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物理考点双向细目表

90.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91.实验十二: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92.实验十三: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93.实验十四: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考点数
比 率
Ⅱ
10.超重和失重
Ⅰ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Ⅱ
12.抛体运动
Ⅱ
13.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加速度
Ⅰ
1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Ⅱ
15.离心现象
Ⅰ
机械能
16.功和功率
Ⅱ
17.动能动能定理
Ⅱ
18.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19.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万有引力定律
20.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Ⅰ
57.理想变压器
Ⅰ
58.电能的输送
Ⅰ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59.简谐运动
Ⅰ
60.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Ⅱ
61.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
Ⅰ
62.受迫振动和共振
Ⅰ
63.机械波
Ⅰ
64.横波和纵波
Ⅰ
65.横波的图像
Ⅱ
66.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Ⅱ
67.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Ⅰ
68.多普勒效应
Ⅰ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69.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Ⅱ
21.环绕速度
Ⅱ
22.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Ⅰ
23.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Ⅰ
电场
24.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
25.静电现象的解释
(完整版)《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word版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6.查熔点表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
√
6.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7.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8.液化现象
√
9.液化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化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2功的原理
√
3.机械效率
√
4.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乐音、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
3.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热现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
3.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热现象
熔化和凝固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滑
轮
5.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的作用
(G 物+G 动)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 素 2、功的单位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 解决有关问题 4、功率的概念 5、功率的单位及单位 换算 6、运用功率的公式解 决解决有关问题 7、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8、机械效率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焦耳 J W=Fs W=Gh
s t
惯性及 牛顿第一定 律
9.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只能说有或具有,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 惯性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这一定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Pa, 2 1 帕=1 牛/米 固体压强 P=
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物理课本 26 厘米,铅笔长度 18 厘米;一元硬币直径 2 厘米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避免,可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 米/秒=3.6 千米/小时 v=
大气压强
9.托里拆利实验 10.大气压随高度增加 而减小
流体的压 强与流速 浮 力 浮 力
1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点分析及双向细目表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点分析及双向细目表紫茶中学吴杰华2019年广东中考题难度适中,考查方向能紧密结合考点考纲,对比起2018年的中考题,今年的试题更侧重于对“物理应用于生活”这方面知识点,前面的题目较易,后面的题目比较新颖,所以对于灵活性不高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这一年的中考也指示了初中物理教师今后教学方向不能只注重记背,还应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一大题选择题各小题的考点分布分别是: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第1小题)、力(第2小题)、原子结构(第3小题)、质量、晶体、密度、比热容(第4小题)、声(第5小题)、电(第6小题,U-I关系)、电(第7小题,家庭电路);从以上考点可以看出,整体的难度都不大,但综合性极强,个别题目例如第4小题不再是围绕单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考查,我觉得今年的中考题是向教师学生指引出以后中考的一个大方向:题目的骨干部分是一个知识点,但个别选项中还会涉及其他的知识。
第二大题填空题各小题的考点分布分别是:机械能(第8小题)、热机(第9小题)、光的反射(第10小题)、电动机的原理(第11小题)、温度计及体温计(第12小题)、重力、浮力、密度(第13小题,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算是压轴题)、电路分析(第14小题,作为压轴题,考查电热功率,涉及动态电路);第二大题的考点分布均匀,难度适中,基本上每题都是围绕着一个知识点展开,个人认为没有第一大题新颖。
各个题目的知识点都算是重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第13、14题作为压轴题难度比较大,13题可作为实验题,14题可作为计算题,特别是第14题一般是作为计算题的压轴考查内容——电热功率分析,却被提到填空题这里,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太理想。
学生在该题作答时,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得分率偏低。
全题围绕一个知识点(并且是难点),没有梯度,也没有广度,这样虽然能筛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但会导致该题的得分出现两极分化悬殊。
第三大题的考点分布分别是:杠杆力臂(第15(1)小题)、光现象(第15(2)小题,反射和折射)、简单电路(第15(3)小题)第三大题的作图题考查范围没有超出预估范围,虽然笔者考前会觉得电学可能仍是家庭电路这点是猜错了,但简单电路连接还是有训练过滴(嘻嘻,低调低调)。
2019最新中考物理名校试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次数
A B C D 12345678
√
√ √
√ √
√
9
机械 1.有用功、 效率 额外功、总功
2 功的原理
3.机械效率
4.用机械效 率的公式解决 有关问题
5.测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机械 1.动能、重 能 力势能、弹性 势能
2.动能、势 能的相互转化
声 声音 1.声音是由 现 的产 物体的振动产 象 生和 生的
3.凝华过程 中放热及其应 用
内 分子 1.扩散现象
能 理论 2.分子动理
和
热 量
热量
论的基本观点 1.物体的内
能
比热
容 2.改变内能
的两种方法
3.热量及其
单位
比热 1.燃料的热
值
√ √
√ √
√
√ √ √
√ √
√
14
容 2.比热容的
√
概念
3.比热容的 √
单位
4.查比热容
√
表
5.应用比热
√
容解释有关现
√ √
√ √
√
8
滑轮
平衡条件解决 有关问题 1.动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 与作用
2.滑轮组的 作用、绕线与 组装
内 知识 容点
分项细目
功 1.做功的两 个必要因素 2.力的单位
3.运用功的
公式解决有关
功
问题
和 功率 1.功率的概
能
念
2.功率的单 位及单位换算
3.运用功率 的公式解决有 关问题
√
√
水平要求
4.电流的方 √ 向
5.电流的单
√
位及 1.电压的作 √ 用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教学提纲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变速运动
1.平均速度的意义
√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
惯性
1.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
√
2.惯性定律
√
压强
压力与压强
1.压力的概念
√
2.压强的概念
√
3.压强的单位
√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
5.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液体内部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2.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3.连通器的应用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电功和电功率
电能和电功
1.电功的概念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4.读电能表的示数
√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高中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缺少3-4)

高中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缺少 3-4)
1考 2考
3考
