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节选

合集下载

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项羽本纪是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来描述了项羽一生。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介词,把
谕(之)以所为起大事
告诉、使知 道
代词“所”+介词“为” =名词性结构 表示做某事的缘由或目的。
翻译:
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
请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少怀壮志》
1,2,3段为第一层,叙述项羽的家世、 才力和抱负 (世代楚将 学万人敌 彼可取而代也) 4段为第二层,叙述项梁、项籍响应陈 涉起义,杀掉会稽郡守而举事的经过。
骑能属者
mǐ yì
dài
自度不得脱
刈旗 舣船
披靡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体会其 性格特点对命运的影响。 3.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 而形成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霸王别姬(演唱者:屠洪刚)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19.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等都(在) 汜水边自刎了。 2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大司马曹咎,就是原来蕲县监狱里的小吏,长史司马欣 也就是原来的栎阳狱吏
第二部分重点词句(8):
21.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 德 22.汉军方围钟离眛于荥阳东 汉军当时正把楚将钟离昧包围在荥阳东边 23.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9.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10.吾知公长者。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

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和翻译

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和翻译

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和翻译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和翻译项羽是秦末的重要历史人物,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和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原文: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日:“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敞’。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贾勇语文:《项羽本纪》(节选)

贾勇语文:《项羽本纪》(节选)

《项羽本纪》(节选)[1]司马迁项王军壁垓下⑵,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⑶,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那么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叫骏马名难⑸,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⑹,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⑺。

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⑻!”歌数阕[叫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⑼。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UU,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⑵,驰走。

平明口引,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皿。

项王至阴陵口叫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⑹:“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I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口见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⑼,所当者破[2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⑵I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RI,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2%愿为诸君快战Q4],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阳。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2%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PL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28]。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Q9],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ML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HU。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PL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日:“何如? "骑皆伏日RI “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33乌江亭长航船待[3叫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Ml,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37)。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导语:《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起:起事,起义),年龄二十四岁。

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

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去:去掉,指放弃学书);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

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

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史记 项羽本纪(节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项羽本纪(节选)项羽引兵西屠咸阳》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

怀王曰:“如约。

”乃尊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②、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

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围汉王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墮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注】①萧:萧县。

②榖:榖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

(完整word版)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完整word版)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能够,去;学剑,又不能够。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医生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贵宾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干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搅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令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够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尊长。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够,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项羽本纪(原文、译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原文、译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节选)(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西汉〕司马迁【作者小传】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谈任汉武帝太史令。

司马迁少时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二十岁后漫游几遍全国。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

天汉二年(前99),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

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授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

使他更发愤著述,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

不久即去世,年约六十余。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三千多年历史,凡五十二万余言,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各体有机配合,构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历史巨著。

《史记》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传记性作品,这些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与相互间的矛盾冲突,驱遣史实,结构布局,既能实录不讹,又有开合跌宕之致,加以语言峻洁生动,遂能于摇曳变化中将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故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纪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

司马迁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主持了变更秦历,创制“太初历”的工作,奠定了我国旧历的基础。

【题解】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县西)人,是秦亡后群雄逐鹿中原时一位失败的英雄。

虽然未成帝业,但他在秦汉之间,曾主宰一时,号为“霸王”;加以司马迁对他抱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将他也列入本纪。

项羽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一方面他“力拔山兮气盖世”,从二十四岁随叔父项梁起兵后,一直抗击着强秦的主力,在多次决定性的战役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另一方面,他疏于战略,黯于用人,刚愎自用却又当断不断,企图以一夫之勇、一己之智来统一天下,终于不可避免地被雄才大略而机巧多诈的刘邦击败,以乌江自刎结束了可歌可泣的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 右皆泣,莫能仰视。
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

