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射治疗复发鼻咽癌42例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通讯 作者 :周同 冲 邮箱 :y d l 7 2 iae m g al 0 2 @sn .o 7 1
2 9 92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1 0 0年 第 1 6卷 第 2 4期
I MHGN,De e e 0 0,V 11 N .4 cmb r2 1 o.6 o2
日.5 / ,G V分 次剂量为 22G ,其处方剂量 为 7 - 48G /2~3 次 周 T . y 04~7 . y3 4次;C V1 次剂量 T 分 为 1 v 处 方剂量为 6 .~6 .G /4 6 .G , 8 1 2 48 y3 ~3 次;C V 分次剂量 为2G , T2 y 处方剂量 为 5 0~5 y 4G /
( 稿 日期 :2 1 — — 3 收 001 0) 0
( 任 校 对 :彭 鹏 旭 ) 责
鼻 咽癌调 强放 射治疗 5 例 临床疗效 分 析 1
杜莉莉 周同冲 石 兴源 刘源 宋先璐 廖 志伟
【 摘要 】 目的
观察 鼻咽癌调强放 射治疗 的急性 毒副反应 和近期疗效 ,并 于三维适形 放
6 v3 4G /0~3 次 。C V 处方剂量 5 5 y2 ~2 次 , 2 T2 0 4G /5 7 有残 留者适当缩野补量 。采用放 化综合 治疗 , 结合患者分期 情况给予顺铂 + 氟腺嘧 啶方 案化疗 ,中位 随访 时间 1 个月 。结果 7 D H分 V
压 、血氧饱 和度监测 ,而且必须 有专职麻醉师协 械 以满 足临床需求 。另外 ,部分 患者检查时会 出 助完 成 ,不 但耗时 ,而且 费用较 大 ,而经鼻 电子 现鼻衄 、鼻痛 ,本组 共出现 9 ,但 经相应处理 例 胃镜 检查 时从 鼻 孔插 入 ,可 不 接触 舌 根就 到达 后 可缓 解 ,并 能 完成 检查 。

应用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应用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6-2440(2020)04-0384-03[引文格式]翟小刚,杨百霞,赵永亮,等.应用CBCT 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J ].交通医学,2020,34(4):384-386.鼻咽癌是我国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1],主要治疗方式为放射治疗[2]。

鼻咽癌放疗中高剂量靶区毗邻视神经、视交叉、脑干、脊髓等重要结构,因此需要极高的摆位精度。

目前主要选择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 ,IMRT )[3],使得高剂量区更好地包饶靶区,而且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更低,因此对放疗摆位的精度要求更高[4]。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锥形束CT (CBCT )技术,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接受调强放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6岁。

所有病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非角化性癌,临床分期Ⅰ~Ⅲ期(98福州分期),治疗前KPS 评分≥80分,一般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放疗,无其他高危基础疾病或第二原发肿瘤,均选择IMRT 根治性放疗。

1.2主要设备大孔径16排CT 排模拟机(Bigbore brilliance ,Philips ),头颈肩型热塑模,等中心激光摆位系统,E1ekta Synergy TMIGRT 直线加速器及机载影像系统,Philips Pinnacle 9.8TPS 计划系统。

1.3方法1.3.1体位固定与图像采集:患者平静呼吸,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选用C 枕,头颈肩热塑模固定,面膜制定后自然冷却24小时以上。

采用头颈肩固定架和热塑模同时进行固定,于热塑膜上作“+”标记,确保三维激光灯“+”与热塑膜“+”完全重合。

以此为参考点,进行大孔径CT 定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颅顶至锁骨下2cm ,扫描层厚为3mm 。

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疗效对比

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疗效对比

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疗效对比摘要】目的:了解调强放射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8例鼻咽癌病患作观察组,行调强放射治疗;另选取28例作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比各自治疗结局。

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71.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病患疗后发生口干、皮肤等急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均可用于鼻咽癌治疗,但调强放射效果显著,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调强放射;常规放射;鼻咽癌【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35-02鼻咽癌因解剖结构复杂且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采用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又分为常规放射与调强放射两种。

其中常规放射治疗可能会因剂量分布不均而伤及正常组织,诱发远期并发症。

而调强放射(IMRT)治疗照射技术的出现则较好的弥补了常规放射治疗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强放射与常规治疗照射技术的效果,本文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展开了对比研究,现将比较过程与结果作如下汇报: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0~71岁,平均(61.2±0.5)岁,病理类型:鳞癌31例,未分化癌25例;TNM分期:Ⅱ期39例,Ⅲ期17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

