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单元第3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9单元第35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8/2021
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 水是宝贵的资源。(2)由图乙可知,从 1950~2000 年,随 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 均耕地 0.2 hm2,到 2000 年人均耕地只有 0.1 hm2 左右, 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 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 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 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12/8/2021
解析: A 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 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都要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 性出发。B 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C 项,国外物种 的引进要谨慎,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进更不可 取,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D 项,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抵抗力稳定性较人工林 强,不易受到病虫害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的N多A样基性因―转 翻―录 译→蛋白质多样性→生 多物 样性 性状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 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2/8/2021
3.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 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 来物种称为侵入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 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 生态危机。
12/8/2021
解析: A 项,由题图可知,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 节,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不同,说明温度可影响藻类种群的 变化。B 项,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会大量繁殖, 导致其数量增多但其种类一般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C 项,由题图可知,夏季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最多,以浮 游藻类为食物的浮游动物的种类可能也会最多。D 项,能 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相邻的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而不是浮游藻类中氧元素会有 10%~20%进 入浮游动物。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 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 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 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 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 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 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 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 素。
解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A正确;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主要利用 的是群落演替的客观规律,B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 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 能,其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
4.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与这种稳定状态无关的 因素是( A )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态 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 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远高于直接价值,C正确;保护生 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角度 围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考查理解能力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浮水植物 a
22.30
1.7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浮水植物 b
8.51
0.72
沉水植物 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 N、P 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 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2.教材拓展 写出生物多样性概念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
提示:基因(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 易地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 15 _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_以及风景名胜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 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 16 _濒__危__动__植__物__繁__育__中__心___等。 3.利用生物技术对 17 _濒__危__物__种__的__基__因___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三、生物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 11 _基__因___,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物种多样性:所有的 12 _植__物___、动物和 13 _微__生__物___。 3.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各样的 14 _生__态__系__统___。 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连线)
解析:选 A 我国虽因实施计划生育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但由题图可知,出生 率仍然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仍在上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沿海城市因人口的大量迁入而增多,且流动人口很多,人口调查结果不会符合题干中的 图示。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4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4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 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jiǎn chǎn),人 口大量死亡乃至人口数量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 导致地球毁灭
第十一页,共56页。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 以使用,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因世界人口激增,自然资源发 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随着(suí zhe)环境 污染加剧,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人口 数量停止增长;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 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 会毁灭。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
(1)构成
①植范物围(z:híw__ù_)、__动__物__和_。微生物
全部(quánbù)基因
生态系统
②组成: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
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
第二十三页,共56页。
(2)生物(shēngwù)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页,共56页。
4.可持续(chíxù)发展 (1)内涵:追求的是_______自__然__、__经__济___(j_īn_g_j_ì_)、的社持会久而协调 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___生__物__(_s_h_ē_n_g_w_ù_)。多样性 ②保护___环__境__和__资__源___。 ③建立______人__口__、__环__境__、_科__技__和__资__源__消_费_____之间的协调与 平衡。

高三生物3-4-4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3-4-4生态环境的保护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2.(2010· 江苏高考,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 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 的是 (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改造前 改造后 20 种 30 种 10% 25% )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菖蒲、芦苇、睡莲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几个层面上的措施? [提示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在基因、 物种和生态系统 三个层面上采取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 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社会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1)保护 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与资源。 (3)建立起 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
互 动 探 究
1.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依据是什么? [ 提示 ] 组成。 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实验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 考 内 容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 4 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目标导航
核心考点探究 方法警示探究
考情考点探究
方法警示探究
基础知识探究
课后强化作业
高考目标导航
最 新 考 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Ⅰ Ⅱ Ⅱ Ⅱ Ⅱ Ⅰ Ⅰ
生物多样性锐减
等。
三、生物多样性 1.多样性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9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9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 物 质 循 环 是 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1234
[答案] (1)垂直 (2)阳光(或光照强度) 二、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3)由于水流流经浮床
【目的要求】
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 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 (×)
提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 长过多得到有效控制。
D.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作者尤其着力刻画了荆轲这一侠士形象,对这一形象作者持敬仰、歌颂的态度:他反抗强暴、有胆有识、大智大勇、视死如归,是一个英雄形象。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名师课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主干回顾·夯基固源
稳固根基 厚积薄发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 (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 1 ____________明显下降。
(2)前景。
□ ①特点: 2 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 ②目标:实现人口与 3 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
□ (2) 4 ____________被大量消耗。
□ (3) 5 ____________加剧。 □ 答案: 1 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基数大 □3 经济、社会、
环境和资源 □4 自然资源 □5 环境污染
□ 知识点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一连) 6
(2)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 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 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
2.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1)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请认真读图并分 析Ⅰ、Ⅱ、Ⅲ依次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哪种层次?
