1/3点 •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 • 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
3、分支分布 • 内 侧 → 半腱/膜肌、股二头肌长头 • 外 侧 → 股二头肌短头
2)股后区的血供特点
无动脉主干,其血供主要由股深 动脉的穿动脉紧贴股骨穿大收肌止 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收肌结 节)至股后部,并串连形成上、下 相连的股后动脉链,发支供应股后 肌群。
三、腘 窝
(一)境 界
上外侧界:股二头肌 上内侧界:半腱肌、半膜肌 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界:腓肠肌内侧头 底:股骨的腘平面、膝关节囊、
医用局部解剖学-臀部、股后区、腘窝

意义:腘动脉近侧段被阻断,或部
分关节支有阻塞时,此网有一定的代 偿功能。
.
5) 腘深淋巴结: 位置:腘血管鞘附近的 腘窝脂肪内,4~5个;
收纳:足外侧缘及小腿 后外侧部来的浅淋巴管以 及足和小腿的深淋巴管。
输出管注入:与股血管 伴行,向上注入腹股沟深 淋巴结。
.
㈢ 股部中1/3横断面:
浅层:皮肤、浅筋膜、大隐静脉; 深层:阔筋膜、股内、外侧和后肌间隔;
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将坐 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
1) 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和神 经:
外侧→内侧:臀上神经、臀上动脉 和静脉。
臀上动脉:髂内动脉发出→梨状肌 上孔→臀部
分为二支:
浅支:至臀大肌;
深支:伴臀上神经行于臀中、小肌 之间,深支向外侧达阔筋膜张肌深面, 与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吻合。
⑶ 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 侧,外侧可视为安全区。
⑷ 营养动脉:起自臀下动脉,与坐 骨神经干伴行,行股部截肢术时需先结 扎此动脉,然后再切断坐骨神经。
.
2.臀部注射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 臀部血管、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
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臀部肌注时,一 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较为安全。
⑤ 臀中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骶神经后支,分布于 臀部内侧部皮肤。
.
2.深层结构
⑴ 深筋膜:又称臀筋膜,向上覆 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
厚、致密,深面有臀中肌纤维的起 始。
在臀大肌上缘处分为两层,包裹臀 大肌,在其下缘处再合并成一层,向 下接续股后区深筋膜,向外侧参与髂 胫束的构成,向内侧附于骶尾骨背面。
③ 股深动脉终支与腘动脉肌支形 成的吻合。
分关节支有阻塞时,此网有一定的代 偿功能。
.
5) 腘深淋巴结: 位置:腘血管鞘附近的 腘窝脂肪内,4~5个;
收纳:足外侧缘及小腿 后外侧部来的浅淋巴管以 及足和小腿的深淋巴管。
输出管注入:与股血管 伴行,向上注入腹股沟深 淋巴结。
.
㈢ 股部中1/3横断面:
浅层:皮肤、浅筋膜、大隐静脉; 深层:阔筋膜、股内、外侧和后肌间隔;
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将坐 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
1) 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和神 经:
外侧→内侧:臀上神经、臀上动脉 和静脉。
臀上动脉:髂内动脉发出→梨状肌 上孔→臀部
分为二支:
浅支:至臀大肌;
深支:伴臀上神经行于臀中、小肌 之间,深支向外侧达阔筋膜张肌深面, 与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吻合。
⑶ 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 侧,外侧可视为安全区。
⑷ 营养动脉:起自臀下动脉,与坐 骨神经干伴行,行股部截肢术时需先结 扎此动脉,然后再切断坐骨神经。
.
2.臀部注射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 臀部血管、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
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臀部肌注时,一 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较为安全。
⑤ 臀中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骶神经后支,分布于 臀部内侧部皮肤。
.
