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重组整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惠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二○一二年元月目录前言 (3)编写依据及原则 (4)第一章概述 (5)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5)第二节矿井设计概论 (6)第三节矿井建设技术条件 (7)第四节矿井生产及建成标准 (7)第五节建设前期准备 (8)第二章矿建工程施工方案及安排 (8)第一节井巷工程安排分析 (8)第二节矿建工程量及平均月进度 (15)第三节巷道施工 (20)第四节主要施工辅助系统 (27)第五节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34)第三章矿井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和工期安排..39第一节总述 (39)第二节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 (40)第三节行政、公共建筑 (41)第四节主要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 (43)第五节其它辅助设施设备安装 (43)第四章电气 (44)第一节供电电源 (44)第二节电力负荷 (45)第三节送变电 (45)第四节地面供配电 (52)第五节井下供配电 (54)第六节监控及计算机管理 (57)第七节通信系统 (62)第五章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 (64)第六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0)第七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71)前言为了确保矿井建设安全、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矿井建设任务,现编制《惠阳煤业施工组织设计》,希望通过本组织设计的贯彻对矿井建设工程起到指导、促进作用。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经济政策。
2、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施工方案优化为重点,强化时间观念,力争投资少、工期短、效益好。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认真组织井巷、机电、土建、安装各工程的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抓紧连锁工程和重点工程的施工。
4、吸取国内外煤矿建设经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科学管理经验,选用成套的大型机械化施工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5、紧紧抓住普通凿井施工法的特点,以治水为重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6、把组织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过渡阶段工作。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79号文《关于太原市古交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古交市加乐泉乡平定窑煤矿、山西古交加乐泉永顺煤矿有限公司和古交市梭峪乡李家沟煤矿进行资源重组而成,整合后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古交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0kt/a。
为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该矿委托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的编制,在此基础上,为了安全、优质、快速、有计划地合理组织矿井建设,特编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1.《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及附件、图纸,太原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并煤规发[2010]206号文《关于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2.《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并煤行发[2010]48号文“关于《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3. 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并煤安发[2008]17号文关于对清徐县马峪新兴煤矿等44对矿井2007年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第二批)的批复;4.《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修改版)》及附件、图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并煤监字【2010】128号文《关于对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6.山西省《煤矿建设安全规定》(2009年版);7.《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二)设计指导思想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行业“规程”、“规范”,在保证矿井设计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为中心,尽量简化生产环节,充分依托该煤矿的技术及设备力量。
[企业并购重组方案]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储
![[企业并购重组方案]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储](https://img.taocdn.com/s3/m/7776c441dd88d0d232d46a76.png)
(并购重组)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储1 前言1.1 概况为全面贯彻落实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及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2009年11月5日晋煤重组办发[2009]73号文《关于阳泉市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由山西盂县众诚煤矿、盂县秀水联营煤矿、盂县秀水镇上南庄煤矿、盂县下南煤矿(十关闭)及扩区重组为一体。
重组后企业名称(采矿权人名称)为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
为满足本次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备案工作,编制了本报告。
1.1.1目的任务我院于2009年11月6日受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对该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矿界范围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
通过对整合后井田可采煤层的累计资源储量及资源储量消耗量的核实,基本查明现保有资源储量分布范围、数量及变化情况。
