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案1

合集下载

第2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学会运用比例关系解决绘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 自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可在课堂上介绍自然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和变化,例如: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等等。

2. 运用比例关系解决绘画中的问题教师可通过绘画作品的比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关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通过比例关系解决画面构图和细节上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外观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介绍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可在课前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用来辅助教学。

2. 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在课堂上探讨自然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各种生物的变化。

3. 拓展知识教师可通过讲解绘画作品的比例关系,让学生了解比例关系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通过比例关系解决画面构图和细节上的问题。

4. 练习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通过观察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外观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指导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画面设计。

5. 总结归纳教师可在课堂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绘画作品,评价其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2.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堂测试或作业测评。

五、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自然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比例关系解决绘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感性认知能力以及观察和表现能力,为其之后的艺术学习和生活实践奠定基础。

最新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word教案

最新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word教案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应和着季节得变化让学生接触自然、走进自然、投入自然,以春天得季节为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得美,并比较四季得变换和每个季节带来得乐趣。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得遐想。

夏天绿意澎湃、清水碧波、骄阳狂放,让人充分感受生命得热情。

秋天天高气爽、细雨清凉、硕果累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得喜悦和成功得辉煌。

冬天,白雪皑皑,如梦如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得安详……通过树木得变化组织引导学生用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进山林、原野,寻找和发现、感悟自然界得美,并利用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得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对季节得感受、表现自己得感受、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地情感,培养学生得美术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得热爱,丰富他们五彩得精神世界。

本课接触到一些画家和世界绘画大师表达自然界得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自己得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表现得手法以绘画为主,兼可运用其他得辅助材料。

绘画所采用得具体方法和工具也应由学生自行选择,炭笔、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等等,鼓励学生尝试相互配合使用,尽情表现自己得观感。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大师笔下表达自然界得作品,观察和体会他们得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

探究——探究风景构图得基本方式。

学会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

学习——学习树得基本写生方式,并能在写生中加以运用。

实践——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记录自己喜欢得风景,抒发自己美好得情怀。

交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对美术作品得审美能力。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得构图方法和树得画法。

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借景抒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得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得色彩,感受季节美。

用心灵接触自然

用心灵接触自然

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和分析不同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光的塑造,发现和了解不同表现方法的特点。

了解——面对纷繁的自然景观,怎样才能从中发现并描绘所需要的景色呢?构图就是自然风景中最重要的取景手段,了解体会风景作品中的取景要素,学习构图方法。

体验——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的视觉感受,尝试体会作品从构图到表现形式的变化。

应用——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树的形状特征,发现近景中的树和远景中树的描绘变化,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描绘并感受工具带来的表现变化。

创造——观察自然景观,从中取景,并用一种或多种绘画工具描绘一幅自然风光,大胆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树”及其景观。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为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然风景的构图、构成为主线,赏析和了解自然风景画中的风格和一般绘画法则。

一课时:以具体的“树”为基础教学点,由树的结构和绘画表现层层深入,进而学习自然风景画远、中、近景的构成和表现技法。

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教学核心在于通过对风景绘画中构图、色彩、技法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体验在纷繁的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艺术语言。

二、作业设计中利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对相同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体验不同绘画工具表现的艺术之美。

相关链接马克·夏加尔,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

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年级-用心灵接触自然-大坞中学-苗富远

八年级-用心灵接触自然-大坞中学-苗富远

(1)画面中有哪些自然风景?
(2)透视运用如何?有无光影及明暗色彩的变化?(3)给观者什么样的情感?
师小结:西方绘画语言的区别。

4.对比分析:图一、图二、图三这几幅画的作画时间有什
图二《古道夕阳》
图三《山口》
师:对大自然,画家又是如何表现的。

(1)《林间小道》:油画,细致的表现了宁静的乡村、错落的行道树、多变的云层,严谨的焦点透视让观者身临其境。

(2)《古道夕阳》:彩色铅笔,夕阳下,小路载着树影消失在远方,意境优美。

进一步阐述,透过窗户看外面,常见的视角,独特的构思,学校亲切的自然情感,一扇窗看到的景色,其实就是一幅画面。

欣赏课本《眺望窗外》
马克·夏加尔
他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

实践操作:面对教室中的一扇窗户,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色(突出色彩与季节的关系)。

作业要求:(1)在素描纸上,采用合适的构图形式,除了表现室外的自然景色,也可添加一点室内的静物。

(2)大胆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想和表现方法。

尽情表现自己的观感。

从古到今,人对自然都是怀着爱慕向往之心的,画家常用
他们的画笔尽情的描绘自然,所以,我们在欣赏中要学会
描绘自然,在描绘中还要学会保护自然,这样我们在自然
的怀抱中才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天空。

欣赏风景画.。

从心底接触自然
一、四季的色彩
夏()三、中西方比较区别:。

第2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第2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

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和分析不同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光的塑造,发现和了解不同表现方法的特点。

了解——面对纷繁的自然景观,怎样才能从中发现并描绘所需要的景色呢?构图就是自然风景中最重要的取景手段,了解体会风景作品中的取景要素,学习构图方法。

体验——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的视觉感受,尝试体会作品从构图到表现形式的变化。

应用——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树的形状特征,发现近景中的树和远景中树的描绘变化,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描绘并感受工具带来的表现变化。