2.深层结构
⑴ 深筋膜:又称臀筋膜,向上覆 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
厚、致密,深面有臀中肌纤维的起 始。
在臀大肌上缘处分为两层,包裹臀 大肌,在其下缘处再合并成一层,向 下接续股后区深筋膜,向外侧参与髂 胫束的构成,向内侧附于骶尾骨背面。
③ 股深动脉终支与腘动脉肌支形 成的吻合。
《局部解剖学》系列课程:局部解剖学

5.解剖臀区深层结构 • 清除臀筋膜,暴露臀大肌 并修出其上、下缘; • 将手插入臀大肌上、下缘 的深面,钝性分离臀大肌 与其深面的结构; • 在臀大肌的起点处切断臀 大肌,并将其翻向外下方 的止点处。
注意:①不要切断股后皮 神经和坐骨神经;②臀大 肌与深面的骶结节韧带紧 密结合,在向外翻转臀大 肌时,应沿该韧带浅面进 行分离,切勿伤及该韧带。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
穿行梨状肌上、下孔、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静脉(由外向内排列)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 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骨小孔:阴部内静、动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 骨 神 经 与 梨 状 肌 关 系 类 型
三、膝后区 三、膝后区 (腘窝) (腘窝)
(一)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股后皮神经 小隐静脉 腘浅淋巴结
腘窝的边界 腘窝的底(腘筋膜) 腘窝的顶 (二)深层结构: 1.腘窝的境界
2. 腘窝的内容:腓总神经、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腘深淋巴结
6. 解剖腘窝深层结构 • 沿腘窝中线纵行切开腘 筋膜,观察小隐静脉末 端及其周围的腘浅淋巴 结,去除腘筋膜; • 修洁并观察构成腘窝境 界的肌肉或肌腱; • 修洁腘窝内的胫神经、 腓总神经、腘静脉、腘 动脉及腘深淋巴结,注 意其排列关系。
二深层结构:股后群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坐骨神经
股 后 区 血 管 与 神 经
收肌管 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6.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 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或切断股 二头肌长头,追踪并清理出坐 骨神经及其至股后群肌、大收 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支。
臀区股后区腘窝

⑶ 腘静脉
由小腿深V汇合而成。 由小腿深V汇合而成。
解剖要点
①位于胫N深面,腘A浅面; 位于胫N深面, 浅面; ②与腘动脉伴行共同包于一个血 管鞘内, 管鞘内,故血管损伤后易发生动 静脉瘘; 静脉瘘; 小隐V末端汇入腘V ③小隐V末端汇入腘V,故高位结 扎小隐V时勿伤及浅面的胫N 扎小隐V时勿伤及浅面的胫N; 穿大收肌腱裂孔续为股V ④穿大收肌腱裂孔续为股V。
㈣临床应用
⒈关于臀部肌肉注射的部位 坐骨N有恒定易于确认的标志, 坐骨N有恒定易于确认的标志,临 床作臀部肌肉注射时如不注意可损 伤该N 常规应在臀部外上1 伤该N,常规应在臀部外上1/4 象限。 象限。 注意:一定按解剖学上臀区的境界 解剖学上臀区的境界, 注意:一定按解剖学上臀区的境界, 如误将臀区范围缩小到坐骨结节周 那么此时外上1 围,那么此时外上1/4恰好是坐 经过之区域。 骨N经过之区域。 臀区注射“安全区”的表面标志确 臀区注射“安全区” 定方法:将手掌张开,拇指与鱼际 定方法:将手掌张开, 放在髂嵴上, 放在髂嵴上,拇指尖按在髂前上棘 其余四指和手掌所覆盖的区域。 上,其余四指和手掌所覆盖的区域。
⒊坐骨神经痛
为骨科疾患中常见伴发症状,原因很多, 为骨科疾患中常见伴发症状,原因很多,从构成坐骨 神经的神经根一直到坐骨神经全程受到压迫与刺激均 引起本病。包括炎症、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所致N 引起本病。包括炎症、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所致N 根受压等,这种疼痛常发生于臀部,放射到股后面, 根受压等,这种疼痛常发生于臀部,放射到股后面, 小腿外侧及后面、足的外缘及足背。 小腿外侧及后面、足的外缘及足背。如按压坐骨大切 腘窝及腓骨小头外后方,常引起剧痛。 迹,腘窝及腓骨小头外后方,常引起剧痛。
⑷ 腘A:为股A的延续 为股A
局部解剖学-臀部、股后区

19
小腿前外侧区
(一)浅层结构 大隐静脉 隐神经 腓浅神经
2)在股后部肌支支配:股二 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和大 收肌。
坐骨 动脉
3)与临床相关:
坐骨神经
(1)手术分离坐骨神经时,沿其外
侧分离不易损伤其分支,较安全。
(2)坐骨神经偶有坐骨动脉伴行, 作股部截肢时,需先结扎此动脉。
(3)坐骨神经压痛点
胫神经
4)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如图)
腓总神经
8
股前内侧区
内侧界:髂耻弓
2)内容 髂腰肌、股神经和 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1)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 及耻骨梳韧带 后外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2)内容
