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三)理综化学

合集下载

2015襄阳五中高考理综模拟题(二)试卷

2015襄阳五中高考理综模拟题(二)试卷

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二)理科综合试题何清 刘荣沛 阮建军命题人:金水清 赵娥红 审题人:席瑞华 考试时间:2015年5月18日 张海涛 高赢 尹楠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 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 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 分子的特异性B .每个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是DNA 转录的起点C .DNA 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 .可选用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D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2.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此设计的缺陷是( )A .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B .2号花未涂生长素C .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 .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光合作用的色素一定存在于叶片细胞中B. 当细胞不再发生吸、失水时,细胞膜两侧溶液浓度差一定为零C. 细胞中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D. 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识别功能及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4.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 细胞。

hiHep 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 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 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离体后其分化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C. 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 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D. hiHep 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5.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7月中旬将陆续不断迁徙离开的蜂鸟。

湖北省襄樊五中高三理综5月高考模拟考试人教版

湖北省襄樊五中高三理综5月高考模拟考试人教版

湖北省襄樊五中高三理综 5 月高考模拟考试人教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 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 14 Mg :24 Cu: 64 S:32Ca: 40一、选择题(此题包含13 小题,每题 6 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目要求)。

1.以下有关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小分子物质都是经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C.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只好经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别2.以下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用苏丹Ⅳ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②察看细胞质流动和察看质壁分别实验,都需要使用显微镜来察看活细胞③用盐酸和酒精的混淆液办理洋葱根尖,目的是完全分解细胞壁,使细胞分别开④用鸡血做实验资料,向鸡血细胞液中加水,利于核物质的提取⑤用猪肝作实验资料粗提取DNA,最好加入 DNA 酶的克制剂,防备细胞破裂后DNA 被降解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为了防备自花传粉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3.下边对于基因工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取目的基因时才用B.质粒都可做运载体C.只需切出的黏性尾端能般配,就同意使用不一样的限制酶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对于雌雄异株的农作物,为认识决由花粉造成的基因污染问题,目的基因最好导入雌性个体4.下边对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微生物培育过程中,肉眼鉴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照是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B.采纳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方法都可获取生产用菌种C. 要合时控制各样营养物质的比率和浓度,在开始阶段碳氮比控制在3:1 左右,在稳固期碳氮比控制在 4:1 左右D. 连续培育的长处包含能除去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要素5.以下图为生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简图,有关该图的剖析最合理的一项为哪一项22CO+HO脂质②⑥①④多糖C6H12O6丙酮酸中间产物⑦③⑤氨基酸乳酸A.人跑步时,产生的 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B.经过④过程只好产生某些种类的氨基酸C .由图能够看出糖类和脂肪能够大批互相转变D . ⑥⑦ 过程能够发生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 6. 在往常条件下,以下各组物质的性质摆列不正确 的是:( )...A .沸点:正戊烷> 2-甲基丁烷>乙醇B .熔点: Al > Na > Na 和 K 的合金C .密度:苯<水<溴乙烷D .热稳固性: HF > HCl > H S27. 现有 ① NaOH ; ② Al 2(SO 4)3;③ Ba(NO 3)2; ④ CuSO 4 ;⑤ FeCl 3 ;⑥ 淀粉溶液; ⑦KI 这7种溶液()A .不需外加试剂即可鉴识B .一定外加试剂才能鉴识C .若有碘水即能所有鉴识D .还有一种溶液即可鉴识8. 以下物质间的转变中,此中有不可以经过一步反响实现的是:( )A . Fe - FeCl 2- Fe(OH)2- Fe(OH)3B .Al - Al 2O 3 -Al(OH)3- NaAlO 2C . S - SO - H SO - MgSOD .N - NO -NO -HNO224422 39.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1mol 金刚石晶体中含碳碳键数为4N AB . 10g 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 的稀 H SO ,用水稀释20g ,物质的量浓度变成1mol/L24C .标准状况下, 22gC 3H 8 与 N 2O 混淆气体所占体积约为11.2L-1- 1+物质的量 D .必定温度下, 1L0.5mol L ·NH 4Cl 溶液与 2L 0.25mol L ·NH 4Cl 溶液前者含 NH 4 更少 10.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把 aL0.1mo1/L 的 CH 3COOH 溶液与 b L 0.1 mol / L 的 KOH 溶液混淆,所得溶液中必定--存在: c(K +)+c(H +)=c(CH 3COO )+c(OH )B .把 0.1mol / L 的 NaHCO 3 ,溶液与 0.3 mol /L 的 Ba(OH)3 溶液等体积混淆,所得溶液中必定存在: c(OH -)>c(Ba +)>c(Na +)>c(H +)C .向 1mol/L 的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许 CH 3COONa 固体,因为 CH 3COONa 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 pH 高升D .常温下,在 pH=3 的 CH 3COOH 溶液和 pH=11 的 Na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同样1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除掉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将混淆气体经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分子式为C H Cl 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的芬芳族化合物有7 种8 82C .甲酸分子中有醛基,所以没法用氢氧化铜悬浊液差别甲醛溶液和甲酸溶液D .食品包装袋、食品保鲜膜等资料的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12. 4 种短周期元素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挨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W 和 X 元素原子内质数之比为2+和 Z -离子的电子之差为 8。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五月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doc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五月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doc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五月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分)一、选择题(6分x 8= 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作消毒剂B .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单质C .体操运动员所用的防滑“镁粉”,其成分是金属镁D .使用明矾可软化硬水【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社会与生活相关知识,体现了高中新课改的STS 精神。

