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
渝东北地区接龙剖面五峰-龙马溪组沉积演化特征分析

2019年10月渝东北地区接龙剖面五峰-龙马溪组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李园园(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摘要:接龙剖面所在的重庆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的褶皱基底出露青白口系板溪群。
北部槽区以青白口系龙潭河组成褶皱基底,震旦纪-寒武纪,以冒地槽型沉积为主。
接龙剖面区自震旦纪以来,发育了多个旋回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经历了从海相到陆相的更替演化。
关键词:五峰组;沉积环境;海相沉积Abstract:the solitori section is located in two tectonic units of chongqing geostrophic platform and qinling geosyncline fold system.The fold basement of the yangzi platform shows the banxi group of qingbaikou system.Qingbaikou longtanhe formed the fold basement in the northern trough area,which was dominated by miaogeosyncline deposits in sinian -Cambrian.Since sinian period,several cycles of car⁃bonate-clastic sedi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solitario section,which underwent the alterative evolution from Marine facies to conti⁃nental facies.1奥陶系沉积环境研究根据对近来沉积环境研究结果查阅了解到,奥陶纪川渝地区沉积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寒武纪的局限台地演变为以开阔台地及陆棚为主体的沉积环境。
川渝黔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差异研究

川渝黔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差异研究龙海岑;李刚权;蓝宝锋;吴松【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年(卷),期】2022(12)6【摘要】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中上扬子地区,是目前我国页岩气最主要的勘探开发地层。
通过对比川渝黔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背景、地球物理测井及岩心测试结果,分析了川渝黔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质特征、源岩品质、物性、测井响应及构造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索四川盆地盆内和盆外页岩气有效开发对策。
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厚度大,优质厚度达30米,而盆外地区页岩厚度逐渐减薄。
页岩有机质含量以大于1%为主;涪陵地区有机碳含量最高,平均达2%以上。
正安、涪陵、南川三个区块页岩孔隙度高频为2%~4%,但正安区块页岩的低频分布主要小于2%,而涪陵地区页岩孔隙度低频分布为5.5%~7.5%。
涪陵地区页岩含气性最高,解析气分布主频约2 m3/t。
正安、凤冈页岩的脆性指数高,达到60%以上,可能与陆源碎屑供给有关。
地球物理测井响应方面,四川盆地内部页岩呈现高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大、密度小,含气量高,盆外的正安、凤冈地区页岩则呈现电阻率高的特点,且含气量相对较低。
四川盆地内部页岩地层普遍为“背斜”型正向构造,盆外则多为“向斜型”负向构造形态。
盆外页岩地层产状陡,黔北地区龙马溪页岩地层倾角达20˚以上。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盆外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效益开发”。
“降本增效、提产提效”是四川盆地外部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攻关方向。
【总页数】12页(P913-924)【作者】龙海岑;李刚权;蓝宝锋;吴松【作者单位】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贵州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贵州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渝东北万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2.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3.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沉积特征及其对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指示意义4.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缝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5.渝东北地区巫溪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

