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合集下载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7种白血病症状千万要警惕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7种白血病症状千万要警惕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7种白血病症状千万要警惕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血液全身性疾病。

其实在白血病早期,通过某些典型症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那么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1、突发白血病起病多,病程短,尤其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2、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为发热、表现、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温度37.5~40度或更高。

当寒冷,但不颤抖。

3、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

该出血部位可扩散至全身,尤其在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等,也可有颅内、内耳和内出血。

4、贫血早期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5、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6、淋巴结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为常见,但不作为慢淋。

浅淋巴结在颈部、下颌、腋窝、腹股沟等处,深淋巴结肿大,在纵隔和内脏器官附近。

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为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7、皮肤和粘膜病变白血病患者的皮损表现为结节、肿块、斑等。

黏膜损伤是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如肿胀、溃疡等。

二、如何预防白血病1、适当的锻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做更多的户外活动,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

2、调理饮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在饮食上做到合理饮食,防止出现酸性体质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请特别注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

3、合理用药专家说,当孩子生病时特别要注意药品的安全,家庭成员不应擅自滥用药物。

这样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注意健康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让病人吃加工过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要吃水果和蔬菜,在进食前应清洗干净,请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患者。

5、预防疾病如果发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的父母有贫血、脸色苍白、出血、无力、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血液专家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急粒、慢粒、急淋、慢淋鉴别

执业医师考试资料急粒、慢粒、急淋、慢淋鉴别

急粒、慢粒、急淋、慢淋鉴别(执业医师考试资料)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表现如下①贫血,与骨髓制造障碍有密切关系;患者血液中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增加,但成熟白细胞减少,与缺铁性贫血相比,网织红细胞不上升。

②发热,主要由于感染所致;患者体内异常分化而增加的白细胞并不成熟,对免疫系统没有帮助。

③出血以皮肤,齿龈,口腔和鼻黏膜出血最常见,重时可遍及全身;④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脾及肝肿大,胸骨下端太痛、叩击痛、眼眶绿色瘤,淋巴结肿大,中枢白血病(头痛、呕吐、抽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昏迷至死亡)等。

本病主要依赖血象检查和骨髓象确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

其临床特点是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

常以脾脏肿大为最显著体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缓慢,早期可无自觉症状,往往就医时脾脏已达脐平面上下,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无压痛,脾梗死时可有明显压痛,并有摩擦音。

早期可血象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9/L,可达100×109/L以上。

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增多;晚期血小板渐减少,并出现贫血。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是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可高达50%一90%胞核形态不规则,可有凹陷、折叠、切迹、裂痕,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增生受抑制,巨核细胞系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退化细胞增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3种亚型如下:1)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较好。

2)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相对较差。

3)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亦称伯基特(Burkitt)性白血病,治疗缓解率很低。

白血病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白血病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白血病的分型及治疗原则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由于骨髓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体内白血细胞数量过多,阻碍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病情日益恶化。

鉴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在医学领域,人们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四种类型。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白血病,占固体肿瘤的7%左右。

该类型的白血病多发于幼儿和青少年,成年人罹患率相对较低,约占所有白血病的25%。

ALL通常会表现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射治疗、骨髓移植等。

2.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是一种起源于髓母细胞的白血病,占固体肿瘤的5%左右。

该类型的白血病多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罹患率较高,约占所有白血病的30%。

AML通常会表现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骨髓移植等。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是一种起源于成熟淋巴细胞的白血病,占固体肿瘤的35%左右。

该类型的白血病多发于老年人,成年人罹患率较低,约占所有白血病的25%。

CLL通常会表现出淋巴结肿大、嗜睡、乏力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免疫治疗等。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干细胞的白血病,占固体肿瘤的25%左右。

该类型的白血病多发于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罹患率较低,约占所有白血病的10%。

CML通常会表现出败血症、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鉴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鉴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鉴别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主要发生在幼年儿童和年轻成人。

它是由原始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引起,并累及骨髓、外周血和其他组织。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贫血、出血、感染和淋巴结肿大等。

临床特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贫血:由于骨髓代偿能力下降,患者出现乏力、疲劳和皮肤苍白等症状。

2.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

3.感染: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

4.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

5.骨痛:由于白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可导致骨骼疼痛和关节痛。

诊断依据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学检查骨髓常规染色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主要手段。

骨髓涂片检查可以发现大量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分析可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2. 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和脾脏活检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存在和程度。

3. 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检查、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可以发现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如T或B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性重排。

4. 其他检查包括全身CT扫描、骨髓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用于评估疾病的分期和评估预后。

鉴别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涂片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鉴别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不同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巨核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常伴有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可通过骨髓涂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来鉴别。