【思路点拨】可运用生活常识选择或排除。

A 选项为正确选项;B 、C 选项可由碘单质、金属镁的颜色进行排除;D 选项中明矾只能用于净水,不能软化硬水。

【参考答案】A2.在11.0-L mol ⋅的COONa CH 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3+--+>>>H COO CH OH Na B .][][][][3+--+>>>H OH COO CH NaC .][][][][3+--+=>=H OH COO CH NaD .][][][][3+--++=+H OH COO CH Na【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盐的水解概念的理解。

【思路点拨】由于CH 3COO —水解,所以[Na +]>[CH 3COO —];由于水溶液显碱性,所以[OH -]>[H +];由于水解是微弱的,所以[Na +]>[CH 3COO —]>[OH -]>[H +]。

同时在水溶液中还存在电荷守恒的关系[Na +]+[H +]=[CH 3COO —]+[OH -],所以D 选项是错的。

【参考答案】B3.钝(Tl 81)是元素周期表中ⅢA 族元素,下列关于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铊比铝的金属性更强 B .铊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C .氢氧化铊一定具有两性 D .铊在化合物中可以呈+3价【命题意图】此题给出的是熟悉主族中的陌生元素,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由熟悉元素推导陌生元素性质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原子序数可知,Tl 位于Al 的下方,所以A 对,A 对则B 也对,A 与B 是连带关系,D 明显正确,故A 、B 、D 被排除,所以C 选项被选出。

湖北省襄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试卷(扫描版,答案不全).pdf

湖北省襄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试卷(扫描版,答案不全).pdf

2015年元月襄阳市高三调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必考选泽题 7.D 8.A 9.D 10.C 11.A 12.B 13.C 二、必考非选择题 26. (14分) (1)催化剂(2分) (2)防湿气进入反应体系中以保证反应体系干燥(1分); 不相同(1分); b(1分);d(1分)。

(3)中和生成的钠盐,使之变成产物(1分);酸多了会增加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1分);分液(1分);中和醋酸(1分);干燥(1分)。

(4)3-丁酮酸乙酯沸点高,在沸点温度下还易分解(1分)。

(5)B(2分) 27.(14分) (1)① H3PO3+OH—=H2PO3—+H2O (2分) ②?> (2分)? ③c(H+)> c(H2PO3-)>?c(HPO32-) (2分)?8.3×10-3mol/L(2分) (2)H3PO3?+ I2?+H2O=2HI?+ H3PO4(2分)? (3)① 2H+?+ 2e-=H2↑ (2分) ②HPO32-+ 2H+=H3PO3?(2分) [(或:HPO32-+ H+?=H2PO3-?、H2PO3-+ H+=H3PO3(各1分)] 28.(15分) (1)Fe(OH)3Cu(OH)2Fe(OH)2Mg(OH)2(2,) (2)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2,1分) 2NH3+2OH(-2eN2H4+2H2O(2) (3)①<(2) ②0.1 mol?L-1?min-1 (2) 25%(2)不变(1分) ③BC(2) 36. (15分) (一)AD(2分) (二)(1)3Na2SO4+8C3Na2S+4CO2↑+4CO↑(2分) (2)热水能促进Na2S水解,而稀碱可抑制Na2S水解(2分) (3)pH介于9~10之间,x=12(2分) (4)4.0×10-36 mol/L(3分) (5)阴极 降低(2分) 2Cu2++2e-+H2O===Cu2O↓+2H+(2分) 37. (15分) (1)9(2分); 4(1分) (2)Ce(铈)(2分); (3)共价键和配位键(2分一个1分,少一个扣1分,多写则0分) (4)sp3(1分);5NA(1分);二碘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沸点相对较高。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试卷.pdf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5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理科综合试卷.pdf

