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的临床疗效

[ ] X r aa S L C L cD r pp c cs ael e Ce r 2 i sg ,i H ,j T . o o r t e hv o r as a r n u g u ai w a
粘连 , 子宫切 口弹力差 引起切 口撕裂 , 痕子宫 粘连严 重改 瘢
行子宫体部剖宫产 以及子宫瘢痕影响子宫收缩 , 而且新生 儿 A gr 分较低 ; p a评 虽然 未发 生产妇 及 新生 儿病死 , 能与 可
考 虑与统计例数太少有关 。 近年来大量实践 证 明了剖宫 产再 次妊娠 阴道试产 的安
参 考 文 献
[ ] 黄醒华. 1 对剖宫产术的思考. 中国实用妇科 与产科杂志 ,0 3 20 ,
1 ( ) 3 53 8 9 3 : 8 -8 .
A gr pa 评分 ( . 8 8±0 3 ; 机 抽取 同期 人 院 的初 次剖 宫 户 .)随 10例作 为对 照 , 1 分别 为 (4 . 5 . ) 、0 9 0 1 ) 、 4 30± 62 ml( .7± .7 h
血量 (9 . 4 30±8 . ) l手 术时 间为 ( .7±02 ) , 生儿 62 m , 11 .2 h新
本组 资料 为 8 .6 , 6 9 % 同时阴道分娩出血量 、 产程 、
新生儿 A gr pa 评分 与随机 阴道 分娩 组 比较差 异无显 著性 意 义, 而且无子宫破裂 , 明疤痕 子宫 再次 妊娠 阴道 分娩在 严 表 密观察下 , 多数 可以经 阴道安全分娩 。 总之 , 疤痕 子宫 再次妊 娠分娩 方试 的选择 , 现代 产科 医 师应抛弃 以往“ 一次 剖宫产 , 次次剖 宫产 ” 的观念 , 对于剖 宫 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只要病例选择合适 , 临产后严密观察产 程 进展 , 多数是可 以经 阴道 安全分 娩 的, 可减少 开腹手术 带 既 来 的痛苦 , 又减少患者 的经济 负担 。
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9例疗效观察

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9例疗效观察吴汉新;盛瑞兰;钱思轩
【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1)001
【摘要】@@ 总结我院自1995年以来,可列入疗效评定的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r)方案诱导治疗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AL)19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总页数】1页(P71-71)
【作者】吴汉新;盛瑞兰;钱思轩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
【相关文献】
1.TAA方案联合阿米福汀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J], 万楚成;章正华;夏云金;张霞;龙志国;胡明均;郭仁慈
2.TEAA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J], 万楚成;章正华;夏云金;张霞;龙志国;胡明均;郭仁慈
3.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J], 王春森;张晋琳
4.用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J], 孙凌刚
5.用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J], 孙凌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生白血病:附2例报告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生白血病:附2例报告
虞荣喜;周郁鸿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1995(017)001
【摘要】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维甲诱导缓解后继续以联合化疗巩固和维持治疗,分别持续完全缓解26个月和27个月。
【总页数】3页(P2-4)
【作者】虞荣喜;周郁鸿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30.5
【相关文献】
1.非冻存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附5例报告 [J], 杨瑞芬;陈卫民;苏东东;陈捷
2.阿克拉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附27例报告 [J], 张苏
3.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附8例报告) [J], 夏学鸣;林宝爵
4.自身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告 [J], 顾定伟;孟沛霖;温伟荣;雷从民;段涓;章卫平;袁有忠;麦智广;丁振海;余友渔
5.同基因骨髓移植及移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输注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吴方;杜玲珍;于汀;沈志祥;王耀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陈加华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1997(11)3
【摘要】1993~1995年间我院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8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9岁,均为ANLL,其中M_11例,M_(2a)4例,M_41例,M_52例。
7例为初诊,均经HA或AD方案化疗二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1例M_1系经COAD方案化疗达CR,3个月内又复发。
【总页数】1页(P312)
【作者】陈加华
【作者单位】沭阳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0.5
【相关文献】
1.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治疗18例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J], 李长萍;王艳玲;任苏平
2.应用米托蒽酯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J], 王力;耿洁;吴霜;袁枚;魏庆芳
3.阿春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附7例报告 [J], 申建凯;卢汉波
4.拓扑替康与足叶乙甙、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J], 刘南
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J], 虞咏知;黄知平;董莉;张利铭;薛维;杨国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组诱导化疗方案比较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组诱导化疗方案比较
张惠宜;谢德荣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1996(027)008
【摘要】成人ANLL115例,用DA方案诱导治疗24例,HOAP方案诱导治疗91例。
结果:与普通组比较,DA组CR率较高,但DA组感染率亦高,且杂持续时间长,化疗相关病死率也较高;持续缓解时间及生存期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应根据客观条件选用诱导化疗方案。
【总页数】1页(P410)
【作者】张惠宜;谢德荣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血液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血液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0.5
