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护应急预案
环保水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XXX高速公路第X合同段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审查:审核: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2010年11月3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项目部组织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事故,做到及时预警、迅速应急、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现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程概况XXXXXXXXX二、目标对工程施工可能诱发的环保水保事故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进行有力的检查、排查、整改,同时加强对自然环境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变化的观测、检查,积极预见、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可行措施,避免因防范不足导致事故发生。
更好地适应法律法规和经济活动的要求,为我项目部员工和周围居民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我项目部应急反应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环保水保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失。
三、预警机制(一)、项目部各级管理、生产指挥人员要牢固树立环保水保风险防范意识,,按照标准管理程序文件和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科学严格的风险、环境因素辨识并提出预防措施。
(二)、对周边生存环境条件实行必要的监测检查,我项目部各施工生产现场应对大雾、雨雪、冰冻、高温、有毒害气体、地质灾害等可能引发环保水保事故的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观测、检测、监测,当发现外部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时,要加大观测、检测密度,加强值班领导,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密切观察外部因素变化动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及时发布警报,同时确定预警范围和应急准备,随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三)、我项目部建立以各级主要负责人为主的险情预警预报管理体系,当接到国家有关部门重大险情预报时;或当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遇有客观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时;或当接到基层单位重大事故报告时;以及对内、外部环境条件所做出的险情预测将出现征兆或苗头时,预警体系首先启动,有关人员及时到位,迅速对基本情况、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做出基本估计,并及时、简明报告上级领导,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
水土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意义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根据《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水土保持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在发生水土流失事件时,组织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水土保持应急工作,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技术支持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等。
2.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收集、整理、分析水土流失事件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开展应急工作。
4.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评估应急处置效果。
5.宣传报道组负责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运输、分发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信息报告发现水土流失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原因、影响等。
2.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调查现场指挥部组织技术人员对事件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4.应急处置措施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紧急撤离:对受威胁的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确保生命安全。
(2)封堵沟口:对沟口进行封堵,防止水土流失扩大。
(3)排水措施:采取排水措施,降低水位,减轻水土流失。
(4)修复治理:对受损土地进行修复治理,恢复植被。
5.应急处置效果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技术支持组对应急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6.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2.技术保障: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应急预案

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应急预案一、引言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原因,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工作时常面临应急情况。
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二、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应急预案的必要性1.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2. 降低灾害损失: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案,能够减少突发事件对河道和水土资源造成的破坏,降低灾害损失。
3. 保护生态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确保其生态功能的持续稳定发挥。
三、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1.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机构、责任部门以及人员职责,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
2. 预警与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河道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河道治理与水土保持相关信息,以确保预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应急资源保障:确保应急资源的储备和供应,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4. 应急响应措施: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疏导水位、保护生态系统、排除危险源等。
5. 应急救援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
四、具体应急预案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针对洪水、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提前制定预警措施,设立疏散点,协调各部门的救援力量,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2. 人类活动应急预案:针对工业、农业、建设等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设立监测系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确保迅速调动相关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河道污染应急预案:针对河道污染事件,建立河道污染监测网络,制定立即停产停工、物资清除等处置措施,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与评估1. 应急预案执行:应建立明确的指挥链条与协同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响应和处置。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的应急处理与预案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的应急处理与预案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举足轻重。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干扰,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理规范,并配备有效的应急处理与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的应急处理与预案进行讨论。
一、应急处理1. 天气预警机制在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应设立天气预警机制,及时获得气象部门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
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土地造成的损害。
例如,在强降雨预警出现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加固危险区域的护坡,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风险评估与监测在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通过专业的测量仪器,对地质灾害、土壤侵蚀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3. 人员组织与协调在应急处理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应急处理团队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经验和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和处理。