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分析摘要: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的层段,由于工区目的层段页岩储层特征复杂,制约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评价,本文基于页岩展布特征、地化特征和矿物成分,分析评价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为工区页岩气的产量评估、富集规律认识以及高效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研究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具有分布广、厚度大等特点,页岩有机质均发育较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优越,TOC含量普遍大于2%,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Ⅱ1型为主,属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普遍介于2-3%之间,为生干气阶段,具有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力。
且样品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膨胀性粘土矿物含量较少则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裂缝的形成。
关键词:川东南;五峰-龙马溪;页岩;矿物成分1.前言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是我国南方海相地层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层系[1]。
工区位于上扬子板块,整体经历了多期旋回构造运动,在奥陶世时晚期,川东南地区受板块的强烈挤压发生大规模的海侵,使得研究区页岩沉积出大量的含笔石黑色页岩[2]。
寒武世时,研究区整体上经历了快速的海侵,此时盆地内以海相沉积为主,地层经历了连续沉积后,形成了浊流沉积盆地由于川东南地区盆内遭受构造改造作用时间较晚且改造程度较弱,志留系龙马溪组表现为超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越高,页岩气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分析评价页岩气储层特征对页岩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3]。
2.页岩展布特征川东南地区在晚奥陶-志留纪时期经历了一个缓慢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由盆内向盆缘,整套地层沉积速率增大,厚度也随之增大[4]。
如焦页1井志留系厚986.3m,隆页1井志留系厚1017.5m,彭页1井志留系厚1391m。
五峰-龙马溪组厚度在不同地区,亦有较大变化,彭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405m,隆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0m,焦页1井钻遇五峰-龙马溪组228.3m。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位于中国华北地块的北部,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本文将从岩性特征、孔隙结构、裂缝特征、地层构造等方面,对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特征进行探讨。
一、岩性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整体岩性为页岩、板岩、泥页岩和黑色粉质页岩。
页岩层中石英含量较高,多为细晶石英,页岩中的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泥质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长石矿物。
整体来看,岩性较为致密,无明显的泥碎屑结构。
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一般在2%-5%之间。
由于有机质的存在,页岩整体颜色呈现深灰色或黑色,呈现出一定的均一性。
二、孔隙结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主要包括一些微孔和裂缝孔隙。
微观来看,页岩中主要有细微的孔隙,孔隙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这些微孔主要由于石英颗粒间的间隙或黏土矿物颗粒空隙而形成。
裂缝孔隙也是页岩中的重要孔隙类型,主要分为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两种。
裂缝孔隙在页岩中的分布较为普遍,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也较为适中。
虽然页岩的孔隙度并不高,但裂缝和微孔的存在为页岩的储层特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三、裂缝特征龙马溪组页岩的裂缝特征主要表现在产状、分布、密度和规模等方面。
页岩中产状裂缝较多,产状裂缝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层间分布特点。
裂缝的密度一般在0.5-2m/m2之间,裂缝的规模一般为毫米级或厘米级。
裂缝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有些裂缝成熟度较高,裂缝间的连接性较强,有利于气体的储集和运移;而有些裂缝则未发育完全,对页岩气的富集运移有一定的限制。
四、地层构造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分布在北华北地块的断裂带附近,地层构造较为复杂。
在地层构造上,页岩主要受到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
这些复杂的构造特征对页岩的物性和储层特征有着一定的影响。
常见的构造特征包括褶皱、断裂、岩性变化和构造异常等。
古构造运动还导致了页岩层的非均质性增强,对页岩气的产出和富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作者:游声刚等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26期摘要:通过氮气吸附法可得到页岩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等参数,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段页岩样品比表面积为5.17~13.64m2/g;孔体积为3.02~8.89×10-3ml/g;平均孔径为5.12~6.58nm。