股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最内侧为股环。
12
4.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 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1)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闭孔内肌键
下孖肌
股方肌
(3)深层: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闭孔内肌键 阔筋膜张肌
2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结构
1.梨状肌上孔
由外向内依次为: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
臀上动脉 臀上神经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小肌。
臀上动脉营养臀大、中、小 肌和髋关节。
臀上静脉与臀上动脉伴行
3
2.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出盆
腔时与梨状肌
的位置关系常
有变异。因为
坐骨神经与梨
状肌关系十分
密切,当梨状
肌损伤、出血
66.3%
小腿前外侧区
(一)浅层结构 大隐静脉 隐神经 腓浅神经
2)在股后部肌支支配:股二 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和大 收肌。
坐骨 动脉
3)与临床相关:
坐骨神经
(1)手术分离坐骨神经时,沿其外
侧分离不易损伤其分支,较安全。
(2)坐骨神经偶有坐骨动脉伴行, 作股部截肢时,需先结扎此动脉。
(3)坐骨神经压痛点
胫神经
4)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如图)
腓总神经
8
股前内侧区
内侧界:髂耻弓
2)内容 髂腰肌、股神经和 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1)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后内界:耻骨肌筋膜 及耻骨梳韧带 后外界:髂耻弓 内侧界:腔隙韧带
2)内容
股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最内侧为股环。
12
4.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 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1)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闭孔内肌键
下孖肌
股方肌
(3)深层: 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闭孔内肌键 阔筋膜张肌
2
(三)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的结构
1.梨状肌上孔
由外向内依次为: 臀上神经 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
臀上动脉 臀上神经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小肌。
臀上动脉营养臀大、中、小 肌和髋关节。
臀上静脉与臀上动脉伴行
3
2.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出盆
腔时与梨状肌
的位置关系常
有变异。因为
坐骨神经与梨
状肌关系十分
密切,当梨状
肌损伤、出血
66.3%
2018年局部解剖学03臀区、股后、腘窝-医学文档

③臀上静脉:与臀上动脉 伴行。
梨状肌下间隙(外→内): 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 臀下动、静脉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
①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间隙后, 位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 子连线中点达股后部,至腘窝上角分 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 关系常有变异。若梨状 肌损伤或出血肿胀,易 压迫坐骨神经致腰腿痛 ,称梨状肌综合征。
一、 臀区
(一)境界
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襞); 内侧界:骶、尾骨外侧缘; 外侧界:髂前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二)层次
1.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
。 2.浅筋膜:内含丰富脂肪,其间有 许多连于皮肤与深筋膜间的纤维束, 致该区皮肤移动性小。 在坐骨结节处,坚韧的纤维组织形 成坐垫,坐位时可缓冲躯干重量。
3.腘窝下部:内→外 腘动脉 、腘静脉、胫神经; 当股骨髁上骨折时,易伤及腘动脉。
(三)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于腘窝上角处分为 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胫神经到腘肌下缘处穿比目 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 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缘 行向外下,绕腓骨颈后分为腓 浅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足 背等皮肤)和腓深神经(分布 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等)。
