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脂肪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619x(2008)09-0573-04【摘要】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方法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作一综述。
结果代谢综合征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其病因学以肥胖为核心,同时遗传和环境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发病机理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 ⅲ明确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基本治疗原则,其中包括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
结论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需要人们在预防、治疗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预防。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
ms患者一般同时表现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代谢综合征已经累及24%的成人(20~70岁),而在中国已约占10%,代谢综合征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1 诊断标准1.1 国内标准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提出国人ms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①超重和(或)肥胖。
bmi≥25.0 kg/m2。
②高血糖。
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及)诊断为糖尿病正在治疗者。
③高血压。
血压≥18.7/12.0 kpa,或(及)确诊高血压病正在治疗者。
④血脂紊乱。
三酰甘油≥1.7 mmol/l及(或)hdl-c男90 cm,女>80 cm;日本人为男>85 cm,女>80 cm;欧洲人为男>94 cm,女>80 cm;美国人为男>102 cm,女>88 cm。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的重要 原 因 。
2 肥胖
血脂紊 乱 、 高血压 和高血 糖 的基础 , 是代谢 综合 征 也
发 病 的重要环 节 。
1 I R
许 多 MS患者 都存 在肥胖 、 营养 过 剩 、 脂过 多 贮 胰 岛素在 体 内有 多方 面作 用 , 包括促 进糖 原 、 脂 等异 常 。 目前 , 者普遍 认 为 , 学 肥胖 作 为 M S的 主要
外 , 岛素 还有 抑 制脂 肪 酶 抗 脂 解作 用 。 目前还 证 胰 明胰 岛素有 抑制 黏 附分 子 、 核 细 胞 化 学 吸 引 的表 单
达 和 N —B 的 激 活 等 抗 炎 症 和 抗 动 脉 粥 样 化 作 FK
用 。
胰 岛素作 用 的细胞 生物 学基 础是通 过胰 岛 素的 信 号转 导途径 , 即通 过与 靶 细 胞 膜 表 面 的胰 岛素 受 体结 合 而实施 的 。胰 岛 素 受体 不 仅 存 在 于 肌 肉 、 肝
数 目及 功能 发生 异常 , 都将 影 响胰 岛素 的作 用 , 从而 导致 I 3。所谓 I 指 机体组 织 或 靶细 胞 对 内源 R_ j R是 性 或外 源性胰 岛 素 的敏感性 和/ 或反 应性 降低 , 因而 正 常量 的胰 岛素产 生低 于正 常 的生物 效应 。绝 大多
数 MS均伴 有 I 。I R R是 MS病 理 、 理 生理 发 展 过 病
代谢 综合 征 ( t o csn rme MS 是 以 中心 me b l do , ) a i y 性 肥胖 、 糖尿病 或 糖 耐量 受 损 、 高血 压 、 脂 异 常 以 血 及 高尿酸 血症 等合 并 出现 为其 主要 特 点 , 以胰 岛 素
代谢综合征与脂肪因子研究进展

d e i f c i t ” [ J ] .N u t r Ho s p , 2 0 1 3 , 2 8 ( S u p l 2 ) : 7 8 — 8 7 .
m
、;
相关 。利 用棕榈 酸模 拟脂 毒性 , 体 外 观察 胰 岛 B细 胞 凋 亡, 发现与正常对 照组相 比, 其 细胞 凋亡数 目明显 增加 , 表 明
脂肪 酸的脂 毒性可诱导 8细胞衰竭 。
四、 小结
曹艳丽 , 暴素青 , 范雨鑫 , 等. 高脂饮食 喂养对大 鼠脂 肪组织 中 T L R 4炎症信号通 路 的影 响【 C D] . 中华 l 临床 医 师杂 志 ( 电子 版) I s T I c, 2 0 1 3( 1 5 ) . u ¨ " 掩 加 陈海冰. 骨骼肌胰 岛素抵 抗 [ A ] . 中华医学 会 、 中华 医学会 糖 尿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 学分会 第十六 次全 国学术会 议 论文集 [ c ] . 中华 医学会 、 中华 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 2 0 1 2 : 1 . 吕继宏 , 张永莉. 脂代谢紊乱对胰 岛素抵抗 及胰岛细胞分 泌的 影响 [ J ] . I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 0 1 4 , 7 ( 1 ) : 1 8 0 - 1 8 0 .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J ] .Z h o n g g u o y i x u e k e x u e y u a n x u e
b a o .A c t a A c a d e mi a e Me d i c i n a e S i n i c a e , 2 0 0 8 , 3 0 ( 4 ) : 5 0 9 - 5 1 5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 ————————————————————————————————日期:ﻩ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ﻭ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
研究发现[1],脂肪组织不仅仅只是能量贮存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原、C反应蛋白、脂联素(adiponectin)等。
大多数的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局部和远端的炎症反应,并促进MS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脂联素在这一过程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2-4]。
本文就脂联素与MS关系作一综述。
ﻭ关键词: 脂联素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ﻭﻭ 1 脂联素概述ﻭ脂联素分子生物学特性脂联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由位于染色体3q27的apM1基因编码,亦被称为GBP28、AdipoQ和Acrp30。
正常人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达5~30μg/mL,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
脂联素蛋白分子有4个主要的结构域:氨基末端的分泌信号序列、一小段高变非同源序列、类胶原结构域以及羧基端的球形结构域。
