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尹飞付国占王贺正徐国伟马超焦念元摘要:受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与考核标准的影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与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文章结合《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活动,通过明确课程地位和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提高《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课程教学效果及其在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考核;研究生教育G642.41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49-0085-02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学活动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往往会弱化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由于研究生培养中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及毕业时对研究生科研业绩的硬性要求,研究生普遍不重视课程教学,也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出现。
所以,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解决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个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这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1]。
一、修订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教学已开展多年。
近年来,农业及相关领域科技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新农科”的提出,对作物学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及作物学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原有《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的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设定已不能满足要求,基于此,笔者通过调研、研讨,首先修订了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课程定位。
《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法》是河南科技大学作物学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围绕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需,从如何做好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着手,结合文献资料查阅,介绍现代作物栽培学的一些经典和现代的研究试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启示学生要进行科研创新,提高综合科研实践技能。
作物生产专业课程

作物生产专业课程介绍作物生产专业课程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
重要性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生产专业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品质,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作物生产专业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设置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作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遗传学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生态机制。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农田实习、作物栽培实验和病虫害防治实验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作物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生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对于农业技术、农业精准化管理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此外,还应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作物生产人才。
结论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作物生产人才。
浅析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高校作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作物新品种选(繁)育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当今,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已经成为科技领域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加强《作物育种学》的教学工作。
一、《作物育种学》教学的现状1999年大学本科扩招之后,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前的分配就业转变为双向选择就业。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机会,教育部门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
在这种人才培养思路下,教学为了面向就业市场,必须减少专业课的课时以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并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势必要减少理论课的时间,相应增加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时间。
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安排几个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认知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潜在能力和理解知识的差异性,掩盖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忽略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且,这样的实验教学也忽视了其目的――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最新教材《作物育种学总论》有20章,一般只能安排56学时,其中,实验课16学时,约占30%。
《作物育种学各论》编排了32种作物,一般选择讲授当地主要的几种作物,也只能安排56学时,其中实验课16学时,约占30%。
按传统的做法,每个实验一般必须在3~4个课时完成,因此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目前作物育种学的实验教材都是这样,无法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未能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呼应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习教学环节是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在实习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18)10-0003-02中图分类号:G642.0;S33文献标志码:A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李淑梅,王付娟,董丽平,雷振山*(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信阳市农作物种子质量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指出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措施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其中实验课作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
