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钻石的形成及地质产出

合集下载

钻石原料知识点总结

钻石原料知识点总结

钻石原料知识点总结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它拥有绝佳的抛光和闪光效果,因而成为了高端珠宝的首选原料。

除了在珠宝行业中使用外,钻石还可以用于工业和科学研究。

本文将全面介绍钻石的原料知识点,包括其形成过程、产地、质量评估、开采和加工等方面。

1. 形成过程钻石的形成与地球上的地质活动有关。

一般来说,钻石是在地下深处通过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具体地,钻石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步骤:(1)碳源:地球内部的碳原料可以来源于地壳中的有机物和火成岩中的碳酸盐。

(2)高温高压:碳源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被转化为钻石。

(3)冷却运移:部分钻石随着岩浆的上升而被带到地表,形成矿床。

2. 产地钻石的主要产地包括非洲、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和南美洲等地区。

其中,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产地,尤其是南非、博茨瓦纳和安哥拉等地。

澳大利亚的阿尔吉尔钻矿也以高质量的钻石而闻名。

同时,俄罗斯以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尼亚尔甘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地也有重要的钻石矿藏。

3. 质量评估评价钻石的质量通常采用“4C”标准,即: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Weight)。

(1)颜色:钻石的颜色分级范围从D(无色)到Z(淡黄)不等,D级颜色的钻石是最高品质的,因为它们允许最大量的光线透过并产生最大的闪光效果。

(2)净度:钻石的净度指的是内含的杂质和瑕疵的程度。

净度分级从“无瑕疵”到“有明显瑕疵”依次是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和I3。

(3)切工:切工决定了钻石在光线作用下的折射和闪光效果。

好的切工可以使钻石产生更多的闪光和火彩。

(4)克拉重量:克拉是钻石的重量单位,1克拉等于0.2克。

大克拉的钻石相对较为稀有,因而价格也更高。

4. 开采钻石的开采通常有露天矿和地下矿两种方式。

露天矿的开采方式主要是利用大型机械设备和爆破技术,将矿石从地表挖掘出来,并通过破碎和筛分等工艺进行初步处理。

钻石的地质产状及地理分布

钻石的地质产状及地理分布
南沅江流域早在明朝已发现钻石,山东沂蒙山区在清朝 也有发现,但均为农民的零星发现。有计划的工作始于 50年代,平均10年有一次较大的突破。先后从湖南沅江、
贵州东部、山东蒙阴,院落半岛都找到了钻石矿。辽宁
南部我国最大的瓦房店原生钻石矿,储量较大,质量也 较好,宝石级钻石产量较高。该矿已于1990年10月投产。
b.钾镁煌斑岩:含钻石的钾镁煌斑岩又称
超钾金云火山岩,它是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
这种类型是后期的岩浆岩侵入到早期的火山岩 中,使侵入岩与火山岩紧密共生,钾镁煌斑岩 属铁质,偏碱性至强偏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岩 体也呈岩筒形式产出,与金伯利岩相比较,岩 筒有一个相对于主要通道来说特别大的火山口 带。西澳大利亚的钾镁煌斑岩岩筒不仅为寻找 新的钻石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也是花色 钻石的重要产地。
1、地质产状:钻石形成于高
温高压条件下是一种非常稳定
的矿物,按不同成因分为原生
矿和次生矿两大类。
(1)原生矿:主要为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
a.金伯利岩也称角砾云母橄榄岩,属超基性岩。是 一种混杂成因的岩石。从它在地球深部的发源地,以气 体、液体和固体的流体混合物形式到达地表,在上升过
程中这种流体捕虏了构成岩筒或岩墙壁的某些岩石和矿
到1983年,我国探明的钻石储量已居世界第六位,目前
我国钻石产量占世界前十位,今后可望会有更多的钻石 进入世界市场。
1990年首次在加拿大北部耶鲁奈夫市北北东
360Km地带发现51个金伯利岩筒,其中大多数
含钻石,有5个岩筒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宝石
级钻石占30-40%,平均品位25-100ct/100t,
年产量预计达400万ct,加拿大西北部钻石原
生矿的发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钻石史

钻石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

钻石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

钻石行业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钻石的形成1. 钻石的地质学起源钻石是由地球内部深部形成的,并随着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被带到地表。

