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歌剧院“小歌剧系列”演出谈自主品牌
《魅力中国红》

《魅力中国红》作者:本刊来源:《歌剧》2018年第07期6月9日,上海歌剧院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唱响黑龙江大庆歌剧院。
当剧末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而此时,上海歌剧院的另一场交响音乐会正在浙江龙泉上演。
一北一南两场精彩演出,为上海歌剧院《魅力中国红》全国大巡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4月29日至6月9日,由上海歌剧院特别精心策划的《魅力中国红——原创及经典作品全国巡演》,历时43天,共演出38场。
这是一场调动全院演出、舞美及行政部门300多人通力协作的《拉练演出》,目的地是山东、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的17个城市。
上海歌剧院以近年最优秀的原创及最受欢迎的经典作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魅力中国红》巡演带向全国的作品,既有演出已逾百场的红色题材音乐剧《国之当歌》、充满江南风情的原创现代舞剧《早春二月》,也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多部中西方经典交响。
这一次红色风骨、江南风情、海派风格的集体展示,收获掌声无数。
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海派文化作为成就显著、声誉斐然的国有文艺院团,上海歌剧院一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剧院的前身——诞生于1935年的新安旅行团,便是革命文艺的积极践行者。
早在抗日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就排演了许多广受欢迎的歌舞作品,他们在旅行中演出、宣传,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达五万里。
1956年,由多家革命文艺团体联合组建了上海歌剧院。
建院以来,上海歌剧院排演了《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创作演出了《天门岛》《雷锋》《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高歌猛进》等剧目,如今剧院常年上演的《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江姐》等经典作品深受观众欢迎,尤其《江姐》一剧自任桂珍首演以来,已培养出六代江姐扮演者,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纽带。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范建萍告诉本刊,《上海歌剧院并不满足于红色经典作品的演绎,而是不断推出原创剧目,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英雄主题,在当今时代下发掘素材,坚持艺术标准、贴近大众审美,努力打造‘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原创音乐剧的演唱分析与指导 以《国之当歌》为例

45音乐剧作为一种外来舞台表演艺术,源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歌剧。
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现代通俗音乐、流行舞蹈的元素以及高科技舞台手段,以更包容的姿态吸收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表演艺术形式。
当下,音乐剧通过汲取现当代表演艺术的精髓,成为当代舞台表演艺术的翘楚,在题材多元性、市场占有率、观众拥有量、票房收益等方面都稳居演艺界之首。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舞台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外国音乐剧作品进入国内,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可以说,中国音乐剧教育的发展与音乐剧创作几乎是并驾齐驱的。
中国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是中国最早进行音乐剧招生教学的高等学院,随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于2001年开设了音乐剧专业,再后来全国几十所大专院校都开设了音乐剧专业。
与此同时,国内专业歌剧、舞剧、话剧、杂技、歌舞、戏曲院团都纷纷介入到音乐剧的创作演出之中。
社会上各种民营剧团和演艺机构更是热衷于原创音乐剧的创排,甚至已经形成了与商业旅游密切文字_董芳原创音乐剧的演唱分析与指导The Singing Guide of Original Musical National Anthem以《国之当歌》为例46MUSIC LOVER音乐戏剧Music theater结合的驻场演出现象。
因演艺市场的多元需求、观众欣赏的趣味分野,以及近年来各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对音乐剧创演的更多投入,国内原创音乐剧的艺术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
面对如此纷繁的市场环境,遗憾的是,音乐剧演员对原创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技法上的把握有些不尽人意,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简单地照搬西方音乐剧的演唱方式。
在一般爱好者与观众的印象中,音乐剧的演唱就等同于通俗流行唱法。
笔者作为一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的教师,尤其已经学习八年歌剧美声并获得了国际声乐大奖,希望对原创音乐剧演唱的音乐理解、风格把控、技法运用做一些基础性的分析,同时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剧演唱的学习者进行一定的讲解与交流,以期助力我国音乐剧的教学与创演,也辅助广大爱好者更好地欣赏原创音乐剧作品。
引进音乐剧与原创音乐剧的对比——以《歌剧魅影》和《金沙》为例