球状结构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被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切开成为全长型脂联素,全长型脂联素能够抑制肝细胞糖原异生和葡萄糖释放。
血清中全长型脂联素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体。
三聚体是脂联素的基本结构形式,呈球丙状结构;六聚体则由2个相邻的三聚的球形结构域和一个单一的胶原柄, 通过二硫键(由22位的胱氨酸介导形成)结合形成; 高分子量寡聚体则由4~6个三聚体通过它们的胶原样结构域结合装配而成。
不同亚型的脂联素在调节代谢及炎症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Visfatin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 41 ・
Vs t iai 代谢 综 合 征 的研 究 进 展 f n与
张 蕾 综 述 ; 陈树 春 审校
摘要:Vst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 , ian fi 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具
有类胰 岛素样作 用。它的分泌受体 内多种 因素 的调节 , 如激 素 、 游离脂 肪酸 、 葡萄糖 。在 代谢综 合征相 关疾病 的发 生发 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目前对 v f i 但 ia n的研究 存在很 大争议 , 作用机 制有待 于进一 st 其
PE B F的基因从人外周淋 巴细胞 c N D A库 中分离出 来 。Vs t ( B F 是一种 5 k ian P E ) fi 2 D的蛋 白质 , 其基 因 位 于染 色体 72 . l , q233 分别 由转 录 mR A l2编 码 J N 、
步探讨 。 关键词 :Via n 代谢综合征 ; 脂肪 细胞 因子 ; 胰 岛素抵抗 st; fi 中图分类号 :1 8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39 2 0 ) 304 -4 1 9 5 0 42 6 (0 9 0 -1 1 0
Re e tp o r s if t n t b l y d o Z c n r g e s i vs a i a d me a o i s n r me n n c HA NG e , HEN S u c n . p r n fEn o LiC h — h n De at me to d
v fi ian的存 在 。早 在 19 st 9 4年 ,a l Sma 等 就 将 编 码
胞 因子 , 其结构 与前 B细胞 克隆增 强 因子 ( B F PE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代谢综合征是一个由多种代谢异常因素引起的综合征。
其表现为腹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血糖不稳定和高胆固醇水平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脂联素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炎、调节能量代谢和减少食欲。
此外,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联素水平可以反映脂肪储存和胰岛素抵抗程度。
脂联素的水平也被证明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往往较低。
一些实验室研究也显示,脂联素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和控制血糖水平来避免罹患代谢综合征。
相反的,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脂联素的低水平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会促进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去年的一项研究证实,肥胖的青少年患上代谢综合征时,其脂联素水平已经降低了。
脂联素的治疗意义正如前面所述,脂联素在避免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建议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来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目前,关于如何增加脂联素水平的两种目标研究正在进行。
第一种是通过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来调节脂肪组织的分泌,从而增加脂联素水平;第二种是在科研实验中纯化脂联素并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
然而,也应该注意到,过分增加脂联素水平也会存在副作用,在人体长期暴露于高脂联素水平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
结论代谢综合征在当前社会中的高危人群中非常常见,而脂联素则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来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并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代谢综合征(Met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障碍疾病,直接增加患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
目前,对MetS有很多不同的定义,除了传统上用来定义MetS的因素外,已确定了其他诸多因素与MetS有关。
MetS对全球健康问题的长远影响值得关注。
本文讨论了建立MetS明确标准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存在的有关MetS的争议问题。
[Abstract]Metabolic syndrome (MetS)is a complex set of metabolic disorders that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definition,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MetS.A lot of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syndrome.The impact of MetS on global health issues should be concerned.In this review,writer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clear criteria for MetS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controversy.[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Cardiovascular disease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障碍疾病,直接影响患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在相关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宋萌萌李曦芝骆志成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12期通信作者简介:骆志成,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科室主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学位。
