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题型冲关:专题一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1.1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课件苏教版

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1.1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课件苏教版

1.[2016· 海南卷改编]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0.04 mol水,可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g ,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 2.408×1022 ________ 0.04 个,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________mol Na与水
反应产生H2的量。
解析: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0.02
① <③ <② (1)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 ;
① <② <③ (2)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 ;
① <② <③ (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 ; ② <① <③ (4)原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 ; ① <② <③ (5)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
的量为1 mol,则发生裂变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A。
3.[2015· 全国新课标卷Ⅰ改编]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 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
3∶2 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 。
解析:根据乌洛托品的结构式写出其分子式为C6H12N4, 因为乌洛托品是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而制得的,根据 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6HCHO+4NH3===C6H12N4+ 6H2O,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 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6.12.4
g
Na2R含Na 0.4

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 g
16 62 g/mol ,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________ 。含R的质量为1.6 0.1 mol 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 。

2018高考化学苏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共24张PPT)

2018高考化学苏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共24张PPT)
专题一 PART 0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题型分类突破│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考情剖析
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 考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 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方面计算 中的应用,其计算技巧经常是要求考生巧妙利用化学方程式蕴含的学科特 有守恒思想、差量思想进行有关计算。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6题、全国 卷Ⅱ第26题、全国卷Ⅲ第28题和2015年全国卷Ⅰ第9题、第36题。
题型分类突破
1.叠加法(利用化学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3的关系式为3C~4NH3。
题型分类突破
2.元素守恒法[利用微粒(原子)守恒建立关系式或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化学计量数间 的关系建立关系式]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
[答案 ]
[解析] 根据关系式2MnO4-~5H2C2O4,以及滴定0.200 0 mol/L 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平均消耗KMnO4溶液24.48
mL,可求出c(KMnO4)=
则样品中m(KMnO4)= L×158 g/mol,其纯度为
mol/L,
mol/L×0.1
×100%。
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二 利用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即依 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解题方法。 差量法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 地抓住本质,可使化学计算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大大简化运算量,提高运 算准确度。中学常见的差量问题有反应前后固体(或溶液或气体)质量差法、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差(或气体物质的量差或恒容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差)法、热量差法。

【苏教版】2018届高考一轮:2.2《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ppt45张课件(含答案)

【苏教版】2018届高考一轮:2.2《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ppt45张课件(含答案)
������ 溶质
溶液
g × 100% S=������
������ 溶质
溶剂
× 100 g
-5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易错警示 (1)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要注意概念中的体积是溶 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如将1 mol NaCl、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不是1 mol· L-1,因为最 终溶液的体积不是1 L。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 的体积为多少,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发生变化。
导学诱思 (1)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则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 2 mol· ; L-1 - 的物质的量 (2)0.3 L 2 mol· L-1的硫酸铝溶液中SO2 4 为 1.8 mol ; (3)2 mol· L-1 Mg(NO3)2溶液中含有0.4 mol NO3 ,则溶液的体积为 100 mL; (4)2 L 2 mol· 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浓度 等于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1 L 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浓度; (5)10 g NaCl溶于40 g水形成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 g ,溶液质量 为 20% ,从中取出5 g溶液,所含NaCl质量为 分数为 20% 。
-4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落实基础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比较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 表示 1 L 溶液里 定义 所含溶质 B 的 物质的量 L-1 单位 mol· 计算 ������ cB= B ������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 100 g 溶液中所 体物质在 100 g 溶剂 含溶质 (通常是水)里达到饱 的 质量 和状态时所溶解溶 质的质量 — w=������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教学案--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含答案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教学案--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含答案

课时2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说明:可以和其它物理量及单位对比讲解。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x错误!错误!↓↓↓数值单位指定化学式或微粒名称例如:0。

2 mol H2,3 mol H2O等。

提醒:①摩尔后面应为确切的微粒名称;如1 mol氢(不确切)和1 mol大米(宏观物质)皆为错误说法。

②6。

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指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