这些钻石通常是在矿物中被找到,如辉石岩、金伯利岩和拉马波火山岩等。

2. 钻石的形成过程钻石是由碳元素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

在地球深部,大约是100公里下方,存在一个高温高压环境,这种环境促使碳元素形成钻石。

通过岩石的变质作用和矿物成分的改变,钻石最终形成。

3. 钻石的时间尺度钻石的形成时间尺度通常是数百万年以上,因为在地球深部形成钻石的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和形成。

二、钻石的评估1. 钻石的评级标准钻石的评级通常包括“四C”:克拉重量(Cara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

这些因素决定了钻石的质量和价值。

2. 钻石的克拉重量钻石的克拉重量是指钻石的大小和重量,克拉数越大,钻石越珍贵。

通常来说,大克拉数的钻石更加稀有,因此价格也更高。

3. 钻石的颜色钻石的颜色分为无色、淡黄、深黄等级。

无色钻石最为珍贵,深黄钻石则价值较低。

4. 钻石的净度钻石的净度描述了钻石内部的瑕疵程度。

一般来说,净度越高的钻石越珍贵。

5. 钻石的切工钻石的切工决定了它的光线反射能力和外观美观度。

切工较好的钻石往往更有魅力。

6. 钻石的评估机构全球钻石评估机构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国际钻石评估机构(GIA)、美国宝石学会(AGS)和国际珠宝学会(IGI)等。

三、钻石的开采和加工1. 钻石的开采方法钻石的开采主要分为露天矿和地下矿两种方式。

露天矿主要通过开采天然矿床获得,地下矿则是通过地下隧道和深井开采。

2. 钻石的粗碎钻石在挖掘后需要进行粗碎,将其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破碎、洗涤和分选等步骤。

3. 钻石的切割和抛光钻石在获得后需要进行切割和抛光以提高其品质和外观。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技术和技巧。

四、钻石的应用领域1. 珠宝行业钻石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就是在珠宝行业,钻石首饰是人们最常见的购买和使用方式。

钻石一般是如何形成的原理

钻石一般是如何形成的原理

钻石一般是如何形成的原理钻石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过程。

钻石的形成需具备两大条件:含碳的原始材料和高温高压的环境。

首先,钻石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产钻石的原始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地幔中的碳质岩浆,地幔约100公里以下的高温高压环境,碳元素可以形成岩浆;二是含有碳化合物的深部沉积岩,如煤或沥青石等。

原始材料形成后,需要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钻石。

一般认为,形成自然钻石需要至少5-7亿帕的压强和1400-1600C的温度,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条件使碳原子重新结晶生成钻石的立方晶体结构。

满足上述条件的地方主要有地幔中的机械活动带和地壳下的岩浆侵入带。

在这些活动带中,含碳的岩浆或深部沉积岩受到巨大的热与压,碳元素会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结晶,形成钻石晶体。

钻石形成后还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才能运移到地壳较浅的部位。

一般经过三种途径:地幔热柱运动、火山喷发以及地壳变形运动。

第一,在地幔热柱活动中,热柱可以把深处的钻石带到接近地表的管道,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才暴露出来。

第二,火山喷发时,地幔深处的岩浆Contains diamonds to the volcanic pipe, the rapid cooling of magma allows diamonds to be preserved and concentrated.第三,在地壳发生变形时,地层可能出现褶曲、断裂等结构,使深部的钻石有机会被推至近地表。

经过上百万年的这长时间的运移和积累,钻石才最终聚集在管状体中,被人类发现开采。

从碳原子的结晶到终于成为闪耀夺目的宝石,钻石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鬼斧神工。

每一颗钻石的产生都记录了地球漫长的历史,蕴含了独一无二的天然力量。

钻石的开采知识点归纳总结

钻石的开采知识点归纳总结

钻石的开采知识点归纳总结钻石的开采知识点归纳总结钻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被广泛用于珠宝制作和工业领域。

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开采钻石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对钻石的开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钻石的形成过程、开采方法、开采地点选择、安全问题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一、钻石的形成过程钻石是由碳元素在地壳深处高压高温的环境下形成的矿物。

