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屋七、《世说新语》两则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快乐书屋7《世说新语》二则 |教科版 (共10张PPT)

课堂 检测
揠苗助长
《古代寓言两则》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解释画线的字词。 揠苗助长___________ 悯其苗___________ 芒芒然___________ 苗则槁矣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古今意思。 (1)今日病矣:本文指___________;现指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其子趋而往视之. 4、按照原文填空。 (1)宋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 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揠苗助长》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揠苗助长”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揠苗助长
学习 目标
揠苗助长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 述这个寓言故事。 3、认真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 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道理。
课文 欣赏
揠苗助长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 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 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布置 作业
揠苗助长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寓言故事复述 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中的寓言 故事,把自己认为好的故事讲给同 学听。
揠苗助长
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 件什么事情?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ppt

题和内容。
内容丰富
02
在ppt中应包含大量的图表、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帮助传达信
息和观点。
美观大方
03
颜色、字体和背景等设计元素应协调统一,以使 ppt美观大方
。
ppt制作流程及实例
确定主题和内容
根据演讲主题和内容确定ppt的风格和结构。
制作大纲
根据主题和内容制作大纲,确定每页的内容和布局。
搜集资料
文字精炼优美
世说新语两则的文字精炼而优美,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世说新语两则在文化领域的价值
反映传统文化
世说新语两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 习惯和价值观。
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两则故事对后世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重 要的素材和灵感。
世说新语两则在历史领域的意义
提供历史镜鉴
世说新语两则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资料。
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这两则故事对于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 究价值。
06
优秀ppt展示与分享
ppt设计原则与技巧
直观简洁
01
设计的ppt应直观简洁,不要过于复杂,以便观众快速了解主
这两则故事都表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追求 和处世哲学,尤其是谢道韫的才情和智慧,成为 了后世才女的典范。
02
世说新语两则的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两则的叙事技巧
倒叙手法
两则故事都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将故事的高潮或结局前置, 再逐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使情节更加曲折跌宕。
伏笔照应
两则故事都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 加合情合理,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55页).ppt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 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 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 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质疑问难
1、“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营造了 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3、“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我们一起来总 结和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从文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
3、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怎 么办?
课后作业: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 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 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 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 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 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 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 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补充举例: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质疑问难
1、“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营造了 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3、“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 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我们一起来总 结和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从文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道理?
3、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怎 么办?
课后作业: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 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 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 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 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 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 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 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补充举例: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世说新语》两则(共45张PPT)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 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 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 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 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对别人父亲的尊 称
•家君
•——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君
•——您,对别人的尊称
•非人哉
•——真不是人啊
陈太丘与友期
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 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 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 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 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 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 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 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 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形似
撒盐
梨花
飞花 蒲公英 鹅毛
咏雪
意蕴
柳絮
撒盐(差可拟)
和睦
欣然
咏 雪 何所似
比
比
喻
较
大 笑 笑 轻松 乐
亲 情
柳絮 (未若)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积累写雪的诗 句或写雪的成语 。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 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 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对别人父亲的尊 称
•家君
•——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君
•——您,对别人的尊称
•非人哉
•——真不是人啊
陈太丘与友期
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 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 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 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 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 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 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 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 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形似
撒盐
梨花
飞花 蒲公英 鹅毛
咏雪
意蕴
柳絮
撒盐(差可拟)
和睦
欣然
咏 雪 何所似
比
比
喻
较
大 笑 笑 轻松 乐
亲 情
柳絮 (未若)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积累写雪的诗 句或写雪的成语 。
《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

5、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 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
7、《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指家中子侄辈,今指子女
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家中的 子侄辈
文义
诗文
文章 意思
因风起
凭借
子女
因为
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 老师评: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小结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 寒雪日 地交待了时间 、地点 、人 内集 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大致,差不多
比作
兄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如
表凭借