对页岩各孔隙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孔径小于5nm时,随着孔径的增大,比表面积迅速减小,孔径大于5nm左右,随着孔径的增大,比表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微孔的孔体积与孔径具有负相关关系,中孔和宏孔的孔体积与孔径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分析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认为矿物组分、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页岩纳米级孔隙发育的因素,但有机质含量对纳米级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发育起绝对控制作用。
关键词: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纳米孔;五峰-龙马溪组;影响因素;成藏意义引言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微孔隙、裂缝中,还有部分溶解在水和液态烃中,岩石孔隙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约有一半的页岩气存储于孔隙中,2011年我国首次在非常规油气储层中发现了纳米级孔隙,并认识到纳米级孔隙中的流体主要为非线性渗流,这一认识改变了微米级孔隙是油气储层唯一微观孔隙的传统认识[1]。
之后,我国学者针对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纳米级孔隙对孔隙体积、比表面积的影响,进一步论述了纳米级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并分析了影响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
1 纳米级孔隙特征页岩中的纳米级孔隙规模及孔隙分布特征主要通过孔隙直径、孔隙比表面积及孔隙体积等来表征[2]。
页岩作为一种有孔性物质,其孔隙特征能用吸附与凝聚理论,通过氮气吸附实验得到[3]。
氮气吸附法运用BET公式和BJH方法[4],可以得到页岩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平均孔径等参数。
Loucks[5]等根据孔隙尺寸大小,将泥页岩中的微孔隙划分为纳米级孔隙(d750nm),而作为页岩中天然气主要的赋存场所,纳米级孔隙备受关注,根据纳米孔隙直径的大小,将纳米级孔隙划分为直径小于2nm的纳米级微孔隙、2~50nm的纳米级中孔隙及大于50nm的纳米级宏孔隙。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方向探讨

中国南方 上扬 子 区上奥 陶统五 峰组一 下 志 留统 龙 马溪组 黑色 泥页 岩 广 泛发 育 ,页岩 气 勘探 不 断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GUO Tonglou et a1., 2013;W ang Zhigang,2015;Tian Gong,2015a,2015b),如 重庆 涪 陵地 区焦石 坝 页岩 气 的示 范 性 商 业 开采 ,以及 四 川 长 宁一威 远 、滇 黔北 昭通 国家级 页 岩气 示 范 区 的 建立 等 。为 了进一 步 开 拓 页岩 气 勘 探 区块 ,重 庆 市 政府 组织 进行 了渝 东 北 地 区 页岩 气 资 源调 查 评 价 。 该 区 五 峰 组~ 龙 马 溪 组 深 水 陆 棚 相 发 育 (Liang
1)中 国地质调 查局 成都地 质调 查 中心 ,成 都 ,610081;2)国土资 源部沉 积 盆地 与油气 资源重 点实 验室 , 成 都 ,61O081;3)成 都理 工大 学地球 科学 学 院 ,成都 ,610059
内容 提 要 :渝东 北 地 区五 峰组 ~ 龙 马溪 组 暗色 泥 页岩 沉 积 厚 度 介 于 30.92~ 164.47m 之 间 ,其 中 在 朝 阳 镇 咸 池 剖 面 及 田坝 一 带 厚 度 最 大 ,往 研 究 区 东 西 两 侧 具 有 减 薄 的 趋 势 。 全 区 总 有 机 碳 含 量 平 均 3.32 ,中部 (平 均 3.93 )和 西 部 (平 均 3.59 )相 对 东 部 (平 均 2.77 )具 有 更 高 的 有 机 质 丰 度 。 有 机 质 以 I型 腐 泥 型 为 主 ,西 部 个 别 剖 面 及 东 部 栗 子 坪 一 带 夹 少 量 Ⅱ 一 Ⅱz型 干 酪根 ,其 成 熟 度 普 遍 处 于 高 成 熟一 过 成 熟 阶 段 ,呈 现 自北 向 南 升 高 的 趋 势 。石 英 、脆 性 矿 物 含 量 普 遍 较 高 (尤 其 是 中西 部 区 块 ),黏 土 矿 物 较 低 ,更 易 产 生 储 气 裂 缝 及 利 于 后 期 压 裂 。 储 层 特 征 方 面 ,中部 地 区 泥页 岩 具 有 更 高 的 孔 隙 度 和 较 低 的 渗 透 率 ,同 时 比 表 面 积 也 相 对 更 高 ,以 有 机 质 孔 隙 为 主 。 中部 区块 田坝 一 朝 阳一 文 峰 一 带 含气 性 最 好 ,结 合 页 岩 厚 度 、总有 机 碳 含 量 分 布 、储 层 条 件 及 构 造 保 存 条 件 分 析 ,本 区 中部 区块 田坝 ~ 朝 阳一 文 峰 一 带 具 有 更 好 的 页 岩 气 勘 探 前 景 ,是 该 区下 一 步 勘 探 的重 点 区域 。
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孔隙类型

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渝东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有机质孔和裂缝。
标签: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孔隙类型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还处于基础阶段。
对于泥页岩孔隙类型的划分,很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的分类方案。
Roger等在对Barnet和Woodford 页岩研究中认为,孔隙主要分为片状粘上粒间孔、埋藏和成熟过程中產生的有机孔、有机质内部的孔隙、矿物颗粒粒间孔、微通道和为裂缝[1]。
本文根据渝东南地区扫描电镜分析测试实验结果,采用Robert G.等人提出的分类方案,把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和微裂缝[2]。
1 粒间孔隙在沉积时期,粒间孔隙在刚性和塑性颗粒间均可发生,常见的塑性矿物颗粒有粘土凝聚物、云母类矿物、粪团粒、有机质等,常见的刚性颗粒有石英、长石、自生黄铁矿等。
而在埋藏期间,塑性颗粒发生变形,流入到粒间孔隙之间,从而堵塞粒间孔隙和喉道。
