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浅析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引言财政支出是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我国的财政支出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执行。
本文将探讨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问题一:财政支出过度集中我国财政支出在地区和部门间分配不均衡,存在着过度集中的问题。
一方面,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支出的控制较大,导致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权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过度集中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导致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受阻。
治理对策: 1. 加强地方财政的自主权,逐步推进改革,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权和分级管理机制。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保障公共资源的均衡分配。
问题二:财政支出效率低下尽管财政支出规模庞大,但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行政体制不完善和管理不规范,一些财政支出项目的实施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效果不明显。
另一方面,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投资回报率低、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况,浪费了公共财力。
治理对策: 1. 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2. 加强公共财政投资的风险管理,加强经济评估,选择具有潜力和长期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
问题三:财政支出透明度低下我国财政支出的透明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这导致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容易出现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
治理对策: 1. 加强财政支出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公示平台,使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和监督财政使用情况。
2. 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审计,加强追责问责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问题四:社会保障支出不足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持续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治理对策: 1.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加大对养老、医疗、失业等领域的财政支持。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领域。
然而,在近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从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思考和讨论。
问题分析1. 财政投入不足当前,我国财政直接用于农业的资金相对有限。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资金需求巨大,但财政投入却未能满足这些需求。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虽然财政投入有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往往面临着项目审批繁琐、流程复杂的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快速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农民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投入后的效果不佳。
3. 资金分配不均衡财政投入的另一个问题是分配不均衡。
当前,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而蔬菜、水果、畜牧等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粮食生产过剩的问题,而其他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则存在着发展不足的局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对策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以改善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现状。
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们应该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状况。
其次,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对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了提高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效率,需要改革相关的政策和机制。
首先,简化和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农业投资项目的时间成本,使财政资金能够更快地到位。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由于农业在地位、特性等方面的原因,需要我国财政予以支持。
如果我们关注社会动态,那么我们应该都知道三农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基于如此明显的有利影响,有必要继续使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得到提高。
本篇文章对财政农业支出的本身及其效率方面的概念进行了了解,为了表达财政农业支出的重要性,对农业地位、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改进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意义。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在综合效率以及与他相关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对我国代表省市有关财政农业支出方面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以,而后再对中国以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进行借鉴于总结,最终是本篇文章的最重要部分: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对策。
也希望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能为大局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财政农业支出,效率AbstractAgriculture acts a momentous part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Because agriculture is in the position,the reason such as characteristic,need our country finance to give support.If we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dynamics,then we should all b e aware of the social focus o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Based on such obvious benefi cial effects,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scal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make the financial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efficiency has been im proved.In order to express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this paper analyz es the status,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e and explains the signifi cance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in ing data en velopment analysis in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pure technical efficienc y associated with him in the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our country some data about fiscal ag ricultural expenditure was analyzed,and then to countries outside of China's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for reference in the summary,final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article:the count 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scal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in our country.I also hope that my research in this aspect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overall situation.Key Words: Agriculture;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Efficiency目录1导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文献综述 (1)1.3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3)1.4研究方法 (3)2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 (4)2.1财政农业支出的内涵 (4)2.2财政农业支出的理论依据 (5)3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水平的实证分析 (6)3.1DEA方法简介 (6)3.2财政农业支出效率评价 (6)4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存在问题的分析 (11)4.1财政农业支出投入不足 (11)4.2财政农业支出区域结构不合理 (11)4.3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管不力 (12)5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12)5.1国际经验比较 (12)5.2我国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14)6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15)6.1逐步加大财政农业支出投入并拓宽支农资金来源 (15)6.2优化各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以提高结构效率 (15)6.3完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管机制 (16)结语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1)1导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财政支持农业支出的对策

财政支持农业支出的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支出也逐年增加。