胫前动脉: 穿小腿骨间膜 至小腿前面, 至踝关节下方 移行为足背动 脉。
胫后动脉:沿小腿浅、深屈 肌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转至足 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 外侧动脉两终末支。
(五)膝关节动脉网 位置:膝关节附近。
组成: 关节支5条; 旋股外侧A降支; 膝降动脉; 胫前返动脉; 意义:当腘动脉损伤或栓 塞时,可形成侧支 循环,保证远端血 供。
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
(2)血管神经安排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 个间隙,分别称梨状肌上间隙和梨 状肌下间隙。臀区血管神经即经此 达臀区、股后区,并经坐骨小孔达 会阴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局部解剖学
第二章 下 肢
第二节 臀部、股后区和腘窝
Dept. of Anatom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㈠ 臀部
境界: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
外侧界:髂前上棘至股 骨大转子之连线;
内侧界:臀裂。
1.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丰富的皮 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发达,富含纤 维和脂肪。
5.股骨骨折
暴力作用和肌肉不同方向的牵 引,骨折后常发生严重移位。 股骨上1/3骨折:
近折段:屈曲、旋外、外展, 主要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 肌和髋关节旋外诸肌的强力牵拉。 远折段:向上、后、内移位, 导致向外成角和短缩畸形,主要 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股骨中1/3骨折: 畸形主要是按暴力的撞 击方向而成角,骨折段不 完全分离,断端多呈凸向 外侧的角状畸形。 股骨下1/3骨折: 远折段受腓肠肌的牵拉 而向后倾斜,突入腘窝内, 常可压迫或刺破腘血管。
⑷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 四壁。 境界: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半腱肌、半膜肌;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肌外侧头、(跖肌);
顶:腘筋膜; 底:上→下:股骨的腘面、膝 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腘肌。 腘窝的内容:正中线上浅→深:
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沿窝 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窝内:位于动脉浅面;
腘窝下角处:转至动脉内侧。 收纳:与腘动脉各分支伴行的静脉及 小隐静脉。
4) 腘动脉:收肌腱裂孔处续于股 动脉。 位置:初位于半膜肌深面,贴腘 窝底向外下斜行,至股骨两髁之间垂 直下行,至腘肌下缘处分为胫前、后 动脉至小腿。 分支:肌支:分布于邻近诸肌; 关节支:分布于膝关节,
⑶ 股后区的神经和动脉吻合 1) 坐骨神经: 臀部下行→中线经股二头肌 长头和大收肌之间下降→腘窝 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内侧发出肌支至股 后区大部分肌肉及大收肌起自 坐骨结节的部分;向外侧发出 至股二头肌短头的肌支。
体表投影:以两点一线表示
① 出骨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 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
1) 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和神 经: 外侧→内侧:臀上神经、臀上动脉 和静脉。 臀上动脉:髂内动脉发出→梨状肌 上孔→臀部
分为二支:
浅支:至臀大肌; 深支:伴臀上神经行于臀中、小肌 之间,深支向外侧达阔筋膜张肌深面, 与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吻合。
体表投影:髂后上棘 至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 上、中1/3交界点处, 为臀上动脉出骨盆腔处 的体表投影。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有个体差异: ① 分叉部位的变异; ② 穿梨状肌上、下孔或穿梨状肌的变异。
⑷ 出入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坐骨小孔是臀
部与会阴的交通孔 道,由骶棘韧带、
坐骨小切迹与骶结
节韧带共同围成。
由梨状肌下孔穿出,再经 坐骨小孔至会阴. 外侧→内侧: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梨状肌下孔的最内侧部到 臀部→绕坐骨棘和骶棘韧带 →坐骨小孔→会阴,分支分 布于肛门外括约肌和会阴诸 肌、肛门周围和外生殖器的 皮肤。
2.深层结构