它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三个主要阶段:碳源形成、矿物转变和岩浆上升。

首先,碳元素来自于地幔深处,通过地壳活动如火山喷发或板块运动,携带碳元素的岩浆上升到地表。

然后,这些岩浆冷却并形成矿物,其中有些矿物会被高压高温的环境转变成钻石。

最后,这些含有钻石的岩浆会通过火山喷发等方式,将它们带到地表。

二、钻石的开采方法1.露天矿法:这是最常见的钻石开采方法之一,也被称为开放式采矿。

它适用于在地表较浅的地方开采钻石。

该方法涉及挖掘和移除岩石覆盖层,使钻石暴露在地表上,并进行采集。

2.地下矿法:这是一种将地下的钻石开采到地表的方法,适用于在地下较深的地方发现钻石矿脉。

它涉及到建设井和隧道,以便到达钻石矿脉并进行开采。

三、开采地点选择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钻石开采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钻石的产量和质量。

某些地区的地质条件更有利于钻石的形成和富集,因此在选择钻石开采地点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也是选择开采地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某些地区的钻石需求量大,开采钻石可以更容易地销售和获取利润。

3.政治和经济因素:政治和经济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税收政策和市场稳定性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钻石开采的成本和利润空间。

四、安全问题钻石开采是一个危险的工作,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对策:1.矿山坍塌:钻石开采会涉及到挖掘和移除大量的岩石和土壤,这可能导致矿山坍塌。

为了防止矿山坍塌,需要建立稳定的支撑结构并进行定期检查。

关于钻石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钻石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钻石的知识点总结一、钻石的形成过程钻石是地球上最硬的自然物质,它的形成需要极端的高压和高温条件。

一般来说,钻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原料形成、钻石形成和钻石保存。

1. 原料形成钻石的原料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它存在于地球的深部,并在极端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下才能形成。

2. 钻石形成当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时,石墨开始转变为钻石。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深部地下100至200公里深处的高压高温环境中。

3. 钻石保存钻石通常是通过火山作用将其从地下深处抬升至地表,然后通过河流和其他地质过程将其分散到各个地方。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钻石可能会流失或损坏,而另一些则会沉积到矿床中保存下来。

二、钻石的品质评定钻石的品质主要根据其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数来评定。

这些指标被称为“4C”,分别对钻石的色泽、纯净度、切割和重量进行评价。

1. 颜色钻石的颜色越纯净越好,通常颜色越白越好,而带有一定颜色的钻石(如蓝色、黄色、粉色等)则通常更加珍贵。

2. 净度钻石的净度主要指其内部和表面的杂质和瑕疵程度,净度越高越好。

3. 切割钻石的切工对其光彩和火彩有着重要的影响,优质的切工能使钻石呈现出更加美丽的光线效果。

4. 克拉数克拉数是衡量钻石大小和重量的单位,通常重量越大的钻石越贵重。

三、钻石的用途钻石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珍贵宝石,主要包括珠宝首饰和工业用途两个领域。

1. 珠宝首饰钻石被广泛用于珠宝首饰的制作,如戒指、项链、手镯等,它的闪耀和高贵的气质使其成为女性最喜爱的宝石之一。

2. 工业用途由于钻石具有极强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切割、磨削、打磨等工艺中。

比如,钻石刀片、磨料、研磨头等。

四、钻石的市场行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钻石市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和较高的价格。

而且随着钻石资源的逐渐枯竭和采矿成本的上升,钻石的市场行情也越来越紧俏。

1. 供需关系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钻石供求关系比较平衡,主要生产国有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而主要消费国有美国、日本、中国等。

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

不过你知道钻石是怎么形成的吗?以下就是店铺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钻石的形成: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人们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的故事,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

钻石的原岩是什么?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

什么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

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

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

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

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石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2 钻石的形成及地质产出