此外,还需与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协同作战。
4. 紧急复绿与修复当发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复绿与修复工作。
通过植被的恢复与加固,稳定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还应进行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等工作,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预案制定1. 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中,应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执行步骤。
预案应包括灾害类型、预警信号、应急措施、资源供应等内容,并明确不同级别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预案的有效性需要经过模拟演练和实地验证,以保证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
2. 宣传与培训水土保持监理规范的应急处理与预案需要广泛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意识和技能。
通过举办培训班、进行多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应急处理知识和技巧的普及。
水土保持工程灾害应急预案

水土保持工程灾害应急预案水土保持工程是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森林、草地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水土保持工程可能会遭受各种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暴雨等,这些灾害给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工程设施的破坏和资金的浪费。
为了应对水土保持工程灾害,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在灾害发生前,根据可能发生的灾害形式,提前制定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应急方案。
它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应急组织机构的建立、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等内容。
下面,本文将就水土保持工程灾害的应急预案进行讨论。
首先,灾害风险评估是应急预案的基础。
通过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和程度,并结合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山体滑坡频发的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山体、建设防护设施等措施,以减小滑坡的风险。
而在暴雨频繁的地区,可以加强排水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抗洪能力。
其次,应急组织机构的建立是应急预案的关键。
在灾害发生时,必须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修工作。
因此,应当提前建立好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人员的协调配合。
在组织机构中,应设置指挥部、救援队、抢修队等各个环节,以便迅速决策和行动。
此外,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也是应急预案中的重要内容。
在灾害发生时,必须提供充足的物资和器材,以支持救援和抢修工作。
这些物资包括通信设备、救生器具、医疗药品、食品和饮用水等,应提前进行储备,并根据灾害的类型和规模进行合理的调配。
此外,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也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数据,及时掌握灾害的动态信息,提前发出预警,让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对工作。
这一系统还应与当地的应急资源和机构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
水土保护应急预案

水土保护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水土保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水土流失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及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护应急工作,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加强水土保护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依靠科技,提高能力。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加强水土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的技术水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各级政府应成立水土保护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1、指挥长:负责全面领导水土保护应急工作,决策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
2、相关部门:水务、国土资源、环保、农业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相应的水土保护应急工作。
3、专家组:由水土保持、气象、地质、环保等领域专家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应急队伍:由专业救援队伍、社会力量等组成,负责现场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三、预防预警机制(一)预防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能力;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
(二)预警级别根据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危险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和处置措施。
四、应急响应程序(一)响应分级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将水土保护应急响应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响应标准和处置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水土流失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水土流失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因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耕作等人类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突发事件;2. 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水土流失突发事件;3. 其他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水土流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水土流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
四、风险防控与预警1. 风险防控(1)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2)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制度,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耕作等活动;(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
2. 预警(1)建立水土流失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土流失情况;(2)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采取预防措施;(3)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预警联动机制。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1. 先期处置(1)发生水土流失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组织专家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级别;(3)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 应急响应(1)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措施;(2)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3)对受损区域进行修复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危害。
3. 后期处置(1)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责任;(2)对受损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生态环境;(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应急队伍的稳定和高效;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水土保持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3. 资金保障:加大水土流失防治资金投入,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4. 通信保障: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水保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目录1.编制目的 (2)2.编制依据…………………………………………………………23.适用范围…………………………………………………………24.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2)5.水保应急预案的应急情况识别 (3)6.环水保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 (3)7.水保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程序、原则 (4)8.针对水保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采取的相应措施…………………49.水保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评比办法………………………81。
