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有哪些
苏联是一个国家吗

苏联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当时的苏联是一个由很多国家组成的联盟。
苏联之所以能够从战火中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靠的就是大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发展生产力、一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苏联的富裕时期面包都可以随便喂猪,纯天然果汁、新鲜的鱼肉都是一般家庭随意消费的普通食品。
但是,苏联希望从联邦制加盟国转变为单一主权国家的构想最终还是失败了。
戈尔巴乔夫在当苏共***的时期,推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导致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
苏联解体后,分成了15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
而前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shehuizhuyi共和国联盟”,英语是“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或者简称Soviet Union。
如果单从“苏联”一词,我们很难理解“苏联”到底是个什么政体?但是从英文称呼来看就非常明白了。
首先最重要的,“苏联”是一个联盟,也就是第一个单词“Union”,其次为Soviet,是“代表大会”的意思,也就是最高权力机关,第三,Socialist,即shehuizhuyi的,这个很好理解,第四,Republics,则是共和国们,要特别注意Republics里面的这个表示复数的s,也就是说这里有很多共和国们一起组成了前苏联。
世界上其它的共和国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就没有表示复数的s,说明我们就是一个共和国。
说到底,前苏联本质上说是一个政治大联盟(Union),而不是一个国家(State or Country)。
与前苏联类似的,现在的欧盟(European Union)也是一个政治大联盟(Union),而不是一个大的国家(State or Country),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相对比前苏联,欧盟里面也有主导型国家,就是法国和德国,类似前苏联的俄罗斯共和国。
苏联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
苏联开始走向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在1991年年底,他联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
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
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不再存在。
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历史学界,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却是非常之高。
其在职期间,就因为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尊重东欧的民族自治,而获得1990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就其世界范围而言的声誉而言,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终结了冷战的非正常状态,以果敢的魄力和坚定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东西方最后的冰冻,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在苏联解体以后越发明显,世界的多极化局面正在打开,戈尔巴乔夫的贡献功不可没。
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阵痛以后,可以重整旗鼓,轻装上阵,与其历史包袱的彻底卸下密切相关,而这种改革方式直到普京时代才越来越为人们所真正认识,坦率的说,这才是真正政治家的胸怀和胆略。
苏联政治根据苏联宪法的第六条,苏联共产党及其2000万党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
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党的支部。
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
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党的政治局成员属于国家的特权阶级。
他们享受专门的医疗保健,可以去特供商店购买免税低价的西方进口奢侈品,住上国家提供的公寓和别墅,有专用的车队和位于马路中央的专用快车道,还有专用的狩猎林区和疗养海滩。
苏联加盟国制度

苏联加盟国制度
苏联加盟国制度是指苏联在其存在期间建立的一种联邦制度,通过此制度,苏联将其领土划分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和苏联加盟共和国两个层级,并将加盟共和国视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
苏联加盟国制度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权。
随着布尔什维克的力量逐渐扩大,苏联的版图也不断扩大,各个地区纷纷加入到苏联的统治之下。
苏联加盟国制度的核心原则是统一和平等。
即在苏联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加盟共和国享有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加盟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宪法、政府和立法机构,并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
苏联加盟国制度的创立有助于解决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领土上居住着许多不同民族的人民。
通过加盟国制度,苏联试图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同时,尊重各个民族的权益,并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然而,苏联加盟国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苏联的统
一和平等原则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苏联中央政府的权力往往更加集中,加盟共和国的自治权受到限制。
此外,苏联加盟国制度也未能解决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一些民族仍然面临着不公平的对待和压迫。
总的来说,苏联加盟国制度是苏联在其存在期间采用的一种联邦制度,旨在通过保持国家统一和尊重各个民族的权益来解决内部的民族问题。
然而,由于一些限制和挑战,这一制度并未完全实现其目标,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被废除。
苏联简介

苏联简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英语: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尽管其宪法规范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
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1941年被德国与其轴心盟国入侵,历经了4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
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华沙条约组织,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峙。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前苏联由那几个国家组成 他的国土面积多少