2 钻石的形成及地质产出
床: 原生矿床:这些矿床是钻石被携带至地表或近地表后的 最初停留地。原生矿床大多数是含钻石的金伯利岩( 最初停留地。原生矿床大多数是含钻石的金伯利岩(也 有少数的钾镁煌斑岩筒)、某些火山口充填物以及岩墙 有少数的钾镁煌斑岩筒)、某些火山口充填物以及岩墙 )、 和岩床中的根部矿床。 和岩床中的根部矿床。 次生矿床:钻石是靠自然作用从原生矿床搬运来的。 次生矿床:钻石是靠自然作用从原生矿床搬运来的。大 都为砂矿。 都为砂矿。砂矿是河流和海岸带冲积沉积以及海底海洋 沉积中有用矿物的富集。 沉积中有用矿物的富集。
上升的岩浆冲破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上升的岩浆冲破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中可能含有 从地球深处带来的钻石. 从地球深处带来的钻石
火山喷发停止后,岩浆被停留在上升通道,形成岩筒(锥状 火山喷发停止后,岩浆被停留在上升通道,形成岩筒 锥状 漏斗), 含钻石的橄榄岩、榴辉岩的捕虏体有时可达10~20%。 漏斗 含钻石的橄榄岩、榴辉岩的捕虏体有时可达 。 钻石以单个的晶体或捕虏体存在于金伯利岩或钾 镁煌斑岩 中。
3.岩浆的快速运移使钻石不会在热的但压力较低的条件下 岩浆的快速运移使钻石不会在热的但压力较低的条件下 转化为石墨; 转化为石墨; 4.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也未被氧化成 二氧化 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 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 碳气体。 碳气体。 为使钻石能保存下来,岩浆必须快速到达地表, 为使钻石能保存下来,岩浆必须快速到达地表,譬如 公里深处到地表, 从150公里深处到地表,必须只用几个小时。由于条件 异 公里深处到地表 必须只用几个小时。 常苛刻,钻石到达地表的机会是很少的。 常苛刻,钻石到达地表的机会是很少的。
2、钾镁煌斑岩 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是一种富K、 的超基性岩 以橄榄石为主,含辉石、 的超基性岩, 是一种富 、Mg的超基性岩 以橄榄石为主,含辉石、钛金云 白榴石、透长石、化学成份以高钾高镁为特征, 母、白榴石、透长石、化学成份以高钾高镁为特征,几乎不 含石榴石。 含石榴石。 钾镁煌斑岩呈斑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含深源捕虏体。 钾镁煌斑岩呈斑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含深源捕虏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钻石的形成与地质产出
主 要 内 容
一、钻石来自何处 二、钻石的形成 三、钻石的地质产出
第一节 钻石来自地球深部
一、地球的结构、内部结构及克拉通 地球的结构、
地球由地核、 地球由地核、地幔 和地壳三部分组成。 和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壳( 20-70km)、 地壳(厚20-70km)、 地幔(上地幔、 地幔(上地幔、软 流圈、 流圈、下地幔 2900km)和地核 2900km)和地核 (3500km)。 (3500km)。
3.岩浆的快速运移使钻石不会在热的但压力较低的条件下 岩浆的快速运移使钻石不会在热的但压力较低的条件下 转化为石墨; 转化为石墨; 4.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也未被氧化成 二氧化 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 上升的钻石未被岩浆侵蚀或溶解 碳气体。 碳气体。 为使钻石能保存下来,岩浆必须快速到达地表, 为使钻石能保存下来,岩浆必须快速到达地表,譬如 公里深处到地表, 从150公里深处到地表,必须只用几个小时。由于条件 异 公里深处到地表 必须只用几个小时。 常苛刻,钻石到达地表的机会是很少的。 常苛刻,钻石到达地表的机会是很少的。
一、与钻石同生的岩石
钻石中包裹体矿物有20多种, 钻石中包裹体矿物有20多种,绝大多数是与钻石同时形成生长 20多种 的,称为同生包裹体。钻石中的同生包裹体经研究属于两种类 称为同生包裹体。 型---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 ---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 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 钻石中不同时出现两种岩石类型的同生包裹体,因此, 钻石中不同时出现两种岩石类型的同生包裹体,因此,可 同生包裹体 区分不同成因的钻石。 区分不同成因的钻石。
2、榴辉岩型钻石