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一) 试题 考试时间:2015年5月1日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发现,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最深可达9000多米)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 生物密度等特点,其能量的输入主要依靠(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物的同化作用 C.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B.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D.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3.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B.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 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4.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病毒的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增殖。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两者的种类、数量相同 C.埃博拉病毒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直接将埃博拉病毒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5.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B.由二倍体西瓜培育出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8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O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2- 3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分解成了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是乙烯D向饱和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1在实验室中常以草酸钠(Na2C2O4)为标准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O42—+MnO4—+H+—→Mn2++CO2↑+H2O。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73Li+中含有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2:1②在C2H6分子中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数之比为3:1③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碳原子数之比为4:1④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6分)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处通入O2B.b处为电池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C.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O2+4e﹣+4H+=2H2O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3.(6分)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中学常见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若乙为NaHCO3,则丙一定是CO2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乙一定为白色沉淀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4.(6分)某温度下,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降低温度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氦气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D.从反应开始至a 点,ν(CO2)=0.6 mol•L﹣1•min﹣1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B.和互为同系物C.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D.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6.(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B.将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7.(6分)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Ag(NH3)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Ag+(aq)+Cl﹣(aq)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C.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D.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二、解答题8.(14分)图一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均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1)甲同学用此装置(在A、B间增加一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制备NO2并验证其性质.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用装置②制备过量O2.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请解释原因.(2)乙同学用此套装置合成SO3,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固体出现.C中若盛放酸性K2Cr2O7溶液,则在C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生成物中Cr以Cr3+形式存在);现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若C中盛放NaOH溶液,则此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应如何改进(从图二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字母标号补充或替换,并用简要文字说明补充和替换的位置).(3)丙同学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装置①、装置②分别制NO和NH3),将图一装置A、B、C分别换成下列⑤、⑥、⑦如图三所示.请回答: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22.4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LN2,则NO的转化率是.9.(14分)I、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2)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a.KCl b.KClO3 c.MnO2 d.Mg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Ⅱ.甲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工业上可用CO和H2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a kJ/mol,为研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如图所示:(1)反应热a0 (填“>”或“<”).(2)若Ⅱ反应的n(CO)起始=10mol、投料比为0.5,A点的平衡常数K A=,B点的平衡常数K B K A(填“>”或“<”或“=”).(3)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出两条).10.(15分)制烧碱所用盐水需两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Fe3+、SO42﹣等离子,过程如下:Ⅰ.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Ⅱ.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Ⅲ.滤液用盐酸调节pH,获得一次精制盐水.(1)过程Ⅰ除去的离子是.(2)过程Ⅰ、Ⅱ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如下表:CaSO4Mg2(OH)2CO3CaCO3BaSO4BaCO32.6×10﹣2 2.5×10﹣47.8×10﹣4 2.4×10﹣4 1.7×10﹣3①检测Fe3+是否除尽的方法是.②过程Ⅰ选用BaCl2而不选用CaCl2,运用表中数据解释原因.③除去Mg2+的离子方程式是.④检测Ca2+、Mg2+、Ba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即可,原因是.(3)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NH4+、Ca2+、Mg2+,流程示意如图:①过程Ⅳ除去的离子是.②盐水b中含有SO42﹣.Na2S2O3将IO3﹣还原为I2的离子方程式是.③过程Ⅵ中,在电解槽的阴极区生成NaOH,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1.(15分)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M 层电子排布式为.(2)如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简述你的判断依据.(3)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3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金属”)晶体,该晶体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4)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力求尽可能多的接触,以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稳定存在.已知Na+半径是Cl﹣的a倍,Cs+半径是Cl﹣的b倍,请回顾课本上NaCl和CsCl的晶胞,其晶胞边长比为.(5)Fe的一种晶体如下图甲、乙所示,若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铁原子的配位数是,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p g/cm3,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四、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12.(15分)现有分子式为C10H10O2Br2的甲酸酯类芳香族化合物X,X中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比为1:2:6: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述一系列反应:已知:①其中B、C、D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在稀碱溶液中,连在苯环上的溴原子很难发生水解③D和E遇FeCl3溶液显色且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④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动发生脱水反应:CH3CH(OH)2→C H3CHO+H2O回答下列问题:(1)X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2)C的名称为(3)E→F反应类型是(4)I的结构简式为;(5)E具有的化学性质(选填序号)a、取代反应b、消去反应c、氧化反应d、1molE最多能与1mol NaHCO3反应(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X与足量稀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②A→B的化学方程式:.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73Li+中含有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2:1②在C2H6分子中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数之比为3:1③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碳原子数之比为4:1④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氯气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结构式.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①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②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以此来解答;③根据甲烷的分子式来确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④根据铁与足氯气反应,1个铁失去3个电子来判断,与铁的物质的量无关.解答:解:①73Li+中含有的中子数为4与电子数为2,中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2:1,故①正确;②在C2H6分子中极性共价键有6个,非极性共价键有1个,两者数目之比为6:1,故②错误;③甲烷(CH4)气体中含有的氢、碳原子数之比为4:1,故③正确;④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2.(6分)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处通入O2B.b处为电池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C.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O2+4e﹣+4H+=2H2O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以此判断;B、b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通氧气的一极为b极,b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D、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有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等b.解答:解:A、由电子流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是氧气,故A错误;B、b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通氧气的一极为b极,b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C错误;D、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有化学能、电能和光能,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图示电子的流向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3.(6分)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中学常见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图:甲乙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若乙为NaHCO3,则丙一定是CO2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乙一定为白色沉淀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A.若乙为NaHCO3,A为氢氧化钠,则甲为二氧化碳,丙可以为碳酸钠;B.若A为硝酸,则甲为铁,乙为硝酸亚铁,丙为硝酸铁;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甲为氯化铝,乙为氢氧化铝,丙为偏铝酸钠;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A为铁,甲可以为氯气,乙为氯化铁,丙为氯化亚铁.解答:解:A.若乙为NaHCO3,A为氢氧化钠,则甲为二氧化碳,丙可以为碳酸钠,所以丙不一定是CO2,故A错误;B.若A为硝酸,则甲为铁,乙为硝酸亚铁,丙为硝酸铁,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故B正确;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甲为氯化铝,乙为氢氧化铝,丙为偏铝酸钠,故C正确;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A为铁,甲可以为氯气,乙为氯化铁,丙为氯化亚铁,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于物质转化关系的判断应用,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的综合考查,为高频考点,题目主要考查符合转化关系的特征物质和特征反应,量不同产物不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难度不大.4.