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合集下载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当中,有两颗巨星彪炳千古,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诗经》与《楚辞》。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楚辞和诗经的不同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楚辞和诗经的差别《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诗经与楚辞比兴手法对比

诗经与楚辞比兴手法对比

诗经与楚辞比兴手法对比诗经与楚辞比兴手法对比1、以诗经为起源诗经是最早出现的一本古典诗集,它具有比较完善的叙事结构,将各种故事、意境、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机组织起来,是传统诗学的创始之作,是比较传统、韵律规范且有统一的叙事结构的诗歌体裁。

诗经的创作又称为“比兴之术”,该诗体注重节令,作者通过式微篇幅多变以及音韵文字等手法,把诗歌摆上有序之境。

2、以楚辞为基础楚辞是先秦时期的一本古典诗集,其创作受到诗经的影响比较深,也拥有比较完善的叙事结构和对节奏的把持,但跟诗经不同的是它更加注重抒发情感,作者在诗歌表现上也更追求创新,不同于诗经的定式叙述,楚辞的比兴手法更加的多元和出色。

3、如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比兴手法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四种:韵律、叙述、描写和颂歌。

①韵律:诗经为“八卦韵”,就是八种音节所构成的韵脚。

楚辞以“六律”为主,它是由六个音节合并而成的韵脚,不同于诗经八种音节,它更加紧凑、简洁,把文字表达得更加明快、动人精彩,容量更大,含义也表达得更加完善。

②叙述:诗经注重完整的叙事,而楚辞则是以抒发人物的情感为主,但抒情的基础也是牢固叙述的基调,楚辞在叙述中又带有些许的翻译或者着重,弥补了诗经的缺憾,使叙述不仅更有整体感,而且有助于更好的表达情文。

③描写:诗经多是描绘祖先的景象,权威的生动,以欣赏和思考为主,手法上偏重重复、朦胧,悲凉并灰暗。

而楚辞更加注重模仿,以形象的表达特点为主,更加强调主观的表现、感性的意境和情趣的丰富,表现出现实的实在。

④颂歌:比较而言,诗经以颂歌为主,体现出一种祖先崇拜之情,旨在劝告后裔,传承思想。

楚辞颂歌多涉及对象较广,歌颂对象可以是劝告人生,亦可以是颂扬英勇,以及王后典雅风韵以及抒发人物情怀,更能表现出时间和人物的变化和风采,令《楚辞》更妙趣横生。

综上所述,诗经和楚辞的比兴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诗经追求古朴自然,楚辞则注重新颖异彩,他们都被广泛研究而并学习,也给后世的诗歌写作带来了浩然的先例,新颖的启发和优美的情怀。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文献,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很久以前,它们依然是有代表性的文献,也为后期文学作家和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意义和经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文学体裁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鼻祖,它吸收了古代各种韵文歌谣的精华,以其独特的韵律将它们整理成诗篇。

相比之下,《楚辞》是后期诗歌的里程碑,
它的内容以楚国古代的歌谣为基础,依据当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形势而改编,更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诗经》和《楚辞》在语言形式和文体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诗经》主要使用韵脚及韵律严谨,押韵结构紧凑,整体容易记忆,故此需要仔细和精致的语言组织;《楚辞》则以七言诗和五言诗为主,押
韵和韵律自由,文音节奏自然,构思及表达更为放松,让读者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

《诗经》主要记录一些古代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故事,《楚辞》则主要涉及政治和社会。

《诗经》中主要以叙事文本表达,着重
描述历史事件,而《楚辞》则更多以抒情文字来传达深刻的情感,着重夸张描绘营造出一种热情的气氛,更加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总的来说,《诗经》与《楚辞》在时代、文学体裁、语言形式和
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贡献,并为后世文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1 -。