协助病患取仰卧位,模拟定位后使用常规分割剂量给予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2Gy,5次/周,先取面颈联合大野与下颈部前切线野,照射剂量达36Gy,再依次为脊髓、脑干,最后为鼻咽部,照射至总剂量为66~76Gy,淋巴结转移灶总剂量为60~68Gy,颈部预防照射总剂量为52~56Gy。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的应用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的应用研究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的应用研究作者:刘聪,李可孚,杨永新,成龙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10期【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两种规格多叶准直器(MLC)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把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

A组给予1.0 cm宽的MLC进行鼻咽癌IMRT计划,B组给予0.5 cm宽的MLC进行鼻咽癌IMRT计划。

比较两组的靶区平均劑量(Dmean)、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靶区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

结果两组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I 、Dmin高于A 组,HI、Dmax低于A组(P<0.05),两组的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 cm MLC在鼻咽癌IMRT计划中可以有效改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建议临床使用并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多叶准直器中图分类号:R81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10.008Application of two specifications of multi-leaf collimator i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IU Cong, LI Kefu, YANG Yongxin, CHENG Lo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ongzhou, Yongzhou 425000,Hun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wo types of multi-leaf collimator(MLC)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NPC treated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Yongzhou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A was given 1.0 cm wide MLC in the IMRT plan, and group B was given 0.5 cm wide MLC in the IMRT plan. The mean dose (Dmean), maximum dose (Dmax), minimum dose (Dmin), conformity index (CI), homogeneity index (HI)and dose to organs at ris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mea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CI and Dmin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while HI and Dmax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oses of optic nerve, brainstem, parotid gland,lens and spinal cord of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0.5 cm wide ML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formity and homogeneity of the target area in the IMRT plan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motion.【Key word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plan; multi-leaf collimator(MLC)鼻咽癌是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位置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靶区周围有许多重要器官,靶区的形状复杂[1-2]。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468・Journal of Minimal l y Invasive MePicine,Aug.2020,Vol.15,No.4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韦良鹏韦良宏梁善斌(钦少H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区,广西钦州市535000)【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接受放疗/化疗的1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联合化疗,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胃肠道反应较少,虽然血液毒性和口腔黏膜反应稍大,但可控。

【关键词】调强放疗;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575(2020)04-468-3DOI:10.11864/j.issn.1673.2020.04.16鼻咽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鼻塞、鼻涕带血、复视、耳闷等,对患者视觉、听觉以及脑神经均有极大的损害,若发生转移,将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常使用同步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产生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恶心、腹泻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2'%调强放疗是一种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对辐射野内剂量强度进行调节,使整个靶区体积内的剂量分布均匀,减少放疗的副作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⑶%本研究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区别。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

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关键词】鼻咽癌;容积旋转;固定野调強;剂量学【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42-02鼻咽癌属于头颈部肿瘤,其首选治疗方式是放射治疗。

由于常规的放疗手段存在副反应多、靶区覆盖率差的劣势,因而临床上推荐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为有效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特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容积旋转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学区别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范围24~66岁,平均年龄(37.4±3.2)岁;鳞状细胞癌患者44例,未分化癌患者8例,5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1.2 方法2种放疗计划均使用6MVX射线,其中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采用9野共面动态调强;容积旋转调強放疗计划采用共面双弧或三弧,其中双弧计划是起于179°经逆时针旋转后,止于 181°,另一个弧采用反方向旋转;三弧计划是在双弧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半弧或者全弧。

对2种计划的优化过程采用相似的优化条件。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

临床护理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调强适形放疗与鼻咽癌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

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实施调强放疗的71例患者,对调强放疗的患者进行规范临床护理措施。

结果全部顺利完成调强放疗,其中12例出现轻度口咽反应,其余均无明显不适。

结论通过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进行积极临床护理,可减轻局部不良反应,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咽癌;imrt;临床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2-01鼻咽癌是常规的恶性肿瘤之一,尤以南方地区多发。

目前规范治疗首选放疗,而调强适形放疗作为头颈部肿瘤先进技术的产物,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

调强放疗技术是通过射野内剂量强度分布,使剂量区域与肿瘤形状在立体方向一致,以达到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量,减少放疗并发症[1]。

在此技术上,配合合理规范积极地临床护理治疗,提高治疗的疗效并减少治疗的副反应。

现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我院肿瘤放疗科71例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现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123±56)岁,所有病例诊断鼻咽非角化未分化癌,无远处转移。