(6分)某温度下,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降低温度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氦气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D.从反应开始至a 点,ν(CO2)=0.6 mol•L﹣1•min﹣1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A、由图可知,曲线Ⅰ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B、条件改变如果是充入氦气,体积一定各组成份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C、由图可知,T℃时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3mol/L,据此结合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D、由图可知,a点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4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4.4mol=3.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1.8mol/L,根据v=,计算v(H2),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CO2).解答:解:A、由图可知,曲线Ⅰ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放热反应,说明是升高温度,故A错误;B、条件改变如果是充入氦气,体积一定各组成份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变,而曲线Ⅱ速率加快,氢气的量变少,平衡移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T℃时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3mol/L,则:CO2(g)+3H2(g)⇌CH3OH(g)+H2O(g)开始(mol/L):3 4 0 0变化(mol/L):1 3 1 1平衡(mol/L):2 1 1 1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5,故C正确;D、由图可知,a点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4mol,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4.4mol=3.6mol,氢气的浓度变化量为=1.8mol/L,故v(H2)==0.9mol•L﹣1•min﹣1,故D﹣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CO2)=v(H2)=0.3mol•L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分析曲线的变化特点.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B.和互为同系物C.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D.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命名;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专题: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A.根据等效氢位置判断氯代烃的种类;B.同系物结构相似,物质类别也相同;C.因为加氢后双键变为单键,单键是一样的;D.根据命名原则对烷烃命名.解答:解:A.2﹣甲基丙烷有两种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两种,故A正确;B.羟基和苯环相连属于酚类,羟基和苯环侧链相连属于芳香醇,二者类别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C.因为加氢后双键变为单键,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所以单键是一样的,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均为丁烷,故C错误;D.该烷烃最长碳链为5,主链为戊烷,有两个甲基,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烷,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判断、烷烃的命名,较基础,注意酚类和芳香醇的区别.6.(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B.将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考点:铁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溶液中氧化性Fe3+>Cu2+,铁先和铁离子反应后再和铜离子反应,所以固体剩余一定含铜;B、CO2和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通入Ba(NO3)2溶液中,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C、依据检验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实验方法分析;D、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发生反应;解答:解: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Fe先与Fe3+反应,再与Cu2+反应,如果反应有剩余,必定含有Cu,故A错误;B、将CO2和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由于无法弱酸制强酸,因此反应不进行,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HNO3可以把H2SO3氧化为H2SO4,因此有BaSO4沉淀生成,故B错误;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故C正确;D、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加热,两者反应了生成NH3,而不是分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离子检验方法,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中等.7.(6分)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Ag(NH3)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Ag+(aq)+Cl﹣(aq)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C.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D.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A、AgCl浊液中存在AgCl的溶解平衡;B、Ag+与氨气分子结合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导致银离子浓度减小,促使AgCl (s)⇌Ag+(aq)+Cl﹣(aq)正向移动;C、浓硝酸能够中和一水合氨,使反应Ag++2NH3•H2O⇌Ag(NH3)2++2H2O逆向移动,二氨合银离子生成银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D、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壁上是银单质,其不能和氨水反应.解答:解:A、因为是浊液,所以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故A正确;B、Ag+与氨气分子结合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导致银离子浓度减小,促使AgCl (s)⇌Ag+(aq)+Cl﹣(aq)正向移动,说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故B正确;C、浓硝酸能够中和一水合氨,使反应Ag++2NH3•H2O⇌Ag(NH3)2++2H2O逆向移动,二氨合银离子生成银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所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故C 正确;D、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壁上是银单质,银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银单质不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沉淀的溶解平衡的移动,注意银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银单质不能,题目难度中等.二、解答题8.(14分)图一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均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1)甲同学用此装置(在A、B间增加一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制备NO2并验证其性质.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用装置②制备过量O2.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请解释原因A中产生了NO,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2)乙同学用此套装置合成SO3,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固体出现.C中若盛放酸性K2Cr2O7溶液,则在C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3SO2+2H+=2Cr3++3SO42﹣+H2O(生成物中Cr以Cr3+形式存在);现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若C中盛放NaOH溶液,则此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应如何改进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从图二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字母标号补充或替换,并用简要文字说明补充和替换的位置).(3)丙同学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装置①、装置②分别制NO和NH3),将图一装置A、B、C分别换成下列⑤、⑥、⑦如图三所示.请回答: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吸收未反应的NO;若进入装置⑤的NO共22.4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LN2,则NO的转化率是60%.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综合.分析:(1)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铵盐与碱加热制备;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二氧化氮中存在一个平衡,会转化为无色的四氧化二氮,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2)K2Cr2O7中的铬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若C中盛放NaOH溶液需将C 装置换成f,或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3)硫酸亚铁吸收NO,Fe2++NO=Fe(NO)2+生成配合物;根据反应6NO+4NH3═5N2+6H2O计算NO的转化率.解答:解:(1)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化学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是因为A中产生了NO,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A中产生了NO,2NO+O2=2NO2,2NO2(红棕)⇌N2O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反应,U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2)K2Cr2O7中的铬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铬变为产物中的+3价铬,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变为产物中+6价的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需用浓硫酸干燥需选e,不能选f,然后用m收集,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故答案为:Cr2O72﹣+3SO2+2H+=2Cr3++3SO42﹣+H2O;将e、m依次连接在B、C之间或将C装置换成f;(3)装置①、装置②分别制NO和NH3,在⑤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可能混有NO或氨气,⑥可吸收水或氨气,因一氧化氮与二价铁形成配位键,溶液中淡绿色的二价铁变成棕色的一氧化氮配合物,反应为FeSO4+NO=Fe(NO)SO4,装置⑦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中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6NO+4NH3═5N2+6H2O6 5V 11.2L,解得V=13.44L,则NO的转化率为×100%=60%,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O; 60%.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气体的制备及性质.9.(14分)I、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负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Al2Cl7﹣+3e﹣=Al+7AlCl4﹣.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H2 .(2)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bd.a.KCl b.KClO3 c.MnO2 d.Mg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Fe2O3+6H+=2Fe3++3H2O;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说明).Ⅱ.甲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工业上可用CO和H2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a kJ/mol,为研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如图所示:(1)反应热a<0 (填“>”或“<”).(2)若Ⅱ反应的n(CO)起始=10mol、投料比为0.5,A点的平衡常数K A=1,B点的平衡常数K B=K A(填“>”或“<”或“=”).(3)为提高CO 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投料比、较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CH 3OH (至少答出两条).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 I 、(1)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钢铁上镀铝是利用铝做阳极,钢铁做阴极,由有机阳离子、Al 2Cl 7﹣和AlCl 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来实现;改用AlCl 3水溶液作电解液是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2)铝热反应需要引发剂引发高温反应,用少量氯酸钾和镁条引发,点燃镁条燃烧放热使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助燃产生反应引发所需要的温度;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H 2SO 4,滴加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离子,但不能说明固体中不含氧化铁,因为铝热反应生成铁,溶解于硫酸中铁可以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分析书写离子方程式; Ⅱ、(1)分析图象可知,一氧化碳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分析反应能量变化;(2)结合投料比较少氢气物质的量,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得到A 点的平衡常数,AB 是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分析;(3)为提高CO 转化率,可以增加氢气量,提2014-2015学年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依据反应特征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提2014-2015学年高一氧化碳转化率的条件是平衡正向进行.