舞台艺术研究Research on Stage Art 引进音乐剧与原创音乐剧的对比——以《歌剧魅影》和《金沙》为例江榕 梁承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摘要:论文以《歌剧魅影》和《金沙》为例,从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传播推广等方面探索西方经典音乐剧与国内原创音乐剧的异同点,分析音乐剧的成功要素,希望能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影;金沙;中国原创音乐剧近年来,随着引进歌舞片电影《爱乐之城》《美女与野兽》在中国的热映,以及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掀起的收视狂潮,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随着国内原创音乐剧的不断发展,观众们也开始逐渐以理性的心态去审视及评判西方经典音乐剧,并以宽容及鼓励的心态对待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自我创新创造。
因此,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仍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一、《歌剧魅影》的引进历程及《金沙》的推广模式《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著名音乐剧大师韦伯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
该音乐剧自1986年问世以来,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进行巡演,并达到了总票房32亿美元。
作为最早一批引进中国的西方音乐剧,《歌剧魅影》最早是由上海大剧院于2004年引进的,在当时创下了出票率98%的成绩。
《歌剧魅影》是一部大制作及高科技的音乐剧,对剧场的设计和环境要求非常之高。
为满足复杂的技术要求,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歌剧魅影》供观众欣赏,上海大剧院对舞台进行了大量的改装并耗时了一个月。
该音乐剧后又于2013年再次到上海演出,在此之后还在北京连演60场。
引进音乐剧不仅要求剧目拥有庞大受众群体,还要求剧场技术上的专业性。
西方音乐剧的引进加强了国内艺术人士及国内观众对音乐剧这一独具魅力艺术形式的了解和认识,逐步拉近了中国音乐剧与西方音乐剧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距离。
我国在引进西方音乐剧的历程中,也逐步产生了音乐剧本土化模式,即引进——翻译——再创作的流程:首先对西方音乐剧进行筛选,引进符合本国文化需求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并将其语言翻译成国语,在翻译及改编某些音乐剧内容的同时还要讲究不失其本身艺术感和完整性。
上海歌剧院版《卡门》的幕后故事

上海歌剧院版《卡门》的幕后故事前记:2月26日、27日,由上海歌剧院制作的经典法国歌剧《卡门》,在马年春节过后亮相于上海大剧院。
此次上海歌剧院再度力推了韩蓬、刘颖、黄玮、张慧勇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歌唱家担当剧中主要角色,与特邀法国女中音歌唱家奥赫丽娅?娃拉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同台演绎这部剧作。
这一版本的《卡门》,最初由上海歌剧院与香港歌剧院共同打造,从导演、主创到舞美设计都奠定了其国际化的制作水准。
自2012年6月于上海文化广场进行上海首演后,在近两年时间里借着“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的契机,这部经典的西方歌剧作品先后到达了我国西北以及东北的十多座城市,不仅让当地观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西方歌剧,创下了该剧在多城市首演的纪录,还突破了西洋歌剧在国内近年来演出场次超过20场的佳绩。
上海歌剧院本次启用金钟奖获得者女中音歌唱家刘颖饰演“卡门”一角,为我国优秀的青年歌唱家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卡门》,在世界上算是上演率最高的歌剧,这部作品对于我国观众们来说同样耳熟能详,是早期被引进国内舞台的西洋经典歌剧。
由于该剧的音乐旋律悦耳,戏剧风格鲜明而广受观众们的喜爱。
2012年,在上海文化广场结束该剧的首轮演出后,上歌便开始为当年的“西北巡演”做准备。
考虑到巡演的性质以及不同地区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认知度,作为复排导演的赵文英,在与制作班底商议后,果断将原本近3小时时长的剧目压缩至2小时15分钟。
“我们在文化广场上演了带法语对白的整幕歌剧《卡门》,考虑到巡演的特殊性,我们将拖沓冗长的地方做了删减,以适应观众对作品的欣赏。
”赵文英解释道。
为巡演“量体裁衣”的《卡门》变得精巧紧凑了许多,并且仍旧保持了剧情发展的连贯性,几乎不见痕迹。
该制作先前由法国导演菲利普-阿劳德(Philippe Arlaud 设计编排,舞美以及整体调度上已有了初版的架构,在不改动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再做修缮,相对有些局限。
剧团经营与品牌效应