由橙红色铁铝榴石和绿色的透辉石组成 ,
少量
金红石、兰晶石、柯石英、硫化物等矿物,粗粒结构, 金红石、兰晶石、柯石英、硫化物等矿物,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榴辉岩的钻石形成温度大约12500C 榴辉岩的钻石形成温度大约 压力大于6 大约相当于地壳深处180km 压力大于 Gpa, 大约相当于地壳深处 形成的地质年代约在9.9亿年和 形成的地质年代约在 亿年和15.8亿年 亿年和 亿年 碳源来自地幔不同部位和地壳如博次瓦纳的Orapa矿 矿 碳源来自地幔不同部位和地壳如博次瓦纳的 澳大利亚的Argyle 澳大利亚的
橄榄岩和榴辉岩形成上地幔, 橄榄岩和榴辉岩形成上地幔,形成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却 不完全相同。 不完全相同。 1、橄榄岩型钻石 一种贫二氧化硅的超镁铁质岩,主以橄榄石,斜方辉石 一种贫二氧化硅的超镁铁质岩,主以橄榄石, 及少量单斜辉石、镁铝榴石及金属矿物。 及少量单斜辉石、镁铝榴石及金属矿物。 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橄榄石和辉石常蚀变为蛇纹石 和绿泥石及滑石等。 和绿泥石及滑石等。
二、携带钻石的矿源岩
1、金伯利岩 1866年最早发现携带钻石的岩石在南非的金伯利,故之金 年最早发现携带钻石的岩石在南非的金伯利, 年最早发现携带钻石的岩石在南非的金伯利 伯利岩。 伯利岩。 金伯利岩是蛇纹岩化、方解石化超基性岩, 金伯利岩是蛇纹岩化、方解石化超基性岩,主要矿物有 橄 榄石、镁铝石榴石、铬透辉石、角闪石、金云母、钛铁矿等, 榄石、镁铝石榴石、铬透辉石、角闪石、金云母、钛铁矿等, 次生矿物有蛇纹石、方解石。 次生矿物有蛇纹石、方解石。 金伯利岩具角砾状结构,含有深源捕虏体。 金伯利岩具角砾状结构,含有深源捕虏体。
第二节 钻石的形成
形成钻石的碳源来源于地幔熔化的岩浆或因地壳运动地壳 中的碳带到深处被富集。在适宜的温度及压条件下, 中的碳带到深处被富集。在适宜的温度及压条件下,被结 晶成钻石 。 根据与钻石同生的岩石和携带钻石的矿源岩石生成地质环境, 根据与钻石同生的岩石和携带钻石的矿源岩石生成地质环境, 来推测钻石的形成。 来推测钻石的形成。
上升的岩浆冲破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上升的岩浆冲破地表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中可能含有 从地球深处带来的钻石. 从地球深处带来的钻石
火山喷发停止后,岩浆被停留在上升通道,形成岩筒(锥状 火山喷发停止后,岩浆被停留在上升通道,形成岩筒 锥状 漏斗), 含钻石的橄榄岩、榴辉岩的捕虏体有时可达10~20%。 漏斗 含钻石的橄榄岩、榴辉岩的捕虏体有时可达 。 钻石以单个的晶体或捕虏体存在于金伯利岩或钾 镁煌斑岩 中。
四、几种稀少成因钻石
具有六方对称, 成分、 形成于陨石中六方钻石 , 具有六方对称,与钻石相同的 成分、 相近的折射率和比重,以著名的结晶学家 相近的折射率和比重,以著名的结晶学家Lansdale命名称郎斯 命名称郎斯 代尔矿。 代尔矿。 石榴石-辉石 云母片麻岩 片岩等变质岩中,作为石榴石、 石榴石 辉石-云母片麻岩、片岩等变质岩中,作为石榴石、锆 辉石 云母片麻岩、 石中的包裹体出现。 石中的包裹体出现。
原生矿床: 原生矿床:这些矿床是钻石被携带至地表或近地表后的 最初停留地。原生矿床大多数是含钻石的金伯利岩( 最初停留地。原生矿床大多数是含钻石的金伯利岩(也 有少数的钾镁煌斑岩筒)、某些火山口充填物以及岩墙 有少数的钾镁煌斑岩筒)、某些火山口充填物以及岩墙 )、 和岩床中的根部矿床。 和岩床中的根部矿床。 次生矿床:钻石是靠自然作用从原生矿床搬运来的。 次生矿床:钻石是靠自然作用从原生矿床搬运来的。大 都为砂矿。 都为砂矿。砂矿是河流和海岸带冲积沉积以及海底海洋 沉积中有用矿物的富集。 沉积中有用矿物的富集。
2、克拉通(稳定地块、古陆核) 、克拉通(稳定地块、古陆核) 克拉通地区即古老大 陆地(地台区 地台区)形成历 陆地 地台区 形成历 史久远, 史久远 很厚的稳定 的地质体, 的地质体 无大规模 的岩浆活动和造山运 动, 其深部适宜钻石 的形成和保持。 的形成和保持。 重要的克拉通地区包 括加拿大、南部非洲、 括加拿大、南部非洲、 巴西、澳大利亚、 巴西、澳大利亚、西 伯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区的陆‘盾’(地盾)区,也包括印度 伯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区的陆‘ 地盾) 和中国的古陆等。 和中国的古陆等。
一、钻石原生矿床
