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孑L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合集下载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吉利明;邱军利;宋之光;夏燕青【摘要】黏土矿物是气页岩储层中天然气吸附的重要孔隙介质。

孔隙测量显示,蒙脱石以3~6 nm的小孔占优势,高岭石以20~80 nm 中-大孔为主,伊蒙混层矿物中两类孔隙都很发育。

绿泥石和伊利石孔隙率较低,均以中-大孔为主。

虽然6 nm 以下的微-小孔不一定是黏土矿物孔隙的主要构成,但它们是孔隙内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20 nm以下的孔隙是吸附气的主要储存场所。

各种黏土岩、粉砂岩及石英岩的内表面积与其甲烷吸附性能具有相同的大小次序: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粉砂岩>石英岩,而它们的内表面积与最大甲烷吸附量显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指示黏土矿物的气体吸附能力受其孔隙内表面积的控制。

研究表明,页岩储层天然气吸附能力主要决定于小于20 nm,特别是小于6 nm微孔隙的发育程度,岩石类型及成因间接地影响其孔隙特征和吸附能力。

%Clay minerals are important porous media of natural gas adsorption in gas shale reservoirs. Por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montmorillonite has dominant micropores of 3-6 nm, kaolinite mainly meso-macropores of 20-80 nm,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 are of the two types of pores at the same time. Porosities of chlorite and illite are low, mainly the meso-macropores. Although micro-mesopores less than 6 nm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ores in clay minerals, they are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internal surface area. Less than 20 nm micro-mesopores are the important storage sites of adsorbed gas. The internal surface area of a variety of claystone, siltstone and quartzite and thei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ane have the order of:Montmorillonite>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 > kaolinite > chlorite >illite > siltstone > quartzite, and their internal surface area display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amount of methane,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nal surface area of clay minerals control its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Studies show that the natural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hale reservoir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abundance of less than 20 nm, in particular less than 6 nm pores, the rock type and causes indirectly affect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238-244)【关键词】黏土矿物;内孔隙;比表面积;甲烷吸附;页岩气【作者】吉利明;邱军利;宋之光;夏燕青【作者单位】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由于干酪根和黏土矿物中存在大量的微孔隙, 因此两者被认为是气页岩储层中决定吸附态天然气含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同时这些微孔隙也为页岩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气体释放和渗流的通道。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概述页岩是一种含有可矿化有机质的沉积岩层,其中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其中包含大量的甲烷。

页岩能够对甲烷进行吸附,这种吸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了解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页岩气的储存和开采。

影响因素1. 粘土矿物类型页岩中的粘土矿物是影响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因此会对吸附能力产生明显影响。

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它们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对甲烷分子的吸附具有显著影响。

2. 岩石孔隙结构岩石的孔隙结构是影响甲烷吸附容量和速率的重要因素。

页岩的孔隙结构主要包括微孔和介孔,其中微孔对甲烷的吸附贡献较大。

微孔的尺寸和分布对吸附速率和容量有明显影响,孔隙结构越复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越大。

3.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页岩对甲烷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能力会减弱,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的热运动变大,使得吸附分子的在岩石表面上停留时间减少。

压力的增加会使得吸附容量增加,这是因为增加的压力会使得甲烷分子更容易被岩石表面吸附。

4. 甲烷分子大小和形状甲烷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对吸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较小的分子更容易进入微孔和介孔中,因此对吸附能力贡献较大。

此外,分子形状也会影响吸附过程的速率和效果。

吸附曲线特征吸附曲线是描述页岩对甲烷吸附能力的曲线图。

吸附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Monolayer吸附阶段Monolayer吸附阶段是吸附曲线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吸附速率最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甲烷分子首先进入岩石孔隙,发生单层吸附,填充了岩石表面的可吸附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逐渐减缓。

2. Multilayer吸附阶段Multilayer吸附阶段是吸附曲线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吸附速率逐渐减缓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甲烷分子进一步进入孔隙,形成多层吸附。