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井下岩心样品中粘土矿物含量平均达到47.62%,其中伊利石含量达到70%左右,绿泥石含量达到25%左右,片状的绿泥石之间通常形成纳米级的微孔隙。
而在研究区露头样品中,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含量可以占到粘土总量的40%,在这些薄片状的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粘土矿中通常可以形成大量的纳米级的层间孔。
2 粒内孔隙粒内孔隙来源方式多样,主要产生于矿物颗粒的内部。
孔隙形状多样,包括片状、草莓状、溶蚀孔隙等。
而且由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成岩作用的改变等,粒内孔主要发育在稳定性较好的石英,长石,黄铁矿的内部,具有连通性较差,孔隙大小不一的特征。
粒内溶蚀孔隙也是龙马溪组页岩中较为发育的一种孔隙类型。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杨宇宁;王剑;郭秀梅;熊小辉【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7(035)004【摘要】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其次为长石,此外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硬石膏等含硫矿物,以及极少量的碳酸盐矿物.沉积学及矿物学研究表明,五峰-龙马溪组的沉积环境以浅海陆棚为主,而浅海陆棚属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可以更好地形成页岩气;页岩含石英量较多并且脆性指数较高,因此有利于形成裂缝以利于渗流.与相邻的涪陵地区相对比,两者可比性较高,并且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大于涪陵地区,而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远小于涪陵地区;渝东北田坝地区黏土矿物组合反映,五峰-龙马溪组已进入了晚期成岩作用阶段,该阶段所对应的有机质成熟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表明其成熟度条件有利于形成页岩气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五峰组及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为页岩气储存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Shale samples are from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of Tianba area in northeast of Chongq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mud shale were composed of quartz, clay minerals and feldspar.In addition, other mineral components include Sulfide mineral like pyrite, gypsum and few carbonate.The mineral assemblage revealed that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was composed of neritic shelf deposits that was in favor of the preservation and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provided a good depositional condition for the shale gas reservoirs.Shale reservoir contained much quartz, and brittleness index was high that were conductive to form paring adjacent Fuling area and Tianba area, we would find they were similar and the quartz and brittleness mineral content of Tianba shale was greater that of than the Fuling area, however, the clay minerals content and carbonate mineral content of Tianba shal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uling area.Clay mineral compositions characterization reflected that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had already been in a phyllomorphic stage and that was corresponding to a highly mature or postmature evolutionary stage of hydrocarbons and provided with a suitable maturity condition for shale gas formation.Moreover,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Longmaxi Formation were highly poriferous and which provided a better place for the shale gas reservoirs.【总页数】9页(P772-780)【作者】杨宇宁;王剑;郭秀梅;熊小辉【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成都 610082;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成都 610072;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2;P618.13【相关文献】1.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卢龙飞;秦建中;申宝剑;腾格尔;刘伟新;张庆珍2.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反演——以渝东北地区田坝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J], 熊小辉;王剑;余谦;杨宇宁;熊国庆;牛丙超;郭秀梅;邓奇3.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方向探讨 [J], 熊小辉;王剑;熊国庆;汪正江;门玉澎;周小琳;周业鑫;杨潇;邓奇4.鄂西—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J], 周志;翟刚毅;石砥石;王胜建;郭天旭;刘一珉;王浩5.渝东北地区巫溪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 [J], 武瑾;梁峰;吝文;王红岩;拜文华;马超;孙莎莎;赵群;宋晓江;于荣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范围较 大的局限一 滞 留浅海 , 沉积 了五峰组. 龙 马溪 组 黑 色 页 岩 H 。 区域 构 造 主要 以 高 幅 抬 升