【相关文献】
1.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J], 张永红;吴敏媛;耿兰增;胡亚美
2.两组不同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鼻咽部鳞癌的比较 [J], 王海云
3.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卢宗杰
4.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Ⅰ b2~Ⅱ b期宫颈鳞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J], 洛若愚;陈芬;罗仪
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诱导化疗方案疗效分析——附96例报告 [J], 江滨;单福香;赵实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恶变,导致某系列白细胞成熟障碍,其幼稚白细胞在骨髓或者其它造血组织中恶性增殖,浸润全身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抑,以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感染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本病多起病急骤,开展迅速。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全世界平均发病率约 3.1/10 万,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国内发病率占癌肿发病率的第6~8 位,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男性多于女性,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本病属中医急劳、虚劳、血证、内伤发热、温病、症积等范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彻底清晰,经近年研究说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感染C 型RNA 病毒、成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等,目前被认为可引起白血病。
2.化学物质与环境因素多种具骨髓毒性的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白血病,包括苯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杀虫药,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镇静安眠药、磺胺、烷化剂等抗癌药等〕,可能引起本病。
3.电离辐射长期接触γ 射线、X 线等放射线,可诱发白血病。
4.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者免疫缺陷症患者易发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说明。
普通认为是上述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者基因变异,使造血干祖细胞恶变,分化、成熟障碍,凋亡减少,原始幼稚血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骨髓及全身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细胞明显减少,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发生出血和感染等。
〔二〕病理1.白血病细胞增生和浸润为本病特异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造血组织,如骨髓、肝脾、淋巴结,并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
2.出血、组织营养不良及坏死出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程度各异,常见于皮肤、鼻、口腔粘膜、肺、胃及脑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组织出血及梗死可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代谢障碍可引起全身组织营养不良。
3.继发感染以细菌及真菌感染较常见。
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吴晓伟;李彩霞;赵永杰;郑智;张金荣
【期刊名称】《中国厂矿医学》
【年(卷),期】2006(19)5
【总页数】1页(P424-424)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索;化学治疗
【作者】吴晓伟;李彩霞;赵永杰;郑智;张金荣
【作者单位】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6例 [J], 刘启星
2.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J], 王春森;张晋琳
3.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23例临床观察 [J], 周丽云;杨梓梅
4.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23例临床观察 [J], 周丽云;杨梓梅
5.去甲氧柔红霉素与米托蒽醌为主的两种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比较[J], 吴汉新;钱思轩;盛瑞兰;何机典;敖忠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目的:以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作为诱导,对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疗效的分析。
方法:对20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
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达70%。
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标签: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其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使得治疗棘手且风险性很大[1]。
目前DA方案作为常规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方案,所表现出来的弊端使其限制了使用范围。
其耐受性差、缓解率低且缓解时间短,化疗后出现的长时间抑制骨髓恢复,造成治疗效果差。
这也是当前此方案的治疗难点。
本院采用米托蒽醌(MTZ)与阿糖胞苷(Ara-C)的双重作用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20例入住本院的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诊断标准采用1986年9月20日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提出的诊断标准[2],男11例、女9例,年龄55~62岁。
对患者进行FAB分类:1例M1、8例M2、4例M4、7例M5。
血象:血红蛋白40~75 g/L,白细胞(0.8~3.0)×109/L,血小板(15~70)×109/L。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低下7例,增生活跃10例,明显活跃1例。
20例患者心、肝、脾、肠胃均无功能性障碍。
1.2 治疗方法(1)米托蒽醌4~6 mg/m2、d1~3;阿糖胞苷100~150 mg/m2、d1~7;在化疗结束时查骨髓象,如增生活跃,则延长阿糖胞苷2~3 d;甲氨蝶呤20~30 mg/d静脉滴注,连用2 d;足叶乙甙10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
