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word.doc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word版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word版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一、名句名篇默写(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ɡ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ɡ)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高考语文必背75篇.doc

高考语文必背75篇.doc

高考语文必背75篇.doc20XX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背诵总篇目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讲》、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61篇:《孔子》12章、《孟子》3章、《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讲(四)马讲》、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钞票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心古》、龚自珍《己亥杂诗》《庄子》一则《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酬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合(61篇)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别亦讲乎?有朋自远方来,别亦乐乎?人别知而别愠,别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别忠乎?与朋友交而别信乎?传别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别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别逾矩。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

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全册复习知识点doc导语:高考语文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它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而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们常常陷入迷茫。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高考语文全册的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特点、分类等。

2. 文言文阅读:重点复习历史人物传记、哲学思想、诗词赏析等方面的文言文阅读。

3. 文言文基本知识:包括文言词法、句法、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包括现代文学的特点、主题、风格等。

2. 现代散文:重点复习散文的特点、文体、题材等。

3. 现代诗歌:重点复习现代诗歌的特点、体裁、韵律等。

4. 现代小说:重点复习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5. 现代戏剧:重点复习现代戏剧的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三、古代文言实词知识点1. 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概念和常见实词的分类。

2. 古代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复习古代文言实词的常见用法、常见意义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四、修辞手法知识点1.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

2. 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复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如何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五、写作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立意、结构、修辞、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写作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重点复习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主题不突出、结构松散、选材不当等,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

六、阅读理解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的结构等。

2. 阅读常见问题及解题方法:重点复习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如理解困难、选项混淆等,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七、写作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重点复习名篇的写作特点、主题、艺术手法等。

2. 名家评点:重点复习文学大家对名篇的评点和评析,了解名家对文章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语文)完整版.doc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语文)完整版.doc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先秦文学(一)上古神话传说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1.儒家经典:○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经”和《乐》称为“六经”又称六艺。

2.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西汉)。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3.诸子散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论语》为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一书由墨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墨子的言行和事迹,语录体。

【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由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韩非子》。

【吕不韦】秦相,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圉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先秦诗歌(1)【《诗经》】本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完整word版,总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总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重要语文术语梳理------现代文阅读一、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2)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

•(3)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第一人称:我、我们。

“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

作用是: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有一种亲切感;真实可信;个性色彩鲜明。

第二人称:你、你们。

可以代称“读者”,有时代称“人物”。

作用: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有亲切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

作用:客观;可以自由地、毫无限制地叙述事件、描绘人物、表达思想。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1)从空间的角度:;实虚、动静、高低、俯仰、远近、点面、明暗、自然与人文;(2)从时间的角度:古今、日夜;(3)从主观的角度: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4)从客观的角度:声音、色彩、形状、气味;虚实(相衬);多角度写景;白描;工笔细描;绘声绘色绘形;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景方法:1.多角度写景。

2.正侧结合、侧面烘托。

3.对比、衬托。

4.虚实相间、想象。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6.白描。

7.修辞手法(比喻、比拟等)8.动词的运用。

9.写景色彩的变化、空间的转换】②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及内心精神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时代背景)④推动情节发展。

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伏笔。

引出下文什么的内容⑤揭示主旨……(根据景物描写不同的位置)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有:1.交代什么环境或背景;2.渲染什么气氛;3.为后文定什么样的基调(指文首);4.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推动什么情节的发展(指文首或文中);5.烘托人物什么性格或形象;6.表现作者的什么情感;7.揭示/深化什么主题(指结尾)。

写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进一步点明其生活状态,再点明其精神状态。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文化知识1、“以字行”,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道德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 岁女子 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否则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有关的又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履行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泉。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多数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还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氛围衬着,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唱之物。

比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原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惨剧,可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签字。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 ,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5、五陵年少:指京城荣华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邻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今后代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 )、乐 (音乐 )、射 (射箭 )、御 (驾车 )、书 (识字 )、数 (计算 )等六种科目。

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平淡无奇,铺陈、排比。

相当于此刻的排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

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

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

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

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

比:类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

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

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 éi)”。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考后发布正、,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2、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明清开始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3、《离骚》:《楚辞》的代表作,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备注:《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抒情诗是:白居易的《长恨歌》14、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

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没有《离骚》拥有的韵律,因为《史记》是散文,不需要押韵。

1、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常用作谓语,定语。

2、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的艰苦。

3、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褒义词。

4、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仅用于形容写文章,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作品均不可用。

】5、鳞次栉比:栉(zhì),梳篦(bì)的总称。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6、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刊:削除。

7、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

珍,珍惜。

意思是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谦辞。

8、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

栋:栋宇,屋子。

充栋:充满屋子。

本义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书籍存放时放满了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非常多。

9、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10、明日黄花:明日,本义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1、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12、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意思是指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13、颐(yí)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来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反义词:谆谆(zhūn)教导、诲人不倦14、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2、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菜根谭》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在文言文中,“善”翻译成“好”就行了。

至是最,比如至理名言、至尊。

所以至善就是最好。

在谦虚低调的古人看来,最好是永远达不到的,那么说在最好的时候停止(止于至善)的意思就是一直不断的努力,从不停止。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清华校训)6、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

——康德(德国哲学家)墓碑铭文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8、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1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刘向善人:品德高尚的人。

芝兰之室:比喻良好的环境。

鲍鱼之肆:意思是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12、名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西格里夫·萨松《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典诗句,讲的是人性中与阴柔的两面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可以替代的古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中心思想为“仁”,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今日题目:1.《左传》属于二十四史吗?试着说出原因。

----不属于的,《左传》是《春秋》的注解,而《春秋》是“五经”之一。

2.写出与怙恶不悛意思相反的成语两个(重点在“悔改”)。

翻然悔悟、痛改前非3.管子(管仲)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一家?--法家?4.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你是怎么看的?文明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经济的发展决定文明的进步。

暗示了在人们没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时就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荣辱是非是不合实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