⑴ 深筋膜:又称臀筋膜,向上覆 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
厚、致密,深面有臀中肌纤维的起 始。
在臀大肌上缘处分为两层,包裹臀 大肌,在其下缘处再合并成一层,向 下接续股后区深筋膜,向外侧参与髂 胫束的构成,向内侧附于骶尾骨背面。 臀筋膜覆盖在臀大肌浅面的部分较 薄,并有纤维隔深入肌束之间。
并吻合成动脉网。
膝关节动脉网:
组成:
膝上内、外侧动脉
膝下内、外侧动脉 腘动脉分支
膝中动脉 膝降动脉——股动脉分支 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 胫前返动脉 意义:腘动脉近侧段被阻断,或部 分关节支有阻塞时,此网有一定的代 偿功能。
5) 腘深淋巴结: 位置:腘血管鞘附近的 腘窝脂肪内,4~5个; 收纳:足外侧缘及小腿 后外侧部来的浅淋巴管以 及足和小腿的深淋巴管。 输出管注入:与股血管 伴行,向上注入腹股沟深 淋巴结。
⑵ 肌层:共十块,分三层。 浅层:前→后:阔筋膜 张肌、臀大肌,在臀大肌深 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 常有大的滑膜囊。
中层:上→下:臀中肌、 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 腱、下孖肌和股方肌。
深层:臀小肌、闭孔外肌。
⑶ 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和神经: 梨状肌起自盆内骶骨前面外侧部, 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将坐 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2.臀部注射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 臀部血管、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 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臀部肌注时,一 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较为安全。
3.臀部脓肿的扩散
臀部深部脓肿不易向浅层扩散,但可沿以下途径 在深部蔓延:
① 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 ② 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直肠)窝。 ③ 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还可 能续沿着胫神经、胫后动脉向下到小腿后区的深部, 再通过踝管到达足底。也可胫前动脉穿骨间膜的孔到 达小腿前区。
② 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 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
③ 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两点连线 的中点到腘窝上角的连线。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 出现压痛。
2) 动脉吻合:股后区在腘窝以上 没有动脉主干,但有由髂内动脉、股 动脉和腘动脉分支形成的纵行吻合链, 包括:
① 臀下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 和第1穿动脉形成的十字吻合; ② 穿动脉之间的吻合; ③ 股深动脉终支与腘动脉肌支形 成的吻合。 动脉吻合链发出的分支分布于大 腿肌后群和股骨,并有关节支分布于 髋关节和膝关节。
臀上静脉:经梨状肌 上孔入骨盆腔,汇入髂 内静脉。 臀 上 神 经 (L4 、 5 , S1) : 骶 丛 的 分 支 , 与 臀上动脉深支伴行,分 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 筋膜张肌。
2) 经梨状肌下孔出入的
血管和神经:外侧→内侧: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
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 静脉、阴部神经。
臀下动脉:起自髂内动脉→梨 状肌下孔→臀大肌。 臀下动脉的分支向上与臀上 动脉吻合,向下与股深动脉的 第1穿动脉以及旋股内、外侧 动脉的分支吻合,并有关节支 至髋关节。 体表投影:从髂后上棘至坐 骨结节外侧缘作一连线,此线 中点为臀下动脉出骨盆腔处的 体表投影。
臀下静脉:与同名动脉 伴行,经梨状肌下孔入骨 盆腔,汇入髂内静脉。 臀下神经:骶丛发出, 与臀下血管伴行,出梨状 肌下孔后支配臀大肌。
4.腘动脉
⑴ 腘动脉瘤
发生于近侧:对膝关节动脉网的侧支累及较少; 发生于远侧:将累及多数侧支,导致发生小腿坏疽;
瘤向腘窝表面发展:可压迫神经而产生剧痛和肌无力;
瘤向深部发展:骨质和膝关节破坏。 ⑵ 腘窝脓肿:
① 周围组织受压,产生相应的症状;
② 脓肿不易向表面扩散,而且随血管神经束向近侧蔓延至 股后区、臀部,向远侧至小腿后区。
㈢ 股部中1/3横断面:
浅层:皮肤、浅筋膜、大隐静脉; 深层:阔筋膜、股内、外侧和后肌间隔;
前骨筋膜鞘内:大腿肌前群、股血管和隐神经、收肌管,内 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内侧骨筋膜鞘内: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深血管。 后骨筋膜鞘内:股二头肌长头、短头、半腱肌、半膜肌、坐 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阔筋膜深面)。 股骨:大部分有股四头肌包裹。
皮神经:
① 肋下神经和 髂腹下神经的外侧 皮支:自上外方越 过髂嵴入臀部,分 布于上外部皮肤; ② 股外侧皮神 经的后支:自下外 方进入,分布于下 外部皮肤;
③ 股后皮神经的 臀下皮神经:由臀大 肌下缘返折向上,分 布于下部皮肤; ④ 臀上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腰神经的后支,越过 髂嵴至臀部上半部皮 肤; ⑤ 臀中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骶神经后支,分布于 臀部内侧部皮肤。
7.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⑴ 半月板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
⑵ 将半月板切除,可从滑膜生长出新的半月 板,但其结构成分改变了,不再能完全担负半月 板原有的功能,导致关节软骨的接触压力增高, 润滑作用丧失,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相 应症状。
6.髋关节手术入路
外侧入路:髂前上棘稍下方始斜向下后方做切口,分 割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的间隙,并牵开上述2肌,显 露髋关节囊的前上壁;
后入路:髂后上棘下外方约5 cm处始,平行于臀大肌 肌束方向向外下方做切口,部分切开臀大肌并向上下牵开, 然后于近止点处切断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 的肌腱,显露髋关节囊。
股后皮神经:骶丛发出,位
于臀下神经外侧,出梨状肌下
孔后,发出臀下皮神经至臀区 下半部,还分出会阴支至会阴 部皮肤。 股后皮神经本干紧贴股后区 深筋膜深面,沿正中线垂直下 降到腘窝,分布于股后区、腘 窝和小腿后区上部的皮肤。
坐骨神经(L4~5、S1~
3):骶丛分支,出梨状肌下
孔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和股 方肌浅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的稍内侧入股后区。
2) 腓总神经(L4~5、S1~2):沿股 二头肌内侧缘行向下外→腓骨头后方→腓骨 颈外侧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发支:腘窝内发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其 交通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 关节支:分布于膝关节。
3) 腘静脉:与腘动脉伴行,共同包 于腘血管鞘内。 位置: 在收肌腱裂孔处:位于动脉的外侧;
1) 胫神经(L4~5、S1~3):坐骨神经 本干的直接延续,腘窝上角垂直下行→腓肠 肌二头之间向下→小腿后区深部。 腘窝上份:位于腘血管外侧; 腘窝中大部分:位于腘血管浅面; 腘窝下份:转到腘血管的稍内侧。 发支:腘窝上份发关节支,与同名动脉伴 行到膝关节;
腘窝下份发肌支和皮支:
肌支: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和腘肌; 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
四、临床要点
1.坐骨神经
⑴ 变异; ⑵ 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长头之 间的一段位置十分表浅,无肌肉遮盖, 是检查、封闭和显露坐骨神经的适宜部 位。 ⑶ 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 侧,外侧可视为安全区。 ⑷ 营养动脉:起自臀下动脉,与坐 骨神经干伴行,行股部截肢术时需先结 扎此动脉,然后再切断坐骨神经。
第二章 下 肢
第二节 臀部、股后区和腘窝
Dept. of Anatom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㈠ 臀部
境界:上界:髂嵴; 下界:臀沟;
外侧界:髂前上棘至股 骨大转子之连线;
内侧界:臀裂。
1.浅层结构
皮肤:较厚,丰富的皮 脂腺和汗腺;
浅筋膜:发达,富含纤 维和脂肪。
5.股骨骨折
暴力作用和肌肉不同方向的牵 引,骨折后常发生严重移位。 股骨上1/3骨折:
近折段:屈曲、旋外、外展, 主要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 肌和髋关节旋外诸肌的强力牵拉。 远折段:向上、后、内移位, 导致向外成角和短缩畸形,主要 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股骨中1/3骨折: 畸形主要是按暴力的撞 击方向而成角,骨折段不 完全分离,断端多呈凸向 外侧的角状畸形。 股骨下1/3骨折: 远折段受腓肠肌的牵拉 而向后倾斜,突入腘窝内, 常可压迫或刺破腘血管。
⑷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 四壁。 境界: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半腱肌、半膜肌;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肌外侧头、(跖肌);
顶:腘筋膜; 底:上→下:股骨的腘面、膝 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腘肌。 腘窝的内容:正中线上浅→深:
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沿窝 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窝内:位于动脉浅面;
腘窝下角处:转至动脉内侧。 收纳:与腘动脉各分支伴行的静脉及 小隐静脉。