所有鼻咽癌患者使用德国西门子primus-h直线加速器进行imrt。

12方法患者仰卧,使用头枕并用热塑面膜固定进行模拟ct定位,勾画肿瘤靶区及正常重要器官;tps优化靶区计划并最终确认。

6-mv 射线照射5次/周,9野/次,总量66-70gy,共计6-7周,治疗全过程配合规范合理临床护理措施。

2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放疗,其中15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咽反应,余均无不适反应。

鼻咽癌放疗在CT-SIM上首次摆位的误差分析

鼻咽癌放疗在CT-SIM上首次摆位的误差分析

鼻咽癌放疗在 CT-SIM上首次摆位的误差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放疗在CT-SIM上与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复位验证的误差数据,探讨鼻咽癌在CT-SIM上首次摆位的精度。

方法: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在CT-SIM上进行首次摆位,并用CBCT复位验证,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腹背)三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比较两种不同复位验证方法的误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配准结果。

结果:在CT-SIM和CBCT复位验证上误差分别为X方向(1.12±0.38)mm、(1.20±0.45)mm,Y方向(1.27±0.31)mm、(1.10±0.49)mm,Z方向(1.10±0.40)mm、(0.97±0.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咽癌放疗在CT-SIM首次摆位与锥形束CT复位验证精度高度一致。

关键词:锥形束;鼻咽癌;复位验证;放射治疗前言鼻咽癌是两广地区高发的一种鼻咽粘膜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呈浸润性生长,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3]。

在近十几年中,鼻咽癌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多,对放射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基于CBCT的摆位验证需要经过首次摆位、CBCT扫描和医生纠正摆位误差等步骤,过程较为繁琐,占用大量直线加速器的治疗时间(4)。

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利用CT-SIM摆位方法可以提高现有放疗设备的使用率和整个放疗的工作效率。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设备选取2021年1至5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20例做研究对象。

