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之积累运用
语文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

语文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语文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积累语文知识呢?首先,阅读是最为重要的积累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语法规则,还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学习优秀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其次,多加强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文表达的基础,要想表达准确、流畅,就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
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记忆方法,如联想法、构词法等。
还可以通过课堂、课外的词汇练习,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积累。
语法是语言运作的规则,掌握了语法,才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通过课本、教辅或者参考书籍来加强语法的学习和积累。
在语文积累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所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具体来说,语文运用主要包括写作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
写作是语文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写作,我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注意写作的结构和逻辑性,确保文章的条理清晰。
其次,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最后,要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观察,写出真实、准确和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口语表达是语文运用的另一个方面。
通过口语表达,我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美化技巧,使自己的口语更加生动、有趣。
文学文化常识是语文积累和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学习和了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想和感情。
同时,了解作家的背景和观点,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开阔视野,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积累与运用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运用,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高考成语积累语文知识点

高考成语积累语文知识点作为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成语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有效地积累成语,成为了许多学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成语的分类、成语的运用以及成语的积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词语,它通过概括、比喻、象征等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一定的含义或意境。
成语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意义,成为了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文学、诗词、文章等各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成语的分类。
成语的分类主要有四个方面:典故类、象形类、含义类和形象类。
典故类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传说或人物,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象形类的成语则是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表达意义,如“百折不挠”、“如鱼得水”等;含义类的成语是通过词义组合形成的,如“如雷贯耳”、“如火如荼”等;形象类的成语则是通过现实形象表达出来的,如“峰回路转”、“山穷水尽”等。
然后,我们来探讨成语的运用。
在写作中,使用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文章的含义和艺术性。
但是,在运用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
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生硬不自然,同时也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过多使用相同的成语,以免陷入程式化的表达。
最后,我们来讨论成语的积累方法。
成语的积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成语,可以选择一些成语故事类的读物,或者是阅读名著、诗词,这样既可以增加对成语的了解,又可以提升阅读素养。
其次,可以利用技巧来加深对成语的记忆。
可以将成语与图片、故事、例句等进行关联,形成联想记忆,这样有助于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还可以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成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总而言之,高考中的语文考试对于学生的成语积累有着重要的要求。
通过理解成语的定义、分类和运用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语文考试,提升语文水平。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考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大全高考语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作文等。
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全面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翻译技巧:学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2. 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深层含义:探究文章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三、古诗词鉴赏1. 诗词形式:了解不同诗词的格律、韵律和对仗。
2. 意象分析:识别并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
3.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4. 文化背景: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四、作文1.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和主题。
2. 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3.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
4. 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展现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2. 文学体裁: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重要作品:熟悉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及其作者。
六、语言文字运用1.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反义词,正确使用词语。
2. 成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避免望文生义。
3. 标点符号: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结束语高考语文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是考生们备受关注的科目之一,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1. 同音词辨析高考语文中经常考察同音词的辨析,例如“棱”和“楞”、“恶心”和“恶臭”等。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通过对语境和词义的理解来选择正确的词语,注意语音和字形对辨析的影响。
2. 近义词辨析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常常出现近义词辨析的题目,例如“气派”和“气势”、“主张”和“观点”等。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通过对词义的深入理解,注意词语的修辞特点和用法。
二、修辞手法1. 比喻在高考语文的文学阅读中,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在作文写作时,适当运用比喻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事物赋予人类思维、意志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在高考语文的作文中,适当运用拟人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例如,“大地张开双臂迎来了朝阳的拥抱。
”三、修辞效果1.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手法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这在高考语文的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
例如,“我等你等了千年万年。
”夸张的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2. 反问反问是一种提问的方式,通过让读者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达到强调、感叹或反驳的修辞效果。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吗?”适当运用反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煽动性。
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1. 议论文在高考语文的议论文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通过比喻来举例说明论点,通过夸张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拟人来赋予观点更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适度使用,避免过度运用导致文章偏离主题。
2. 文学鉴赏在高考语文的文学鉴赏题中,要注意分析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整理归纳高考语文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2.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著称。