4) 腘动脉:收肌腱裂孔处续于股 动脉。 位置:初位于半膜肌深面,贴腘 窝底向外下斜行,至股骨两髁之间垂 直下行,至腘肌下缘处分为胫前、后 动脉至小腿。 分支:肌支:分布于邻近诸肌; 关节支:分布于膝关节,
⑶ 股后区的神经和动脉吻合 1) 坐骨神经: 臀部下行→中线经股二头肌 长头和大收肌之间下降→腘窝 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内侧发出肌支至股 后区大部分肌肉及大收肌起自 坐骨结节的部分;向外侧发出 至股二头肌短头的肌支。
体表投影:以两点一线表示
① 出骨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 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
1) 经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和神 经: 外侧→内侧:臀上神经、臀上动脉 和静脉。 臀上动脉:髂内动脉发出→梨状肌 上孔→臀部
分为二支:
浅支:至臀大肌; 深支:伴臀上神经行于臀中、小肌 之间,深支向外侧达阔筋膜张肌深面, 与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吻合。
体表投影:髂后上棘 至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 上、中1/3交界点处, 为臀上动脉出骨盆腔处 的体表投影。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关系有个体差异: ① 分叉部位的变异; ② 穿梨状肌上、下孔或穿梨状肌的变异。
⑷ 出入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坐骨小孔是臀
部与会阴的交通孔 道,由骶棘韧带、
坐骨小切迹与骶结
节韧带共同围成。
由梨状肌下孔穿出,再经 坐骨小孔至会阴. 外侧→内侧: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梨状肌下孔的最内侧部到 臀部→绕坐骨棘和骶棘韧带 →坐骨小孔→会阴,分支分 布于肛门外括约肌和会阴诸 肌、肛门周围和外生殖器的 皮肤。
2.深层结构
⑴ 深筋膜:又称臀筋膜,向上覆 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
厚、致密,深面有臀中肌纤维的起 始。
在臀大肌上缘处分为两层,包裹臀 大肌,在其下缘处再合并成一层,向 下接续股后区深筋膜,向外侧参与髂 胫束的构成,向内侧附于骶尾骨背面。 臀筋膜覆盖在臀大肌浅面的部分较 薄,并有纤维隔深入肌束之间。
并吻合成动脉网。
膝关节动脉网:
组成:
膝上内、外侧动脉
膝下内、外侧动脉 腘动脉分支
膝中动脉 膝降动脉——股动脉分支 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 胫前返动脉 意义:腘动脉近侧段被阻断,或部 分关节支有阻塞时,此网有一定的代 偿功能。
5) 腘深淋巴结: 位置:腘血管鞘附近的 腘窝脂肪内,4~5个; 收纳:足外侧缘及小腿 后外侧部来的浅淋巴管以 及足和小腿的深淋巴管。 输出管注入:与股血管 伴行,向上注入腹股沟深 淋巴结。
⑵ 肌层:共十块,分三层。 浅层:前→后:阔筋膜 张肌、臀大肌,在臀大肌深 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 常有大的滑膜囊。
中层:上→下:臀中肌、 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 腱、下孖肌和股方肌。
深层:臀小肌、闭孔外肌。
⑶ 出入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和神经: 梨状肌起自盆内骶骨前面外侧部, 出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将坐 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2.臀部注射与臀部的血管和神经 臀部血管、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 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臀部肌注时,一 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较为安全。
3.臀部脓肿的扩散
臀部深部脓肿不易向浅层扩散,但可沿以下途径 在深部蔓延:
① 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 ② 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直肠)窝。 ③ 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还可 能续沿着胫神经、胫后动脉向下到小腿后区的深部, 再通过踝管到达足底。也可胫前动脉穿骨间膜的孔到 达小腿前区。
② 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 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
③ 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两点连线 的中点到腘窝上角的连线。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 出现压痛。
2) 动脉吻合:股后区在腘窝以上 没有动脉主干,但有由髂内动脉、股 动脉和腘动脉分支形成的纵行吻合链, 包括:
① 臀下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 和第1穿动脉形成的十字吻合; ② 穿动脉之间的吻合; ③ 股深动脉终支与腘动脉肌支形 成的吻合。 动脉吻合链发出的分支分布于大 腿肌后群和股骨,并有关节支分布于 髋关节和膝关节。
