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14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课件PPT

4. 完成下列填空:Βιβλιοθήκη (一)1-4:打鼓前的( 安静 )
语速
语调
(较慢) (沉稳有力) (较快) (高昂激越)
安 塞 腰 鼓
(二)5-27: 隆隆隆隆的腰鼓
5-13:宏伟的 ( 场面 )
响声 ) 14-17:雄壮的( 后生 ) 18-22:击鼓的( 舞姿 23-26:奇丽的( )
(三)27-29:结束后的( 寂静 )(舒缓) (语调轻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jī bàn),容不得 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 一 个 安 塞 腰 鼓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 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mò)然 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 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 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 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 隆隆,隆隆。
好 一 个 安 塞 腰 鼓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 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安塞腰鼓
1.课前了解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
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 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 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 “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 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 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3安塞腰鼓授课课件 第1课时课件

导 思
3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 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关键词:生命、力量
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2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语势充沛,试举一例品析。
导 思
4
作者通过对安塞腰鼓的
描写,歌颂了什么?
课文初读感知
读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激昂的、高亢的,需大声朗读,但语速不宜过 法 快,特别是重音要处理好,如:“一捶起来/ 就发狠了,忘情了, 指 导 没命了!”句中的“发狠”“忘情”“没命”要重读,语势一
景 上,略有改动。这是一篇贴合时代精神的雄奇美文。20 世纪80
资 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
料 关键时期,整个民族的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
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
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这些体现了一
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气节
个比一个更强,要读出渐次增强的气势。再如:“耳畔/ 是一 声/ 渺远的/ 鸡啼”,要读得轻,语速要慢,“鸡啼”不重读,要 读成降调。整体朗读时,“打鼓前”要缓慢沉稳;“打鼓时” 要高亢有力,越来越快,读出激情;“打鼓后”要恢复缓慢的节 奏,读出戛然而止、余音绕梁的感觉。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1—4):写打鼓前的寂静,为下文蓄势。
3 安塞腰鼓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重点
2 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赏析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
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重点
3 通过想象,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chuí
捶
粱
骤
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搏
栗
陌
高粱 骤雨 酸枣 搏击 战栗 陌生
liang zhò u zǎo bó
lì mò
瞳仁 茂腾腾
蓦然
耳畔
烧灼
戛然而止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 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 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4)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 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 使人叹为观止。
腰鼓既是一种打击乐器,又是一 种民间舞蹈,腰间挂着腰鼓,一边跳 舞,一边敲打。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安 塞腰鼓。它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广 场舞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是陕 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 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 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 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 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 势磅礴,独具魅力。豪 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 强奔放的雄浑舞姿,充 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 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 个性。
看了这段视频录像,结合课文的 预习,你认识了( )的安塞腰鼓? (提示:最好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短 语、句子填空)
按照“我认识了( 塞腰鼓。”句式汇报。
)的安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鼓响之前 鼓响之时 鼓响之后 相关段落 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
1.自己读:默读1-4节,用横线画出描写后 生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其它描写的对象 。想想作者描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 2.互相说:我画的描写后生的词有 、 、 …… 我画的其它描写对象有 、 、 …… 3.轮流说:将作者描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腰鼓中蕴涵的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民族精神的热爱。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以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完成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以诵读为载体,情随文动,口随情诵,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把握、感受到腰鼓艺术中奔腾的生命力量,激发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活跃气氛)第一部分:感特色一、导入过程: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屏显:“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腰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百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指:演奏地点:黄土高原;演奏形式:常常是几百甚至上千人;美誉:天下第一鼓……)“天下第一鼓!”这荣誉了得!2、还有人评论道:屏显: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带领学生读——指导声音再提高点,感情再激昂点,儿化音再出来点,就更有味道了!)二、朗读课文,感知全文1、有位文学评论家这样评论:屏显: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这里有很多想法,我们对于像诗一样的作品,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预设:朗读。
)2、那今天这节课让同学们读得舒服,读得每个毛孔都舒畅了,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敢于站起来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的同学请举手。
(预设:生面面相觑,不敢举手)可怜的孩子们,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啊。
《安塞腰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全面把握鼓舞的内容。 学习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
生字词学习
亢 奋( kàng) 蓦 然( mò ) 叹为观止
晦 暗( huì) 羁 绊(jī ) 冗 杂( rŏng) 烧灼(zhuó) 戛 然而止( jiá )
高粱 躯体 凝聚
枣树 磅礴 陌生
蓦然 战栗 鸡啼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3.联想的内容是些什么样的情形?
“落日照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鸣风萧萧”
• 傍晚时分,斜阳给飘扬的大旗镀上一层金色, 在烈烈秋风中,千军万马整装待发。这是一 支能战胜任何顽敌的军队,有着锐不可挡的 力量。
“千里雷声万里的闪”
• 电闪雷鸣象征着着不可战胜的力量,对任何 障碍都能做到摧枯拉朽。
刘成章
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 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 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 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 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 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 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力量。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 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 雄浑粗 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 品读5-13段,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 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 量相辅相承的。
02 Part (观鼓舞 看场面)
1.朗读第 7 自然段,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飞溅()亢奋()晦暗()羁绊()
蓦地()冗杂()烧灼()辐射()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忘情:
(2)狂舞:
(3)闪射:
(4)火烈:
(5)飞溅:
(6)亢奋:
(7)晦暗:
(8)羁绊:
(9)蓦地:
(10)冗杂:
(11)大彻大悟:
3、合作探究
1.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1、读课文,本文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表演的?
2品析句子含义.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2.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3.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三、揣摩修辞的作用。
(一)
()
(三)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那个字?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总结反思
课题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理解句子含义.,揣摩修辞的作用。
一.导学明标1.出示目标2.齐读目标3.师解目标
二.自主学习
5、合作探究
主备人:段淑珍辅备人:学生姓名:第周第课时编号:
课题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词,熟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1、导学明标1.出示目标2.齐读目标3.师解目标
2、自主学习
1、作家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 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 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
鼓声的巨大力量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
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18~20写鼓声停止后的安静。
第一部分: 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你看到了 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茂腾腾的后生 一片高粱地 呆呆的腰鼓
安静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姿 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 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 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 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 使人叹为观止 。
变幻的舞姿
静 动
静
1~4写鼓响起来前的静,描述了 一群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 的后生。 5~17写腰鼓表演时候的热闹。
第一环节 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 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陕北安塞县有“腰鼓之乡”的美誉, 它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 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 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
近年来,安塞腰鼓先后在第 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 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 进行演出。2009年祖国60华诞国 庆庆典中,安塞腰鼓载着陕北人 们对祖国母亲的祝福欢舞在群众 游行队伍的行列中。
第二环节 欣赏安塞腰鼓
看谁读得准 高粱 瞳仁 燥热 战栗 陌生 鸡啼 酸枣树 亢奋 蓦然 骤雨 渺远 茂腾腾 咝溜溜 隆隆 惊心动魄 元气淋漓 奇伟磅礴 叹为观止
火 烈 的 舞 蹈 场 面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优教课件(第一课时)