解答: 解:I 、(1)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钢铁上镀铝是利用铝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钢铁做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由有机阳离子、Al 2Cl 7﹣和AlCl 4﹣组成的离子液体做电解液来实现,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则阴极反应生成铝是发生的还原反应,铝元素化合价降低,分析离子液体成分,结合电荷守恒分析可知是Al 2Cl 7﹣得到电子生成,电极反应为:4Al 2Cl 7﹣+3e ﹣=Al+7AlCl 4﹣;改用AlCl 3水溶液作电解液是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2H ++2e ﹣=H 2↑;故答案为:负;4Al 2Cl 7﹣+3e ﹣=Al+7AlCl 4﹣;H 2 ;(2)铝热反应需要引发剂引发高温反应,用少量氯酸钾和镁条引发,点燃镁条燃烧放热使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助燃产生反应引发所需要的温度;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H 2SO 4,滴加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离子,但不能说明固体中不含氧化铁,因为铝热反应生成铁,溶解于硫酸中铁可以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 2O 3+6H +=2Fe 3++3H 2O ,Fe+2Fe 3+=3Fe 2+;故答案为:bd ;不能;Fe 2O 3+6H +=2Fe 3++3H 2O ,Fe+2Fe 3+=3Fe 2+;Ⅱ、(1)图象可知,一氧化碳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0,故答案为:<;。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理综5月模拟考试试题(三)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理综5月模拟考试试题(三)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理综5月模拟考试试题(三)本试题卷共14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Cu:64 O:16 S:32 Si:28 B:11第Ⅰ卷(共126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力B.Na+进入液泡的过程受土壤板结程度的影响C.Na+进入液泡与K+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相同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2.在某动物睾丸中发现M、N 两种细胞,M细胞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N细胞可以为M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相关激素.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从睾丸中取出部分组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细胞因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而功能不同B.N细胞产生的激素不需要体液运输到靶细胞C.观察到染色体条数最多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D.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中最多含两条性染色体3.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图,甲~丁表示不同的分泌细胞,A~D表示不同的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产生的某种抗体与A(胰岛B细胞)上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进而引起糖尿病,则这种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在寒冷环境中垂体细胞(丙)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D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强代谢以维持体温C.若丁为下丘脑细胞,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据图分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特异性结合4.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定都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较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较多C.遗传病患者都含有致病基因且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5.右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B.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C.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于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D.如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6.“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调查青蛙种群密度,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和食物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B.铝盐、铁盐有净水作用,向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或硫酸铁溶液,搅拌,过一段时间,水的底部会出现很多絮状不溶物,水变澄清透明C.氯化物在化学工业领域有重要应用,例如SiCl4、GeCl4、TiCl4分别是制取高纯硅、锗和钛的重要中间物质D.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L1mol/L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 AB.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C.反应KIO3+6HI=KI+3H2O+3I2中,生成3molI2转移电子的总数为5N AD.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为12N A9.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W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2:7;W和Z形成的可溶性化合物WZ溶于水中不能促进水的电离;W、X、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能消毒杀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元素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ZB.X、Y形成的化合物能溶于盐酸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YD.1mol W单质与足量X单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醛或酮与氰化钠、氯化铵反应,生成氨基腈,经水解生成氨基酸盐,是制备氨基酸盐的一种简便方法,反应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B.反应②需要在酸性环境中进行C.反应②为碱性环境时,产物结构简式是D.经过上述反应,苯乙醛可以制得3 +1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或相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A向盛有0.5mol•L -1Fe (NO 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mol•L -1H 2SO 4溶液在试管口处出现红棕色气体 溶液中NO 3-被Fe 2+还原为NO 2 B向PbI 2饱和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 -1KI 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说明 PbI 2饱和溶液中有Pb 2+存在C 向白色ZnS 沉淀上滴加0.1mol•L -1CuSO 4溶液,振摇 沉淀变为黑色ZnS 沉淀转化为CuS 沉淀ZnS (s )+Cu 2+(aq )CuS (s )+Zn 2+(aq ) D相同条件下,用1mol•L -1醋酸溶液和1mol•L -1盐酸分别做导电性实验醋酸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醋酸是弱电解质12.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 2O 3-Na 2O,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流向电极aB.电极b 是正极,O 2-由电极a 流向电极bC.电极a 的反应式为:CH 4+4O 2--8e -=CO 2+2H 2O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 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13.利用CO 和H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 2(g)CH 3OH(g).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 和H 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 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 <0,且p 1<p 2B.反应速率:ν逆(状态A)>ν逆(状态B)C.在C 点时,CO 转化率为75%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 3OH,达平衡时CH 3OH 的体积分数也不同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其中第14至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第19至21题为多项选择题,选不全者得3分) 14.关于下列器材的原理和用途,正确的是A.变压器可以改变交变电压也能改变频率B.扼流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是因为线圈存在电阻C.真空冶炼炉的工作原理是炉体产生涡流使炉内金属熔化D.磁电式仪表中用来做线圈骨架的铝框能起电磁阻尼的作用15.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铝框 磁电式仪表 扼流圈 接高频交流电源 真空冶炼炉 变压器16.一质量为0.5kg 的物体受到一竖直方向拉力F 的作用向上做直线运动,假定物体开始时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机械能E 随位移h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若h 上升到3.5m 后撤去拉力F(整个过程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0.5m ~2.5m 过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2.5m ~3m 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为gC.2.5m ~3m 过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4m17.A 、B 为两等量异种电荷,图中水平虚线为A 、B 连线的中垂线.现将另两个等量异种的检验电荷a 、b,如图用绝缘细杆连接后从离AB 无穷远处沿中垂线平移到AB 的连线,平移过程中两检验电荷位置始终关于中垂线对称.若规定离AB 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AB 的连线上a 所处的位置电势φa <0B.a 、b 整体在AB 连线处具有的电势能E P >0C.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 做正功D.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 、b 整体做正功18.已知某卫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 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运行的周期为T,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星如图在A 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近地点B 到地心距离为r 2.设卫星由A 到B 运动的时间为t,地球自转周期为T 0.不计空气阻力.则 A.T=3T 0/5 B.T=3T 0/8 C.121211()22r r T r r t r r ++=D.卫星由图中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19.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线框abcd 边长为L,每边电阻均为r,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绕cd 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c 、d 两点与一阻值为r 的电阻相连,各表均可视为理想表,导线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框abcd 产生的电流为交变电流B.当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C.当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8B L ω D.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2/14B L r ω20.如图甲所示,水平挡板A 和竖直挡板B 固定在斜面C 上,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恰能与两挡板和斜面同时接触.挡板A 、B 和斜面C 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分别为F A 、F B 和F C .现使斜面和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水平向左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F A 和F B 不会同时存在,斜面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乙所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21.如图所示,由半圆和矩形组成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甲、乙两粒子从A 点沿水平直径AP以相同速度v0入射,结果甲、乙两粒子分别从C、D点射出,已知CD⊥AP,AQ=AP/4,∠COP=600,sin370=0.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粒子比荷的比值为536B.35C.甲、乙两粒子在磁场中运行时间的比值为24337D.甲、乙两粒子在磁场中运行时间的比值为60/37第Ⅱ卷(共174分)22.(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 mm.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v2—m-1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弹性势能等于 .23.(7分)为了测定电源电动势E的大小、内电阻r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某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通过电压传感器1、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测得数据,用计算机分别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M、N两条U—I直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中的M、N两条直线可知( )A.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绘得的B.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绘得的C.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绘得的D.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绘得的(2)图乙中两直线M、N交点处所对应的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是__________.A.滑动变阻器的滑头P滑到了最左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W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3)根据图乙可以求得定值电阻R0=_________Ω;(4)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__Ω.24.(14分)某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如图所示,情景简化: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D点停下.已知轿车在A点的速度v0=72km/h,AB长L1=l50m;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v=36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因μ=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CD段为平直路段长L2=50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1)若轿车到达B点速度刚好为v=36km/h,求轿车在AB下坡段加速度的大小;(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及轿车A点到D点全程的最短时间.25.