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5.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6.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7.《辛德勒名单》是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
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故事。
8.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选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高考语文笔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笔记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和分析能力。
重点包括:-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等。
- 古文句式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 古文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 古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大意。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 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
- 段落结构和层次划分。
-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作文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分值较高的部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要类型包括:- 议论文:要求学生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 记叙文:要求学生叙述一件事情或描写一个场景。
- 说明文:要求学生对某一事物或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部分考查学生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 中国古典文学的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 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古诗词默写古诗词默写是高考语文的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指定的古诗词。
结束语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广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练习。
通过对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诗歌鉴赏、文学常识和古诗词默写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积累运用考试要求:“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个专题,是语文课程中最庞杂的一个板块。
从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它涵盖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并涉及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的部分内容。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是前提,运用是关键。
所以,一定要按照语文学习的要求,首先要有丰富的积累,比如字词的积累,古代优秀诗文的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的日积月累,就会有着丰厚的积淀。
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重在学会运用,如汉字的正确运用,标点的正确运用,词语的准确运用,句式的准确运用等,经常运用,就会逐渐养成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
一个人对于语文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地运用,标志着他的语文素养是高还是低。
考试内容:具体而言,它主要有以下内容:1.能用普通话正确识读常用汉字;2.正确识记常用现代汉字的字形;3.汉字书写正确、规范、工整;4.能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5.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能准确运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包括成语);7.能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句式,并会辨析修改病句;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9.能按照要求进行仿写、续写、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0.能够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概括段意;11.能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恰当的表达;12.语言表达做到通顺、连贯、简明、得体;13.会背诵并默写教材上学习和课标推荐的古代诗文;14.阅读熟知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15.识记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一、字音[考查要点]《考纲》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8套卷中有13套考查了字音,单独设题的有11套,与字形合在一起考的有2套;命题形式有注音的占8套,无注音的占5套;答题要求,有选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有选读音有误的一项,有选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有选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等等,但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的字音来看,以考查多音字的识记为主,其次还考查了同音字、统读字、形声字、形近字等。
[考题例析]例1(全国卷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ân 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解析】答案:D。
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A.菁华(jīng);B.吐蕃(bō);C.梵文(fàn)。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其中多音字可以通过记少推多(如“呱呱坠地”仅在此处读gū)、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或区别词性、词义(如“冠心病”,“冠”,帽子(名词)/“冠军”,第一)例2(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侥幸(jiǎo)/角色(júe)车辙(zhã)/折戟沉沙(zhã)瞠目(chēng)/交口称赞(chēng); B.盘踞(jù)/拮据(jū)癖好(pì)/否极泰来(pǐ)摒弃(bìng)/敛声屏息(bǐng); C.怆然(chuàng)/创伤(chuāng)蛊惑(gǔ)/余勇可贾(gǔ)诘问(jiã)/开花结果(jiē); D.蹩脚(biã)/别扭(biâ)干涸(hã)/曲高和寡(hâ)徜徉(cháng)/逢场作戏(chǎn g)。
[复习建议]语音复习,关键在平时.要多留心别人、广播、电视的语音,勤奋查字典、词典,练好自己的口耳,记少不记多,突出重点。
上几节复习课,可帮助疏理知识点、了解命题形式,但不要把希望只寄托在几节复习课上。
如果养成了平时说普通话的习惯,那复习起来就轻松多了;若在方言重的地区,要有意识地练习讲普通话。
同时,要克服语音复习无用的思想。
如果经常练读音,对养成和保持普通话语音的口感和语感是十分有利的。
从字音考题来看,多是考查常见字的读音,只要平时注意了,得分就不难。
二、字形《考纲》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从各省考题看,考查的字有音同形异字:其—奇,滑—猾,筚—荜,起—启,辐—幅,阵—镇,须—需,首—手,理—里,杆—竿,偏—片,叠—迭,做—作,拔—跋,嘻—嬉,理—礼,至—置,佑—沽,踏—沓,示—事,计—技等;有音同形近字:滑—猾,筚—荜,辐—幅,杆—竿,拔—跋,嘻—嬉等;有音异形近字:戳—戮。
[考题例析]例3(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
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例4(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解析】答案:D。
本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应该说更具理性化。
因为当今学生用错字主要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
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
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复习建议]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且都是考查别字,有的放在词语中考查,有的放在句子中考查。
一个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义定音,以义定形,在要把字形识记与词汇积累结合起来。
要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别字,如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异形近字等。
还要留意媒体中的错别字,以及自己平时习惯性写错的字。
这样复习才会有效。
要坚持勤查字典,坚决摒弃网络等媒体滥用汉字的恶习,提高自己对汉字的辨别与识记能力。
如果平时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得分是不难的。
三、词语[考查重点]《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包括实词、虚词两大类;熟语,包括成语、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考题涉及了词语选用、使用正误的辨别等命题形式,一般性实词与虚词、成语等有分别设题的,也有合在一题命制的。
[考题例析]例5(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解析】答案:B。
考查词语(实词)的选用。
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第③句,应该选用“擅长”。
考生不必逐空选择,只需要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两空即可。
选择时,组词造句法最为适用,也最为实用。
如: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例6(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 国事况且荣誉【解析】答案:C。
考查现代汉语词语(实词和虚词)的选用。
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例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解析】答案:B。
考查成语的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
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例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