同时了解矿井的开发建设及开采现状;了解矿井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等情况。
编制《山西省沁水煤田盂县山西阳泉盂县众诚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为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及价款处置提供依据。
1.1.2 核实工作依据1、晋国土资发〔2010〕116号文《关于开展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通知》2、晋煤重组办发[2009]73号文《关于阳泉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4、《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5、《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6、2000年5月26日国家煤炭工业局颁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8、《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9、《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0、整合前各矿井2005年底备案时的资源储量检测或核查地质报告及备案证明。
玉玲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区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右玉县东南元堡子乡红寺洼村南,行政区划属右玉县元堡子乡所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7′30″-112°38′56″;北纬39°44′01″-39°49′50″。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岱岳站)约43公里,西北距右玉县城(油坊)约32公里,山(阴)-和(内蒙和林)公路距矿区2.5公里,公路、铁路均可运输,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大同盆地西缘,洪涛山以北,属山前丘陵区,地势平缓,井田内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土梁,海拔为1527.80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的大沙沟河漫滩上,海拔为1427.0m,相对高差100。
80m。
三、河流水系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只在井田中部分布一条较大沟谷-大沙沟,平时一般干涸无水,仅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排泄,向西北汇入元子河。
元子河雨季最大流量达980m3/h,河床宽度为300~500m,于井田西北侧由北向南流过,为井田附近主要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甚短,降水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全年气温变化剧烈。
年均气温4.5℃,最高气温和昼夜温差显著。
极端最高温度33.4℃,极端最低温度-34.1℃,平均日温差为15℃左右。
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9月,年均降水量为450m。
年蒸发量为1556.7-1926.7mm,其中4-8月蒸发量大。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
每年结冰期从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63cm,一般为138cm。
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5月份风力最大,风速在14.0-22.0m/s。
第二节矿井地质一、地质构造1.井田地层本井田属于大同煤炭国家规划区,全井田均被黄土掩盖。
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结合井筒所揭露的实际地层情况,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
煤业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

煤业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煤业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质量的达到要求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档将对煤业有限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2. 项目概述该项目是煤业有限公司在某地开采新矿的工程项目。
煤矿的规模庞大,需要有一个合理和高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 施工组织设计目标煤业有限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确保工期的正常完成。
4.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1 人力资源组织煤业有限公司将组建一个专门的施工团队,其中包括以下职位:•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的施工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工程师: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和监督;•操作工人:负责具体的施工操作;•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2 施工流程根据煤矿项目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制定了以下施工流程:1.地质勘探和预备工作:对项目区域进行地质勘探,确保施工的安全可行性。
2.设备安装和调试:安装必要的生产设备,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工作。
3.开展采矿工作:按照矿井设计方案进行采矿作业。
4.工程质量检验: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5.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的执行,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
4.3 资源管理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煤业有限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对施工材料进行统一采购,争取获得优惠价格;•合理规划施工进度,确保资源的及时供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精确计算工程所需的人力资源,避免浪费。
