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生物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4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时规范练34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9河南周口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低落,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进步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2.下图所示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的生齿年事构成比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D.墨西哥如果一对匹俦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3.2016年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从种群特性来阐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孩政策可直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逐渐增大C.二孩政策可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D.二孩政策可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发生变化4.(2019山东泰安3月质检)习总书记多次夸大,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设置装备摆设题目。
空气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PM2.5的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内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成为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PM2.5大概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利于维护机体功能C.PM2.5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活动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5.(2019山东济南期末)生态浮床是将水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泊载体莳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种植的情况下生长。
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含氮、磷等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转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浮床是一种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人工生态系统B.生态浮床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态浮床可促进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D.生态浮床能增大水体中的溶氧量6.(2019山东日照期末)下图所示的生态浮床技术通常用于生态修复、水体污染治理或设置装备摆设都会湿地景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生物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 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B.禁止乱捕滥杀野生动物C.禁止乱砍滥伐野生林木D.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2.珍惜资源,意义重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不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要求的行为是( )A.垃圾分类入桶B.废旧电池挖坑掩埋C.不使用或少使用含磷洗剂D.大力植树造林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应贯穿生活点滴。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随手关灯关水B.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C.垃圾分类处理D.焚烧白色垃圾4.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有利于维护公共环境和节约资源。
同学们网购物品的纸质包装盒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其他垃圾C.有害垃圾D.厨余垃圾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A.乱扔废弃电池B.分类投放垃圾C.捕杀野生动物D.随意排放污水6.“地球发烧了……”2019年6月是欧洲、南美洲和非洲有史以来最热的六月。
多种灾害性天气屡次出现,这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想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做到(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C.讲卫生,常用一次性木筷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7.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利用生物天敌防治病虫害C.建立自然保护区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8.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对他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人与大自然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B.人类如果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环境恶化的苦果最终由人类自己吞噬C.保护自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D.人类可以肆意的开发和利用大自然9.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6.1-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1.我国已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主要的信息来自( )①男女性别比例②出生率③死亡率④迁移率⑤人口密度⑥现有人口数量A.①⑤⑥B.②⑤⑥C.②④⑥ D.②③④答案:D2.我国的人口问题尤为突出的原因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B.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快C.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慢D.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慢解析:选A。
中国人口基数大,故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然很快。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
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几十年内,老龄化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选D。
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不可能符合“J”型曲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也将不会超过16亿,并不是说我国人口的K值为16亿。
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 D.④解析:选C。
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增长问题。
从上图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
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5.(2018·长沙一中高二检测)阅读下表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表一: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简表(1)况,请将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据准确配对: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在表二中③的增长率不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 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 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大,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
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
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
答案:C3.2013·豫南九校联考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A4.2013·广东湛江模拟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解析:中等题。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温习创新版课后作业必修3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抗击力稳固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治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抗击力稳固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固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抗击力稳固性提高答案B解析通过治理提高某一种牧草产量,会阻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乃至阻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增多,致使此生态系统抗击力稳固性降低,B错误。
2.(2018·湖北省稳派教育第二次联考)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剂有关B.过度放牧致使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家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必然的自我调剂能力D.全世界气候变暖的要紧缘故是人类过度利用化石燃料答案 A解析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要紧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家畜的环境容纳量必然会变小,B正确;环境受到干扰,专门快恢复是生态系统自我调剂作用的表现,C正确;全世界气候变暖,也确实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若是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排放过量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
3.以下有关人口增加与环境关系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加情形C.人口过度增加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紧密联系D.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加过快而致使的资源欠缺问题答案 C解析目前全世界人口继续增加,说明全世界人口数量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口增加还要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的阻碍,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加情形,B错误;人口的过度增加致使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人口的过度增加有紧密的联系,C正确;科技进步也不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加过快致使的资源欠缺问题,因为有些资源的再生速度很慢,而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训练•知能提升限时式检测梯级式提升(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1,52.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功能3,4,6,14(中)3.食物链及食物网的组成及分析2,7,9(中),10(中),11(中),12(中)4.综合考查8(中),13(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不是同一物种。
群落由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组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2014北京海淀区期末)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 C )A.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B.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C.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D.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在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每种生物在食物链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是不断增加的。