”实验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信阳农林学院是新升本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实验教学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针对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实验经费不足、设备短缺实验仪器设备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升本不久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实验经费有限,而且伴随着实验人数的增加,实验的开设就会受到限制,尤其是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实验田以及其他机械设备。
另外,随着分子育种的兴起,育种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越来越昂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作物育种学实验的开展。
1.2实验教学队伍亟需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和稳定。
但现实状况是缺少实验课教师,很多老师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课教师,由于作物育种学实验耗时长、内容繁杂,实验教学工作量很少,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等原因,导致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的精力有限,难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1.3实验教学传统考核模式过于陈旧传统的教学往往过于看重学生的理论课考核成绩,对实验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成绩考得好,做不做实验以及做的熟练程度都无关紧要,而且由于实验没有独立设课,最后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仅依靠学生的考勤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至于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并没有进行考核。
建设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种 植方 式等 ,由学生 种植 、管 理 、调查 、总 结 。通 过 对各 种植 物 的种 植 、观 察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问题 、
发 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增 强学 习
确 定性 。如何 准 备好各 种 作物 的实 践教 学现 场和 丰
富的实 验 材 料 ,对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技 能 尤 为 重
( ) 验 教 学 材 料 田 。包 括 小 麦 、玉 米 、棉 1实
收稿 日期 :2 1 — 8— 4:修 改 日期 :2 1 一 9一 6 01 0 0 0 l 0 O
作者 简 介 :王 启 柏 (9 6一) ,硕 士 ,副 教 授 ,研 究方 向 , 16 男 实验 教 学与 管 理 。
农 、爱农 、服 务三 农 的使命 感 及 团队 和竞 争 意 识 。 同时通过 理论 和实 践相结 合 ,培养 了学生 的实 践能 力 和 自主创新 能力 。 ( ) 研 田 、高科 技示 范 园。 主要 由教 师 负责 5科 种植 管理 。用 于教 师和研 究 生的科研 实验 、兼 顾本 科 生 的实 践教 学 。为进一 步 提高实 践教 学质量 ,落 实 教改计 划 ,从第 五学期 开 始 ,每 名教 师 指 导 2~ 3名学 生 ,学生 每周用 半 天时 间直 接 参 与教 师 的科
学 、种 子科 学与 工程 、植 物科 学与 技术 等本科 专业 的1 0门课 程 的 实 验 、教 学 实 习 、课 程 论 文 、S T R
适应 我 国现代 化农 业发 展 的需要 ,培养具 有创 新 能
力 ,满 足社会 需要 的合 格 人才 ,山 东农 业大学 作物 科 学实 验教 学 中心 ,在农 学类各 门课程 的实 验教 学
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实践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针对性的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塑造队伍和打造基地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完善和实践。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思路实践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竞争也日益的激烈,其竞争的焦点已经聚焦于人才的竞争。
我国的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众所周知的是高技术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就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实力,使大学生可以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为实践教学在大学生培养和教育中的独特地位,所以说需要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创新教学体系,探索实践路径。
1 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高等农业院校重视对于理论的传授,但是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
在具体的教学中更是将理论的教学放置于首位,在结业考核,以及毕业的考核中只有理论的考核,对于实践的考核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所以也造成了师生在认识上的误区。
因为实践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说以传统理论传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所以说实践教学关键在于有效的提高认识,不仅仅是领导,普通的师生也需要认识到实践在能力培养中的巨大作用。
1.2 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建全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关键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形成机制化和制度化,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运行中会遇到诸多的阻力。
校企合作不充分,所以学生没有进行自己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器材。
因为没有实践人才培养的计划,所以说优秀的实践性教师团队缺乏。
因为与实践联系的不紧密,所以在与外部举行的联合实践活动比较少。
在实践教学体制的建设中没有有效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所以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快速和有效的得到解决。