3.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以淋巴细胞增多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其淋巴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白血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白血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白血病有哪些早期症状白血病是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那么患了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1.发热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

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2.出血不止出血不止多因为血小板数量偏低。

跟白细胞增多一样,单纯的血小板降低,也多数不是白血病造成的,只有同时伴随发烧、贫血等症状时,才可能是白血病的信号。

3.肝脾肿大有50%的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白血病早期症状,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4.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

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

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5.贫血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

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6.皮肤及黏膜病变这是不易发现的白血病早期症状。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

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7.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8.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以上就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的相关讲解,常见的白血病早期症状为发热、出血不止和肝脾肿大等等。

要多注意环境的卫生和透气,避免引起造血肝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白血病的发生。

病例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例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史1.病史摘要:刘×,男,17岁。

主诉:颈淋巴结肿大20天。

患者20天前无意中自己发现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明显,开始时无痛、体积较小,后逐渐增大,且有压痛,伴咽部不适,全身乏力;近2日感上腹部隐痛,无腹泻、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自觉头晕,但无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及喷射性呕吐,无胸闷、心悸,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皮肤瘙痒、皮肤出血等表现。

发病以来精神及胃纳较差,睡眠欠佳,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无黑便、血便等。

既往体健,无肝炎等病史。

2.病史分析:(1)淋巴结肿大的病史采集要仔细询问其诱因、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时间、疼痛与否。

是否有出血、发热、贫血等伴随症状等。

(2)病史特点:无诱因出现淋巴结肿大,持续20天,有压痛,无明显出血、贫血表现,既往无特殊病史,较可能的原因是白血病的淋巴结浸润或淋巴瘤的表现。

体格检查1.结果:T 38.6℃,P 85次/分,R 18次/分,Bp120/75mmHg。

发育正常,精神可,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黏膜无淤斑淤点、皮疹;双侧耳后、颌下、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均可触及多枚黄豆至鸽蛋大小的淋巴结、轻度触痛、活动度欠佳;胸骨无压痛,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于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指、质地中等、无压痛;下肢无浮肿、关节无畸形。

2.体检分析:体检特点:全身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伴低热,脾肿大,无贫血、出血表现。

辅助检查1.结果:(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6g/L,WBC27.5×109/L、N 0.46、L 0.53、幼稚淋巴细胞0.01,P1t 120×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隐血(-);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2)骨髓常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淋巴细胞0.276,幼稚淋巴细胞0.388%,POX(-)、PAS弱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疾病诊断
在成人骨髓中成熟淋巴细胞可高达25%,但正常骨髓中不应见到幼稚淋巴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幼稚淋巴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比例≥25%。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T细胞ALL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2)骨关节疼痛:胸骨压痛是常见症状之一。

3)神经系统白血病:多发生在白血病的缓解期,ALL比AML 发病率高。

4)睾丸:多为单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多数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生化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增高,部分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4.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5.免疫分型:根据免疫分型,ALL分为前体B细胞ALL,成熟
B细胞ALL和T细胞ALL。

6.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7.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白血病早期六大信号,是你不得不知道的

白血病早期六大信号,是你不得不知道的

白血病早期六大信号,是你不得不知道的
一谈到白血病,很多人闻其色变,因为白血病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那么白血病早期都有哪些症状呢?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症状1:贫血
在所有症状中,贫血是白血病的首发症状,而且贫血的症状一直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不断加重。

因此白血病患者经常会表现出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以及头晕耳鸣等不良的反应。

症状2:出血
有数据统计,有百分之八十的白血病患者均有出血现象,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常见于患者的牙龈、口腔等,甚至患者的颅内、消化道内也有出血现象。

症状3:发热
有半数白血病患者会出现不规律性发热现象,时而低热时而高热,很容易造成感染。

症状4:肝脾肿大
一些特殊的白血病患者们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其中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肝脾肿大的现象非常明显。

症状5: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的患者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均有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症状6:骨关节痛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胸等部位常常会出现疼痛现象,其他的关节和骨骼处也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

当发现有近似这一类状况发生时,要做的就是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最佳治疗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起病一般比较急,但也有缓慢起病者。

起病急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多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急淋罕见有白血病前期表现;缓慢起病者主要见于急非淋。

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常有共同的临床表现。

因正常的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出血、继发性感染和发热;因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各组织脏器,导致肝、脾淋巴肿大及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1)贫血:
急性白血病患者贫血的症状常出现得早而且严重,呈进行性发展,确诊时约60%以上患有血红蛋白低于60g/L。