5.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为了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人员伤亡风险:强调施工安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故障风险: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备有备用设备;•工期延误风险: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资源短缺风险:加强资源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煤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日目录一、整合扩能工程基本情况 (1)(一)、矿井概况 (1)(二)、整合工程项目审批情况 (2)(三)、整合前矿井的基本情况 (3)(四)、整合工程项目主要生产系统设计 (3)二、建设区的现状 (4)(一)、通风系统 (4)(二)、提升运输系统 (5)(三)、排水系统 (5)(四)、供电 (6)(五)、安全监控 (6)三、整合工程施工组织安排 (6)(一)、施工顺序安排(详见井巷工程综合进度图) (6)(二)、工程量及工期安排(详见井巷工程综合进度图) (10)四、施工组织方案 (10)(一)、成立整合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技术小组 (11)(二)成立安全生产办公室 (12)五、安全技术措施 (13)六、附件 (13)**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已经分别通过省经信委、***煤监局的批准,现矿井已申报开工令,并开展了相关施工准备工作。
针对矿井现状,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通风、运输、排水、供电、瓦斯治理等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在符合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前提下,决定对工程施工顺序进行调整,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合扩能工程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以下简称***煤矿)系由原***省******煤矿整合相邻的****铁矿(煤矿)资源而保留的矿山,位于****境内,距***城**镇直线距离约23.5km,属股份合作制企业。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办函[2007]16号)文件精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为整合主体矿井整合*****硫铁矿(煤矿),并在原基础上进行扩能建设,矿井设计规模150kt/a,服务年限为7.9年。
某煤矿整合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基本情况XXX(以下简称XXX煤矿)位于XXXXXXXXXX300°方向,直距6.5km,属X县XXX镇XXX村XXX社管辖,其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9′54″,北纬:28°28′36″。
XXX煤矿为2007年XXXX人民政府办公厅以《XX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XXXX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XXX]XXX号)批准的整合矿井,整合的主体矿井是原XXXXXXXXXXXX煤矿,被整合矿井是X县XXX镇XXX煤矿和XXX县XXX镇XXX村XXX煤矿,整合后的矿山名称为XXXX煤矿,批准整合扩建能力为9万t/a。
XXX省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关于XXX市煤炭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的复函》(X煤整合函[2008]X号)对拟设矿区范围进行了调整,由拟设的0.3873km2调整为0.4175 km2,开采标高为+650~+350m。
开采B2、B3、B4、C5煤层。
设置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
2008年12月XXX煤矿委托四川华源矿业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了储量核实报告,估算资源储量2393kt,在XXX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川评审[2009]644号《XXX省X县XXXXXX井田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取得评审意见书,并在XXX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储备字[2010]053号评审备案,矿井据此估算储量进行整合扩建。
在拟扩矿区范围内,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拟扩矿区范围内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393k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130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63kt。
2010年7月,XXX煤矿委托XXXXXX鑫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我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取得了专家评审意见书并在国土资源厅矿管处备案,案号为川国土资矿开备[2010] 085号。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对该区煤层(C5、B3+4、B2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并提交了《XXX省X县XXX煤矿C5、B3+4、B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其鉴定结论为我矿B3+4煤层+300m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5煤层+318m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B2煤层+350m 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川煤勘设矿山工程分公司二0一三年四月一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一节矿井交通位置 (3)第二节矿井工程概况 (5)第三节矿井地理地质概况 (7)第二章施工准备 (25)第一节施工临时设施 (25)第二节主要施工设备及材料 (26)第三节施工组织及人员配备 (27)第四节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 (31)第三章施工方案 (32)第一节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32)第二节巷道的开挖与支护 (33)第三节施工技术工艺要求 (38)第四节爆破 (41)第五节循环作业 (44)第六节风量计算及综合防尘 (46)第七节提升运输系统 (48)第八节机修、供电及照明系统 (48)第九节通风 (50)第十节压风 (50)第十一节排水 (51)第十二节供水 (51)第十三节通讯 (52)第十四节地面工程施工方案 (52)第四章工程测量及地质工作 (53)第五章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 (55)第一节作业形式及施工进度安排 (55)第二节工作面劳动力配备 (57)第三节加快工期措施及计划 (58)第六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60)第一节质量标准 (60)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 (60)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 (62)第七章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及控制措施 (72)第一节HSE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72)第二节健康管理 (74)第三节安全管理 (75)第四节冬雨季及夏季施工措施 (97)第五节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98)第八章合理化建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 (100)第一节合理化建议 (100)第二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 (101)前言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以下简称四岗煤矿)位于雅安市207°方向,直距约10km处的沙坪镇境内,行政区划属雅安市雨城区沙坪镇和观化乡,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58′27″、北纬29°51′22″;至雅安市有约31km水泥路相通,交通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区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右玉县东南元堡子乡红寺洼村南,行政区划属右玉县元堡子乡所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7′30″-112°38′56″;北纬39°44′01″-39°49′50″。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岱岳站)约43公里,西北距右玉县城(油坊)约32公里,山(阴)-和(内蒙和林)公路距矿区2.5公里,公路、铁路均可运输,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大同盆地西缘,洪涛山以北,属山前丘陵区,地势平缓,井田内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土梁,海拔为1527.80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的大沙沟河漫滩上,海拔为1427.0m,相对高差100。
80m。
三、河流水系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只在井田中部分布一条较大沟谷-大沙沟,平常一般干涸无水,仅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排泄,向西北汇入元子河。
元子河雨季最大流量达980m3/h,河床宽度为300~500m,于井田西北侧由北向南流过,为井田附近要紧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甚短,降水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全年气温变化剧烈。
年均气温4.5℃,最高气和气昼夜温差显著。
极端最高温度33.4℃,极端最低温度-34.1℃,平均日温差为15℃左右。
降水量要紧集中于7-9月,年均降水量为450m。
年蒸发量为1556.7-1926.7mm,其中4-8月蒸发量大。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
每年结冰期从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63cm,一般为138cm。
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5月份风力最大,风速在14.0-22.0m/s。
第二节矿井地质一、地质构造1.井田地层本井田属于大同煤炭国家规划区,全井田均被黄土掩盖。
依照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结合井筒所揭露的实际地层情况,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
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为煤系地层之基底。
岩性要紧为灰-灰黄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微晶结构、致密坚硬,溶洞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上部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中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
(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底部为浅灰色铝土岩及赤红色铁质岩,局部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致密块状。
其上为灰黑色粗粒砂岩及泥岩,粗粒砂岩成份为石英、长石,含有片状白云母,分选、磨圆中等,较坚硬。
中部夹有1-2层灰色、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块状,性脆,可见方解石脉。
上部为中粒砂岩。
中粒砂岩多为灰色,成份为石英、长石。
硅质胶结,分选,磨圆中等,泥岩多为灰黑色,致密块状。
顶部含一层不稳定薄煤层(14号)本组厚度18.63-50.57米,平均29.05米,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要紧由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为本区要紧含煤地层。
共含7层,即4、5、8、9、10、11、12号。
要紧可采煤层有2层,即9、11号。
底部为一层厚约2.86米的灰色粗粒砂岩(K2)与下伏地层分界,砂岩成份为石英、长石,硅质胶结,分选较差,磨圆中等,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猫眼鳞木等。
本组厚度61.82-118.56米,平均109.43米。
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二叠系(P)下统山西组(P1s)要紧由灰白色粗粒砂岩、细粒砂岩、浅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本层共含煤3层,即1、2、3号煤层,底部为一层厚约6.0米的灰白色粗粒砂岩(K3)与下伏地层分界。
植物化石有带羊齿楔叶等。
最大残留厚度44.60米,本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第四系(Q)1)中上更新统(Q2+3)由土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广泛覆盖全区。
富有垂直节理,本组厚度2.80-23.85m,平均10m,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全新统(Q4)为现代冲洪积层,岩性要紧为砂、砾石、卵石及亚砂土,厚10-20米,平均厚10米。
2、含煤地层井田含煤地层为大同煤田的下煤系,即石炭-二叠系煤岩系,其要紧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现叙述如下:1)太原组(C3t)要紧由灰、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高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该组为本区要紧含煤地层,含4、5、8、9、10、11、12号煤层,由于煤层埋藏浅,4、5、8号煤层井田内全部风化,10、12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9、11号煤层为要紧可采煤层,赋存稳定。
本组最底部发育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砂岩,定为标志层K2,厚度0-6.15 m,平均 4.30 m,作为与下伏本溪组的分界标志。
该组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沉积韵律较为清晰,属山前平原的曲状河到泥炭沼泽的沉积类型,为过渡相含煤建筑。
本组厚61.82-118.56m,平均109.43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山西组(P1s)由一套灰、深灰、灰白色碎屑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本组含煤2层,其中:山西组中部的2号煤层分布有零星可采点,3号煤层以不稳定煤线赋存。