【 关键词 】 剧院;品牌;经营;效应
中图分类号 :T U2 4 2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5 ) 0 5 — 0 0 2 0 一 O 1
近 些 年 ,大 连 京 剧 院 的管 理 者 们 ,站 得 高 ,看 得 远 ,注 精 品 剧 目。 该剧系根据翁偶虹剧本改编 , 它的改编排演成功 , 意 树 立 良好 的 剧 院 形 象 , 努力通过知名演员 、 优 秀代 表剧 目 、 又 为 袁 派 艺 术 打造 了一 出优 秀 的保 留剧 目 ,也 为京 剧 艺 术 长 具 有象 征意 义 的艺 术活 动和具 有文 化景观 特色 的剧场 等方 廊 留下 了一 出好戏 ,已成为具有较高思想价值 和艺 术审美价 面 打 造 自 己 的知 名 品 牌 ,并 通 过 这 些 品 牌 ,一 步 步 扩 大 演 出 值 ,能够广泛传播并流传 于世 的舞台戏剧 精品 。 市 场 ,争 取 各 年 龄 段 、各 层 次 的观 众 ,使 剧 院 走 出 了 困境 三、精 心策划组织品牌 性重要艺术活动 焕 发 了 勃 勃 生 机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如 鱼 得 水 ,艺 术 生 产 和 重 要 的艺 术 活 动 ,如果 形 成 被 人 们认 可 的 品 牌 ,对 争 取 经 营 走 上 了 良性 循 环 的健 康 轨 道 。 观 众 ,扩 大演 出市 场也 会 发 挥 积 极 的 作 用 。 全 力推 出 自己的 “ 名 角儿” 。打造 知名演 员 自2 0 1 1 年 2月起 , 大 连 京 剧 院在 宏 济 大舞 台推 出 了 “ 宏
《 戏剧之家 》2 0 1 5 年第 0 5( 上) 期
总第 2 0 1 期
剧 团经 营与 品牌效应
民族音乐剧艺术品牌打造研究

民族音乐剧艺术品牌打造研究摘要:民族音乐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打造民族音乐剧艺术品牌,以音乐剧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华音乐剧文化,对于宣传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加强。
而国家积极进行文化发掘工作的目的就是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
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音乐剧艺术的孕育土壤。
基于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民族音乐剧进行编排,打造民族音乐剧艺术品牌,有助于更好地彰显民族音乐剧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民族文化;音乐剧;品牌建设注: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课题“‘多彩吉林’建构吉林地域民族音乐剧的文化品牌与传播”(JM-2021-40C)研究成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来看,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空间角度来看,我国文化体系除了中原文化之外,还包含了其他地区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等,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民族音乐剧的编排和演出,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剧品牌,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突出的意义,而且对当前国人坚定文化自信也有显著价值[1]。
总之,对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民族音乐剧艺术品牌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有显著的现实价值。
一、中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对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数量多、规模大,丰富性突出。
结合世界文明进行分析可知,我国是唯一没有中断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积淀了数量多、规模大,且丰富性突出的文化资源。
比如,秦汉文化资源、唐宋文化资源、明清文化资源等[2]。
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兼容并蓄,除了中原文化之外,还包含了其他地区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等,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二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现代价值。
具体指的是我国的诸多文化资源即使是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问题探讨

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问题探讨
江慧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36
【摘要】近40年来,我国音乐剧行业已经公演了300多部本土原创作品,但我国原创音乐剧依旧面临着创演水平不高、音乐剧作品形式单一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原创音乐剧目前发展的状况,其次分析我国原创音乐剧发展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我国原创音乐剧更好地发展。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江慧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7
【相关文献】
1.我国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2.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国有文艺院团歌剧音乐剧创作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3.我国音乐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4.针对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5.我国原创幼儿绘本的问题、原因及发展路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史诗级歌剧作品《运之河》的创演营销和艺术价值

大型史诗级歌剧作品《运之河》的创演营销和艺术价值【摘要】《运之河》是一部大型史诗级歌剧作品,本文将介绍该作品的创作历程、营销策略、艺术价值、观众反馈和口碑以及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歌剧作品在艺术领域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结论部分将评述《运之河》在歌剧领域的地位,以及对今后歌剧创作的启示。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审视《运之河》这部作品,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大型史诗级歌剧作品《运之河》,创演营销,艺术价值,创作历程,营销策略,观众反馈,口碑,音乐,故事情节,歌剧领域地位,启示,总结评价。
1. 引言1.1 介绍《运之河》歌剧作品《运之河》是一部由著名作曲家和编剧合作创作的大型史诗级歌剧作品。
这部歌剧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艺术家的才华,以宏大的舞台布景、精湛的音乐表演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一个关于命运、爱情和牺牲的壮丽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中,主人公们在这里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考验,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坚定和力量。
音乐方面,歌剧中的唱段充满激情和感情,配以交响乐队的伴奏,营造出一种磅礴壮丽的氛围。
《运之河》歌剧作品的上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观众在欣赏这部歌剧的也会被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所触动,对人生和命运有着新的认识和理解。
《运之河》歌剧作品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它的创作和演出堪称歌剧领域的一次突破,必将在未来的歌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正文2.1 《运之河》的创作历程《运之河》的创作历程始于十年前,当时作曲家林泽决定创作一部大型史诗级的歌剧作品来表达对祖国运河文化的热爱和敬畏。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构思,终于在五年前开始着手实际创作。
林泽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中国各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走访了许多运河沿岸的古镇和景点,以获得灵感和素材。
他还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了西方歌剧的经典作品,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