(18分)如图,绝缘光滑斜面倾角θ=370,在区域I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区域Ⅱ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宽度均为d=0.4m,MN为两磁场的分界线.质量为0.06kg的矩形线框abcd,边长分别为L=0.6m和d=0.4m,置于斜面上端某处,ab边与磁场边界、斜面底边平行.由静止释放线框,线框沿斜面下滑,恰好匀速进入区域I,已知线框的总电阻R=0.5Ω.(1)求ab边在区域I内运动时,线框的速度v 0的大小;(2)求当ab边刚进入区域Ⅱ时,线框的发热功率P;(3)将ab边进入区域Ⅱ时记为t=0时刻,为使线框此后能以大小为0.4m/s2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需在线框上施加一沿斜面方向的外力,求t=0时的外力F;(4)请定性画出(3)的情景中,t=0之后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26.(14分)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加热温度不同,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计算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提出猜想】Ⅰ.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只含SO3一种;Ⅱ.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________两种;Ⅲ.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________三种.【实验探究】实验操作过程略.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1)请你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①→⑨→⑩→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填接口序号).(2)若实验结束时B中量筒没有收集到水,则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3)有两个实验小组进行该实验,由于加热时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束后测得相关数据也不同,数据如下:实验小组称取CuSO4的质量/g 装置C增加的质量/g 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mL一 6.4 2.56 448二 6.4 2.56 224请通过计算,推断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第一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5分)为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主要流程如下: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物质VOSO4V2O5NH4VO3(VO2)2SO4溶解性可溶难溶难溶易溶回答下列问题:⑴工业由V2O5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图中所示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有学者建议将滤液进行如下处理后再用KClO3氧化上图中的萃取与反萃取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RSO4(水层)+ 2HA(有机层)RA2(有机层)+H2SO4(水层),上图中的X试剂为_____;这种萃取与反萃取过程有别于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二者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⑶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氯化铵系数(NH4Cl加入质量与料液中V2O5的质量比)和温度.根据下图判断最佳控制氯化铵系数和温度为、.⑷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以测定反应②后溶液中含钒量,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2++□H2C2O4+□_____=□VO2++□CO2↑+□H2O.⑸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ΔH<0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分别将1.25mol SiCl4(g)、1.0mol N2(g)、10.5mol H2(g)充入20L密闭容器内,进行上述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所得Si3N4(s)的质量是35.0g.已知:化学键Si一Cl N≡N H一H Si一N H一Cl键能(KJ/mol) a b c d e(1)计算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__(2)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3)平衡时容器内N2的浓度是(4)SiCl4(g)的转化率是%(5)下图为合成Si3N4反应中SiCl4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n(SiCl4)、n(N2)、n(H2)仍按1.25 mol SiCl4(g)、1.0 mol N2(g)、10.5mol H2(g)投入)上图中压强最大的是_____(P1、P2、P3、P4),列式计算合成Si3N4反应在图中A点的分压平衡常数Kp= 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图中P2=13MPa)29.(9分)Ⅰ.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其单位mmol CO2•m-2•S-1,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下表是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据表分析可知,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2)右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的是 ,产生ATP的是 .Ⅱ.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机体生理性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ATP在传递信号过程中,在细胞间隙中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_____________属于无关变量,应予以排除.30.(8分)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请回答:(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甲图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乙图).①图中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_过程,清除癌变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12分)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亲代果蝇均系纯合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分区段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F2中圆眼:棒眼=3:1,则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_____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眼:棒眼=27 : 37,则该对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种.(3)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乙图中X、Y染色体的_________区段.(4)若已经研究清楚,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出现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了探究其原因,现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您帮助完成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①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32.(10分)Ⅰ.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 + + + + +B -+ + + +注“+”表示有,“-”表示有.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原因是 . Ⅱ.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同种植物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法.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可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阻止基因交流,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选考题:每学科15分,共45分.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涂黑34.【3—4】(1)(5分)(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m/s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60cmD.若T=0.8s,则当t+0.5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E.若T=0.8s,当t+0.4s时刻开始计时,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sin(2.5πt)(m)(2)(10分)如图所示为一巨大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有一定的厚度,容器中装一定量的水,在容器底部有一单色点光源,已知水对该光的折射率为4/3,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1.5,容器底部玻璃的厚度为d,水的深度也为d.求:①这种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②水面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仅考虑直接由光源发出的光线).35.【3—5】(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B.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的光是紫外线,则从n=3的能级跃迁到n=l的能级辐射的光可能是可见光C.在核反应中,总体上,只有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D.在核反应过程中亏损质量转变为能量,自然界能量不守恒E.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2)(10分)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地面的N点处,弹簧自然伸长时另一端位于O点,水平面MN段为光滑地面,M点右侧为粗糙水平面,现有质量相等均为m的A、B滑块,先用滑块B向左压缩弹簧至P点,B 和弹簧不栓接,由静止释放后向右运动与静止在M点的A物体碰撞,碰撞后A与B粘在一起,A向右运动了L 之后静止在水平面上,已知水平面与滑块之间滑动摩擦因数都为μ,求:(1)B刚与A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2)B将弹簧压缩至P点时克服弹力所做的功?(3)若将B物体换成质量是2m的C物体,其余条件不变,则求A向右运动的距离是多少?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钛、铬、铁、镍、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二).docx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二).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二)理科数学试题命题人:周敏 尤文娟 审题人:丁全华考试时间: 2015年5月17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21,z 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i z +=21,则=⋅21z z ( ) A .5- B.5 C .i +-4 D .i --42.已知集合1{|(),},{2,1,1,2}2xA y y x R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1}A B =--B.()()0,∞-=⋃B A C RC.(0,)A B =+∞D.(){}1,2--=⋂B A C R3.在区间11,2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 cos x π的值介于22与 32之间的概率为 ( )A.13 B.14 C.15 D.164. 某流程图如图,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则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A .21()21x x f x -=+B .cos ()()22x f x x x ππ=-<< C .()x f x x= D .22()ln(1)f x x x =+5.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主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主视图可以为( ) A. B. C. D.6. 若0sin 2cos tt xdx =⎰,其中t ∈(0,π),则t =( )A . 23πB .2πC . 3πD .π7.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为n S ,若直线m x a y +=121与圆()1222=+-y x 的两个交点关于直线0=-+d y x 对称,则数列⎭⎬⎫⎩⎨⎧n S 1的前10项和=( ) A .109B .1110 C .98 D .28. 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2]2[=,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三)理科综合试题刘波慎凌云阮建军命题人:傅雪青胡修强审题人:席瑞华考试时间:2015年5月25日邓桉徐莉尹楠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7Li+中含有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2︰1②在C2H6分子中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数之比为3︰1③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碳原子数之比为4︰1④ 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处通入O2B.b处为电池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C.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O2+4e-+4H+=2H2O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9.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中学常见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下:试剂A试剂A甲乙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若乙为NaHCO3,则丙一定是CO2B.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则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C.若A为NaOH溶液,X为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乙一定为白色沉淀D.若A为金属单质,乙的水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则甲可能为非金属单质10.某温度下,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右图中的实线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降低温度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氦气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D.从反应开始至a点,ν(CO2)=0.6mol·L-1·min-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丙烷的八氯取代物有三种B.OH和CH2OH互为同系物C.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D.CH3CH CH CH3CH3C2H5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中必有铁B.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13.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