分为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两种类型。 分为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两种类型。 1、金伯利岩型矿床 呈岩筒状,体积不大,水 呈岩筒状,体积不大, 平截面具近椭圆形、 平截面具近椭圆形、圆形 及不规则状外观, 及不规则状外观,在深部 变为岩墙或岩脉。 变为岩墙或岩脉。
2、钾镁煌斑岩型钻石矿床 钾镁煌斑岩型矿床发现在澳大利亚西部, 钾镁煌斑岩型矿床发现在澳大利亚西部, 火山喷出的时代是 早中新世。 早中新世。 火山口直径大,岩管通道极为狭窄;岩体具有同心圆 火山口直径大,岩管通道极为狭窄; 状分带特征,从外带到中心,角砾岩带( 状分带特征,从外带到中心,角砾岩带(含许多围岩 沉积物碎块)、角砾岩化金云钾镁煌斑岩和细粒斑状 沉积物碎块)、角砾岩化金云钾镁煌斑岩和细粒斑状 )、 钾镁煌斑岩带,块状中一粗粒金云钾镁煌斑岩。 钾镁煌斑岩带,块状中一粗粒金云钾镁煌斑岩。
橄榄岩型钻石形成的温度为900~1300 平均1050 橄榄岩型钻石形成的温度为900~13000C(平均10500C) 压力为4.5~6.0Gpa,相当于地球130~180km的深度 压力为4.5~6.0Gpa,相当于地球130~180km的深度 4.5~6.0Gpa 130~180km 形成的年代大约在33亿年前 形成的年代大约在33亿年前 碳源来自地幔, 碳源来自地幔 如南非的金伯利矿
(A)熔融的金伯利岩 开始向上移动 (B)金伯利岩和捕掳 体到达地表 (C)和(D)喷发的岩 屑堆积在岩筒周围
A
B
C
D
金伯利岩筒形成示意图
提示
钻石与橄榄岩或榴辉岩共生, 钻石与橄榄岩或榴辉岩共生,在成因上与金伯利岩和钾镁 煌斑岩无关,当两种岩石穿过含钻石的橄榄岩或榴辉岩时, 煌斑岩无关,当两种岩石穿过含钻石的橄榄岩或榴辉岩时, 作为捕虏体时才会含有钻石。 作为捕虏体时才会含有钻石。 发现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并不一定就发现了钻石。 发现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并不一定就发现了钻石。但给找 钻石带来了信息。 钻石带来了信息。 把钻石带到地表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喷发年代与钻 石形成的年代不同,前者是钻石带到地表的时间, 石形成的年代不同,前者是钻石带到地表的时间,如南非 金伯利岩形成在白垩纪。距今约 亿年左右 亿年左右, 金伯利岩形成在白垩纪。距今约1亿年左右,钻石形成的年 代至少是它的10倍以上。 代至少是它的 倍以上。 倍以上
在克拉通下 方,具有钻石 形成的压力 和温度 ,使 碳转变及保 持钻石。 持钻石。
二、钻石的产出与克拉通的关系
钻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 钻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钻石和石墨在不同的温度和 压力条件下形成。随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 压力条件下形成。随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两者可相 互转化。(前者属立方晶系,摩氏硬度为10; 。(前者属立方晶系 互转化。(前者属立方晶系,摩氏硬度为 ;而后者属 六方晶系,摩氏硬度为1。两者的晶体结构完全不同, 六方晶系,摩氏硬度为 。两者的晶体结构完全不同, 是晶质碳的两个同质多象变体。) 是晶质碳的两个同质多象变体。) 只有达到相应的深度(压力) 只有达到相应的深度(压力)和温度才能使碳成为钻 否则只能形成石墨。 温度:900石,否则只能形成石墨。(温度:900-1300℃ 1050℃)压力:4.5(±1050℃)压力:4.5-6×109Pa 相当于地下深 130-180km) 度:130-180km)
2、钾镁煌斑岩 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含有钻石的钾镁煌斑岩 是一种富K、 的超基性岩 以橄榄石为主,含辉石、 的超基性岩, 是一种富 、Mg的超基性岩 以橄榄石为主,含辉石、钛金云 白榴石、透长石、化学成份以高钾高镁为特征, 母、白榴石、透长石、化学成份以高钾高镁为特征,几乎不 含石榴石。 含石榴石。 钾镁煌斑岩呈斑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含深源捕虏体。 钾镁煌斑岩呈斑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含深源捕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