页岩有机孔缝中水桥对于气体吸附流动的影响机制

页岩有机孔缝中水桥对于气体吸附流动的影响机制

页岩有机孔缝中水桥对于气体吸附流动的影响机制好家伙,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稍微有点复杂,但又挺有意思的话题——页岩有机孔缝中水桥对于气体吸附流动的影响机制。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头大?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解锁,简单又有趣,绝对不让你困惑。

你知道,页岩这个东西其实挺神奇的,它既不是土也不是石头,更像是天然的储气库。

就拿气体吸附流动来说,页岩里的有机孔缝简直就是天然的“迷宫”,气体想要在里面自由穿梭,可难了——就像你在百货商场里绕来绕去,根本找不到出口一样。

而这个迷宫中,水桥的存在恰恰像是一个小小的障碍,它的作用可不简单,不信你接着看。

得给你普及一下水桥的基本概念。

咱们可以想象,水桥就是液态水在孔缝中形成的一种连接现象。

你想啊,孔缝之间本来是干巴巴的,但一旦水分渗透进来,它们就像小桥一样,把两个孔缝连接起来了。

这时,水桥就开始“捣乱”了,直接影响到气体的流动和吸附过程。

你看看,水桥对气体吸附的影响就像在滑冰场上撒上一层水,原本流畅的滑行立马变得拖沓,速度也慢了不少。

那水桥是如何影响气体流动的呢?其实很简单,水桥就像是一道屏障,把气体流动的“路”给堵住了。

气体要是想顺利通过孔缝,它就得绕开这些水桥。

咱们都知道,气体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力可不小,水桥一存在,气体分子就有点“卡壳”了。

就像是你在餐馆里吃饭,突然有个大桌子挡住了你和服务员之间的距离,原本的畅通无阻一下就被打破了。

水桥让气体吸附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气体的“旅行”时间。

说白了,气体流动的速度慢了,效率降低了。

你要是说,水桥到底对气体吸附有啥影响呢?这个影响可大了去了。

你得知道,页岩的孔隙结构非常复杂,水桥一旦形成,就像是给气体吸附加上了“隐形手铐”。

水桥使得气体在孔隙中无法像在高速公路上一样自由行驶,而是像在小巷子里开车,拐来拐去,充满了不确定性。

水桥还可能改变气体和孔隙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气体分子与孔隙壁的吸附能力。

就好比你给气体提供了一个家,但突然间加了很多杂物,使得气体无法顺利安顿下来,整个吸附过程变得不那么顺利了。

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

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

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陈磊;姜振学;温暖;高凤琳;王朋飞;纪文明;姜伟佳【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纳米孔隙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五段的6个页岩样品进行了分形分析。

通过对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的分析表明,页岩在相对压力为0~0.5和0.5~1时具有不同的吸附特征。

利用Frenkel-Halsey-Hill( FHH)方程计算得到两个分形维数D1和D2。

甲烷的吸附性能随着D1和D2的增加而增强,其中D1对吸附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表明,D1代表由于页岩表面不规则性产生的孔隙表面分形特征;而D2代表的是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其主要受页岩组分(有机碳含量、石英、黏土矿物等)和孔隙参数(平均孔径、微孔含量等)控制。

更高的分形维数D1对应更不规则的孔隙表面,为甲烷吸附提供更多的空间。

而更高的分形维数D2代表更复杂的孔隙结构以及孔隙表面更强烈的毛细凝聚作用,进而增强甲烷的吸附能力。

因此,页岩孔隙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越复杂,甲烷吸附能力越强。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or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ethane adsorption ca -pacity of shales , fractal analysis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6 fresh shale samples from the Sichuan Basin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otherms of nitrogen gas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hales have distinct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t relative pressure of 0~0.5 and 0.5~1.Two fractal dimensions D1 and D2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fractal Frenkel-Halsey-Hill (FHH) method.The two fractal dimensions, D1 and D2, hav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with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hales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s asD1 and D2 increase , and D1 has greater impact on the adsorption .Further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D1 represents fractals from pore surface ar-ea generated by surface irregularity of shales , while D2 characterizes fractals related to pore structures th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composition (e.g., TOC, clay minerals, quartz) and pore parameter (e.g., pore diameter, micro-pores content) of shales.Higher fractal dimension D1 corresponds to more irregular surfaces that provide more space for methane adsorption .Higher fractal dimension D2 represents higher heterogeneity of pore structure and higher capillary condensation on pore surfaces that increase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refore, more irregular shale surface and more homogeneous pore structure result in higher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hales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9页(P31-39)【关键词】页岩气;分形维数;吸附性能;氮气吸附;四川盆地【作者】陈磊;姜振学;温暖;高凤琳;王朋飞;纪文明;姜伟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随着能源短缺局面的日益严峻,页岩气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1]。