贫血发生的机理和以下因素有关:1)红细胞生成减少:白血病细胞可抑制正常多能干细胞和红系祖细胞,并可破坏红系诱导微环境,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2)无效性红细胞生成:DiGuglielmo 综合征和某些急非淋白血病可见幼红细胞增生,其发生贫血机理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有关;3)溶血:某些急性白血病可存在隐性溶血,DiGuglielmo综合征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由于造血代偿能力降低,也会发生溶血性贫血;4)失血;5)化疗药物引起的贫血包括抗代谢药产生药物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总之,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原因是综合的,但主要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减少。

(2)出血:
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38.6%。

急性白血病的死因分析中,62.24%死于出血,其中87%为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是急性白血病出血的最重要原因。

(3)感染和发热:
成人急性白血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者占52%,发热常伴有感染。

其中以口腔炎最多见,齿龈炎或咽峡炎严重时可发生溃疡,甚至坏死。

肛周炎或肛旁脓肿及肺部感染也甚常见,严重感染常导致败血病和菌血症。

(4)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急淋发生率最高,初诊时可达80%,尤见于T细胞、B细胞和前B细胞型急淋,常有淋巴结显著肿大。

(5)骨和关节表现:
骨痛以急淋多见,初诊时有骨、关节症状者急淋11%,急非淋占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有显著骨痛,剧烈者可呈持续性有炸裂感。

胸骨下端压痛也甚常见。

伴骨髓坏死者也不少见,易发生于儿童急淋。

以关节肿为起病症状者多见于小儿。

(6)眼部表现:
白血病的眼部表现常由浸润或出血引起,白血病细胞可直接浸润视神经、
脉络膜、视网膜及供应眼球的血管,引起相应的症状,出血比浸润常见。

绿色瘤或粒细胞肉瘤好发部位为眼眶,可致突眼。

(7)口腔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口腔表现可由浸润、感染和出血引起。

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引起巨舌或齿龈增生。

出血与粘膜溃疡甚为常见。

(8)肺部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肺部表现可由感染、浸润及白细胞淤滞等引起。

(9)心脏表现:
心肌和心包的浸润常见,多见于急淋,以心肌浸润为主,偶有心包炎,亦可有出血而无浸润者。

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律紊乱、心衰,偶有心包炎表现。

(10)胃肠道表现:
白血病本身可导致肠道出血、腹泻、粘膜炎和肠梗阻等。

腹痛可因白血病浸润、炎症、肠梗阻及肝脾包膜胀痛等引起。

(11)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约有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例在初诊时有睾丸白血病。

受累睾丸呈弥漫性肿大,质软,浸润常有双侧性。

白血病肾脏浸润率可达52%。

(12)皮肤表现:
白血病的皮肤表现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损两类。

特异性皮损是由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皮损是由皮肤感染和出血所致。

(13)神经系统表现:
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的急淋、20%~40%儿童及5%成人急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

人参皂苷Rh2出击白血病
白血病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浸润至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正是由于白血病人骨髓中制造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就明显减少了,故白血病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多个组织器官的出血,严重的可发生颅内出血,白血病人多伴有贫血、又因出血而导致贫血加重。

白血病细胞侵犯到其他组织可表现为骨痛、骨膜上长瘤、皮肤结节、齿龈肿胀、肝脾淋巴结肿大,还会伴随易感染、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已列足首位,死亡率较高。

而长期存活率也不容乐观,例如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瘤,其成人2年生存率国外先进水平才30%-50%,国内不足30%,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

而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会无选择性地攻击正在分裂的细胞。

某些正常细胞如骨髓、口腔和肠道里的细胞,分裂也很快。

进行过度的化疗也可能进一步损害这些正常细胞,容易造成进一步损害,所以化疗药物也能使人体内细胞恶性转化发生"第二肿瘤",加重病情。

在临床治疗中,若能早期诊断,及时对已发生癌变的细胞进行逆转,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或近似正常细胞,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途径,而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分化诱导剂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而人参皂苷Rh2正是这样一种具有逆转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剂。

白血病细胞在人参皂苷Rh2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其生物学特性,使恶性增殖得到控制。

人参皂苷Rh2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通过诱导分化凋亡,能抑制多种肿瘤,使肿瘤细胞不仅在形态上出现分化改变,而且在功能上也出现了分化改变,最终使肿瘤细胞重新向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包括基因表达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接近,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李罗丝与罗志勇等人联合进行研究,探讨人参皂苷Rh2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影响。

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h2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的片段化实验,观察人参皂苷Rh2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人参皂苷Rh2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关系;人参皂苷Rh2能明显诱导HL-60细胞分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特征性的DNA梯状图谱。

结论人参皂苷Rh2主要通过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分化从而发挥其抗白血病效应。

肿瘤细胞诱导分化理论和实验都同时论证:人参皂苷Rh2在治疗白血病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在不损害病人身体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