飘起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 舞。”
高兴
就是
谢道韫,东晋有名的 才女,聪明有才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 无奕 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快乐书屋7《世说新语》二则 |教科版 (共20张PPT)

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 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 。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 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科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代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 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 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 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趋:赶去。 槁:枯萎。
译文: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 禾苗全都枯死了。
3.总结。
本文共两个自然段,用一个生动有趣的 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说明事 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 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写作特点。 ①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深刻的 道理。 ②言近旨远,发有功德的人的 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部属,门客。 文中是一卮的意思。 ④相谓:互相商量。 将要。 ③卮:古代饮酒的器皿。
⑤引酒:拿起酒壶。 且:
⑥固:本来。 ⑦子:你。 ⑧安:怎么,怎 样。 ⑨遂:于是 ⑩亡:失去、丢失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 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 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 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 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 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 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 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解析“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 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 讽刺目的的的文学体裁,篇幅短小,语言 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 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 。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 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
科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古代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 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 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 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趋:赶去。 槁:枯萎。
译文: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 禾苗全都枯死了。
3.总结。
本文共两个自然段,用一个生动有趣的 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说明事 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 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写作特点。 ①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深刻的 道理。 ②言近旨远,发有功德的人的 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部属,门客。 文中是一卮的意思。 ④相谓:互相商量。 将要。 ③卮:古代饮酒的器皿。
⑤引酒:拿起酒壶。 且:
⑥固:本来。 ⑦子:你。 ⑧安:怎么,怎 样。 ⑨遂:于是 ⑩亡:失去、丢失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 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 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 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 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 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 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 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解析“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 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 讽刺目的的的文学体裁,篇幅短小,语言 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则:讲述了一个聪明孩子王戎的故 事。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 秀品质。告诉我们要勤于思考,看问题不要 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0/10/18
写法点拨
对比的写法: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对比源:要从生活
中寻找对比对象,切不可脱离生活。 2、“比”前选择一个比较点:同一事物,
•
两个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认为
华歆见利动心,非君子之举,是后文“割席分坐”
的原因之一。
• 6.第二个场景是什么?具体赏析一下:
• 有高官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下书去看;
•
结果管宁认为华歆羡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
便决定“割席分坐”。
• 7、你认为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管宁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非常严格,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 突出了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
2020/10/18
结构梳理
• 第一则:写管宁因为华歆的想法 与做法非君子之举,便与他割席 绝交。
• 第二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却不 采摘,因为他认为这李子是苦的 。
2020/10/18
主题概括
第一则: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之间著名的 绝交事件——“管宁割席”,从中可以看出 封建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和约束自己的原 则。
教科版六下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
2020/10/18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
宋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 宋文学家。
管宁:字幼安,汉末天下大
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 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 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 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 《诗经》等教化工作,人们都 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具有高尚的品格。
2020/10/18
1、重点实、虚词:
尝: 曾经 诸: 众,许多 子: 果实 竞: 争着
取:
摘 必: 一定 信然:
果然是这样。
2020/10/18
2、概括第二则的主要内容: 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
却不摘李子,因为他认为 李子必定苦。 3、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主人公的年龄,为 故事后面说王戎的聪明埋 下伏笔。
2020/10/18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锄( 吾( 尝( 竞(
锄头 ) 吾常 ) 品尝 ) 竞赛 )
助( 语( 常( 竟(
帮助 ) 语文 ) 经常 ) 竟然 )
2020/10/1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8
字词乐园
miǎn 加冕
词语卡片: 近义词:
掷——扔 游——玩 反义词:
异——同 是——非
取——拿 信然——果然
友——敌 苦——甜
20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 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 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文言志人小说集。 • 2.阅读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简单说一说。
2、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管宁割席绝交。
• 3、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 • 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这也是发生故事的
第一场景。 • 4、短文先写了一件什么事?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
不同? • 管、华二人见到“片金”的态度不同; • 管宁照旧挥锄,不为所动,华歆捡起来又丢掉了。
2020/10/18
• 5、写第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 • 译讲方法:逐段译讲,即读一段,解释
一段(人名、地名不译),如有不准确的 地方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020/10/18
1、重点实、虚词: 锄草: 给菜地锄草。 不异: 没有什么不同。 捉: 捡,拾取。 掷: 扔,丢。
2020/10/18
尝: 曾经 共: 一起,一同 过门: 路过门前 废书: 扔下书本
2020/10/18
4、见到李子树,王戎和其他孩子的做法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去摘;王戎不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5、结果怎样? 李子是苦的。
2020/10/18
• 6、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突出 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他认为树在路边却仍有那 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 的。
•
2020/10/18
课文解析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两篇短文,明确 • 字词的读音。 • 2.比一比谁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020/10/18
• 1、听范读,注意诵读节 奏与停顿。
• 2、小组内自由诵读。 • 3、小组代表展示。 • 4、互相点评。
2020/10/18
• 小组内自由朗读后,参考课下注解或工 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向学生或老师请教 。时间2分钟。
可以选择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 3、“比”时做到实事求是:对比的内容
必须是“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点等。
2020/10/18
拓展提升
你如何看待管宁“割席”的行为?