4 考 5考 6 考
必修一 内容
二 1、运动、 参考系(A)
运 空 间 和 时 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
动间
述空间位置(A)
的
时间和时刻(A)
描 2、质点和 质点(A)
述 位移
位移和路程(B)
矢量和标量(A)
3、速度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B)
加速度
加速度(B)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 象(A)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 象(A)
三 1、匀变速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 直 线 运 动 (A)
变 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速
规律(C)
直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线
图象(B)
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动
图象(A)
的 3、自由落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A)
研 体运动
究滑动摩 相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压
擦力大小 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缺少 3-4)
与物体间 2、理解课本实验装置探究滑 压力的关 动摩擦力的优点
系 实验四:验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 证力的平 形定则 行四边形
定则 实验五:实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 验探究,加 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速度与力、 2、利用图象来探究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 质量、力的关系
4、平衡条 平衡条件的应用(C)
件的应用
六 1、牛顿第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A)
力 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B)
物体的惯性(A) 与
2、牛顿第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运
二定律 动
(C)
力学单位制(A)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全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2功的原理
√
3.机械效率
√
4.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乐音、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2.重力的方向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6.查熔点表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
√
6.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7.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8.液化现象
√
9.液化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摩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
3.滚动摩擦
√
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
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
2.光的反射规律
√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
√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5.平面镜成像特点
√
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
3.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热现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
3.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热现象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现象
√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质量和密度
质量
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
4.托盘天平的调节
√
5.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
6.用量筒测体积
√
密度
1.密度的概念
√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2.重力的方向
√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6.查熔点表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
√
6.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7.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8.液化现象
√
9.液化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化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
惯性
1.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
√
2.惯性定律
√
压强
压力与压强
1.压力的概念
√
2.压强的概念
√
3.压强的单位
√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
5.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液体内部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2.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3.连通器的应用
√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
5.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
内容
知识点分项细目水平Fra bibliotek求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参照物
√
3.机械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
3.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4.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变速运动
1.平均速度的意义
√
4.用电压表测电压
√
电阻
1.电阻的概念
√
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
5.读电阻箱的示数
√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
3.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
电阻的串并联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2功的原理
√
3.机械效率
√
4.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乐音、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
5.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滑轮
1.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与作用
√
2.滑轮组的作用、绕线与组装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功和能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2.力的单位
√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功率
1.功率的概念
√
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2.托里拆利实验
√
3.大气压现象
√
4.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
5.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
浮力
浮力
1.浮力
√
2.浮力产生的原因
√
3.阿基米德原理
√
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
2.运用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简单机械
杠杆
1.杠杆
√
2.力臂的概念
√
3.画力臂
√
4.杠杆平衡条件
√
2.升华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3.凝华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内能和热量
分子理论
1.扩散现象
√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热量
比热容
1.物体的内能
√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
3.热量及其单位
√
比热容
1.燃料的热值
√
2.比热容的概念
√
3.比热容的单位
√
4.查比热容表
√
5.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
6.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
4.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
5.识别串、并联电路
√
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
7.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
电流定律
电流
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2.电荷[量]及单位
√
3.电流的形成
√
4.电流的方向
√
5.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6.用电流表测电流
√
电压
1.电压的作用
√
2.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电功和电功率
电能和电功
1.电功的概念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4.读电能表的示数
√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
热机
1.热机的能量转化
√
2.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3.热机的效率
√
能量守恒定律
1.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
2.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