但是,财政支持农业支出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1. 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政府无法为农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2. 支出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一些农业支出可能被滥用或浪费。
3. 支出结构不合理:当前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上,而其他领域如畜牧、渔业等得到的支持较少。
三、对策建议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并将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
2.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3. 调整支出结构:逐步调整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增加对畜牧、渔业等领域的支持。
4. 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农业债券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5.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促进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效益共享。
四、实施效果如果以上对策得到有效实施,将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效果:1. 提高财政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
2. 改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农业支出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3. 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畜牧、渔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4. 拓展融资渠道,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和便利条件。
5.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促进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效益共享。
五、总结财政支持是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机制、调整支出结构、拓展融资渠道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高财政支持农业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乡差距扩大,财政支农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资金投入过度集中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过度集中。
由于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流向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基层农村地区则面临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应出台政策,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分配比例,增加对基层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透明。
问题二:财政支农政策缺乏差异化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缺乏差异化。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类型和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农政策。
例如,对于粮食生产重要的农业地区,可以加大粮食生产补贴的力度;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采取更多的扶贫政策。
问题三: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虽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量,但是不同程度上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问题四: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
由于财政预算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的频繁变动,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财政支农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本文针对中国财政支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问题对策一、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
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2003-2009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逐年增加,年均增长%。
特别在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
(一)财政部门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1 加大农民补贴力度。
2009年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亿元,增长%。
补贴种类由9大类扩大到12大类,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增加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规模,在已实现水稻良种补贴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麦、玉米等补贴范围。
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
2 大力支持发展农业生产。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新的扶贫政策。
2009年安排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亿元。
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稳定现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研究适当提高种植业补贴比例,稳步增加补贴品种。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支持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强化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沼气工程投入。
3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支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实施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五篇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五篇第一篇: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财政对其支持和保护。
财政支农支出是政府增加农业投入,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注意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农业生产,使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拟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发挥财政支农的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能否实现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对农业的支出。
因此,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不仅决定于其支农数量,更关乎其支农效率。
因此,本文将从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结构和绩效三个方面来分析财政支农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发挥财政支农的作用。
一、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状况分析1.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分析自1978至2006年,我国财政累计向农业投入资金达20941多亿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8.46%.从绝对量上看,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在过去的20多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了20.06倍,这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国家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支出等。
我国财政资金支农金额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平均每年的支出额为722.13亿元。
在整个财政资金的农业支出中,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三项和农村救助的各项费用基本上都在逐年上升。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不仅数量多,而且增幅很大;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除个别年份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都呈增加态势;用于农村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两块历年呈低水平徘徊之势,农村救济费略高于农村科技三项费用。
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

20121049 涂菁农经(本硕连读)201201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因此,重视和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其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最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投入的总和,并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总体投入情况,这里专门把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因此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近年来,各级财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数据分析2011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9727.2亿元,占总支出的27.2%,比2010年增加5513.7亿元,增长22.8%。
其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0497.7亿元,增长22.4%(见图4.2)。
包括:支持农业生产支出4089.7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406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4381.6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
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2011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28772.9亿元,比2010年增长2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 2006/9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米 强