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1023.(3)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应用: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摩尔质量提醒:(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也等于N A m0(m0为单个粒子的质量).(3)注意掌握气体摩尔质量的求算:①标况密度法:M=22.4 L·mol-1×ρg·L-1。

②相对密度法:例如M r=ρ(对空气)×29。

教材错误!高考1.(SJ必修1·P173改编)在0。

5 mol Na2SO4中含有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__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__mol。

2.(LK必修1·P21迁移应用改编)填空3.(溯源题)(1)(2015·课标全国Ⅰ,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2)2 L 0。

2018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专题课时4+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2018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专题课时4+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微题型二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 径——关系式法
[题型示例]
【示例 2】 为测定某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称取 W g 石 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 6 mol·L-1 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 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 CO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 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可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出草酸钙沉淀: C2O24-+Ca2+===CaC2O4↓,过滤出 CaC2O4 后,用稀硫酸溶解: CaC2O4+H2SO4===H2C2O4+CaSO4,再用蒸馏水稀释至 V0 mL,取出 V1 mL,用 a mol·L-1 的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此 时发生反应 2MnO- 4 +5H2C2O4+6H+===2Mn2++10CO2↑+ 8H2O,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 a mol·L-1的 KMnO4 溶液 V2 mL, 计算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
x
2×20% mol
列式解得 x=3。
2
x
2×30% mol
答案 C
【解题模板】 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 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 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置(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 化学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图示:
(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16=1.5(mL)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 15 mL 气体,还剩余 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
体全部是 NO,则 V(NO)∶V(NH3)=(9 mL+1 mL)∶6 mL=5∶3,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H3,则 V(NO)∶V(NH3)=9 mL∶(6 mL +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 NO、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课时跟踪训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答案及解析】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课时跟踪训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答案及解析】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课时跟踪训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0.20 mol·L -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50 mL ,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 250 mL 容量瓶②托盘天平③烧瓶④胶头滴管⑤烧杯⑥玻璃棒⑦试管⑧药匙A. ①④⑤⑥B. ①②④⑤C. ①②④⑤⑥⑧D. 全部2. 下列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200 mL 2.5 mol·L - 1 MgCl 2 溶液B. 1 000 mL 2.5 mol·L - 1 NaCl 溶液C. 250 mL 1 mol·L - 1 AlCl 3 溶液D. 300 mL 5 mol·L - 1 KClO 3 溶液3.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 1 的是 ( )A. 10 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 mL 溶液B. 将 80 g SO 3 溶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C. 将0.5 mol·L - 1 的 NaNO 3 溶液 100 mL 加热蒸发掉 50 g 水的溶液D. 标况下,将 22.4 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 5.85 g NaCl 晶体溶入 100 mL 水中,制得 1 mo l·L - 1 NaCl 溶液B. 将 1 体积c mol·L - 1 硫酸用水稀释为 5 体积,得到0.2c mol·L - 1 硫酸C. 将 25 g 无水 CuSO 4 溶于水配制成 100 mL 溶液,其浓度为1 mol·L - 1D. 将 w g a% NaCl 溶液蒸发掉 w/2 g 水,得到 4a% NaCl 溶液5. 欲配制100 mL 1.0 mol·L - 1 Na 2 SO 4 溶液,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将 14.2 g Na 2 SO 4 溶于 100 mL 水中②将32.2 g Na 2 SO 4 ·10H 2 O 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 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 1 Na 2 SO 4 溶液用水稀释至 100 mLA. 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①②③6. 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 在容量瓶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 用浓盐酸配制 1 ∶ 1( 体积比 ) 的稀盐酸 ( 约 6 mol·L - 1 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C. 配制 NH 4 Fe(SO 4 ) 2 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 H 2 SO 4 以防止水解D. 用 pH = 1 的盐酸配制 100 mL pH = 2 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 100 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7. 用 NaOH 固体配制1.0 mol·L - 1 的 NaOH 溶液 220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首先称取 NaOH 固体 8.8 gB.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C. 定容后将溶液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D.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8. 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C. 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D. 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9. 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或其他测量值偏低的是 ( )①用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数值;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体积;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④在用标准液 ( 已知浓度 ) 滴定未知溶液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A. ①③⑤B. ①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10.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的浓硫酸和溶质质量分数为 18% 的稀硫酸配制 5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8% 的硫酸,需要浓硫酸和稀硫酸的质量分别为 ( )A. 62.5 g 437.5 gB. 71.4 g 428.6 gC. 437.5 g 62.5 gD. 428.6 g 71.4 g11.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专题一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专题一物质的量及其计算