甲烷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关系的研究

甲烷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关系的研究

甲烷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关系的研究冀有俊;杨钊;贺彬艳;李静伟【摘要】Activated carbons were prepared from TaiXi anthracite, and their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PSD) and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of metha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activated carbons had large micropore volume. Linear fi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ive range of pore size for methane adsorbing was 0.60nm-1.15nm, and the pores with the size over this range acted as the channels i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methane.%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制取不同活化程度的活性炭。

利用甲烷吸附量、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对其吸附性能及孔隙结构进行表征。

研究发现,制备的活性炭拥有发达的微孔结构,线性拟合表明0.60nm~1.15nm范围内的微孔结构为甲烷吸附有效区间,大于此范围的孔结构在甲烷吸附过程中起通道作用。

【期刊名称】《天然气化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无烟煤;活性炭;孔径结构;甲烷吸附量;单层吸附【作者】冀有俊;杨钊;贺彬艳;李静伟【作者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4.11进入21世纪,能源紧张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页岩黏土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页岩黏土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页岩黏土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李靖;李相方;王香增;辛一男;韩俊峰;石军太;孙政;王蕊【期刊名称】《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48)005【摘要】考虑储层原始含水特征,甲烷在页岩的吸附特征属于气液固三相复杂作用结果,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吸附能力,将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量评估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页岩水分主要分布于黏土等无机矿物孔隙内部,分析了甲烷-水膜-页岩黏土三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甲烷在干燥黏土表面吸附满足气固界面Langmuir吸附特征,在黏土水膜表面吸附满足气液界面Gibbs吸附特征,在气液固三相作用下满足“气固”与“气液”界面混合吸附特征;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尺度孔隙内含水饱和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小孔隙可以被水分充满,而大孔隙仅吸附一定厚度水膜。

因此,水分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小孔隙被水分阻塞而失去吸附能力;大孔隙表面水膜改变甲烷吸附特征(气固界面吸附转变为气液界面吸附),以黏土样品为例,两者综合效应可以致使甲烷吸附能力降低约90%。

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水分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机理,将为建立合理评价页岩吸附气含量的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Methane adsorption in shale is the result of gas-liquid-solid interaction when considering water saturation in actual condition. And the moisture (water saturation)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will likely make shale gas resources misestima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ethane, water film and clay base on adsorption theory, and results reveal that: (1) methane adsorption on clay (dry) couldbe described by gas-solid interface Langmuir adsorption equation;(2) methane adsorption on water film could be described <br> by gas-liquid interface Gibbs adsorption equation;(3) gas-liquid-solid interaction could be described by ’gas-solid’ and ’gas-liquid’ integrated equation. Meanwhile, we find that water saturation distribution is significantly effected by pore size, and micropores could be filled with water in certain condition while macropore only bound by water film.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moisture on methane adsorption is mainly for two aspects: (1) micropores which blocked by water are invalid for methane adsorption;(2) macropores bounded by water film change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methane adsorption (from gas-solid interaction to the gas-liquid interaction), and the overall effect could decreas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by 90%in our study. Our present work reveals mechanism of moisture effect on the shale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s of evaluating the adsorbed gas in shale gas reservoir more accurately.【总页数】12页(P1217-1228)【作者】李靖;李相方;王香增;辛一男;韩俊峰;石军太;孙政;王蕊【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7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陆梁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相关文献】1.泥页岩中黏土矿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J], 李全中;蔡永乐;胡海洋2.不同含水条件下黏土孔隙分布特征及甲烷吸附能力 [J], 冯东;李相方;王香增;李靖;石军太;张涛;李沛桓;陈宇3.页岩黏土孔隙气-液-固三相作用下甲烷吸附模型 [J], 李靖;李相方;李莹莹;石军太;白艳改;徐敏;赵天逸4.禹州煤田煤系泥页岩黏土矿物对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 [J], 彭超;潘结南;万小强;朱绍军;王小玉;董永智5.页岩无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量化模型 [J], 李靖;李相方;王香增;李莹莹;石军太;冯东;白艳改;徐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

