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动画模拟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PPT-完美版课件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
那么。
只。
主观地判断。
不更颠乎( )曳铁钯( )
“颠”通“癫”,疯
通假字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地名,今属河北。
接近,靠近。
倒塌。
河岸。
一起。
助词,无义。
经过,经历。
年。
募集。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终了,最后。
往下游去。
在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求,寻找。
船桨。这作动词用,划(船)。
拖。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河干( ) 门圮( ) 船棹( )曳 ( ) 湮没( ) 啮沙( ) 坎穴( ) 溯流( ) 臆断( )
ɡān
pǐ
zhào
yè
yān
niè
kǎn
sù
yì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是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成。在内容上,主要搜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闻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遍及全中国,北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河中石兽》ppt课件(40页)(很实用)

• 一位镇守河防的老河兵听了讲学家的观点,又嘲 笑说:“凡是丢失在河水里石头,都应当到上游 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漂浮, (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 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 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然倒在 坑洞里。
其
词类活用
棹:原指船桨,这里是划船的 意思。(名词活用作动词。) 暴涨:这里是指暴涨的洪水。 (动词活用作名词。)
通假字
不亦颠乎 “颠”通“颠”,疯狂。 “钯”通”耙”农具,用 于除草平土。
古今异义
干 并 阅 古义 河岸 一起 经过,过了 今义 不潮湿 并列 阅读
物理
Hale Waihona Puke 是 已 盖 但事物的道理这 停止 因为 只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已经 遮盖 但是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为 众服为确论 认为
啮沙为坎穴 成为 如是再啮 像
如
如其言
依照
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这件事
之 沿河求之、求之于上流、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下流 、求之地中 、携之去 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 助词,的 其反激之力 如其言 他的 它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说明了遇事不可主观 臆断,要理论联系实践, 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 探究,不做空头理论家。
• 问题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个 故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写的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不可“据理臆断”。 • 课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 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据自己的 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践 情况作出判断。同时也诠释了在生活或学 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
河中石兽(原理动画演示)课件

改变水流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沙输送
石兽会改变河流的水流和泥沙输送过 程,影响河床的稳定性和河流的自我 修复能力。
对河流景观的影响
破坏自然景观
石兽的存在会破坏河流的自然景观,影响视觉效果和旅游价 值。
影响河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在某些文化和艺术中,河流景观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石兽的存在可能会对这些意义和价值造成影响。
则形状。
河中石兽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有 的直径可达数米,有的则较小。
河中石兽现象的描述
河中石兽的形成与河流的水流 、河床的底质和河水的温度等 因素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不断地 冲刷和磨蚀河床上的岩石,形 成了这些石兽。
在一些河流中,由于河水的温 度变化或季节性变化,还会形 成不同类型和形状的石兽。
河中石兽现象的地理分布
河中石兽现象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广泛的地方,特别是在山区的河流中较为常见。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著名的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等,都存在河中石兽 现象。
在这些地区,河中石兽成为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02
河中石兽形成原理
河中石兽形成的物理原理
01
02
河中石兽可能随环境变化而进化,以适应新的生 存条件。
对未来河中石兽的预测
种群数量减少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物种竞争等因素,河中石兽的种群数 量可能会减少。
分布范围缩小
随着河流环境恶化,河中石兽的分布范围可能会缩小,集中于某 些相对较好的水域。
适应性增强
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河中石兽可能会进化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如 更强的繁殖能力、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
道的影响。
声波驱赶
利用声波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的 声波,对河中石兽进行驱赶,使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 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经常发生。古人编辑 的一些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比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 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你能 列举出哪些事例?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作业 1. 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
课文作个性理解。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河中石兽_ppt课件完美版
某日纪晓岚在翰林院与同仁校理图书,因正值盛夏,天 气炎热,屋内又书籍杂错,密不透风,纪晓岚素来怕热,只 觉汗流浃背。于是脱下衣服,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不料乾隆 帝突然大驾光临,纪晓岚来不及穿衣,又不能光膀迎见,匆 忙之中,只得躲藏在书柜后面。乾隆帝早已看见,因有心要 开纪晓岚的玩笑,故意佯装不知,示意群臣坐下,自己随意 翻书。纪晓岚在书橱后面热的难耐,好不容易听得已无人声, 便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时众人大惊失色, 噤不敢言。纪晓岚发现气氛不对,这才看到乾隆帝仍端坐一 旁,不觉也吃了一惊。乾隆帝总算抓住纪晓岚的把柄,一定 要让他把“老头子”的称呼说清楚,否则,就要以大不敬治 罪。但见纪晓岚早已镇定下来,从容的答道:“万寿无疆之 谓‘老’,万民之首之谓‘头’,昊天之子之谓‘子’。 ‘老头子’之称,实为尊敬之意也。”乾隆帝一听,立即转 怒为喜,连连称善,众人也无不折服。
河中石兽完美版ppt课件