专题一、物质的量及其计算一、有关概念(n 、NA 、M 、Vm 、c )及其内涵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1)概念:用)概念:用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目多少的 ,符号为,符号为 。

(2)单位:)单位: ,简称,简称 ,符号,符号 。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物质的量”是专用名词,是七个 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拆分。

之一,在表达中四个字不可拆分。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计量的对象不是宏观物体,它只适于表示如:如: 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等微粒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

例如: 1mol H 2表示的意义是表示的意义是 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mol Al 2(SO 4)3中含___ mol _Al 3+,_____ mol SO 42-,1 mol Na+中含中含 mo l 质子质子 ;电子;电子 mol 。

2、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概念: 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 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 ,近似值为近似值为(2)微粒个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或 N = [注意事项]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 值。

6.02×1023是一个是一个 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值,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

常用于计算,不能用于有关概念中。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而是有单位的,单位是【练习】①0.25 mol H 2SO 4中约含中约含个氧原子;个氧原子; ②3.01×3.01×101024个NH 4+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含2 N A 个氢原子的磷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个氢原子的磷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④0.5mol Fe 2(SO 4)3中所含的Fe 3+离子数为离子数为3、摩尔质量、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 单位单位 符号符号(2)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当微粒(原子、离子、单质、化合物等)的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例: M (O 2)= M (CO 32-)= M (H 2SO 4)= M (NH 4+)= (3)有关计算:)有关计算: n = n = n = ((m 与M 关系)关系) m= m= m=[思考1]下列正确的是下列正确的是 (( ))A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质量、气体体积等)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B .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 水的质量均可计为18g 18g··mol -1C .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 水的质量均可计为18g 18g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思考2]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1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个粒子;= g ,含有,含有 个 = ;含有;含有 NA = ,含有,含有 个电子。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对接高考精练--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对接高考精练--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外………………内……绝密★启用前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对接高考精练--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 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2.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Mg 在足量的O 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 C .氢原子数为0.4N A 的CH 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 D .0.1 L 0.5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含有的H +数为0.05N A 3.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和CO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U 发生裂变反应:U +n Sr +Xe +10n ,净产生的中子(n)数为10N A 4.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订………○…※※内※※答※……订………○…B .12 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 C .25 ℃时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为0.1N A D .1 mol 的羟基与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1.为了避免NO 、NO 2、N 2O 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NaOH 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 2
+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现有由a mol NO 、b mol NO 2、c mol N 2O 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 L NaOH 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a +b +c V
mol·L -1
B .a +b +2c V mol·L -1
C.
2a +b +c V
mol·L -1
D .
b +2
c V
mol·L -1
解析 根据N 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得到的NaNO 2和NaNO 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 +b +2c )mol ;再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参与反应的NaOH 为(a +b +2c )mol ,故c (NaOH)=(a +b +2c )/V mol·L -1。

答案 B
2.含KCl 和KBr 的样品3.87 g ,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沉淀质量为6.63 g ,则原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24.1% B .40.3% C .25.9%
D .48.7%
解析 KCl 和KBr 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AgCl 和AgBr 沉淀,固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实质是由于K 变成了Ag 造成的,故可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K,~,Ag, Δm ,39,,108, 69)
m 6.63 g -3.87 g =2.76 g
所以m =39×2.76 g 69=1.56 g ,则w (K)=1.56 g
3.87 g ×100%≈40.3%。

答案 B
3.将0.2 mol KMnO 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生成a mol O 2;将剩余固体与过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又生成b mol Cl 2,此时锰元素均以Mn 2+
形式存在。

