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课件
合集下载
对外经贸政策PPT课件

4、继续实行利用外资政策
我国具有继续吸引外资 的比较优势。
跨国投资的实践表明, 资金盈缺不是决定资金流 向的最重要因素。发达国 家吸收了全球2/3以上的跨 国投资,美国和英国是吸 收投资最多的国家。
资本流动搭载技术、知 识、管理、观念、人才、 品牌市场等要素,吸收外 资与集成全球优势资源可 统一于一个过程。
B.非关税壁垒
a.数量性措施
主要形式有进口配额、 进口许可证等。
b.价格性措施
进口押金 最低限价
c.技术性措施
技术标准 安全卫生检疫规定 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d.法规性措施 国家立法 歧视性政府采购
(2)“奖出”政策
A.出口信贷
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 信贷。前者提供给本国出 口商;后者提供给外国进 口商(优惠贷款)。
从区域看,外商直接投资 多集中于东部;从产业看, 偏重于第二产业。
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在合资谈判阶段,国有资产特 别是无形资产被低估;在生产运 营阶段外商高价进口设备和原材 料、低价出口以转移利润,虚亏 实盈以逃避税收;在合资结束时, 共同开发形成的产品、商誉经常 被外商独占。
(2)间接利用外资
“限进”
一方面限制进口数量, 保护本国产业,防止外国商 品冲击本国市场;另一方面 限制进口品种,重在防止有 害商品进入。
“奖出”
鼓励增加出口,特别是鼓 励本国供应过剩、有比较优 势、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 以提高出口效率。
(1)“限进”政策
A.关税壁垒
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包括反补贴税、反倾销 税等)
一、对外贸易及其政策
对外贸易是国与之间 的商品交换,由进口和 出口构成,分为货物贸 易和服务贸易两种形式。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学ppt(完整版)第2章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货币政策的目标
02
稳定物价
促进经济增长
03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实现充分就业
1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货币政策的工具
3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02
再贴现率
03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02
03
04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 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宏观经 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
两者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 延伸和拓展。
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总体经济问题。微观 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学关注总体经济指 标和政策效应。
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 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治理政策
关系
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 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 之亦然。
治理政策
针对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岗位;加 强职业培训和再教育以提高劳动者技能;完善劳动力市场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歧视。
政策实践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如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技术创新、改善制度环境等。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潜在风险和挑战,确保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课件5完

2 科技创新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产出的提高具有们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国家和政府 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政策,研究因素如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它是了解现代经济 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础。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出口、进口和贸易壁垒。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对宏观经济有深远影响。
3 失业率
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比例,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是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出口和进口
国际贸易是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面。
3 经济增长率
衡量经济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政策制定,涉及国家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 失业和相关政策等。了解宏观经济学是理解现代经济的关键。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G D P (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普遍上涨;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过少,物价普遍下 跌。
宏观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体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2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货币流通和信贷活动,以达到稳定价格和促进 经济增长的目标。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产出的提高具有们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为国家和政府 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政策,研究因素如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它是了解现代经济 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础。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出口、进口和贸易壁垒。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对宏观经济有深远影响。
3 失业率
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比例,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是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出口和进口
国际贸易是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面。
3 经济增长率
衡量经济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简介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运行和政策制定,涉及国家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 失业和相关政策等。了解宏观经济学是理解现代经济的关键。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G D P (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普遍上涨;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过少,物价普遍下 跌。
宏观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体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2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货币流通和信贷活动,以达到稳定价格和促进 经济增长的目标。
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pptx

2、资本(存量)的决定
▲资本存量的由投资量决定,而 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可贷资金市 场获得
▲可贷资金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 行借贷活动的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时,市场实 际利率达到均衡,投资量同时决定
3、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实现
▲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含义
● 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一定时期 内,投资融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 投资或贷款所需要的资金总量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4、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工作年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移民因素 ▲其他经济活动的价值 家用设备的进步,释放了 家庭劳动时间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1、劳动市场均衡的含义: ▲劳动市场达到供求相等状态 ▲在劳动市场均衡条件下,存在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潜在GDP
率具有了调解劳动市场供求的能力, 决定了自然失业率
● 导致自然失业率变动的因素 人口变动 失业津贴 技术结构变动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劳动市场
人口增加导致 劳动供给增加
LS0
LS1
实际工资率 35 下降 15
充分就业 增加
LD
0
200 300
劳动(10亿小时/年)
▲工作配给(job rationing) 非市场化的分配工作岗位的方法
▲资本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曲线 的位置
资本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劳动 需求增加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50
40
30
a
25
b
c
20
10
MP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共26页

▲经济增长的特征 ★潜在GDP持续增加 ★各国经济增长持续差异化
美国的经济增长(1960-2019)
各国(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波动
★实际GDP围绕潜在GDP波动,产生 经济周期
衰退和扩张 波峰和波谷 ★ 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 卢卡斯楔形(Lucas Wedge)P88 奥肯缺口(Okun Gap)P88
1、明确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材第5、6章)
2、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教材第11章)
3、分析长期总供给的决定和变化 (教材第7、8章)
4、分析总需求的决定(教材第12章) 5、应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现实经济状况
(教材第13章) 6、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作用
( 算(1960-2019)
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60-05)
结论
1、从理论上阐明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波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增长
2、在现实中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归根到底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总量分析方法
▲三个主体 家庭、企业、政府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
▲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哪些总量是判断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变量?