页岩对甲烷的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曲线特征一、引言页岩气是指储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

目前,页岩气的开采已经成为了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

而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甲烷吸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吸附曲线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页岩对甲烷的吸附。

二、影响因素(一)温度温度是影响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在相同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量会减少。

这是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甲烷分子与页岩孔隙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减弱。

(二)压力压力是影响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升高,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量会增加。

这是由于随着压力升高,甲烷分子与页岩孔隙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增强,从而导致甲烷分子更容易被吸附在页岩孔隙表面上。

(三)页岩类型页岩类型也是影响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页岩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因此对甲烷的吸附能力也不同。

例如,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比石英质页岩具有更高的甲烷吸附能力。

(四)孔隙结构孔隙结构也是影响甲烷在页岩中吸附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孔隙会对甲烷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力,从而影响其吸附能力。

例如,直径小于2纳米的微小孔隙对甲烷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三、吸附曲线特征(一)Langmuir 吸附等温线Langmuir 吸附等温线是描述单层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等温线模型。

在 Langmuir 模型中,假设固体表面上只有一种吸附位点,且该位点只能吸附一个分子。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通常呈现 S 形曲线,其特点是在低压下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压下吸附量趋于饱和。

(二)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是描述多层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等温线模型。

在 Freundlich 模型中,假设固体表面上有多种吸附位点,每个位点可以吸附多个分子。

页岩气储层吸附气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页岩气储层吸附气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18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现今油气研究方面的重点项目。

页岩气藏和普通气藏有着较大的不同,它是烃源岩同时也是储集层,渗透率非常低,开发难度大。

页岩气藏中,吸附气含量占总含气量的20%~80%,所以,研究吸附气含量是评价页岩气含气量的关键。

依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不同地质地区所含有的页岩气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并针对吸附气的解吸法开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1 页岩气的基本特性页岩气是由持续不断的生物化学成分在外界因素不断干扰下形成的混合物质,它拥有饱含气性的显著特征,同时具有能在多种岩性封闭以及相对短的运移距离。

在我国分布的页岩气主要是指分布在暗高碳泥页岩中或者是色泥页岩,同时有自然生成自然储存、隐蔽聚集等这些特点。

和其他常规天然气进行比较,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有开采时间更长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页岩的微隙和裂缝能够让页岩气带有连续的分布特点。

2 页岩气储层吸附量的影响条件2.1 物理性质对吸附量的影响1)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一些物理矿物对吸附量的影响比较大,页岩气藏中的粘土物质对甲烷的吸附量有很大的联系。