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区别摘要:一、诗经与楚辞的定义及背景介绍二、诗经与楚辞在内容上的区别三、诗经与楚辞在形式上的区别四、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的区别五、总结:诗经与楚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正文:自古以来,我国诗歌宝库中就有两部举世瞩目的经典之作,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它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在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诗歌内容涵盖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而楚辞则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点,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楚辞中的作品如《离骚》、《天问》等,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其次,从形式上看,诗经的诗歌多为四言、五言,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楚辞则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篇幅较长,抒情成分更为丰富。

楚辞中的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以写实为主,注重描绘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形象生动。

楚辞则更注重抒发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楚辞中的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

总之,诗经和楚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诗经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的现实面貌,而楚辞则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当中,有两颗巨星彪炳千古,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诗经》与《楚辞》。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楚辞和诗经的不同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楚辞和诗经的相同点开我国诗歌两大风格的先河,诗经中的国风以及楚辞,均为民歌。
二部作品,均产生于先秦时期,影响了汉朝及以后的辞赋和乐பைடு நூலகம்民歌的创作。
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综观以上各点,诗经与楚辞在艺术手法上是迥异的,但这种差别又不是互相游离的。楚辞之于诗经,可以说是一次开拓、一次诗歌革命,它在诗经的基础上创新,诗经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唯一源流。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诗经与楚辞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它们在形式、题材、风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相同点:
两者都是文学作品:无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是古代中国人表达情感、记录生活、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都是诗歌:虽然《诗经》与楚辞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诗歌,具有诗歌的特质,如韵律、节奏、抒情等。

两者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与楚辞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不同点:
形式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句子整齐,押韵严格,具有一种朴素、简洁的美感。

而楚辞则采用六言为主,句子较长,节奏舒缓,具有一种华丽、浪漫的美感。

题材不同:《诗经》的题材主要是关于社会生活、农事、战争、爱情等,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特点。

而楚辞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神话传说等,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特点。

风格不同:《诗经》的风格朴素、简洁,语言清新、自然,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质朴、敦厚、勤劳等特点。

而楚辞则更注重语言的华丽、细腻,表现出一种浪漫、神秘、奇
诡的风格。

创作背景不同:《诗经》是在周代封建制度下,各封国贵族及文人所作,反映了周代分封制的社会生活状况。

楚辞则是在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国被贬之后所写,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

总的来说,《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它们在形式、题材、风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但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楚辞和诗经异同点赏析

楚辞和诗经异同点赏析

《诗经》与《楚辞》的异同点《诗经》和《楚辞》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主要是从两者创作的时代及地域、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方面来分析它们的异同。

一、从形成的时代以及地域方面看。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它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十五国风"最多,共计160.篇,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

《诗经》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而《楚辞》成书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它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刘向辑录等历程.它所收录的作品都是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例如屈原、宋玉等.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在地域方面:《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主要是黄河流域,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

而《楚辞》仅限于南方的禁地,它的产生与发展和禁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认为相同之处是两部作品均产生于先秦时期,影响了汉朝及以后的辞赋和乐府民歌的创作。

、二、从内容方面来看。

《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商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祭祀诗和周民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等。

而《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是士大夫阶层叙事述物、抒发胸臆,反映了楚国的黑暗现实。

在我看来,两者都具有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

三、从艺术特点上来看.《诗经》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的事物、细节、具体场景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它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次是杂言,篇章较短。

多用叠字、叠章。

它的语言朴素简洁、精炼生动、绘声绘色。

而《楚辞》的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的楚地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

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对比引言《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部重要的诗歌集合,它们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两种不同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表现手法、主题内容、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诗经》和《楚辞》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一. 表现手法1. 《诗经》•以民歌形式为主,包括篇、风、雅三种类型。

•篇是长诗,以记载历史事件为主。

•风是短诗,以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为主。

•雅则是礼仪性质的歌谣。

2. 《楚辞》•采用抒发个人情绪和思想感受为主要目的。

•常常以自述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心境体验。

•大多数作品由宫体组成,具有音乐性。

二. 主题内容1. 《诗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和礼仪等。

•提倡忠诚、孝道、尊重文化传统。

•揭示了社会阶级矛盾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2. 《楚辞》•关注个体情感,强调自我表达和自由意志。