高职院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教学改革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子的生产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提升,对于高质量作物种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开设了《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当前《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制约了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本研究旨在对高职院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专业人才。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高职院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和措施,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对教学改革进行初探,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作物种子生产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作为种子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知识,提升他们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作物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Pr c iea p o a in ft ac n f r o ne a o Sce c a tc ndEx l r to so heTe hi gRe o m fGe r lCr p i n eCur iul rc um
Ke r s Ge e a r ps in e Te c n eo ; a tc de plrto ywo d n r c ce c ; a higrfr Prciea x oa ins l o m n
作物生产维系着人类最基本 的生活需求 , 国民经 济 是 建 设 中 至关 重要 的领 域 。 南农 业 大学 农 学 院的作 物学 学 河
de n s o r ii n o aie t e si n v ri ,te ta hng c n e t,ta hig meh d nd a s sme tsse o e eM r p s in e ma d ftanng in v tv a nt n u i e t h e c i o tn s e c n to s a s e s n y tm fg n r co ce c l s y
的紧迫 性 和优 越性 。
出了新 目标 , 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进一步深化高等
学 校教 学改 革 , 高人 才培 养 的能力 和水 高 素质 创 新 型人 才 的需 要 [ 围绕这 一 目标 , 2 1 。
笔者在《 作物学通论》 的教学上进行综合改革 , 力求丰富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在 获 得 作 物 学 基 本 实 验 操 作 技 能 ,加 深 对 专 业 课
程 的认 识 与理 解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以及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提 高 实 践 教 学 质 量 一 直 是各 高 等农 业 院 校 不 同专 业 、不 同课 程 关 注 的 重 要 课 题 … 。针 对 仲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作 物 学 实 践 教 学 工 作 中存 在 的 问题 ,对 作 物 学 实 践 教 学 的 体 系 及 运 行 模 式 进 行 了探 索 和实 践 改 革 。
长 期 以 来 ,作 物学 实 验 实 习 课 存 在 验 证 性 实 验
实 习 过 多 ,综 合 性 、研 究 性 和创 新 性 实 验 实 习 过 少 的 弊 端 。不 利 于学 生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及 研 究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锻 炼 后 取
节 。此 外 ,有些 院 校 的 实 践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尚未 完 全 理顺 ;教 学 实 验 室 仪 器 分 散 ,相 互 独 立 ,功 能 不 全 ,利 用 率 低 ;校 内 实 践 基 地 的 建 设 与 现 代 农 业 模 式 存 在 较 大 差距 。
1 . 4 综 合 性 、 研 究 性 和 创 新 性 实 验 偏 少
式 。不 同 教 师 的 教 学 风 格 差 异 较 大 ,研 究 领 域 和 方 向 不 同 ,可 以 给 学 生 灌 输 不 同 的 观 点 、观 念 ,开
大 ,项 目重 复 、遗 漏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
1 . 2 教 学与 科 研 及 生产 结 合 不 够
传 统 的作 物 学 教 学 手 段 单 一 ,教 学 与 科 研 、生 产 的结 合 得 较 少 甚 至 脱 节 ,教 材 建 设 严 重 封 闭 ,并
行 模 式 的 改革 与 实践 。
关 键 词 :作 物 学 ; 实践教 学 ;改 革 ; 实践 作 物科 学 是 直 接 为 农 业 生 产 和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服 务 的 科 学 。 开 设 作 物 学 实 习 、 实 验 等 系 列 实 践 课 程 ,其 目的是 给农 学 及 其 相 关 专 业 的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系 统 的 观察 操 作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平 台 ,使 学 学 生 没 有 实 际 的 实 践 及 体 验 ,教 学 效 果 不 好 ,不 利 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和 实践 能 力 的提 高 。
够 ,学 生 没 有 参 与 到 科 研 、生 产 第 一 线 中 ,不 深 入 到生 产 基 地 或 者 科 研 单 位 ,就 只 能 是 “ 纸上谈兵”
●基 金 项 目 :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校 级 教 育 教 学 成 果 奖 培 育
项 目。
完 成 ;南 方 主 要 作 物 水 稻 、花 生 、 鲜 食 玉 米 、薯 类 作 物 、烟 草 、甘 蔗 、大 豆 等 作 物 的 育 种 栽 培 各 论 分 别 由不 同老 师 主讲 。 将作物学 各课 程 内容进 行 融合 、调整 与 统筹 , 打 通 了 作 物 栽 培 学 、作 物 育 种 学 、耕 作 学 、种 子 学 、种 子 检 验 等 不 同专 业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独 立 开设 《 作 物 学 综合 大 实 验 》 为 一 门新 课 程 。 加 强 了
2 作 物 学 实 践 教 学 体 系及 运 行 模 式 的 改 革
2 . 1 实行 “ 拼 盘式” 与 “ 综 合 性 ” 相 结合 的教 学 模 式
打破 “ 一人 通 讲 ”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变 为 “ 多 人 分 讲 ” 的形 式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打 破 学 生 “ 心 理 疲 劳 ” 的 状 态 ,构 建 多 人 组 合 的 “ 拼 盘 式 ” 教 学 模
拓 学 生 视 野 。整合 了作 物 学 科 优 势 人 才 资 源 ,对 本
校农 学 专业 《 作 物 栽 培学 》 及 《 作 物 育 种 学 》 实 践
教学实施 “ 拼 盘式 ” 教 学 ,各 论 部 分 由不 同 老 师 来
落 后 于 科 研 与 生 产 ;产 、学 、研 三 者 有 机 的 结 合 不
少 、学 生科 技 活 动 和竞 赛 参 与 面 不 广 等 。
师 总有 最 擅 长 的 一 个 方 面 ,同 时 也 可 能 存 在 有 知 识
的盲 点 ,难 以 精 通 各 个 研 究 领 域 与 方 向 。作 物 学是 一 门不 断 发 展 的 学 科 ,每 年 都 有 大 量 的 新 成 果 和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 。研 究 领 域 很 多 ,每 个 领 域 又 不 断 向 纵 深 推 进 。 同 时 ,实 验 学 时 偏 少 ,实 验 项 目设 置 随 意 性
得 的 成 果 显 示 度 不 够 ,如 学 生 发 表 的 科 研 论 文 偏
1 作 物 学 实 践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1 . 1 教 学 方 法 陈 旧 落 后
作 物 学 传 统 的教 学 方 法 通 常 为 “ 一 个 教 师 一 本
教材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存 在 很 大 的局 限性 。 每 个 教
作 物 学 实 践 教 学 体 系及 运 行 模 式 的 改 革 与 实践
刘鹏 飞 ,王 晓 明 ,张 晓 慧 ,张姿 丽 ,陈青春 ,蒋 锋
( 仲恺 农业 工程 学 院 1农学 院 ;2教 务处 ,广 东 广州 5 1 0 2 2 5 )
摘 要 :本 文 介 绍 了作 物 学 实践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以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为 例 ,从 教 学模 式 、 产 学 研 结合 、 实践 教 学环 节 、 实践教 学基 地 的 建设 、 实验 课 内容 结 构 等 几 方 面进 行 了 实践 教 学体 系及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