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 Ag(NH3)2++2H2O。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C.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D.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26.(14分)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加热装置和部分药品等均已经省略(装置①和装置②为气体发生装置)。

(1)甲同学用此装置(在A、B间增加一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制备NO2并验证其性质。

装置①用于实验室制备NH3,用装置②制备过量O2。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请解释原因。

(2)乙同学用此套装置合成SO3,B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固体出现。

C中若盛放酸性K2Cr2O7溶液,则在C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生,若C中盛放NaOH溶液,则此成物中Cr以Cr3+形式存在);现欲制得纯净干燥....的SO3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应如何改进(从下面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字母标号补充或替换,并用简要文字说明补充和替换的位置)。

(3)丙同学拟验证NO能被氨气还原并测算其转化率(装置①、装置②分别制NO和NH3),将上述装置A、B、C分别换成下列⑤、⑥、⑦。

请回答:装置⑦的作用可能是;若进入装置⑤的NO 共22.4L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同),氨气过量,最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LN 2,则NO 的转化率是27.(14分)I 、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 2Cl 7—和AlCl 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 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2)用铝粉和Fe 2O 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a .KCl b.KClO 3 c.MnO 2 d.Mg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 2SO 4,滴加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 2O 3,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Ⅱ.甲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燃料,可以作为汽油的替代物。