创造——观察自然景观,从中取景,并用一种或多种绘画工具描绘一幅自然风光,大胆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树”及其景观。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一课时:以自然风景的构图、构成为主线,赏析和了解自然风景画中的风格和一般绘画法则。

一课时:以具体的“树”为基础教学点,由树的结构和绘画表现层层深入,进而学习自然风景画远、中、近景的构成和表现技法。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技能目标: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自然风景的绘画法则,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和感受自然风景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自然风光的图片,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包含各类不同工具表现的自然风景作品),各类与作品有关的绘画工具,白纸、画布等相关材料。

四、教学的基本要素1. 从自然的风光中看到了什么?在清晨、在阳光下、在阴天、在树林中或在山野间,从自然的风光中,我们可以看见变幻的色彩,看见四季的不同,看见早晚的变化,“光”让自然的风景变化莫测。

八年级《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八年级《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棵树的画法就涵盖了风景画的空间透视、虚实变化、疏密对比等知识,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技能技法的知识。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用铅笔临摹P8、9中的任意一棵树,最后可用淡彩渲染。
教师指导,提出注意点,如:
⑴ 和树木的生长一样,先画枝干,再画树叶。
⑵ 注意观察树枝的姿态,线条要优美有弹性,不要太生硬。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与评价,感受风景画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的接触,增强学生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与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语言对风景进行创作,创造出各自不同的风景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学习了风景画的技法和大师的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活动,能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的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画作的欣赏,对风景画多样的表现方式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发现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等,了解风景画的绘画手法与表现语言,让学生尝试通过画笔等工具来表现眼前的美景,互相学习、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画技法。
⑷ 《山口》:水彩,炎炎夏日,清新的山道入口给人以几许凉意。
师:这几幅画的作画时间有什么不同,会给画面带来什么影响?
生:《林间小道》表现的是午后,阳光穿透过云层依然强烈,画面明暗对比较强;《古道夕阳》是傍晚时分,影子拉得很长;《山口》感觉是夏天的早晨,空气还比较湿润,色彩明快。
师:朝暮的明暗变化对绘画的明暗色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四季的更替在表现景色时又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点评:你们的作品真棒!明暗、虚实等都表现的很好,有的还要注意疏密的变化。

用心灵接触自然

用心灵接触自然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设计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张亚丽【教材分析】本节课取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用心灵接触自然》第一课时。

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

《用心灵接触自然》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风景的世界,聚焦大自然的丰富面纱。

通过观察与尝试了解树木的基本表达特性。

第二课时建立于第一课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写生。

在自然中感受美,提炼美,表现美!【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和造型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早在孩提时他们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田。

在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建立了对大自然的种种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又是朦胧的、感性的,难以捉摸,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论知识,必须架构起艺术理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立体地感知大自然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无疑利用通感体验学习,是最佳方式。

教学环节流程为:激趣导学、明确目标——设疑导思、探究悟理——实践巩固、创作提升——总结归纳、当堂评价——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课堂层层推进,围绕“导”,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能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

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流程为:自主探究大自然的独特个性——有效深入展开探究(听形象、赏色彩、感受丰富)——当堂训练,探索尝试树木的(情绪)表达——多维评测,总结归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利用不同感官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2.技能目标: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表现技法,来表达情感。

3.情感目标: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美术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八年级美术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3、树木特征(举例)a、柳树(线条是比较柔软的、下垂,柳叶是窄长的,随风飘荡,姿态优美。)b、梧桐(叶子大,树干光滑。)c、雪松(锥状树,枝叶从上方向下方伸展。)d、棕榈(叶子象扇子。)4、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树木的热爱。(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给自己的“树”起个名子吧!如:多姿多彩的树、静静的树、古老的榕树、飘扬的柳树茂密高耸的大树、被狂风吹斜的树、灌木丛茂密的矮树、雪地里的松树等。)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编写人:盛晓玲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观察树木的自然美,体验树木造型的艺术美。(2)初步认识树木的生长规律及其外形特征与结构。(3)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树木的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树木造型的艺术美以及树木的画法。教学难点:树木的画法。
【学习过程】两课时
二、导学释疑
阐述树木的结构形态(结合学生课前在校园中对树木的观察)1、结构形态:树干、树枝、树叶、(树根)2、图片:(1)“冬天的落叶树”(2)“树干”树干—粗细、曲直、俯仰(3)“树叶”树叶—大小、宽窄、疏密。
三、巩固提升
以线造型“松树”为例,学习树木的画法。
1、欣赏图片:(1)“迎客松”在绝壁上依势生长,刚毅挺拔,造型奇特。好似热情的主人,伸出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2)“大雪压青松”以陈毅的诗“青松”渲染学生——师生一同朗诵这首诗。以松树的刚强挺拔、傲雪凌霜、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教育学生。2、板画示范:松树松树:皮如鳞状、叶如针状,这是松树区别于其它树的最大特征。(线条虚实相应,树干要挺,即使是弯曲的枝干也要有力量。枝干曲直多变,给人以卷曲如铁似的苍劲。叶的形状象针,聚集于一点,呈扇子形,互相穿插,给人以乱中有序之感。)
四、课堂小结
五、检测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活动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简单总结。
第二课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
延伸活动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技巧。
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活动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地方吗?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
拓展活动
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前准备:
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
A、欣赏书中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