<http
//>: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的网站,提 供关于河中石兽所涉及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问题的资料 和讨论。
THANKS
经验丰富的河流管理者,对河 流的习性了如指掌。
02
学者
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对实际操 作不甚了解。
03
村民
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 科学知识。
02
故事情节
发现石兽
石兽外观
描述石兽的外观和特征。
发现地点
明确石兽被发现的地方和背景。
发现过程
详细描述发现石兽的经过和情景。
寻找石兽
寻找队伍
介绍参与寻找石兽的人员和组织 。
寻找方法
描述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寻找 。
寻找过程
详细记录寻找石兽的经过和遭遇。
找到石兽
01
02
03
发现地点
揭示石兽最终被找到的确 切地点。
发现经过
详细描述找到石兽的情景 和过程。
找到后的反应
描述人们找到石兽后的反 应和情感。
03
分析故事
物理知识应用
01
02
03
知识回顾
物理规律
知识应用
在故事中,通过观察和推理,人们运用了 流体力学和重力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石兽 沉入水底的情节。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重要性
0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实践的作用
02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实践的方法
03
实践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
解释,需要注重实践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的网站,提 供关于河中石兽所涉及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问题的资料 和讨论。
THANKS
经验丰富的河流管理者,对河 流的习性了如指掌。
02
学者
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对实际操 作不甚了解。
03
村民
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 科学知识。
02
故事情节
发现石兽
石兽外观
描述石兽的外观和特征。
发现地点
明确石兽被发现的地方和背景。
发现过程
详细描述发现石兽的经过和情景。
寻找石兽
寻找队伍
介绍参与寻找石兽的人员和组织 。
寻找方法
描述采用何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寻找 。
寻找过程
详细记录寻找石兽的经过和遭遇。
找到石兽
01
02
03
发现地点
揭示石兽最终被找到的确 切地点。
发现经过
详细描述找到石兽的情景 和过程。
找到后的反应
描述人们找到石兽后的反 应和情感。
03
分析故事
物理知识应用
01
02
03
知识回顾
物理规律
知识应用
在故事中,通过观察和推理,人们运用了 流体力学和重力的物理原理,来解释石兽 沉入水底的情节。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重要性
0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实践的作用
02
实践可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实践的方法
03
实践需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
解释,需要注重实践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河中石兽动画模拟课件

互动性强
课件设计有多个互动环节,学习者 可以通过操作、选择等方式参与到 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 味性。
内容丰富
课件涵盖了关于河中石兽的多个方 面,包括传说故事、科学原理等, 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
02 动画模拟演示
动画制作技术
01
02
03
04
3D建模技术
使用3D建模软件,创建河中 石兽的模型,使其具有逼真的
生动的音效
配以生动的音效和背景音乐, 增强动画的观感和听觉体验。
03 河中石兽相关知识
石兽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原因
石兽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水文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漫长岁月中,由于地壳 运动和河流冲刷,一些岩石逐渐形成了类似动物的形状。
分布范围
石兽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带,尤其在亚洲和非洲的河流区域较为常 见。
外观和细节。
动画绑定技术
将3D模型与骨骼绑定,使石 兽能够呈现出自然、生动的动
作。
材质贴图技术
为石兽模型添加纹理和颜色, 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
灯光渲染技术
通过灯光渲染技术,为石兽模 型添加光影效果,增强视觉效
果。
动画演示内容
石兽入水
模拟石兽落入水中时的 情景,展示水流对石兽
的影响。
石兽移动
模拟石兽在水中游动、 翻滚、撞击等动作,展
石兽的特征与分类
特征描述
石兽的外形通常与动物相似,具有明显的头部、躯干和四肢。它们的形态各异, 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则较为抽象。
分类标准
根据形态和大小,石兽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类型。大型石兽较为罕见, 而小型石兽则较为常见。
石兽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文化象征
在许多文化中,石兽被视为吉祥、神 圣的象征,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和民 间信仰活动。
河 中 石 兽 课件 完美版 ppt共27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河 中 石 兽 课件 完美版 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河中石兽》课件(49页)

石兽的文化意义
石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符号,代表着吉祥、 辟邪和祈福的意义。
学习建议
深入了解石兽的形成 过程和特点,掌握相 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 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了解石兽的文化意义 ,提高文化素养和审 美能力。
下节课预告
01
下一节课将介绍石窟艺术,包括 石窟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 的内容。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介绍作者的基本信息、主要成就和影响。
详细描述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19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 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背景
总结词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 、社会背景等。
详细描述
作品创作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处 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作者通过描 绘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河中石兽》中的角色 ,让他们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通过角 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人物 的情感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 和意义。此外,角色扮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06
课后作业
默写任务
默写《河中石兽》全文
通过默写全文,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 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练习
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创作练习
学生可以基于课文的主题或情境,进行创作练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有自己特 色的文章。
07
课程总结
本课回顾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8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一知半解好为人师的“空 头理论家”,自恃清高而
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9
三种方法的结果如何?
不可得 无迹 众服为确 (实则河边
山门圮于河: 倒塌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划船
设帐:讲学,教书
湮于沙上:埋没
尔辈不能究物理: 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啮沙为坎穴: 侵蚀、冲刷 坎穴,坑洞
溯流逆上: 逆流
臆断: 主观地判断
2
思考: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 个“神异”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物的特性;遵循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
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用我们的头脑,
用一种科学精神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
世界。
25
26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7
28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4
启示: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
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
法和途径:
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
特殊的性质原理,我们切不可不加分析,
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不能片
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
3
请同学们任选“寺僧”、“讲学家”、“老河兵” 其中之一,简要的概括三人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原地水中 下流求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4
5
6
7
小组内讨论:他们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理由 ?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句子,读出人物的情态和性格。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10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1、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2、讲学家: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3、老河兵: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
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纪晓岚讲述“河中石兽”的故事,仅仅是为 了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神异”之事吗?文 中哪句话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带给我们怎样 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