“ 三 农 ”问 题 是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结 构 性 、体 制 性 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长期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农业这 个“基础”, 然而事实上,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并不稳固。农业具 有弱质性, 这意味着农业发展的困难。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农 业弱质 性 的 矛 盾 , 决 定 了“ 三 农 ”问 题 的 一 定 程 度 上 的 公 共 性 特征, 这也是政府对其进行支持的客观依据。财政作为国家职 能的具体表现,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但是, 我国农村财税 体制改革缓慢, 不能给与农民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农村的财 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方面, 效果仍然不够显著。本文就我国农业 支 出 的 现 状 、存 在 的 问 题 和 解 决 的 对 策 进 行 分 析 。
社.2003.12
于城市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和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 城乡差距 严重, 这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增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
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必须长久不断的支持。
2、要在支农资金的运用上加强监管, 使农民真正能
- 61 -
3、转变政府职能, 推行行政体制变革和财税制度改 革, 使农业财政支出真正能够发挥效果
2、政府农业财政支出资金管理分散, 资金使用效果 不理想
财政分税制改革之后, 地方财政占财政总额中的份额减 少, 但是承担的财政支农职责却在增加。这种权责不符的现象 反映了我国财税制度存在的体制弊端。中央政府一定要在科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7.75% 7.71% 7.17% 7.12% 8.28%
Hale Waihona Puke 资料来源: 由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仍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支农前线。这就要求各级财政主管部 门以及财政农业资金的使用部门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保证支农资金的合理使用。此外, 还有加强外部监督和舆论导 向, 约束有关部门的行为。
- 60 -
【财政与金融】
农业经济 2006/9
足够的投入保障。
够享受到应得福利
表 2: 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不仅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即使是已经调用的支农资金,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 13.43% 12.20% 7.66% 9.98% 8.43%
年份 2000
对策
[3]李 武 好.中 国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M].经
1、 进 一 步 增 强 对 农 业 的 财 政 支 出 和 转 移 支 付 的 力 度, 缩小城乡差距
财政支农的力度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 财政支出对
济 科 学 出 版 社 .2001.4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 Evie ws 应用[M].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一、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
从农业财政支出的数量来看,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总额一 直稳步增长。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从 1978 年的 76.95 亿 元, 上升到 2004 年的 2357.89 亿元。其 中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从 1978 年的 51.14 亿元, 上升到 2004 年 的 1693.79 亿 元 ; 农 村 救济费从 1978 年的 6.88 亿元, 上 升 到 2004 年 的 85.87 亿 元 ;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从 1978 年的 1.06 亿元, 上升到 2004 年的 13.22 亿元。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单位: 亿人民币)
农业基 农 业
支农
科 技 农村救
年份 合计 支 出 本建设 三 项 济费 其他
支出 费 用
1978 150.66 76.95 5 1.14 1.06 6.88 14.63 1980 149.95 82.12 48.59 1.31 7.26 10.67 1985 153.62 101.04 37.73 1.95 12.90 - 1990 307.84 221.76 66.71 3.11 16.26 - 1995 574.93 430.22 110.00 3.00 31.71 - 2000 1231.54 766.89 414.46 9.78 40.41 - 2003 1754.45 1134.86 527.36 12.43 79.80 - 2004 2357.89 1693.79 565.01 13.22 85.87 -
如前所述,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 部门分割严 学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财政支
重, 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 出方面的职责 , 地方政府一定要积极地履行这一职责。这样才
多, 农业财政支出分部门管理。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 能使财政支农支出发挥应有的效果。
我国农村财政支出涉及众多的政府部门, 实行分散化管 理。在我国的政府组成部门当中, 除了农业部是作为专门主管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部委外, 有关农业与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的诸多事项分散在国务院其他部委当中, 有些部委 还设有专门的或者与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的司局。一些与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支出也是由几个部委共同完成的。 以农业财政支出的安排为例, 首先由财政部预算司安排农业 财政支出预算; 根据确定的预算, 由财政部农业司安排农业各 部门的经费预算; 农业各部门根据确定的部门预算安排部门 经费支出, 其中很大一块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农业开发领导 小组办公室安排。
总之,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出, 我国财政体制的固有缺 陷, 以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之下政府职能分工的模糊以及 行为缺失, 是导致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福利 的深层次原因。
三、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问题制定的
参考文献: [1]洪 民 荣.市 场 结 构 与 农 业 增 长[M].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出 版 社.2003.5 [2]张 忠 根 等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估 [M].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 2003.11
4、完 善 和 丰 富 农 业 财 政 支 出 方 式 , 拓 宽 农 业 支 持 渠道
农业财政支出只是财政支出的一个环节, 必须服从于财 政支出的大局。在长期, 农业财政支出仍然存在不足的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创新, 努力营造更宽广的农业资金 来源和渠道, 使农业资金更加丰富。
可喜的是, 在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 明确了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容。这是一个良 好的契机。在此契机之下, 农业税费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农业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废止。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财 政支出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这 样的宏观环境之下, 农民的生活水平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终将成为现实。
3、农业财政支出方式单一, 缺乏创新
除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之 外, 在运用其他形式的财力支持农村的发展方面, 目前还没有 很 多 的 办 法 。虽 然 也 出 现 了 乡 镇 自 筹 、统 筹 以 及 吸 引 社 会 资 金 等形式, 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仍然存在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 不规范性, 并且由于农业资金管理方面的固有缺陷, 这一部分 资金的使用能够并没有能够带来福利的有效增加。
实 施 范 围 、建 设 内 容 、项 目 安 排 等 方 面 存 在 相 当 程 度 的 重 复 和 交叉, 但是由于隶属于不同的部门, 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协调机 制。这种体制造成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 多头管理, 力量分散, 不能形成合力。此外, 农业财政支出的资金使用监 督机制落后, 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理想。项目的审批制度化、公 开 化 、科 学 化 不 够 , 存 在 一 定 的 盲 目 性 和 随 意 性 , 使 得 很 多 项 目的实施效果很差。
二、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1、农业财政支出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尽 管“ 十 五 ”时 期 政 府 财 政 支 农 资 金 投 入 的 增 幅 较 大 , 但 是与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发展要求相比, 政府对农业的 支持力度还是低水平的。财政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见表 2) 。此外, 我国政府农业支出的 60%- 70%左右用于行政开支部分, 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重不 高; 在农业建设资金中, 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设比重较大, 而农 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小; 政府农业 投入中, 直接用于流通 领 域 的 补 贴 过 高 , 1998 年 以 来 , 政 府 支 农投入中, 每年用于粮、糖流通的补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 30%以 上 , 而 一 些 关 系 农 业 发 展 大 局 的 基 础 性 、战 略 性 、公 益 性项目, 如农业品质改良、重大病害控制、农业研究和推广、食 品安 全 保 障 、执 政 体 系 建 设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等 , 却 缺 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5》
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农业财政支出的结构看, 以地方 财政为主。2002- 2004 年, 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支农支出总额 的比重分别为 10.8%、11.9%和 8.3%。具体而言, 在农村义务教 育方面, 中央财政占 2%, 98%由地方财政负担, 其中乡镇负担 78%, 县财政负担 9%, 省财政负担 11%。在农村医疗卫生总支 出中, 中央财政也只占 2%。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生产和各项农 业事业费支出方面, 除了农垦事业费和气象事业费外, 其他各 项支出中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占到 80%以上, 地方财政支出支 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村事业费支出总额的 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