(2)人们常将老鼠、蚊子、苍蝇等列为“有害”物种,而将 蜜蜂、大熊猫等列为“有益”物种,这里所谓“有害”或“有 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类价值?
知识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1)构成。
□ ①范围: 7 ____________。
□ □ ②组成:所有的 8 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 9 _____以及
□ 各种各样的 10 __________。
(2)三个层次。
□ □ 11 _______→物种多样性→ 12 ___________。

人教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人教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衡。
( 必修 3 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
解析:选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 a B.若地球上人口的环境容纳量(K)为 110 亿,则全球最适的人 口数量为 55 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 b 与曲线 a 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将表现为曲线 c
解析:选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应该 表现为曲线 b;“S”型曲线具有 K 值,若 K 值为 110 亿,则 K/2 值是最适的人口数量,为 55 亿;“J”型曲线无 K 值,但在资源 或空间有限时,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 去,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会逐渐减少,因此人口增长将表 现为曲线 c。
答案: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 率与迁出率。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 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 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 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解析:选 A。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 值;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相比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 所以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2. (2019· 黑龙江大庆中学模拟)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 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 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 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 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 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 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 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时间 1578 1764 1849 1949 1982 1995 人(亿) 0.6 2.0 4.1 5.4 10.3 12.3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自 16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 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C.我国人口增长将一直呈“J”型增长 D.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必修 3 P131 技能应用改编)据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 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回答下列问题:Biblioteka 原因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1)据表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2)据表中数据分析,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哺乳动物:偷猎和丧失栖息地;鸟类:丧失栖息地。 (2)①加强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4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 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率 基数大
减少 消耗
加剧
多样性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实例
水资源
臭氧层
荒漠化
解析:(1)鱼塘大量投饵后,饵料中没有被鱼吃掉的部分被分 解者分解,其中含有的硫会形成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 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2)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 是由池塘水中 N、P 的含量过高引起的,鱼塘水流经稻田生 态系统后,其中的 N、P 可被水稻吸收利用。(3)要调查图中 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 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的分解者既有好氧型微生物,也 有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
(2)有关生物多样性的 2 个问题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①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代观点——“两避免、两坚持” a.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b.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
解析:选 A。我国虽因实施计划生育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 但由题图可知,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人口数量仍在上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沿海城市因 人口的大量迁入而增多,且流动人口很多,人口调查结果不 会符合题干中的图示。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 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
蛋白质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 的 ___不__定__向__变__异_____ 与 定 向 的 ___自__然__选__择___ 在 进 化 过 程 中 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连一连]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__就__地___保护——最有效的保护
2000 12.95
答案:C
(必修 3 P125 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 解析:选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错误。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 保护措施。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生物多 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析 ①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属于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主要是指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为我所用”, 如森林和草原保持水土、湿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解析:选 A。楝树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树高度低了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 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A 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 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的影响、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及其他 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 B、C、D 项所 述推测。
2.(2016·高考江苏卷)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 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
生物多样性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连一连]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__全__球__性____。 ②影响:对生物圈___稳__态___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 __全__部__基__因____和各种各样的__生__态__系__统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 (1)基因多样性 ①分子水平:__D_N__A__的多样性; ②细胞水平:__染__色__体___的多样性; ③个体水平:表现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考向一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2017·高考北京卷)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 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 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 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 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 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 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 计划生育。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 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 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 的光合作用 解析:选 C。由于从厌氧池流入氧化塘前部的水中含有机物, 所以好氧菌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水体中较多的氧气,氧化塘后 部有空气输入,且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比前部的多,C 项错误。
3.(2018·湖北武汉月考)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 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 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 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 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 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解析:选 D。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 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也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 错 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所以 只能说其为了获得食物而破坏农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 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 错误;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 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足,说 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需要更多食物, D 正确。
考向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2017·高考海南卷)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 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 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 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 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 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法,分 别统计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 处显著 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 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 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 2 环境污染问题实例分析
2.“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 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 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 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 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