他们结伴读书时发生的两件事,管宁认为华 歆对财富、官禄非常神往,未免以偏概全,片面 武断。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 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 义。应该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对待朋友。
( wáng róng )
• 华歆 ( jiā miǎn)
王戎 ( zhì )
•加 冕
掷
二、解释加线词语:
•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给菜地锄草。
2020/10/18
• 2、又尝同席读书。 • 曾经 • 3、取之,信然。 • 果然是这样。 • 4、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 扔下书本。 • 5、华捉而掷去之。 • 捡,拾取; 扔、丢。
2020/10/18
心灵感悟
读了《世说新语》 的两则故事,我们仿佛走 进了古人的世界,感受到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 光辉。管宁能够见微知著, 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七 岁的王戎遇事不盲从,善 于观察分析,真是“自古 英雄出少年”。
2020/10/18
随堂练习
• 一、为下列词语注音:
• ( Huá xīn )
2020/10/18
写法点拨
对比的写法: 1、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对比源:要从生活
中寻找对比对象,切不可脱离生活。 2、“比”前选择一个比较点:同一事物,
•
两个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认为
华歆见利动心,非君子之举,是后文“割席分坐”
的原因之一。
• 6.第二个场景是什么?具体赏析一下:
• 有高官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下书去看;
•
结果管宁认为华歆羡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
便决定“割席分坐”。
• 7、你认为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管宁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非常严格,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 突出了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
2020/10/18
结构梳理
• 第一则:写管宁因为华歆的想法 与做法非君子之举,便与他割席 绝交。
• 第二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却不 采摘,因为他认为这李子是苦的 。
2020/10/18
主题概括
第一则: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之间著名的 绝交事件——“管宁割席”,从中可以看出 封建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和约束自己的原 则。
教科版六下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
2020/10/18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原籍南朝
宋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 宋文学家。
管宁:字幼安,汉末天下大
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 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 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 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 《诗经》等教化工作,人们都 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具有高尚的品格。
2020/10/18
1、重点实、虚词:
尝: 曾经 诸: 众,许多 子: 果实 竞: 争着
取:
摘 必: 一定 信然:
果然是这样。
2020/10/18
2、概括第二则的主要内容: 写王戎见道边李子树
却不摘李子,因为他认为 李子必定苦。 3、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主人公的年龄,为 故事后面说王戎的聪明埋 下伏笔。
2020/10/18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锄( 吾( 尝( 竞(
锄头 ) 吾常 ) 品尝 ) 竞赛 )
助( 语( 常( 竟(
帮助 ) 语文 ) 经常 ) 竟然 )
2020/10/1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8
字词乐园
miǎn 加冕
词语卡片: 近义词:
掷——扔 游——玩 反义词:
异——同 是——非
取——拿 信然——果然
友——敌 苦——甜
20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 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 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文言志人小说集。 • 2.阅读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简单说一说。
2、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管宁割席绝交。
• 3、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 • 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这也是发生故事的
第一场景。 • 4、短文先写了一件什么事?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
不同? • 管、华二人见到“片金”的态度不同; • 管宁照旧挥锄,不为所动,华歆捡起来又丢掉了。
2020/10/18
• 5、写第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 • 译讲方法:逐段译讲,即读一段,解释
一段(人名、地名不译),如有不准确的 地方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020/10/18
1、重点实、虚词: 锄草: 给菜地锄草。 不异: 没有什么不同。 捉: 捡,拾取。 掷: 扔,丢。
2020/10/18
尝: 曾经 共: 一起,一同 过门: 路过门前 废书: 扔下书本
2020/10/18
4、见到李子树,王戎和其他孩子的做法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去摘;王戎不动。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5、结果怎样? 李子是苦的。
2020/10/18
• 6、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突出 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他认为树在路边却仍有那 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 的。
•
2020/10/18
课文解析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两篇短文,明确 • 字词的读音。 • 2.比一比谁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020/10/18
• 1、听范读,注意诵读节 奏与停顿。
• 2、小组内自由诵读。 • 3、小组代表展示。 • 4、互相点评。
2020/10/18
• 小组内自由朗读后,参考课下注解或工 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向学生或老师请教 。时间2分钟。
可以选择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 3、“比”时做到实事求是:对比的内容
必须是“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点等。
2020/10/18
拓展提升
你如何看待管宁“割席”的行为?
他们结伴读书时发生的两件事,管宁认为华 歆对财富、官禄非常神往,未免以偏概全,片面 武断。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 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 义。应该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对待朋友。
( wáng róng )
• 华歆 ( jiā miǎn)
王戎 ( zhì )
•加 冕
掷
二、解释加线词语:
•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给菜地锄草。
2020/10/18
• 2、又尝同席读书。 • 曾经 • 3、取之,信然。 • 果然是这样。 • 4、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 扔下书本。 • 5、华捉而掷去之。 • 捡,拾取; 扔、丢。
2020/10/18
心灵感悟
读了《世说新语》 的两则故事,我们仿佛走 进了古人的世界,感受到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性 光辉。管宁能够见微知著, 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七 岁的王戎遇事不盲从,善 于观察分析,真是“自古 英雄出少年”。
2020/10/18
随堂练习
• 一、为下列词语注音:
• ( Huá xī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