•探讨人生意义、命运转变和政治抱负等主题。

•大量描述爱情、离别、悲愁与忧伤等情感体验。

三. 情感倾向1. 《诗经》•多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叙述,并表达崇高的情感。

•有赞美英雄事迹、哀悼逝去亲友、渴望和平等情感。

2. 《楚辞》•表现了个体的怀才不遇、彷徨困顿等消极情绪。

•强调作者在当时政治动荡环境下的独特处境。

四. 艺术特点1. 《诗经》•简洁明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

•利用象征性语言和形容动物来表现思想和感情。

2. 《楚辞》•语言多样性,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

•运用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结论《诗经》和《楚辞》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文学作品。

虽然它们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情感倾向和艺术特点上存在差异,但都承载着先秦时期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更加能够欣赏和理解其独特之处,并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深思与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

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

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

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

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
文中作者思绪驰骋:“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粮。

为余驾飞龙兮,亲瑶象以为車。

”让飞龙为自己驾车,以象牙美玉作车,想象是何等的开阔与大胆!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

极开阖抑扬之变”,用以概括楚辞的艺术特点,是极其恰当的。

作一个比较,《诗经》无论记事、写物、抒情,都是确确实实、言之有物的。

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

《诗经•卫风•硕人》写美人用了这样一段话:“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蝍,齿如槬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美极,写实的手法也用的淋漓尽致。

通过对具体物象手、肤、颈、齿、眉、目等的描写,勾勒出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

我们再看看楚辞中对湘夫人的描写:“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完全凸现了一个“虚”,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只是一个例子,但《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得差异便可见一斑。

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

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

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

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

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综观以上各点,诗经与楚辞在艺术手法上是迥异的,但这种差别又不是互相游离的。

楚辞之于诗经,可以说是一次开拓、一次诗歌革命,它在诗经的基础上创新,诗经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唯一源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当中,有两颗巨星彪炳千古,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诗经》与《楚辞》。

有关这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在此不想赘述,在此只想就其区别谈一点管窥之见。

首先,从创作作者而言,《诗经》是由集体创作的,记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等,创作者有达官贵族,也有平民百姓;《楚辞》则是由屈原为代表的士人所作。

其次,从社会功能看,《诗经》以其贴近生活,朗朗上口的特点,故而后代多用于教育与政治,特别在汉代,更被尊为“五经”之一;而《楚辞》则纯粹属于个人抒怀,没有被官方用于宴飨讽颂言语。

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
再次,从写作风格看,《诗经》趋于写实,体式以四言为主,反复咏叹,有民歌的纯朴风貌,有一种和谐、朴厚的美;而《楚辞》则趋于浪漫,则多用五、七言句,在句中或奇句末尾用“兮”字,带用浓厚的楚风,瑰奇变幻,天上地下,无所不在,其丰富的想象,体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

诗经》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是“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首用赋、比、兴的手法;《楚辞》则发展比、兴为完整的象征体系。

《诗经》是我国诗坛第一次大兴盛时期。

三百年后,《楚辞》出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个重要时期到来。

《诗经》作品内容多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楚辞》作品则通过诗人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来间接地反映现实、歌唱理想。

楚辞文辞瑰丽,用字美观,诗经则比较直白通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诗经里面的诗以抒情为主流,而且非常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所以成为现实主义的代表.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并且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楚辞】既指诗歌总集的名称---刘向将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的诗集,也指一种诗歌的体裁---由屈原本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它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因此它的体裁就是楚辞,它的特征当然就是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个太多短时间内讲不完,就我看楚辞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多个"兮"字(囧,但并不是所有多兮的文章就都是楚辞啊~~),形式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