从事皮肤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研究领域主要为银屑病和真菌病。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委、甘肃省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委、甘肃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真菌学杂志》编委。
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省中医药局及院内基金等10项课题。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血脂异常、高血压、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MS与皮肤病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就MS在相关皮肤病包括银屑病、痤疮、化脓性汗腺炎、黑棘皮病、扁平苔藓及雄激素性脱发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MS及相关皮肤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皮肤病;发病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related skin diseases Song Mengmeng, Li Xizhi,Luo Zhiche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o Zhicheng, E-mail:**************.cn【Abstract】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set of clinical syndromes with dyslipidemia,hypertension, abdominal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nd is a risk factor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skin diseas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lated skin diseases including psoriasis, acne,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acanthosis nigricans, lichen planus and androgenetic alopecia was elucidated,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skin diseases.【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Skin disease; Pathogenesis皮膚覆盖全身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机能活动,皮肤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内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e发生变异的人群
中,其血浆HDL3-C和apoA-I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人。另外,有研究学者推测,在编码EL基因中,片 段Thrl
11
目前关于人体中EL和含apoB脂蛋白代谢的
实验数据还很少。Badellino等H列第一次指出,人体 注射肝素前后的EL浓度与空腹血浆三酰甘油(分 别是r=0.22;P<0.01,r=0.13:P<0.01)和apoB 水平(分别是r=0.22;P<0.01。r=0.21;P<0.01) 都呈显著正相关,而只有注射前的EL与血浆LDL- c水平(r=0.12;P<0.001)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核 磁共振对510名人选者的脂质水平和颗粒大小进一
to
as as in vivo.The purpose of this
core
view is
discu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thelial lipase and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 resistance,obesi—
Ile的突变所造成对HDL的影响可能与 Ile的突变能导致女性血
性别差异有关。这一推测得到另外两个实验的证 实。实验结果指出,Thrl
11
浆HDL水平的差异,而对男性的血浆HDL水平无
影响…2l。
Badellino等¨3 3研究结果第一次显示,在人体注
万方数据
・566・
步分析表明,注射肝素后的EL水平分别与极低 LDL大颗粒(r=0.14;P=0.002)和LDL中颗粒(r =O.10;P=0.03)呈显著正相关。 另外,Paradise等¨41实验结果表明,80名男性 在注射肝素后EL水平分别与apoB(r=0.39;P< 0.001),LDL.C(r=0.36;P<0.001)和三酰甘油水 平(r=0.41;P<0.001)呈正比关系。这些结果与 Badellino等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上面所提到 的EL水平与apoB水平呈正比关系的结论受到某 些研究学者的质疑。因为在动物实验中,EL表达一 般与apoB浓度呈反比关系。但是,Paradis等认为 通过CT来校正内脏脂肪水平的差异是能掩盖血浆 EL水平和含apoB脂蛋白的关系的。所以,Paradis 等推测,作为一个潜在因素,肥胖可能部分解释人体 EL水平与含apoB脂蛋白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需要 强调的是,肥胖对EL与含apoB脂蛋白关系的影响 是非常微弱的。这一点在Badellino等进行的大型 研究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这往往使人容易误以为在 体内EL不可能是含apoB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 近年来,Paradise等研究显示,在排除了内脏脂肪的 积聚、HL和LPL活性的影响后,人体注射肝素后EL 浓度与LDL颗粒的比例(r=0.44;P<0.001)呈显 著相关。这一关系在前面提到的Broedl等人的研 究结果里得到了验证。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两者 的相关并不意味着EL和LDL颗粒的大小之间存在 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关于人体体内EL是否参与了 含apoB脂蛋白的代谢,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metabolic syndrome;Research progress (Int J Intem Med。2009。36:564—567)
1999年由Hirata和Jaye分别证实了内皮脂肪 酶(EL)的存在。序列分析显示EL与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LPL)有44%的同源性,与肝脂 肪酶(Hepatic lipase,HL)有4l%的同源性,并且三 种酶都具有三酰甘油酶及磷脂酶的活性,但EL又 具有自己的特点:①它是三种酶中仅有的、由内皮细 胞合成的酶,所以又被命名为内皮脂肪酶;②其酶活 性是以磷脂酶活性为主;③主要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代谢有关。以下综述介绍的是EL与HDL、