若a +b =m ,则m 的值可能为( ) A .0.30 B .0.35 C .0. 40
D .0.50
解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得到的电子数等于O
元素、Cl 元素失去的电子数,因此0.2 mol×(7-2)=4a mol +2b mol,1=4a +2b,2a +b =0.5,a +b =m =0.5-a ,当高锰酸钾不分解生成氧气时,a =0,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0<a ≤0.1,则0.5-0.1≤m <0.5-0,即0.4≤m <0.5,选C 。

答案 C
4.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硝酸盐溶液和NO 2、N 2O 4、NO 的混合气体,将这些气体与标准状况下 3.36 L O 2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盐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 溶液至沉淀最多时停止加入,将沉淀滤出,向滤液中加水稀释至500 mL ,此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 mol/L B .1 mol/L C .1.2 mol/L
D .2 mol/L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最终滤液为NaNO 3溶液,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知,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氧气得到的电子数,也等于金属离子需结合的NO -
3数,所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 (NaNO 3)=4n (O 2)=0.6 mol ,c (NaNO 3)=0.6 mol÷0.5 L=1.2 mol/L 。

答案 C
5.碱式碳酸铝镁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中a 、b 、c 、d 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 0.56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
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 (OH -
)∶n (CO 2-
3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碱式碳酸铝镁之所以具有阻燃作用,除了受热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外,还因为生成的高熔点的MgO 、Al 2O 3和释放出的大量CO 2也有阻燃作用。

(2)根据电荷守恒有:n (Mg 2+
)×2+n (Al 3+
)×3=n (OH -
)+n (CO 2-
3)×2,则2a +3b =c +2d 。

答案 (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 +3b =c +2d
(3)n (CO 2)=0.560 L 22.4 L·mol
-1=2.50×10-2
mol
m (CO 2)=2.50×10-2 mol×44 g·mol -1=1.10 g
在270~600 ℃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 2和H 2O
m (CO 2)+m (H 2O)=3.390 g×(0.734 5-0.370 2)=1.235 g m (H 2O)=1.235 g -1.10 g =0.135 g n (H 2O)=
0.135 g 18 g·mol
-1=7.50×10-3
mol
n (OH -)=7.50×10-3 mol×2=1.50×10-2 mol
n (OH -)∶n (CO 2-3)=(1.50×10-2 mol)∶(2.50×10-2
mol)=3∶5。

6.Ba 2+
是一种重金属离子,有一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 2S 2O 3、KI 、K 2Cr 2O 7等试剂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需配制250 mL 0.100 mol·L -1
的标准Na 2S 2O 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250 mL 容量瓶、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

(2)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

(3)另取废水50.00 mL ,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 2Cr 2O 7溶液,得到BaCrO 4沉淀;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的稀盐酸溶解,此时CrO 2-
4全部转化为Cr 2O 2-
7;再加入过量KI 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滴加上述标准Na 2S 2O 3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Na 2S 2O 3溶液36.00 mL 。

已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 2O 2-
7+6I -
+14H +
===2Cr 3+
+3I 2+7H 2O ;②2S 2O 2-
3+I 2===2I -
+S 4O 2-
6。

则该工厂废水中Ba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1)要抓住“玻璃仪器”的字眼,因此还需要用来溶解固体的烧杯及用来定容的胶头滴管。

(2)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0.100 mol·L -1
×0.25 L×158 g/mol=3.95 g ,但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0.1 g ,故需准确称取Na 2S 2O 3固体的质量为4.0 g 。

(3)设Ba 2+
的物质的量为x ,则根据相关反应可得以下关系式: Ba 2+~BaCrO 4~12Cr 2O 2-7~Cr 3+~32I 2~3S 2O 2-3
1 3
x
0.036 L×0.100 mol·L
-1
解得x =1.2×10-3
mol ,则c (Ba 2+
)=1.2×10-3
mol
0.050 L
=0.024 mol·L -1。

答案 (1)胶头滴管、烧杯 (2)4.0 (3)0.024 mol·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