二、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特征的描述 ▲建立经济模型的步骤
★观察和衡量 ★假设 ★检验 ▲建立模型的目的
解释和预测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 与微观经济学
一、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应用范围
▲经济增长的利益与成本
卢卡斯楔形
奥肯缺口
2、就业和失业 ▲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就业增加或失
业增加 ▲失业率提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减少了产品的生产 ★导致个人收入下降 ★使得个人人力资本下降 ★带来社会和政治问题
美国的经济增长(1960-2019)
各国(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波动
★实际GDP围绕潜在GDP波动,产生 经济周期
衰退和扩张 波峰和波谷 ★ 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 卢卡斯楔形(Lucas Wedge)P88 奥肯缺口(Okun Gap)P88
1、明确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材第5、6章)
2、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教材第11章)
3、分析长期总供给的决定和变化 (教材第7、8章)
4、分析总需求的决定(教材第12章) 5、应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现实经济状况
(教材第13章) 6、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作用
( 算(1960-2019)
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60-05)
结论
1、从理论上阐明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波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增长
2、在现实中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归根到底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总量分析方法
▲三个主体 家庭、企业、政府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
▲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哪些总量是判断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变量?
二、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特征的描述 ▲建立经济模型的步骤
★观察和衡量 ★假设 ★检验 ▲建立模型的目的
解释和预测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 与微观经济学
一、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应用范围
▲经济增长的利益与成本
卢卡斯楔形
奥肯缺口
2、就业和失业 ▲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就业增加或失
业增加 ▲失业率提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减少了产品的生产 ★导致个人收入下降 ★使得个人人力资本下降 ★带来社会和政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1
经验分析: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
战后 年增长率
(%)
人均GDP
人均资本
年份
美国 日本 差异
美国 日本 差异
2.48 7.94 5.46 2.89 6.05 3.16
1950-1973 2.42 8.01 5.59 1973-1992 1.38 3.03 1.65
1950-1992 1.94 5.73 3.79
2)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人均GDP 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1929-1982年间,美国人均GDP增长中超
过77%归因于技术进步。 思考:人口增加会增加GDP,也会增加 人均GDP吗?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7
增长核算
丹尼森的经验分析
3) 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贡献
索洛剩余——对技术进步贡献的度量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1
增长核算
考虑欧拉方程
Y MPN N MPK K
令
MPN N MPK K ,1 - Y Y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2
增长核算
潜在产出的增长(总量增长)
dY dA dN dK (1 ) Y A N K
经济增长理论
51
y
储蓄率增加
y*1 y*0 y=Af(k) (n+)k s1 y s0 y
k*
0
k*
k
1
新古典增长模型
观察
2) 储蓄率的增加
尽管两国储蓄率不同,但若技术条件和人
口增长率相同,稳态增长率也将趋同。 高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人均产出和人均资 本水平,但并不影响长期增长率。
– 日本比美国增长速度快的原因并不是日本人 的储蓄比美国人高
增长核算
丹尼森的经验分析
1) 技术进步、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 是总量GDP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1929-1982年间,美国GDP总额的年均增
长率2.92%中,0.56%归因于资本积累, 1.34%来自劳动投入增加,1.02%归因于 技术进步。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6
增长核算
丹尼森的经验分析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9
增长核算
观察
2) 当人均资本不再增长时,人均产 出的增长只能依赖于技术进步。
dy dA dk y A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0
经验分析: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
趋同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经济赶上
另一个经济 战后日本的生活水准追上了美国 为什么日本能够追上美国?