少怀 壮志
节 主


件 主



好兵法,不竟学 观始皇,出豪言 杀郡守,举大事
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 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 显出其粗疏的一面
叱咤 风云
吓退楼烦逼退汉王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 击陈留外黄下雎阳 不沉稳,易怒,莽撞。 汉军败楚项王退汉 歌别虞姬苦战垓下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 义不东渡自刎乌江 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 战争的实质。
提示: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作出的决定是不肯 过江东。他想到的是“荣誉”“尊严”“血性” , 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也 要死得光明磊落。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 盖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 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倒是显得有些沽名 钓誉了.
悲歌
•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项王的个人英雄主义本色。(慷 慨悲壮) 1)慷慨悲歌 壮烈快战 悲壮自刎 2)几次“天之亡我”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 争的实质。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却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毫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 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被改编成多种 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 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 琵琶曲《十面埋伏》等。
节 主


件 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好兵法,不竟学 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 观始皇,出豪言 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 杀郡守,举大事 显出其粗疏的一面 威震楼烦 射伤汉王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 勇收失地威退汉军 不沉稳,易怒,莽撞。
叱咤 风云
垓下 悲歌
霸王别姬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 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 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 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垓下 悲歌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 • • •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 • • •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 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 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 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 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 这里有个小故事:1966年,周恩来总 理在北京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 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 至尾连用了6个“一”字开头的成语, 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 画得入木三分。
• 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开头就是刘邦准备发 兵攻打项羽,群臣根据当时的不利形势,纷 纷劝阻项羽不要出兵。 但项羽不听劝阻, 最后竟然蛮横地宣布“退班”。戏演到这里, 周总理轻轻地说道: • “一言堂”。 • 项羽回到内宫后,虞姬又规劝项羽不要出兵 迎战。项羽却毫不耐烦地说道:“孤意已 决!”周总理评论说: • “一家之长。”
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 乃欲东渡 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 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 数 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 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 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 弟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 兄怜而王我,我何 面目 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 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 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 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 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 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 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 探究2.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 司马迁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项 羽形象,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评价,看看人们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 对项羽的评价……
叱咤 风云
垓下 悲歌
• 阅读第二部分
叱咤风云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 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 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 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 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 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英雄形象
• 鲜明的对比 (对比衬托) (1) 楼烦 对比反衬 项王 辄射杀之 瞋目叱之 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2)韩信节节进逼 对比反衬 项王勇收失地 楚军损兵折将 所向披靡 (3)用楚将节节战败 对比反衬 项王使汉 军闻风丧胆 如文中所述:“皆自刭汜水上” “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动作描写: 斩汉一将。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 人。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 神态描写: 惊,辟易数里。
• 语言: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 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 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 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项羽召黥布、蒲 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 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 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安城南。
反映了项羽性格中凶狠残暴的一面
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

少怀 壮志
• 请欣赏下面一首情歌
情关
英雄美人 情关难留 是什么时代 什么样的人 才能完成这个梦 我本有心 我本有情 奈何没有了天 爱恨在泪中间 聚散转眼成烟 秋风落叶愁满楼 儿女情长谁捉弄 这次孤行没人相送 看来只有挥挥衣袖 飘啊飘啊飘的风 吹的是谁的痛 欠山欠水欠你最多 但愿来世有始有终
yuâ ) 栎阳( 繇役( yá o ) 蕲 qí 力能扛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1): 1.项籍者,下相人也 2.其季父项梁, 3.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4.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1.项籍是下相人
2.他的小叔父(是)项梁,
3.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 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4.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读准下列字音
王翦( jiǎn ) 杀戮( lù ) 数阕( quâ) 狱掾yu ( àn ) 部勒( lâ ) 忼慨kāng ( ) ( dàn )惮 骓(zhuī ) 鼎( gāng)
歌中唱到“是什么时代 什么 样的人,才能完成这个梦”, 今天我们就回到那个战火纷争 的时代,走近那么一个既能叱 咤风云,又有儿女情长一面的 英雄人物----项羽!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 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 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这首歌。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却充满真情。“汉兵已 略地,四方楚歌声。”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 “大王 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 立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是对偶,“大王”对“贱妾”, “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 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尽,贱 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 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入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 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 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生” 以反问来回答,态度明明白白。这更是让人怦然心跳的设问, 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 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 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 人。《垓下歌》与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 歌。
自信的无敌统帅,面对失败仍 是如此豪气干云
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 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 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 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 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 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 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 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 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 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这是说,项羽、黥布、彭越这些所 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个虞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