臀上静脉:经梨状肌 上孔入骨盆腔,汇入髂 内静脉。 臀 上 神 经 (L4 、 5 , S1) : 骶 丛 的 分 支 , 与 臀上动脉深支伴行,分 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 筋膜张肌。
2) 经梨状肌下孔出入的
血管和神经:外侧→内侧: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
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 静脉、阴部神经。
臀下动脉:起自髂内动脉→梨 状肌下孔→臀大肌。 臀下动脉的分支向上与臀上 动脉吻合,向下与股深动脉的 第1穿动脉以及旋股内、外侧 动脉的分支吻合,并有关节支 至髋关节。 体表投影:从髂后上棘至坐 骨结节外侧缘作一连线,此线 中点为臀下动脉出骨盆腔处的 体表投影。
臀下静脉:与同名动脉 伴行,经梨状肌下孔入骨 盆腔,汇入髂内静脉。 臀下神经:骶丛发出, 与臀下血管伴行,出梨状 肌下孔后支配臀大肌。
4.腘动脉
⑴ 腘动脉瘤
发生于近侧:对膝关节动脉网的侧支累及较少; 发生于远侧:将累及多数侧支,导致发生小腿坏疽;
瘤向腘窝表面发展:可压迫神经而产生剧痛和肌无力;
瘤向深部发展:骨质和膝关节破坏。 ⑵ 腘窝脓肿:
① 周围组织受压,产生相应的症状;
② 脓肿不易向表面扩散,而且随血管神经束向近侧蔓延至 股后区、臀部,向远侧至小腿后区。
㈢ 股部中1/3横断面:
浅层:皮肤、浅筋膜、大隐静脉; 深层:阔筋膜、股内、外侧和后肌间隔;
前骨筋膜鞘内:大腿肌前群、股血管和隐神经、收肌管,内 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内侧骨筋膜鞘内: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深血管。 后骨筋膜鞘内:股二头肌长头、短头、半腱肌、半膜肌、坐 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阔筋膜深面)。 股骨:大部分有股四头肌包裹。
皮神经:
① 肋下神经和 髂腹下神经的外侧 皮支:自上外方越 过髂嵴入臀部,分 布于上外部皮肤; ② 股外侧皮神 经的后支:自下外 方进入,分布于下 外部皮肤;
③ 股后皮神经的 臀下皮神经:由臀大 肌下缘返折向上,分 布于下部皮肤; ④ 臀上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腰神经的后支,越过 髂嵴至臀部上半部皮 肤; ⑤ 臀中皮神经(3 支):来自于第1~3 骶神经后支,分布于 臀部内侧部皮肤。
7.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⑴ 半月板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
⑵ 将半月板切除,可从滑膜生长出新的半月 板,但其结构成分改变了,不再能完全担负半月 板原有的功能,导致关节软骨的接触压力增高, 润滑作用丧失,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相 应症状。
6.髋关节手术入路
外侧入路:髂前上棘稍下方始斜向下后方做切口,分 割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的间隙,并牵开上述2肌,显 露髋关节囊的前上壁;
后入路:髂后上棘下外方约5 cm处始,平行于臀大肌 肌束方向向外下方做切口,部分切开臀大肌并向上下牵开, 然后于近止点处切断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和下孖肌 的肌腱,显露髋关节囊。
股后皮神经:骶丛发出,位
于臀下神经外侧,出梨状肌下
孔后,发出臀下皮神经至臀区 下半部,还分出会阴支至会阴 部皮肤。 股后皮神经本干紧贴股后区 深筋膜深面,沿正中线垂直下 降到腘窝,分布于股后区、腘 窝和小腿后区上部的皮肤。
坐骨神经(L4~5、S1~
3):骶丛分支,出梨状肌下
孔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和股 方肌浅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之间的稍内侧入股后区。
2) 腓总神经(L4~5、S1~2):沿股 二头肌内侧缘行向下外→腓骨头后方→腓骨 颈外侧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发支:腘窝内发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其 交通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 关节支:分布于膝关节。
3) 腘静脉:与腘动脉伴行,共同包 于腘血管鞘内。 位置: 在收肌腱裂孔处:位于动脉的外侧;
1) 胫神经(L4~5、S1~3):坐骨神经 本干的直接延续,腘窝上角垂直下行→腓肠 肌二头之间向下→小腿后区深部。 腘窝上份:位于腘血管外侧; 腘窝中大部分:位于腘血管浅面; 腘窝下份:转到腘血管的稍内侧。 发支:腘窝上份发关节支,与同名动脉伴 行到膝关节;
腘窝下份发肌支和皮支:
肌支:腓肠肌、跖肌、比目鱼肌和腘肌; 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
四、临床要点
1.坐骨神经
⑴ 变异; ⑵ 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长头之 间的一段位置十分表浅,无肌肉遮盖, 是检查、封闭和显露坐骨神经的适宜部 位。 ⑶ 股后区发出的肌支,大都起自内 侧,外侧可视为安全区。 ⑷ 营养动脉:起自臀下动脉,与坐 骨神经干伴行,行股部截肢术时需先结 扎此动脉,然后再切断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