最底部发育一层灰白色碎屑岩(K3),赋存稳定,作为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
本组属古陆边缘的山前冲积平原型,以内陆河床相、河漫滩相为主,为陆相含煤建筑。
最大残留厚度44.60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太原组地层与山西组相比,具有颜色深,粒度细,泥岩发育等特点。
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聚煤环境,聚煤作用相当发育,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这一时期,地壳上升处于海退时期,中间过程作小的海侵、海退振荡。
本区地层厚度、岩性、岩相、物性、沉积特征等沿其走向和倾向都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3、构造该区位于大同向斜南部西翼南缘,依照钻孔及见煤点揭露,以煤层底板等高线分析本区构造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倾角平缓,一般为1°-2°。
在井田中部发觉走向南北,延伸长1800m,宽80m的印支期煌斑岩岩脉,未发觉断层和陷落柱。
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
三、煤层及煤质㈠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要紧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厚度为61.82-118.56m,平均109.43m,共含煤7层,为4、5、8、9、10、11、12号煤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20.87m,含煤系数为13.7%,其中9、11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为17.08m,可采系数为11.2%。
2、可采煤层本井田内可采煤层共2层,分不为9及11号煤层,现将井田内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9号煤层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煤厚6.76~17.38m,平均12.50m,含2-7层夹矸,结构较简单~复杂,全区稳定可采。
在井田中部有南北走向的煌班岩岩墙井田内部分地段煤层已风化。
依照矿方反映,煤层风化无规律性。
(2)11号煤层11号煤层位于位于太原组中部,9号煤层下7.61~19.93m,平均15.20m,煤层厚5.65~7.57m,平均5.77m,含2-3层夹矸,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可采煤层。
在井田中部有南北走向的煌班岩岩墙。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1。
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㈡煤质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本井田各煤层以弱玻璃光泽为主,断口差参状,块状构造,韧性较大,镜煤内生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可见黄铁矿结核。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煤为主,半亮型煤为辅。
9、11号煤层容重为1.48t/m3。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现将井田内钻孔煤质化验结果9、11号煤层要紧化学指标分述如下:(1)9号煤层:水分(Mad) 原煤 2.22%- 4.02%,平均 3.29%,浮煤 1.78%- 3.18%,平均 2.65%;灰分(Ad) 原煤19.59%-36.78%,平均27.60%,浮煤 6.40%- 9.44%,平均 7.45%,挥发分(Vdaf)原煤36.04%-39.66%,平均38.54%,浮煤37.64%-39.67%,平均38.72%,硫分(St.d) 原煤 0.65%- 2.17%,平均1.67%,浮煤 0.51%- 0.93%,平均0.87%,粘结指数(GR·I) 44~62,平均56,发热量(Qnet,ad MJ/kg) 19.25-29.59 MJ/kg,平均23.26 MJ/kg。
(2)11号煤层水分(Mad) 原煤 1.83%- 2.63%,平均 2.27%,浮煤 1.85%- 2.41%,平均 2.20%;灰分(Ad) 原煤31.37%-38.53%,平均34.53%,浮煤 7.80%-10.11%,平均 9.06%,挥发分(Vdaf)原煤36.10%-42.51%,平均38.98%,浮煤38.07%-42.33%,平均40.18%,硫分(St.d) 原煤 1.77%- 2.84%,平均2.26%,浮煤 1.06%- 1.54%,平均1.34%,粘结指数(G R·I) 57~63,平均60,发热量(Qnet,ad MJ/kg) 18.55-21.33 MJ/kg,平均20.23 MJ/kg。
3、煤的风化和氧化本区煤层埋藏较浅,风氧化侵蚀较严峻,其中局部可采的5、8号煤层,差不多全部被风氧化,全区可采的9号煤层404、405钻孔中有风化现象,11号煤层在405钻孔中有风化现象,另在井下巷道揭露有多处风氧化现象。
9、11号煤层风氧化范围见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风化煤和氧化煤与正常煤区不,一方面是按原生结构以及物理性质遭受破坏的程度不同,风氧化煤特征,一般光泽较正常煤暗淡,严峻风化的为土状光泽,灰褐色,黑灰色,质地疏松,外生裂隙发育,氧化煤较风化煤的变质程度轻,接近正常煤。
另一方面是测定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方面差不较大,风化煤的有机质绝大多数被破坏,矿物质含量高,灰分产率大,可燃性极低或无,粘结性消逝;氧化煤的有机质有部分被破坏,其水分明显增高,发热量明显下降,粘结性为0,腐植酸含量较正常煤增高。
4、煤类和工业用途评价9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煤、低硫—中低硫煤、高挥发分的气煤。
11号煤层为低灰—中灰、中硫—高硫、高挥发分的气煤。
依照井田9、11号煤层要紧特征,普遍灰分和硫分较高,但经洗选后,均有所降低,故工业用途可用作炼焦用煤。
四、井田水文地质1、地表水井田位于神头泉域补给-径流区,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山间洼地,东部和西北部为黄土丘陵,中间呈带状山间洼地,地势较为平坦。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各大小沟谷,平常干枯无水,仅雨季有洪峰通过,其中较大沟谷为大沙沟,雨季洪水汇合于沟中,由东南向西北流出井田,然后向西北流入元子河,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元子河支流,工业广场周边地表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且不受洪水危害。
2、含水层(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要紧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依照大同煤田左云南勘探区(南区)详查地质报告资料,多数钻孔在钻进至石灰岩时漏水,富水性较强,据井田东南侧3km处609号水文孔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21-0.28L/s.m,渗透系数1.08-1.278m/d,水位标高1201.10m,裂隙发育,且多被方解石充填,本含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好,水量较大,水质类型为HCO3-·SO42—Ca2+·Mg2+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