视患者年龄和体表面积调整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X 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楚 歌
(黑龙江省军区第三干休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MX A;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难治性
中图分类号:R557+4 文献标识:B 文章编号:1004-5775(2001)05-0346-01
本文应用米托蒽醌(MX)和阿糖胞苷(Ara-c)对15例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 LL)进行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住院患者,男9例,女6例。
年龄18~30岁,平均22岁。
M13例,M2a6例,M43例,M53例,均为难治性。
难治判断标准按西德AM LCG提出的定义:①初治病例对一线诱导治疗无效;②在首次缓解6个月内的早期复发;③虽然在首次缓解6个月后复发,但以原方案再诱导失败;④2次及2次以上的复发。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均可判断为难治性。
15例患者均经过H A或DA方案单独或交替应用1~3个疗程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
2 方法
MX方案:MX10mg/(m-2・d)-1静脉滴注1~3d;Ara-C 100mg/(m-2・d)-1静脉滴注1~7d。
两个疗程中间歇2周。
完全缓解后用本方案巩固1~2个疗程,此后再定期选用本方案或其它方案强化治疗。
疗效评定:根据1987年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讨论会确定标准。
3 结果
缓解率:15例中,完全缓解(CR)6例(M2a4例,M11例,M51例);部分缓解(PR)3例(M12例,M51例);未缓解(NR)6例(M2a2例,M43例,M51例)。
缓解所需疗程和时间:CR6例所需1~2个疗程(21~45d);第1疗程(21~30d)CR3例,第2疗程(30~45d)CR3例。
转归:6例CR患者目前仍处于CR中(3~6月),6例NR 患者4例已死亡(死于脑出血,严重感染),3例PR患者中,2例仍在治疗中,1例不明。
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脱发最常见,未见心脏毒性反应,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12例患者出现化疗后骨髓抑制,9例化疗后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0×109L,多数患者3周左右恢复。
10例患者发热,多为感染引起,包括肺感染、肠炎、肛周感染。
4 小结
笔者采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了 %的缓解率;除化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略有降低外,未见其它明显副反应。
(编辑:陈雅君)
(收稿日期:2001-03-04)
中有36%的全血根据临床的要求加工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现就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和预防,探讨如下。
1 输血不良反应
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如发冷、发热、血压下降、过敏、出血、溶血以及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等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与人类血型抗原系统相当复杂有关。
如有红细胞血型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系统,粒细胞、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以及血浆抗原系统等,本文主要探讨白细胞抗原(H LA)所引起的输血反应:①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临床统计差别比较大,输用红细胞时约为012%~618%。
输用血小板时为0%~17%,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8%,反应症状:寒战、高热、头痛、荨麻疹、呼吸困难、肺和肾的损伤。
②血小板输注无效:H LA同种异体的免疫作用。
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 VH D)死亡率约100%):移植的有增殖能力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与宿主发生反应,可产生G VH D,全血、白细胞、血小板、浓缩液、新鲜冰冻血浆均会产生,输后3~30d之间产生,症状:发热、红斑、严重腹泻、皮疹、皮肤剥脱,淋巴样组织和骨髓增生不良及肝肾功能损害,大出血等。
2 输血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与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有关(见表1,表2),而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粒细胞有输血治疗作用,而淋巴细胞不但无治疗作用,相反,当将异体供血者的淋巴细胞输入人体,由于复杂的H LA抗原系统,必然与受血者发生同种异体反应而产生了白细胞抗体,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1 各种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数
血液成分体积(ml)白细胞数
全 血200~400116±014~216±017×10
浓缩红细胞200~400111±013~213±016×10
洗涤红细胞200~400510±115~619±219×10
浓缩血小板机采200517±015×10
PRP200211±210×10
表2 血液成分剩余白细胞数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输血反应类型剩余白细胞数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015×10
H LA同种免疫>510×10
输血后G VH D>510×10
3 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
从上述中已知,血液成分含有残留白细胞是一种危害的
污染物,应予除去。
在以往的5年中,我站分离成分血中特
别是分离浓缩红细胞过程中,每袋采取去白膜法,这样大大
减少了临床患者输血中的输血反应。
但由于手工法去除后
残留在红细胞中的白细胞超过标准,还不能完全杜绝输血反
应的发生。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手
工去除白膜法已被随之而来的即简单易行,又安全有效的过
滤法而被代替。
欧美一些先进的国家的输血规范中要求血
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发送临床用的全血或红细胞中残留的白
细胞应低于1~5×109/L。
它们广泛应用的是过滤法制备少
白细胞的成分。
多年来实验证明,血液成分在保存过程中,
白细胞易崩解,其碎片和释放的各种因子(白介素、坏死因
子、干扰素、克隆刺激因子、转移因子)难以滤除,许多细胞因
子均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
因此,近年来,国外先进的国家
已将床边输血的过滤方法逐步改为由血液中心在血液保存
前进行过滤白细胞。
其优点是改善了过滤过程的一致性(时
间、流速和温度等)。
能严格控制过滤后血液质量,其过滤时
间是一般在采集后4~12h,最迟到24h时过滤血液成分,证明
是安全有效的。
国内这方面的应用还刚刚起步,只有个别地区和医院零
散应用过滤器,上海血液中心已于1997年研制成功过滤器并
在同年在本地区使用,证明安全有效。
我市还未应用过滤器
去除白细胞,这项工作虽然在我国刚开始起步,但它前途很
广阔。
(编辑:陈雅君)
(收稿日期:2001-03-18)
643 第25卷
2001年第5期
黑 龙 江 医 学
HEI LONGJ I ANG ME DIC A L JOURNA L
V ol.25,N o.5
May.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