y k 0 y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7
新古典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
Y K N n Y K N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8
新古典增长模型
增长过程
如果初始经济没有实现(y*,k*)·· ·· ··
那么一定意味着人均资本处于积累或
减少的动态过程中,进而推动经济趋 向(y*,k*)。
回忆
宏观经济学要解释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国家增长速度快,有些则
慢? 为什么一国有的时期增长速度快,有 时则慢?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
1820-1992年四国的人均GDP
美国 日本 人均GDP(1990)美元 挪威 孟加拉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5
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的内涵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2
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关系
香港 人 均 ( 对 数 尺 度 ) 新加坡 日本 美国
台湾
挪威
2013-7-25
GDP
孟加拉国
平均受教育年限 经济增长理论
33
增长核算
资本与劳动以外的要素
季节性因素
偶然性因素
如战争难民形成的劳动力短期流动
2013-7-25
资本与劳动以外的要素
自然资源
1) 美国的早期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因 于该国有充足而肥沃的土地
– 在1820-1870年间,土地面积以每年1.41% 的速度增加,对增长贡献很大。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0
增长核算
资本与劳动以外的要素
自然资源
2) 挪威突发性的增长大部分归因于其 丰富的石油储量的发现与开发
经济增长理论
34
增长核算
结论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和技术 进步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5
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假设
1) 没有技术进步 2) 储蓄率(s)固定 3) 人口增长率(n)固定 4) 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报酬递减且 为正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6
新古典增长模型
5) 6) 7) 8) 没有政府、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不考虑货币因素 简单生产函数
达到新 的水平
回到原 来水平
产出立 即增长
55
经济增长理论
y
人口增长率下降
y*1 y*0 (n1+)k sy y=Af(k) (n0+)k
k*
0
k*
k
1
新古典增长模型
观察
3) 人口增长率的下降
提高了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水平,但降低
了稳态增长率。 长期增长率是外生的,等于人口增长率。
:资本收入份额;1
- :劳动收入份 额;dA/A: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理论 13
2013-7-25
增长核算
观察
1) 要素的贡献量 = 要素收入份额× 要素增长率 2) 如果劳动和资本的同比例增长, 产出也以同比例增加。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4
增长核算
观察
3) 提高一种要素的增长率并不能使 产出增长率提高同样的幅度 4)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在所有 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技术进 步所导致的产出增加的数额。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7
增长核算
dY dA dN dK (1 ) Y A N K
dy dA dk y A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8
增长核算
观察
1) 人均资本增长的提高不能百分之 百地提高人均产出增长
dy dA dk y A k
第七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内容
增长核算 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乘数-加速数模型(内因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
主要内容
一个现实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给我们带来 了什么好处?
经济增长理论
2013-7-25
3
增长核算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4
经验分析:战后美日经济的趋同
观察
3) 战后早期日本从西方积极引进技 术,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追赶” 来实现的。
人均资本差异只能解释收入差异中的1.37
dk d( ) 0.25 5.46 1.37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25
新古典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
如果人均储蓄大于所需投资·· ·· ··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就会上升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5
新古典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
如果人均储蓄小于所需投资·· ·· ··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就会下降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6
新古典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
经济最终达到一对稳态值(y*,k*)
– 在1970-1990年间,挪威人均GDP从相当于 美国人均GDP的61%上升到77%。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1
增长核算
资本与劳动以外的要素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投资越高,GDP越高。
人力资本的差异可以解释国与国之间人均
GDP差异的80% 在工业化国家,人力资本的要素份额大。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9
增长核算
Y AF( N, K ) lnY lnA lnF( N, K ) dY dA dF( N, K ) Y A F(N,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10
增长核算
F ( N , K ) F ( N , K ) dN dK dY dA N K Y A F( N , K ) dA MPN dN MPK dK A Y dA MPN N dN MPK K dK A Y N Y K
边际报酬 递减使人 均产量的 增加速度 是递减的
k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39
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模型
出发点
总量投资与总量储蓄保持动态均衡, 即经济处于均衡增长。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40
新古典增长模型
基本模型
注意
K k l n k l n K l n N N k K N K n k K N K
7
增长核算
潜在产出的增长(总量增长)
考虑简单生产函数
Y AF(N, K )
Y:产出; N : 劳 动 ; K:资本; A:技术水平(全要素生产率)。
2013-7-25 经济增长理论 8
增长核算
潜在产出的增长(总量增长)
假设
1) 完全竞争市场 2) 规模报酬不变 3) 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且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