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1~63岁,中位年龄48岁。

使用西门子16排大孔径CT-SIM(配三维激光系统) 、Varian OBI锥形束CT系统、 MEDRAD Vistron Plus高压注射器和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瑞典RaySearch公司生产,型号4.7.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植床和实验 厦学毒 志 2 0 0 8年 4月 第7卷 第4期
・l 9 ・ l
调 强 放射 治 疗 复 发 鼻 咽癌 4 2例 的 临床 分 析
张娜 陈志凡 ( 成都 市第十人 民 医院放 射科 四川 成都 6 08 ) 10 1
囊管之前在胆囊壶腹部 的浆膜做 U或 Y型切 口; 先壶 腹部 右 ③ 高原腹 腔镜下胆 囊切除有 其特点 , 如何 降低手术 风险 、 减少 病人适 应证 和医护 人员适 应证是 关键 , 尤 侧后壶腹部 的左侧 ; 电凝 组织 时应半透 明状 ; ④ ⑤游 离胆囊 管及 并发症 。医院适应 证、 动脉时 , 电凝 钩应与其平行 , 向从胆总管 到胆囊 颈 ; 方 ⑥紧贴胆囊 是术 者的经验 和手术技巧 。 壁处理胆囊动脉 , 因其进入胆囊 壁前分 为较小 的分支 , 电凝 能达
②胆囊从周 围 明显 的水 肿充血 中分离 出来 ; 手 ③ 胆囊三 角( a t C l 三角 ) o 游离胆 囊管时 , 注意扩 张或变异 胆囊 动 况打开胆 囊腔 ; 应 ④胆囊管残端处理不满 意。 脉存 在的可能性 … 。体会 : ①将胆囊 底牵上 右上外 方 ; 游离 胆 术创面和胆囊床渗血渗液较 多 ; ②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癌接 受 全 程 I T, 次 治疗 至 复 发 中位 时 间 1 MR 首 6月 ( 0—18 各个治疗体积所需 的剂量外 , 1 0 还要注 意重要 器官 的剂量 , 其是 尤
月 ) 其 中男性 2 , 8例 , 女性 1 ; 4例 中位年龄 4 . ( 3— 0岁 ) 脊髓 的剂量控制在 3 8 5岁 3 7 , 0~3 y以下 , 5G 脑干 的剂 量控制在 4 y以 0G
结论
I T是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一种有效 方法 , MR 能被患 者耐 受, 期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远 调强放疗
【 关键词 】 复发性鼻咽癌
我科 自20 2 0 0 3~ 0 6年 1 月共 收治 4 2例复发性 鼻咽癌 患者 , 临床灶的靶体积分别给 出处方剂量 , 鼻咽 G V授予处方剂量 5 . T 8 全程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MR ) I T 治疗 , 取得 了初 步疗 效 , 现报道如 8 7 .6G , 0~ 8 7 y 分次剂量 20 2 9 y 分别对邻近逐 个敏感 器 . 0~ . 2G ;
【 摘要 】 目的 了解复发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MR ) I T 的临床 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2 0 20 0 3— 0 6年 1月收治 的 4 2例采 用全程 I T治疗复发性鼻咽癌 患者的临床 资料。结果 MR 治疗 结束 时近 期疗 效为 完全 缓解 ( R) 1 , 分缓 C 2例 部
边缘勾 画; 鼻咽 亚临床灶设 置 2个 临床靶体积 ( T : C V) 临床靶体 部 MR ; I治疗 结 束后 每 3个 月 复 查 1次 ; 治 疗 后 3~6月 或 在
积 1 C V1 和临床 靶体积 2 C V ) C V1=G V+5~1 m; 必要 时 进 行 血 常 规 、 生 化 、 片 、 部 B超 和 头 颈 C (T ) ( T 2 ,T T 0m 血 胸 腹 T或 I 有 CV T 2=C V1 5~1 m。鼻咽 后壁 C V1和 C V T + 0m T T 2的勾 画相 应 MR 检查 1次 并记 录 放疗 损 伤 情 况 , 远 处 转 移 指征 时进 行 腹 T或 同位 素骨 扫描 。 缩小至 2~ m。邻近敏感 器官结构的勾画包括 : 3m 晶体 、 视神经 、 胸 、 部 C 垂体 、 腮腺 、 颞颌关节 、 脑干 、 脊髓和大脑 颞叶 等。对肿瘤 和( ) 或
解( R)4例 , P 1 总有效率为 8 . %。经 2— 7个月随访 , 33 3 全部病例存 活 , 3例再复发 , 远处转 移 , l 死 亡。5例 有 5例 无 例 远处转移发生在 治疗结束后 5~ 4月 , 中4例 多发性 骨转 移 , 例肝 和肺 转移 。急性 反应 以 1~2级 为主 . 2 其 1 均可耐 受。
初治 时临床分期 ( 19 按 9 2年福 州分期 标准 ) T : 1期 1 例 , 期 内。对于腮腺剂量不 作特 别考 虑 ( 1 因首 程 常规 放疗 已使 大部 分 1 0例 , 期 1 ,4期 9例 , 2例 T I期 1 , 1例 Ⅱ期 8例 , Ⅲ期 1 例 , 腮腺受到不可逆 的损 伤 ) 1 。依据 剂量体 积 直方 图 ( V 对靶 体 D H) Ⅳ期 1 2例 。全组病 例既往 均采 用 以面颈联 合野 为主 的常规 放 积和敏感器官 的剂量分 布进 行评价 , 同时对 每层 C T图像 的剂量 疗 , 咽中位处方剂 量为 7 . 2G (6 0~ 84G ) 局部复发 中 分布进行评价 。得 到 满 意剂量 分 布后 确认 , 鼻 19 y 6 . 7 . y , 到模拟 机作 体 位验
下。
官给出限定的最小剂量 、 大剂量和照射百分体积 。在计划 系统 最 上设计反 向凋强放疗计划 , 一般采用 5~ 7野 , 射线能量选 6MV, 本组 4 2例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 , 均为低分化鳞 根据 B a sVe em i w选择非共面野避让 晶体 。计 划设计 时除 了保证
位时间为 3 2个 月 ( 3 6月 ) 6~ 3 。
证。
12 方法 .
全部患者均 使用个 体化 的头颈一 体体膜 固定体 位 ,
13 治 疗计 划 .
每 1例 患 者 的照 射野 和治 疗 计 划 在 治 疗前
在 MX 0 0四排 螺旋 C S0 T机做 C T模拟 , 距 2 5~5 0 m 层 . . m。按 均 进行 质 量控制 和 质 量保 证 的验 证 。通过 6 0对 动 态 多 叶 光 IR 5 C U 0号文件标准勾画靶 区。G V分为 鼻咽肿瘤 成 I T治 疗 计划 实 施 。治 疗 期 间每 周 记 T G V1 MR 和淋 巴结 转移病 灶靶 区( T 2 , 据 C / I G V )根 T MR 显示 的肿 瘤影像 录急 性反 应 和肿瘤 的 消 退情 况 ; 疗 后 1个月 复 查 鼻 咽 和颈 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