目 Contents 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初读感知 02 生字学习
03 词语学习
04 课后作业
安塞腰鼓
目录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惊心动魄、戛然而止”等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12— 16段。
安塞腰鼓
目录 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 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安塞腰鼓
目录
点击
捶 chuí 捶打
生字学习
粱 liáng 高粱 枣 zǎo 大枣 栗 lì 战栗
骤 zhòu 骤雨 搏 bó 搏击 陌 mò 陌生
安塞腰鼓
目录 词语学习
茂腾腾 朴实 骤雨 强健
恬静 亢奋 蓦然 磅礴
惊心动魄 战栗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耳畔
渺远
安塞腰鼓
目录 初读感知
仔细听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序号,理清课文结构,给课文分 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安塞腰鼓
目录 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2—16段。
退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 小组合作学习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4. 了解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体会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腰鼓吗?看屏幕,这就是腰鼓。
你们了解腰鼓吗?(生根据预习搜集的资料回答)屏幕出示,齐读(腰鼓既是一种打击乐器,又是一种民间舞蹈,腰间挂着腰鼓,一边跳舞,一边敲打。
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安塞腰鼓。
它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广场舞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腰鼓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
(出示生字)这些是本课的生字,请第1小组的组长来读。
如果他读
得对,大家跟读,读得不对,大家就不要发出声音。
请每个小组的组长逐一检查本组其他组员生字的朗读,如果读得不对,本组成员帮助他。
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些生字描一个,再写一个。
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组成词,谁来读一读;
这些词语谁会读?
预习时,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例如:我理解了XX,它的意思是……)叹为观止:那精彩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
2. 本文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你找到了哪些?(指名读,指导读)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4)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这些句子有个共同点,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我们齐读这几个句子,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气势。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安塞腰鼓。
(播放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录像,结合课文的预习,你认识了()的安塞腰鼓?(提示:最好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短语、句子填空)待会儿由小组的2号代表小组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做好指导。
按照“我认识了()的安塞腰鼓。
”句式汇报。
三、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1. 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要求:小组讨论,由组长执笔,将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行会儿由小组的4号代表小组交流,小组的其他组员做好指导。
)
A. 学生自学、互学、师行间巡视适当参与。
B. 展示交流。
2. 作者是如何描写鼓响之前的静的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1—4节,学习要求:(行会儿由小组的3号代表小组交流,小组的其他组员做好指导。
)
C. 学生自学、互学、师行间巡视适当参与。
D. 展示交流。
(静态描写为文章后面写动蓄势(作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几段文字,注意读得舒缓。
四、达标检测,总结延伸。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安塞腰鼓,用得最多的是哪一个字?(好)安塞腰鼓好在哪里?作者怎么去描写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课后反复去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
元气淋漓:形容生命力旺盛,精神畅快。
茂腾腾:充满活力。
反义词:蔫巴巴
咝溜溜:一般指吃东西或吸气发出的声音。
这里指刮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