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总论

合集下载

文艺心理学参考书目

文艺心理学参考书目

文艺心理学参考书目国内相关著作:赵璧如:《现代心理学家的方法论和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高觉敷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张隆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李泽厚:《美学三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童庆炳、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刘烜:《文艺创造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滕宗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金元浦:《文学解释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金元浦:《大美无言》,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周宪:《走向创造的境界》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彭立勋;《美感心理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高楠:《艺术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吴思敬:《心理诗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陆扬:《精神分析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陆一帆:《文艺心理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黄卓越:《艺术心理范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皮朝纲、李天道:《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吕俊华:《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北京,三联书店,1987。

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

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

《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名著之一,适用于广大美学、文学爱好者。

《文艺心理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编辑本段作者自白这是一部研究文艺理论的书籍。

我对于它的名称,曾费一番踌躇。

它可以叫做《美学》,因为它所讨论的问题通常都属于美学范围。

美学是从哲学分支出来的,以往的美学家大半心中先存有一种哲学系统,以它为根据,演绎出一些美学原理来。

本书所采的是另一种方法。

它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

它的对象是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所以我不用《美学》的名目,把它叫做《文艺心理学》。

这两个名称在现代都有人用过,分别也并不很大,我们可以说,“文艺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观点研究出来的“美学”。

这部书还是我在外国当学生时代写成的。

原来预备早发表,所以朱佩弦先生(朱自清,字佩弦——编者注)的序还是1932年在伦敦写成的。

后来自己觉得有些地方还待修改,一搁就搁下了四年。

在这四年中我拿它做讲义在清华大学讲过一年,今年又在北京大学的《诗论》课程里择要讲了一遍。

每次讲演,我都把原稿更改过一次。

只就分量说,现在的稿子较四年前请朱佩弦先生看过的原稿已超过三分之一。

第六、七、八、十、十一诸章都完全是新添的。

在这新添的五章中,我对于美学的意见和四年前写初稿时的相比,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变迁。

从前,我受从康德到克罗齐一线相传的形式派美学的束缚,以为美感经验纯粹地是形象的直觉,在聚精会神中我们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不旁迁他涉,所以抽象的思考、联想、道德观念等等都是美感范围以外的事。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 (2)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文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3)第三节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4)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五节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六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6)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 (8)第一节艺术体验 (8)第二节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9)第三节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9)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11)第一节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11)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12)第三节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13)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15)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15)第一节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 (15)第二节叙述的心理蕴含 (15)第三节技巧的心理蕴含 (15)第四节母题的心理蕴含 (16)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 (18)第一节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18)第二节接受效应 (19)第三节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19)《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记忆标示:“↑”。

)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

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完整版文艺心理学

完整版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唤醒理论——贝里尼在60年代提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人的审美愉悦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前意识——是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它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不属于意识,但是还是有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中去的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表现出来。

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

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论点。

即人从儿童时期就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情结。

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

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高峰体验——马期洛自我实现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文艺心理学》课件

《文艺心理学》课件
《文艺心理学》ppt课件

CONTENCT

•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与概述 • 文艺创作心理 • 文艺欣赏心理 • 文艺批评心理 • 文艺心理学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

01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与概述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学艺 术的创作、欣赏和接受过程中 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探讨了人类在文学艺术方面 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和 创造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 程如何影响和被文学艺术作品 所影响。
文艺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在文 学艺术领域的心理活动,旨在 揭示人类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认 知、情感和行为规律。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80%
研究对象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艺 术的创作、欣赏和接受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规律。
100%
研究范围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文 学、艺术、审美等多个领域,包 括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音 乐等方面的心理分析。
审美教育
创作指导
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激发他 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艺术作品的品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提高他们的艺术 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促进艺术素养的全面 发展。
表演心理
研究演员的表演心理,培养他们在舞台上的 自信心和表现力,提高表演的艺术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想象与构思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运用想象 和构思,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 行加工、重组,形成独特的艺术 形象。
情感表达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这种情感表达是创作过 程中的重要环节。
审美体验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沉浸在作 品所营造的审美体验中,这种体 验对于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具有 重要影响。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02302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

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英文简介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stud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erary arts phenomena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subjects in various kind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lso the emotional mechanism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of litterateur and artist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 psychological rul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other series of task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文艺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文艺心理学导论》课件

《文艺心理学导论》课件
研究范围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心理分析;同时,它还 关注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心理特点。
学科发展历程
起源
文艺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
发展
20世纪以来,文艺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 和研究方法。
04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家的心理动力
研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驱动 力,包括个人经历、情感、欲望等。
艺术构思与意象的形成
艺术表达与表现手法
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 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将内心意象 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探讨艺术家如何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内 心的意象,进而形成艺术构思。
文化分析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分析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影响的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文化分析法是一种分析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影响的方法。 在文艺心理学中,文化分析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 下创作者的心理特点、作品风格和读者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历史、价值观等因素 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可以深入理解文艺作品的产生、传播 和接受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文艺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艺术创作过程,探索艺术创作的算法和
规律。
人工智能与文艺心理学的结合
01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艺术作
品。
02
人工智能在艺术鉴赏中的角色
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特征和风格,评估其审美价值和意义,为艺术批评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且感且思的诗意之路——读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一、引言《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在这本书里,朱光潜先生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糅合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采取了反传统的研究美学的方式——从心理事实而非哲学演绎的角度为读者分析了核心概念“美感经验”,以及相关的美学问题,可以说是在实际的审美感受中思索着前人的美学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朱光潜先生通过对各美学流派观点的继承与批判,建立起了他自己的美学体系。

二、文献综述《文艺心理学》作为代表着朱光潜先生前期美学研究特点和美学思想倾向的重要作品,是奠定朱光潜先生在现代中国美学史地位的第一块基石,它为中国美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吸引了众多美学研究者的目光。

自本书问世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讨论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朱光潜先生抛开哲学,引入心理学来研究美学的方法。

有的学者认为该方法更换了研究美学的视野,心理学能够直接面对完整的具体经验,其得出的理论对人来说似乎更加真实①,而从审美经验和审美活动出发,将其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已被一些学者接受②;另有学者则认为这种做法将美学引入了经验与先验之间的困境中,无法得出审美中可能而普遍的理想和尺度③;还有的学者认为朱光潜从尊重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实际出发,汇集一些相互矛盾的理论,事实上是对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美学的突破,尽管朱光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没有在审美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来克服这些矛盾,但他保全了对审美和文艺实践的相对正确的事实描述。

④①此观点详见:陈洪杏:《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三辩——兼论美学的先验问题》,《东南学术》2006年第五期李卫国:《美学即文艺心理学——浅论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1期②此观点详见李泽厚对“心理—情感本体论”的建构③此观点详见:陈洪杏:《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三辩——兼论美学的先验问题》,《东南学术》2006年第五期④彭峰:《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2、其次,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问题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