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学案

合集下载

2.5生物的多样性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

2.5生物的多样性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

浙教版七上§2.5生物的多样性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体现;3、举例说明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4、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1、同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逐渐形成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并最终成不同的物种;2、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3、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中的和它们所生活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了地球上及其;5、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全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等的差异;在不同生态系统中,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知识点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的;2、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物的一般较为稳定,而、和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力的,一些生物赖以生存的遭到了人为破坏,从而了加速某些生物的;3、保护生物的,保护的多样性,是保护的根本措施。

失去任何一个物种,都意味着失去了;4、人类属于,但生物圈不只属于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基础,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二、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例题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C.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们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D.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法例题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

生物七年级上册绩优学案苏教版

生物七年级上册绩优学案苏教版

生物七年级上册绩优学案苏教版导入: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有机体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绩优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认识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明白食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来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生物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教学过程:1.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学,并与他们分享生物学的重要性。

2.进行概念解释,并简单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学的作用和意义。

4.展开课堂讨论,总结学生们的答案,引导他们发现生物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生物学的作用和意义的短文。

第二课: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认识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概念。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1.通过实验,展示细胞的存在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

2.进行概念解释,并简单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使用示意图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的作用和意义。

5.展开课堂讨论,总结学生们的答案,引导他们发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6.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细胞的作用和意义的短文。

第三课:生物的营养需求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明白食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来源,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学科课时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课时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特点和功能;3. 能够描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细胞图示、模型和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细胞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特点和功能;2. 展示细胞的结构图示和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三、讨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讨细胞器官之间的协作和相互影响;2.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密切联系。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中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渗透压变化对细胞膜的影响;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细胞在生理功能上的表现和对环境适应能力。

五、小结与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加深理解,并布置相关课堂作业。

六、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探究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生命现象的奥秘。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图示展示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细胞学科的相关内容。

初中生物学教案

初中生物学教案

初中生物学教案
课时:1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认知
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3. 生物体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生物体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2. 生物体内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学》
2. 幻灯片或黑板笔记
3. 生物学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讲解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物体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进行生物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生物的奥秘
4. 深化: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认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高中生物水平科学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水平科学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水平科学教案模板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中
主题:细胞结构
课时数:1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知道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特点。

2. 细胞器的功能及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的不同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

2. 能够准确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引起学生对细胞结构的兴趣。

二、讲解细胞结构(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讲解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三、示范实验(15分钟)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的结构。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讨论不同细胞器的功能。

2.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及延伸(5分钟)
布置相关细胞结构作业,鼓励学生对细胞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将继续深入探讨细胞的功能及相关机制。

2021高三生物学案:第1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2021高三生物学案:第1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第1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最新考纲高频考点核心素养1.细胞的分化(Ⅱ)2.细胞的全能性(Ⅱ)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1。

细胞的分化2.细胞的衰老和癌变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细胞结构的变化与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关系2.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细胞的特征本质3.社会责任—-关爱生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考点1 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的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时间: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进程均可发生,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结果: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4)特点:持久性、普遍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5)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6)意义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②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原因:细胞内含有形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3)表达条件:离体、适宜营养、激素等.错误!错误!(4)证明错误!3.干细胞(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2)类型:对哺乳动物来说,干细胞分为两大类: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3)来源①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组织.如可以来自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

②成体干细胞:来自各式各样的组织。

例如: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4)功能①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②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肌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mRNA、蛋白质均不同.(×) 2.因为人体内神经细胞和卵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其形态、功能不同。

初中生物全部电子教案

初中生物全部电子教案

初中生物全部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标本制作方法。

3. 熟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4. 能够理解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什么是生物?2. 生物的特征有哪些?3.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第二课:生物的分类和标本制作1. 生物的分类包括哪些大类?2. 生物的标本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生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规律。

2. 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四课: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1. 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2. 生态平衡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观察生物标本,了解生物的外部特征。

2. 分组讨论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 教师讲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4. 带领学生完成生物分类和命名练习。

第二节课:生物的分类和标本制作1. 教师讲解生物的分类和标本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制作生物标本,并展示给全班。

第三节课: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相关数据。

2. 分组讨论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3. 教师讲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

第四节课: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1. 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2. 教师讲解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学生分组完成生态平衡案例分析。

教学资料准备:生物标本、实验器材、课件资料等。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总结、课堂测验等。

拓展延伸:生物实验设计、生物科普知识学习、实地考察等。

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章 生物学 研究生命的科学学案+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章 生物学 研究生命的科学学案+练习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能将教材中列举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进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探究新知(由组长分配任务,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生命的世界、和生命的特征,这些都是谁来进行研究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2-23页内容。

1.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1.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

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

2. _______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生物分类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3. _______动摇了人们信奉多年的神创论,成为_______ _______理论的创始人。

4. 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

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发现的。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二、当堂训练[A类题]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 )发现的。

A.达尔文 B.沃森和克里克 C.林奈 D.袁隆平2、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

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小结: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

(如蜘蛛织网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

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

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总结了生物学
的重要性。

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总结交流生物学
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总结:(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总结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评价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