工业上可用CO 和H 2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H =a kJ/mol为研究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起始起始)()(2H c CO c )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下图:(1)反应热a 0(填“>”或“<”)。

(2)若Ⅱ反应的n (CO)起始=10mol 、投料比为0.5,A 点的平衡常数K A =,B 点的平衡常数K B K A (填“>”或“<”或“=”)。

(3)为提高CO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出两条)。

28.(15分)制烧碱所用盐水需两次精制。

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Fe3+、SO42-等离子,过程如下:Ⅰ.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Ⅱ.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Ⅲ.滤液用盐酸调节pH,获得一次精制盐水。

(1)过程Ⅰ除去的离子是______。

(2)过程Ⅰ、Ⅱ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20℃/g)如下表:CaSO4Mg2(OH)2CO3CaCO3BaSO4BaCO32.6×10-2 2.5×10-47.8×10-4 2.4×10-4 1.7×10-3①检测Fe3+是否除尽的方法是______。

②过程Ⅰ选用BaCl2而不选用CaCl2,运用表中数据解释原因______。

③除去Mg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④检测Ca2+、Mg2+、Ba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即可,原因是_____。

(3)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NH4+、Ca2+、Mg2+,流程示意如下:①过程Ⅳ除去的离子是______。

②盐水b中含有SO42-。

Na2S2O3将IO3-还原为I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过程VI中,在电解槽的阴极区生成NaOH,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请回答以下问题:(1)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如下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2)如下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

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简述你的判断依据.(3)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下图3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金属”)晶体,该晶体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4)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力求尽可能多的接触,以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稳定存在。

已知Na+半径是Cl-的a倍,Cs+半径是Cl-的b倍,请回顾课本上NaCl和CsCl 的晶胞,其晶胞边长比为.(5)Fe的一种晶体如甲、乙所示,若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铁原子的配位数是,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 g/cm3,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表达式中的根号请写在分子上)。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现有分子式为C10H10O2Br2的甲酸酯类芳香族化合物X,X中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比为1:2:6: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述一系列反应:已知:①其中B 、C 、D 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在稀碱溶液中,连在苯环上的溴原子很难发生水解③D 和E 遇FeCl 3溶液显色且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④两个羟基同时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动发生脱水反应:CH 3CH(OH)2→CH 3CHO +H 2O回答下列问题:(1)X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2)C 的名称为(3)E→F 反应类型是(4)I 的结构简式为;(5)E 具有的化学性质(选填序号)a 、取代反应b 、消去反应c 、氧化反应d 、1molE 最多能与1mol NaHCO 3反应(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X 与足量稀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②A→B 的化学方程式:;201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试(三)理科综合化学参考答案7.D 8.B 9.A 10.C 11.A12.C 13.D 26题(14分):(1)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2分)因为A 中产生了NO ,2NO+O 2=2NO 2,2NO 2(红棕)N 2O 4(无色),正反应是放热催化剂,△足量H 2②H +①新制的碱性Cu(OH)2,△F②H +稀NaOH△E X D △浓H 2SO 4一定条件H (能使溴水褪色)I (高分子)反应,U 型管底部的温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动,NO 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3分)(2)Cr 2O 72-+3SO 2+2H +=2Cr 3++3SO 42-+H 2O(3分)将e 、m 依次连接在B 、C 之间或将C 装置换成f(2分)(3)吸收未反应的NO (2分)60%(2分)27题(14分)Ⅰ.(1)负;(1分)4Al 2Cl 7—+3e —=Al +7AlCl 4—;(2分)H 2(1分)(2)b 、d ;(1分)不能;(1分)Fe 2O 3+6H +=2Fe 3++3H 2OFe +2Fe 3+=3Fe 2+(2分)Ⅱ.(1)<(1分)(2)1(2分)=(1分)(3)减小投料比、较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CH 3OH (一条1分,共2分)28题(15分)(1)SO 42(1分)(2)①取少量过程II 后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Fe 3+已除尽;反之没除尽(2分)②BaSO 4的溶解度比CaSO 4的小,可将SO 42-沉淀更完全(2分)③2Mg 2++2CO 32-+H 2O Mg 2(OH)2CO 3↓+CO 2↑(2分)④在BaCO 3、CaCO 3、Mg 2(OH)2CO 3中,BaCO 3的溶解度最大,若Ba 2+沉淀完全,则说明Mg 2+和Ca 2+也沉淀完全(2分)(3)①NH 4+、I -(2分)②5S 2O 32-+8IO 3-+2OH -4I 2+10SO 42-+H 2O (2分)③H +在阴极上得电子变成H 2逸出,使H 2O H ++OH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OH -在阴极区浓度增大,Na +向阴极区移动,最后NaOH 在阴极区生成(2分)37题(15分)(1)3s 23p 6(1分)(2)SiH 4;(1分)在ⅣA ~ⅦA 中的氢化物里,NH 3、H 2O 、HF 因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 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a 点所在折线对应的是气态氢化物SiH 4(2分)(3)原子;(1分)sp 3杂化(1分)(4))1(3a +:(1+b )(3分)(5)A ;(1分)8;(2分)93323r N A ρg ·cm -3(3分)(1分)(4)(2分)(5)acd (2分)(6)①②2CH 3OH+O 2Ag Cu 或2HCHO+2H 2O (每个方程式3分)△+4NaOH +HCOONa+2NaBr +2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