渝东北 地区五峰组一 龙 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
郭 秀梅 ,王 剑 ,杨 宇宁 ,周业鑫 ,牛 丙超
( 1 . 成都 理 工大 学地 球 科 学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5 9 ;2 . 中国地 质 调 查 局 成 都 地 质 调 查 中
心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8 1 )
及强 烈挤 压 为 特 点 , 五峰组. 龙马溪组埋藏浅、 变 形 严重 、 破坏强烈 , 现 今 构 造 形 态 表 现 为 高 陡 状
褶皱 ㈣ 。
球化学参数测试等方 法, 主要从岩 石学特征 、 矿 物
组成 、 地 球化 学 特 征 , 以及 物性 特 征 等 方 面 探 讨 龙 马溪 组 页岩 的微观 储 层 特 征 , 希 望 为该 地 区页 岩 气 的勘 探 、 开发 提供 地质依 据 。
鬈 期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0 1 。 g y a r . d T e t h y 粕 G e 0 l 0 g y V o J u 1 . n 3 . 5 2 o N l o 5 . 2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8 5 0 ( 2 0 1 5 ) 0 2 - 0 0 5 4 - 0 6
常规 薄 片 、 X线 衍 射 全岩 分 析 、 电子 扫 描 显微 镜 、 地
岭褶皱带 、 北大巴山推覆褶皱带 、 南大 巴山推覆带 , 西北与米仓山褶皱带相 连 , 西南 为川 中古陆 , 东南 与川东高陡褶皱 带毗邻 ( 图1 ) 。早志 留世龙 马溪 期, 上扬 子板块 处 于挤压 、 褶 皱造 山过 程 中 , 川西一 滇
子地区广泛分布 的下古生界海相 富有机质页岩层
系厚 度大 、 有机质 类型好 、 丰度 高 、 热成熟 度高、 脆
性矿物含量高、 裂缝 发育 , 是我 国海相页岩气勘探 的有利地 区¨ 。其 中, 位 于上扬子板块上 的渝东
北地 区是 我 国页 岩 气 资源 战 略调 查 的 先 导 实 验 区 之一 。 区内上 奥 陶统 五 峰 组 . 下 志 留统 龙 马溪 组 页 岩层 是 页岩 气 勘 探 的 重 要 目的层 系 之 一 。其 勘 探 和研 究程 度均 很低 , 属 于露 头 区页岩 气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新领 域 。本 文 通 过 对 渝 东 北 地 区上 奥 陶统 五 峰组 一 下 志 留统龙 马溪 组 的野外 露头 进行 分 析 ,高 , T O C普 遍 大 于 2 %, 最大达 7 . 5 6 %, 平均为 3 . 0 9 %;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比较 高 , R o值 为
1 . 6 5 %一 2 . 3 3 %, 基本上处于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 。矿物成分 以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为 主 , 黏土矿物 主要为伊利 石和
摘要: 以渝东北地 区浅海陆棚相沉积 的五峰组一 龙马溪组泥 页岩 为研究对象 ,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 、 矿物 含量 分析 、 扫描 电镜 、 物性分析 、 有机地球 化学 分析 等手段 , 剖析 了泥页岩 的岩相学 、 矿物学特征 、 储集空 间类 型。结果 表明 , 五峰组.
龙 马溪组 主要有 炭质 页岩、 泥岩 、 泥 质粉砂岩 、 硅质岩 、 泥灰 岩和斑脱岩 6种 岩相类型 。黑 色页岩 的有机质类 型为 I
伊 蒙间层。扫描电镜下观察 , 微 孔 隙主要 包括 矿物 晶 间孔 、 晶 内孑 L 、 微裂 缝 以及有 机质 内微 孔 等。平 均孔 隙度 为 2 . 9 0 %, 平均 渗透 率为 0 . 0 0 5×1 0 。 m 。 关 键 词: 五峰组 ;龙马溪 组 ; 页岩气 ; 储层 特征 ; 渝东北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5 ;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 1 2 - 2 2
2 岩 相 特 征
研究 区五峰组 一 龙 马溪 组黑 色页 岩广 泛发 育 。通过
2 0 1 5年( 2 )
渝东北地 区五峰组.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 征
5 9
[ 3 ] 李双建 , 肖开华 , 沃玉进 , 等. 南方海 相上奥 陶统 一下志 留统优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J ] .J o u na r l o f A s i a n
Ea r t h S c i e n c e s , 2 01 3, 7 5: 2 6 7 —2 7 9.
质烃源岩发育 的控 制 因素 [ J ] . 沉积 学报 , 2 0 0 8 , 2 6 ( 5 ) : 8 7 2
—
8 8 0 .
刘宝瑁 , 许效松 .中国南方 岩相古地 理图集 [ M] . 北 京: 科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2 . 2 3
页岩气 是一 种 资 源量 非常 巨大 的 非 常规 气 藏 。
我 国页岩 气 勘 探 正 处 在 快 速 起 步 阶 段 。南 方 上 扬
1 地质 背 景
研究 区位 于上 扬 子 板 块 沙市 隐 伏 断 裂 以北 、 城 房断 裂 以南 的大 巴 山冲 断 带 内 , 其 北 侧 分 别 是 南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