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三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草是生产者,牛、羊、鹿等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它们构成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很多具体种类,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成是三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2022版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三十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梯级练三十三生态环境的保护(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遵义模拟)在生态环境的研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采用许多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解析】选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有害昆虫中的雄性个体,可改变有害昆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其种群密度,A正确;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采用许多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2.(创新性·模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C.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有关D.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解析】选D。
该实验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图中的M应是对照组,A 错误;生态瓶实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除生物群落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如果M内的温度比N内的低,则能说明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有关,C错误;为减缓温室效应,应多种植绿色植物,还应倡导低碳生活,D正确。
3.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第3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最新考纲高频考点核心素养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1。
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含义、不同方面的价值和不同的保护措施2.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分析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等成因,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考点1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2.全球性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错误!错误!①全球气候变暖a.氟利昂等②臭氧层破坏b.SO2、NO2等③海洋污染c.CO2④酸雨d.植被破坏⑤土地荒漠化e.石油泄露答案:①—c ②-a ③—e ④—b ⑤—d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2.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3.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并将一直呈“J"型增长。
(×)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1.(必修3P118“资料分析2”改编)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种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提示: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淮十校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B.大气中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流动,因此碳循环具全球性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细菌一般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A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生长素是在植物个体内部起作用的,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项错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错误。
2.(2020·河南南阳检测)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
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解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时,由于投入的饲料及珍珠贝的排泄物等因素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中N、P的含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水华现象,D正确。
3.(2020·黑龙江大庆中学模拟)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B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等,B正确;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4.(2020·北京大兴区高三一模)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
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
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1984年,野外仅剩15只幸存。
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
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解析: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A错误;北部白犀牛位于顶级营养级,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错误;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增加个体数量,可通过克隆技术繁殖,D正确。
5.(2020·安徽安庆六校联考)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泊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B湖光合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比较A、B两个湖泊的光合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是A湖;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决定;由CO2固定量可知,A湖固定的太阳能比B湖多,但与能量传递效率高低无关;A湖10 m 以下和B湖80 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主要生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6.(2020·唐山部分学校质检)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生态学方面的经验,并能服务于改造自然的实际中。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能增加本地的物种丰富度B.养鱼池中放养鱼的数量保持在K值时,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大力植树造林可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D.生态农业可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外来物种一般在本地缺少天敌,若生活条件适宜就会大量增殖,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可能造成本地物种减少,A项错误;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因此鱼的数量保持在K值时,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项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增加CO2的吸收量,但是要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 项错误;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项错误。
7.(2020·石家庄模拟)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减少水华的发生。
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C )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减少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解析:凤眼莲分泌的物质能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凤眼莲自身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A项错误;凤眼莲减少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对藻类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C项正确;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藻类生长,但其腐烂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项错误。
8.(2020·山西平遥月考)在水库的上游,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的能量;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芦苇等植物吸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而不是正反馈;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所以发生演替为次生演替。
9.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C )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解析:图中磷浓度为0.05 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 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错误;当氮浓度为1 mg/L,磷浓度为0.05 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 mg/L时硅藻生物量,B错误;当磷浓度为0.1 mg/L,氮浓度从0.5 mg/L 增加到2 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 mg/L时,磷浓度从0.01 mg/L增加到0.1 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错误。
10.(2020·河北唐山一模)红海整个夏季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 ℃,研究全球变暖和红藻入侵对该水域中蔓草生长的影响。
将3份蔓草置于3个桶中,C桶中没有红藻,L桶中有少量红藻,H桶中有大量红藻,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3个桶中蔓草相对生长速率如下图。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A.通常情况下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B.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C.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D.若不考虑温度影响,红藻会抑制蔓草生长解析:C桶中没有红藻,只有蔓草,通过C桶中蔓草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可知,温度会影响蔓草生长,A正确;根据题意和题图3个桶中的蔓草的生长情况可知,红藻和温度对蔓草生长有复合影响,B正确;该水域中的水温一般不高于18 ℃,图中18 ℃条件下,L 桶(有少量红藻)中的蔓草生长速率最快,说明该水域中少量红藻入侵会促进蔓草生长,C正确,D错误。
11.(2020·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段考)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取样地点N(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鱼塘1 7.53 0.101 0.244鱼塘2 8.5 0.082 0.216 3艾溪湖1 0.74 0.03 0.171 6艾溪湖2 0.67 0.032 0.198 9青山湖1 1.32 0.21 0.413 8青山湖2 1.48 0.16 0.268 4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最为严重解析:玫瑰拟衣藻对N元素的需求量比对P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B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C正确;由于鱼塘中的P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不是最严重的,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