前苏联由那几个国家组成他的国土面积多少前苏联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6 俄罗斯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1%,海岸线长达3.4万公里。
前苏联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1/6;农用地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人均耕地0.86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0.36公顷的2.4倍;牧草地比世界人均水平0.76公顷多85%。
水资源也极为丰富。
尽管这样,前苏联对其土地的利用与保护仍十分重视。
他们认为,耕地是一种生产能力最高的土地,且是不可移动的固定资源。
因此,他们利用了各种手段来保护耕地并提高其利用率,其中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土地整理。
根据1990年颁布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基本法》第50条规定:土地整理是为了实施土地法令,人民代表苏维埃关于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的决议,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改善自然景观的措施体系。
前苏联的土地整理具有明显的技术延续性,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非常完整和系统的土地整理体系。
从17世纪最初的土地整理开始,各个时期的土地整理都有其特点。
在1789年,为了适应当时的土地整理工作需求,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土地整理大学,即现在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土地整理大学,培养了大量的土地整理人才。
前苏联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是与其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
如本世纪20年代的全俄电气化计划以及后来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东移等,都是全国大规模综合性的土地整理工作。
在农业方面,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农业区划、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带的建设、大规模的引水工程、战后伏尔加河的综合治理、在草原上及草原地区开垦生荒地玫熟荒地、70年代以来对非黑土地带的开发、80年代提出的重新利用因泥炭和矿山开采而造成的废弃土地、改良土壤等都是前苏联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的布署。
前苏联的土地整理是在中央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统一领导,按计划进行。
苏联

苏联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苏联国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解体。
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接壤。
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中文名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英文名称: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简称: 苏联(Soviet Union )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莫斯科 主要城市: 明斯克,基辅,列宁格勒 国庆日: 11月7日 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1944-1991) 国家代码: USSR 官方语言:俄语 货币: 卢布(SUR)时区: UTC +3至+11 政治体制: 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人口数量: 286,730,817(1991年估计) 人口密度: 12.8人/平方公里(1991年) 主要民族: 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土面积: 2240多万平方千米(1939年) 国际电话区号: +7 国际域名缩写: .su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苏联加盟共和国创始成员国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自俄罗斯分设 ▪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年外高加索联邦分解后新设▪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占领新设▪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目录简介国名国旗国徽国歌民族宗教地理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行政区划简史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安德罗波夫时期契尔年科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简史死刑问题行政机构概述联盟的行政机构加盟共和国的行政机构外交军事武装力量军队建制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科技成就领导人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展开简介国名国旗国徽国歌民族宗教地理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行政区划简史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安德罗波夫时期契尔年科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简史死刑问题行政机构概述联盟的行政机构加盟共和国的行政机构外交军事武装力量军队建制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科技成就领导人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国名汉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语:Union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СССР)法语:Uniondes Républiques socialistes soviétiques乌克兰语:Союз Радянських СоцалстичнихРеспублк白俄罗斯语:Саюз Савецкх СацыялстычныхРэспублк拉脱维亚语:PadomjuSociālistisko Republiku Savienība爱沙尼亚语:NoukogudeSotsialistlike Vabariikide Liit乌兹别克语:SovetSotsialistik Respublikalari Ittifoqi /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и Иттифои吉尔吉斯语:Советтик Социалист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ларСоюзу塔吉克语:Иттифои Республикаои СоветииСотсиалист土库曼语:Союз Радянських СоцалстичнихРеспублк摩尔多瓦语:UniuneaRepublicilor Sovetice Socialiste / Униуня Републичилор Советиче Сочиалисте另外,卡累利阿-芬兰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前苏联的国家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马里、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乌德穆尔特、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阿扎尔、卡拉卡尔帕克、纳希切凡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1940-1956年,还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
注意哈我讲一下这些加盟国的事。
格鲁吉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最初是以外高加索联邦的名义加入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主歧视,按照苏联法律规定,如果是直接加入联盟的共和国则享有比较大的自治权,而组成外高加索联邦加入苏联则会降低这几个国家的地位,使之像现在的车臣一样,这最初是斯大林强迫当地党团领导人答应的,后来在列宁的特别关照下,三国最终得以直接加入苏联。
但是在边界问题上一直没有划分好,也就导致了现在的俄格纠纷,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纠纷(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发生过战争)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夕强占的,强迫加入。
立陶宛三国历史上是很强大的,和俄罗斯的前身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公国有过节,三国对加入苏联一直心怀不满,苏德战争期间有很多三国民众为德军卖命,还有对抗苏军的游击队和反抗组织。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历程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历程一、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1922年12月30日成立,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接壤;地域跨越欧亚两大洲,海岸线从北冰洋伸展到北太平洋。
苏联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1]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及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主体由俄罗斯联邦继承。
苏联历史上的三次变革:1、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年)(1)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首先,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其次,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村。
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民不肯再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
农民的不满影响到军队,192l年2月,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去。
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
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第一,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有哪些?
答:前苏联1922年底成立的时候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4个加盟共和国;1924年10月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成为加盟共和国;1929年12月塔吉克成为加盟共和国;1936年12月,外高加索分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3个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也成为加盟共和国;1940年3月,卡累利阿—芬兰成为加盟共和国;同年8月摩尔达维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加入苏联;至此苏联有16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7月,卡累利阿—芬兰降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苏联15个加盟国的体制一直维持到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