收稿日期:2009-04-14;修回日期:2009-05-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0800215)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655;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80
万方数据
・565・
降19%。另外,将不同剂量的、编码人ELcDNA的 重组腺病毒载体导人小鼠体内,观察到磷脂酶活性 分别与导入重组腺病毒的剂量和HDL分解率呈平 行关系‘引。
・564・
内皮脂肪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志豪1,程允就2
综述;
柳俊2,杨震2
审校
摘要:内皮脂肪酶是1999年发现的,它与肝脂肪酶、脂蛋白脂肪酶和胰脂肪酶同属于三酰甘油酶家系。 尽管这些不问的脂肪酶已被证实分别有着不问的特异性底物,但是序列分析显示内皮脂肪酶与脂蛋白 脂肪酶有45%的同源性,与肝脂肪酶有着40%的同源性。自被发现以来,内皮脂肪酶一直就是研究的 热门话题。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内皮脂肪酶在血管内调节高密度脂蛋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 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了含apoB脂蛋白的代谢。另外,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均显示内皮脂肪 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和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综述的目的是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探讨内皮 脂肪酶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即低高密度脂蛋白、高含apoB脂蛋白、胰岛素抵抗、肥胖、炎症和高血 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内皮脂肪酶;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69(2009)10-0564-04
lipoproteins.Finally,endothelial lipase has also in vitro as well
metabolism
to
apolipoprotein(apo)B-containing
been been related
in-
re・
sulin
resistance,obesity,inflammation,and hypertension
a
topic of intense density lipopro-
an
research.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may play
key role in the intravaseular remodeling of
high
tein(HDL).It
of
has also
been suggested that endothelial lipase participants in the remodeling of
apoB脂蛋白、肥胖、炎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代 谢综合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1
EL与HDL LPL和HL比较,EL更倾向于水解含HDL的脂
类¨引,特别是磷脂。同时,EL也能通过非酶活性 的桥接作用参与脂蛋白代谢。关于EL过量表达和 EL基因敲除的几个系列研究已经显示,EL直接参 与HDL代谢。Ishida等∞1报道,通过转基因表达人 EL的小鼠与野生鼠对比,前者血浆HDL—C水平下
University,Guangzhou 5 1 0080,China
was
Abstract:Endothelial lipase,which
discovered in 1 999,is b lipase gene
a
family,including pancreatic lipase,lipoprotein significant degree of have been shown
1 1
EL与含apoB脂蛋白 关于EL与含apoB脂蛋白代谢的实验结果目
前还不完全一致。体外研究显示¨引,EL能加快含 apoB脂蛋白的脂质水解。体内实验证实Ⅲ』,EL促 进含apoB脂蛋白与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的 结合。Broedl等¨副通过高apoB水平的、表达人EL 的不同小鼠模型来研究体内EL在含apoB脂蛋白 代谢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EL的表达引起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磷脂和apoB浓度明显 下降,同时LDL的apo脂蛋白和磷脂分解明显增 多。同时从无酶活性的EL实验得出的数据发现, 只有保留酶活性的EL才能影响含apoB脂蛋白的 代谢。此外,无活性的人EL的过量表达可以抑制 小鼠内源性的EL,从而引起血脂水平的升高。因 此,可以认为抑制EL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 白的不良积聚。
2
近年来,Broedl等瞪1使用不同的转基因动物模
型得出的结果显示,在体内HDL颗粒所含的apoA. Ⅱ能抑制EL水解HDL的能力。有意思的是,在 apoA—I/A-II转基因小鼠体内表达的EL对apoA. I水平的影响远强于对apoA—II水平的影响。因此 他们推测,包含apoA—II的HDL颗粒更不容易被EL 水解或者说被EL水解的HDL颗粒更可能释放 apoA—I。尽管如此,Jahangiri等[61的研究结果并不 支持上面的推测。 体内研究显示HDL被EL水解后,它的化学结 构和物理性质的改变降低了HDL与B类清道夫I 型受体结合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其介导与B类清 道夫I型受体相关胆固醇逆转的能力¨o。血管内皮 的胆固醇逆转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过程。由 于HDL—C水平与人类冠心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 可以利用EL对HDL的影响来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 进程。但是,近年的实验数据已经对这个观点提出 了质疑。动物实验结果证实一J,在高血脂且有动脉 粥样硬化倾向的小鼠模型中,HDL和其它脂质水平 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时EL也根本影响不了动脉粥 样硬化的进程。此外,EL是否通过除参与脂质代谢 之外的途径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这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 尽管动物研究结果一致指出,EL在HDL代谢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人体内EL对HDL的 影响仍不确定。支持EL与HDL有直接关系的第一 个证据来自对EL基因多态性的探讨。Delemos 等∽1研究证实,在编码EL基因中3个片段 (Gly26Ser,Thr298Ser和一303AZC)的功能变异可以 导致HDL—C的升高。Hutter等¨驯对某一社区的家 庭共计541名日籍美国成人研究显示,在编码EL 基因的片段303A/C和Th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