编制目的为保证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工程绿化完善美观,水保措施到位,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力线路,结合我项目部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中坚决落实水保基本国策,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作业指导手册制度、“三同时”制度和国家、地方上有关的水保法规标准;贯彻“预防为主、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采取严格的施工期水保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水保要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2.编制依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水保法、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水法、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条文。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1标段水保全过程.4. 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指挥部水保污染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王理军()副组长:贾顺召()、李海军()成员:吴天翱()、白海()、吴鹏()、韵进忠()、魏四宁()、程钰()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何志鹏()联系电话:5. 水保应急预案的应急情况识别1 临时工程的污染,包括临时便道,施工现场、材料站、施工驻点。
2基础洞口边缘、挡土墙、排水沟施工。
3基础护坡防护.4 机械施工噪声污染。
5混凝土及原材运输产生的污物污染,6 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污物污染,1)如遇雨雪天气或者夜晚所有操作工人应配备探照灯、防雨具、铁锹及安全帽、管钳、抽水泵等。
2)急救工具用具:担架、医药箱(内备:止血绷带、急救药品等)3)所有应急车辆应全部由施工项目部统一调配,统一部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应急预案
一、概述
为确实搞好本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工作,严格控制人为破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害,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1994年12月31日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14号令,结合本工程项目特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环保、水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执行经理杜晓东担任,办公室指定专人专职人员坚守值班,做好各方面联系,其他部室负责人分成多个小组,根据环保、水保污染需要在第一时间分赴现场,并长期设立一名专职工程师具体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1)、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晓东
副组长:刘军陈善良
组员:蒲泯江梅钟仁杨锦杨骁
(2)、环境保护专职工程师:潘志兵
三、环保、水保工作目标
1、减少或消除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如噪音、粉尘、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2、噪音、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
3、废气、废水(液)、沉淀废弃物按行业规定处理;
4、不发生水土流失事件其它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四、环保、水保工作原则
1、实行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
2、先保护后优化的原则
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五、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及固体废物、水环境的应急处理措施
- 1 -
(1)、施工现场和施工便道有大量扬尘,应及时组织所在施工队人员进行路面的清扫,并配备专用洒水车,经常性地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2)、工程车辆尾气排放超标、汽油挥发和运输水泥等飞扬物料严重超标时,应针对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并对其它进行检查。
要求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尾气净化装置。
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封,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3)在爆破作业时极易产生扬尘,针对该情况应采用湿式凿岩、水幕降尘措施,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达标。
在弃碴场设置喷水降尘系统,弃碴作业时喷水降尘。
(4)在施工现场和生活营地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时并严重超标时,应对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标准。
工地食堂全部采用清洁燃料(液化气),避免出现冒黑烟、排异味现象,并在烟囱上加装消烟降尘风帽。
2、噪声污染应急处理措施
对施工噪音和车辆、机械噪音所影响的沿线学校及居民区的,应及时对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首先设备选型考虑低噪声产品,设备底座设置防震基础,噪音超标的设备一律不用;对固定式高噪音设备,在选型时严格比较噪音大小,尽可能选择低噪音设备。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音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对施工噪音所影响的沿线学校及居民区采取隔声屏障等措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音控制》(GB12523-90)的规定,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具体实施方案并实施。
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汽车在等候装碴时开启小油门或停机;加强设备维修,定时保养润滑;对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和车辆加以控制,减少噪音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作业中辐射强噪音和强振动的施工机械在夜间停止施工作业。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对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构件预制等场地选择时,尽量远离居民区。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并配备劳保用品。
- 2 -
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乱丢乱放,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应对施工队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应集中堆放,采用吊装容器装置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及时清理。
4、临时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应急处理措施施工临时工程,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污水、水土流失以及绿化破坏,如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组织人员和机械进行恢复处理。
尽可能利用既有便道,杜绝对环境和水土的不良影响。
临时工程产生的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临时工程产生的废渣要集中弃往指定的弃碴场。
混凝土拌合站、堆料场地坪进行硬化处理,周边做好排水设施,污水经沉淀,油污经过滤后排放。
生活区做好绿化、美化、净化,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厕所经无害化处理。
汽车运输便道在干旱季节定时洒水,控制扬尘。
经过居民区、学校,严禁鸣笛,控制噪音。
5、水环境事故危害及处理方案
(1)、油污、有毒有害的固态或液态的危险品污染应急处理措施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应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的固态或液态危险品因翻车或操作失误而进入水体,污染江河水质,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或专人专职小组报告,并详细讲述以下内容:
①受污染的详细地址,如:所在乡镇、村庄。
②污染的水质等级、污染物的名称以及污染严重程度。
③报告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要注意听取应急小组值班人员询问,要正确简洁的予以回答,待值班人员说明并报告给应急小组领导后准备采取措施,才能挂断电话,报告后尽可能到出事地点附近或路口迎候抢险队伍,并带领抢险队伍赶赴现场。
④接到报告后负责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救助和清污工作,通过围油栏,吸油拖缆、吸油毡和消油剂及时处理,快速控制污染源,对于清理的油污统一选定合理位置集中焚烧,油污充分燃烧后,排放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油污处置过程中选定的空阔地储放油污垃圾处,应铺设防渗漏的塑料和沙子,以避免第二次污染。
(2)、水土流失应急处理措施
- 3 -
基坑周边做基坑支护及场地硬化,设置边沟或天沟等截水沟排水设施;正在施工或施工完毕的基坑内部应及早做垫层施工,减少雨季的水土流失量。
一旦由于施工造成水土流失,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及程序如上。
①应及时用挖掘机清理水土流失严重部位,严重的应喷水泥浆加固硬化处理。
②阻塞或加固流失路径的源头,并将水土流失路径改移到指定位置。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