相关的研究可以证实蒙脱石或者伊利石都对气体的吸附量有很大的影响,再经过相关粘土物质对甲烷的温吸实验也可以证明其他粘土物质对气体的吸附量也有很大不同。

2)通过表面的孔径大小的影响,吸附是指发生在吸附在表面的一种行为,通过孔隙中进行充填物质的原理,在孔隙中可以发生相关凝结作用。

所以,页岩气表面越大,气体的溶质的吸附量就会相应增加。

相关科研机构也曾经做过研究,发现页岩的孔隙结构对相关的吸附量的影响是呈正比的。

3)压力和温度的影响,页岩表面的甲烷气体通过作用可以发生物理吸附作用,当温度不断的升高则吸附量就会持续的降低,这是由于物理的吸附作用能够产生降低和放热的过程。

吸附量的增加是由于吸附质的平衡压力或浓度增加。

这种吸附能力可以理解为气体在吸附剂进行一种液化的状态,所以吸附的沸点和临界值越高,对吸附的作用更为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 u Yug ua ng , He S h e ng , Yi J i z he ng , Zh a ng Ba i q i a o , Che n Xu e h u i 2 W a n g Yi , Zha n g J i a n k u n , Ch e n g Chu n y a n g
吸 附等 实验 测试 ,探讨 页岩 孔隙 结构特征 对 甲烷 吸附 能力 的影响 。 高演化 程度 的古 生界 海相 富有机 质 页岩储 集层 中 发 育 大量有机 质孔 隙 ( 孔 径 多小 于 5 0 a m) ,页岩 比表 面和 甲烷吸 附量 随有机碳 含量 的增加 而增 大 ,说 明有机质 孔 隙 是 控 制高 丰度 页岩 甲烷 吸 附 能力 的最 主要 因 素。 由于有机碳 含 量低 和热 演化程 度低 ,低 丰度 海相 页岩 和 陆相 页岩 中 有机质 孔 隙发 育程度 有 限, 页岩储集 空 间主要 由 3 0 n m~4 . 5 u m孔 径 的无机 孔 隙构 成 ,黏土矿 物孔 隙为 甲烷 吸附提 供 了更多 的 比表 面 ,成为 影响其 甲烷 吸 附能力 的重 要 因素。 随着 成熟度 增加 ,页岩储 集层 的主 要孔 隙 网络系 统 由无 机 孔 隙向有机质 孔 隙转变 ,有利 于提 高 页岩 吸附 能力 。 图 7表 2参 3 3
关键词 :页岩 ;孔 隙类型 ;孔 隙结构 ; 甲烷吸 附性 中图分 类号 :T E l 2 2 文献标识 码 :A
Ef f e c t o f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n me t ha ne s o r p t i o n c a pa c i t y o f s ha l e s

பைடு நூலகம்
( 1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e c t o n i c s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s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Ge o s c i e n c e s a n d Mi n i s t y r fE o d u c a t i o n , Wu h a n 4 3 0 0 7 4 , C h i n a ; 2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J i a n g h a n Oi l ie f l d B r a n c h C o m p a n y ,
S i n o pe c , Wu h a n 4 3 0 2 2 3 , C hi n a )
Abs t r ac t :S a mp l e s f r o m t h e l o we r Pa l e o z o i c ma r i n e s h a l e a n d Me s o z o i c c o n t i ne n t a l s ha l e i n t h e we s t o f mi d d l e Ya ng t z e r e g i o n we r e t a k e n t o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e e fe c t of p or e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n t he me t ha ne s o r p t i on of s ha l e u s i n g ie f l d e mi s s i o n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e( F E・ S E M) , l o w p r e s s re u N2 i s o t h e r m a n a l y s i s a n d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me t h a n e s o r p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A ma s s o f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p o r e s ( mo s t l y wi t h p o r e d i a me t e r l e s s t h a n 5 0 n m)h a v e b e e n f o u n d i n t h e h i g h t h e ma r l e v o l u t i o n ma r i n e s h a l e r i c h i n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 Th e
DO I : 1 0 , 1 1 6 9 8 / P E D. 2 0 1 4 . 0 2 . 1 7
页岩 孑 L 隙结构对 甲烷 吸附能 力的影 响
侯 宇光 ,何 生 ,易积 正 2 ,张柏桥 2 ,陈学辉 一,王亿 ,张建坤 ,程春 阳
( 1 .中国地质 大学 ( 武 汉) 构 造 与油气资 源教育 部重 点实验 室;2 .中国石化 江 汉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4 1 3 0 2 1 1 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 业务 费专项资金 资助 项 目 ( C UG L1 1 0 2 4 7) ; 构造 与油气资源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基金项 目 ( T P R 一 2 0 1 3 - 1 9) ;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 ( 2 0 1 1 Z X0 5 0 0 5 — 0 0 2) 摘要 : 以中扬子 西部 下古 生界海相 页岩和 中生界 陆相 页岩 为对 象 ,通过场 发 射扫描 电镜 、氮 气吸 附和 高压 甲烷 等温

2 4 8 2 0 1 4年 4月






VO1 . 41 N O. 2
PETR 0LEUM EX PL0R AT1 0N AN D D EV ELoPM EN T
文 章编 号 :1 0 0 0 - 0 7 4 7 ( 2 0 1 4 ) 0 2 — 0 2 4 8 . 0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