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诗经、楚辞 (1)

合集下载

诗经、楚辞取名(男孩、女孩都有) (1)

诗经、楚辞取名(男孩、女孩都有) (1)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

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

如: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第二讲-诗经、楚辞分析PPT精品课件

第二讲-诗经、楚辞分析PPT精品课件
诗经
2021/3/1
1
1、《诗经》概述、 《诗经》的编 集、分类与流传
2、《诗经》的思想内容 3、《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2021/3/1
2
一、《诗经》概述
(一)《诗经》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存目311 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这 6篇笙诗为:《南陔》、 《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2021/3/1
11
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齐风》、 《魏风》、《唐风》、《秦风》、《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
2021/3/1
12
四、《诗经》的流传 汉四家诗
名称 传者 国别 今古文 流传情况
齐诗 辕固生 齐 今文 亡于三国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
追慕与苦思:《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陈风·月出》 、《郑风·子衿》等。
爱的受阻:《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 婚嫁:《周南·桃夭》、《召南·摽有梅》等。 弃妇:《邶风·谷风》、《卫风·氓》等。
2021/3/1
15
1、
2021/3/1
16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毛诗序》:“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以刘向本为底本编著的,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王逸在以刘向本为底本加注时,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楚辞
“楚辞”是一种比《诗经》作品更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结构宏伟、句式新颖、灵活的新型诗体,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屈原是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辞体诗歌的创始人。
献诗说
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说
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
燕飨诗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为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它们反映的不同礼仪内容,又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
讽喻诗人
“讽喻诗人”即《诗经》中箴诫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的作者。这些作者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各以其自己思想、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两面旗帜。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的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诗”、“骚”传统,亦称为“风”、“骚”传统。

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案

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案

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案教案标题:诗经楚辞图文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诗经和楚辞中的经典作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

2. 选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进行赏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学赏析。

教学准备:1. 诗经和楚辞的相关资料和选本。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的作品展示空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诗经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诗经和楚辞的背景和特点(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诗经和楚辞的起源、发展和文学特点,让学生对这两个文学流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3:选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进行赏析(30分钟)选择几首代表性的诗经和楚辞作品,如《关雎》、《九歌》等,逐一进行解读和赏析。

教师可以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4:学生表达和创作(30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经或楚辞作品,进行个人表达或创作。

可以是朗读、演唱、绘画、书法等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Step 5: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诗经楚辞的读后感或赏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经和楚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挖掘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行更多的赏析和创作。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部分一、名词解释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约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近500年间305篇作品。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举其成数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尊其为“经”,故称《诗经》。

风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风”、“骚”传统。

献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雅诗主要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献上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采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民歌(国风)部分,主要是当时的乐官采集而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观民风”。

删诗说古代关于《诗经》结集成书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采集、献上、制作的诗有三千余篇,是孔子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删削淘汰为305篇。

此说不可信。

《诗经》的最后结集成书,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后三家诗亡佚,毛诗独行于世。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其中鲁、齐、韩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六义说所谓“六义”说,又称“六诗说”,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源自《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四始”:“四始”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说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楚辞(1)

楚辞(1)

楚辞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渊源
• • • • 当时语言的发展变化 受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受楚地巫风的影响 受南北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中原文化的影 响相互渗透有密切联系
楚辞的文体特点
。 •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 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 发真情层进反覆。 •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 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 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 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 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 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 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 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 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 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 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 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 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江中,殉了 自己的理想。
更多有关楚辞
•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 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 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 楚国文学)。 •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 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 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 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 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经历
•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 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 孟陬兮,惟庚寅吾以 降”,可推定屈原出生 于楚威王元年(前339 年)正月十四日。屈原 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 丹 • 阳,即今湖北秭归,一 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 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诗经与楚辞ppt课件
7
体例分类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 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8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的土风歌谣, 因此也称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是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小 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19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邶风 静女
22
静 女
23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
• 2 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 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 曲,……师箴,瞍赋,曚诵。”
6
•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 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 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 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 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 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 《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可见也许孔子只是为《诗》正过乐而已。 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 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15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第一篇:《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之比较《楚辞》与《诗经》二者都是我国早期诗歌中的杰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较在于:一、含义不同。

①《楚辞》是指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

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

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②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

从采诗说看,这些篇目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文官采师加以修订,经多人之手,故为集体创作。

三、篇目及分类。

①《楚辞》中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见其分类;②《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并其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每一类均有其侧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论语· 阳货》又记载他告戒弟子说:“小子何 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时间: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
重耳赋 《河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秦穆公赋《六月》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昭公二十五年春,公元前517年
宋元公赋《新宫》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
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
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
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 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 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 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 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1、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毛诗序》:“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 一、 《关雎》所反映的男女之间的爱情的内容是有节 制的爱情,爱的很守规矩,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观 点。 二、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 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一种负责任的爱情。 三、《关雎》的男女双方,代表一种美德的结合,符合 儒家的社会理想。
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四)《诗经》产生的地域: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 (五)《诗经》的作者: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论语· 季氏》记载孔子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五、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 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 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实 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 恨、痛苦和希望。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兴——发端联想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郑风· 野有蔓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 鹿鸣》)
删诗说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 确,理由如下:
1、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 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 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 子仅8岁。
2、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 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 卫民歌依然很多。
三、《诗经》的分类
赋———叙述白描法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 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郑风· 溱洧
“比”——比喻象征法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邶风· 柏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卫风· 氓》)
——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 国,国以闻于天子。
—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二)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 集来的作品。
5、郑风·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yin du),有女如荼。虽则如荼, 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主人公以断然的 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 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 上人,至深至真的爱情使得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 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风 : 15国风共160篇。风即音乐曲调,是带有地 方色彩的民歌。 雅 : 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雅:正,是 宫廷正乐,用于典礼。 颂 : 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是 宗庙祭祀时唱的赞歌。 “风、雅、颂”的不同在于音乐的不同。诗经 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对联:三星日月 光„„„„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
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 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 其家人。
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借助于“比兴” 的手段,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达到象征寄托 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绘楚楚动人的艺术境界。
叔孙昭子赋《车辖 》 “间关车之辖兮,思娈季女逝兮”
时间:定公四年冬,公元前506年
秦哀公赋《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二、《诗经》的编集
(一)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礼作乐。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兴”的作用
发端起韵。如《秦风· 黄鸟》开头的“交交黄
鸟,止于棘”; 创造意境。如《秦风·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 南· 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 美。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题?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
《采薇》是《小雅》 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 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 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 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 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
——春 天 作 (薇菜刚刚绽出芽尖)
柔 (薇菜叶片肥嫩)
——夏 天
乡愁日深
刚 (叶茎将老而粗硬) ——秋 天
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 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 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 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
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五、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 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 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
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 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
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
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 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诗经》的艺术成就
3、音调美。重章叠句,对偶押韵,回环往复, 韵味无穷。
3、召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
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 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释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
四、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 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
二、征役诗
(一)代表作品 颂记战功:《大雅》之《江汉》、《常武》,《小 雅· 六月》 叙写军威:《小雅· 采芑》 尚勇乐战:《秦风》之《小戎》、《无衣》 征夫厌战:《豳风· 东山》、《小雅· 采薇》、《唐 风· 鸨羽》 思妇闺怨:《王风· 君子于役》、《卫风· 伯兮》。
采 薇
韩诗 毛诗
韩婴 毛亨 毛苌
燕 鲁 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