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惠州模拟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届惠州二模历史

•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 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 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 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 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 • 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6分,每点2分) • 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 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
•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宗 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 意识的觉醒;(思想)伴随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政治)民族国 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6分,每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 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 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 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 道路。(2分,每点1分) 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 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 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贫富差距拉大。(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
• 20.“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 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 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 需对它作新的表述。”文中的“这一理论” 指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 C.达尔文进化论 B.相对论 D.马克思主义
• 23.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 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 推动国际贸易。”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 立)了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欧共体 D.世界贸易组织
广东省惠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word版)

惠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历史学家马克垚认为,“封建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二、形成了适应的封土制度;三、中央势力衰落”。
下列朝代最符合马克垚观点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 与右图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内阁制3. 西晋刘毅上疏曰:“若吏部选用,犹下中正,问人事所在,父祖位状。
”这反映当时何种选官制度A.察举制B.征辟制C.九品中正制D.世卿世禄制4. 迈克尔·H·哈特在对秦始皇的评述中说:“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
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的功绩。
”这个“伟大变革”是指A.确立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C.实行三公九卿制D.实现国家统一5.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他的观点是A.唐朝三省体制强化了皇权B.唐朝三省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D.唐朝三省体制相互制约、集体决策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
”这一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 黄仁宇在《万历五十年》中说:“一人乾纲独揽,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明太祖废相后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
高一历史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2015.07)答案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71题24分,第72题26分,共50分。
71.参考答案(1)趋势:从战国时代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至南宋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南宋以后,迅速下降。
(2分)原因: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江南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城市兴起。
(6分)(2)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分)特点:破产农民涌向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兴起;近代工业(洋务工业企业和民族工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近代城市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社会动荡使得人口涌向沿海城市。
(4分)(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战争的破坏(军阀混战、国共内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小农经济的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发展。
(6分)(4)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4分)72.参考答案(1) 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
(2分)历史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2分)主要方式:资本输出;国际贸易(4分)(3) 地位: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其原料产地。
(2分)变动: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近代企业;民族工业出现。
(6分)(4)因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6分)。
惠州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惠州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惠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的哪个方位?A. 东部B. 西部C. 南部D. 北部答案:A2. 惠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什么?A. 惠阳B. 惠东C. 惠城D. 惠州答案:D3. 惠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热带雨林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B4. 惠州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A. 孙中山B. 苏东坡C. 林则徐D. 张居正5. 惠州西湖是因谁而得名?A. 苏东坡B. 张居正C. 林则徐D. 孙中山答案:A6. 惠州的市花是什么?A. 桂花B. 荷花C. 菊花D. 牡丹答案:A7. 惠州的市树是什么?A. 榕树B. 松树C. 樟树D. 柳树答案:A8. 惠州西湖的“苏堤春晓”是指什么?A. 苏东坡在西湖边的住所B. 苏东坡在西湖边的诗作C. 苏东坡在西湖边的画作D. 苏东坡在西湖边的讲学答案:B9. 惠州的“东江”是指哪条河流?B. 东江C. 西江D. 北江答案:B10. 惠州的“罗浮山”位于哪个县?A. 惠城区B. 惠阳区C. 惠东县D. 博罗县答案:D11. 惠州的“南昆山”属于哪个山脉?A. 罗浮山脉B. 九连山脉C. 莲花山脉D. 丹霞山脉答案:B12. 惠州的“平海古城”是哪个朝代建立的?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13. 惠州的“龙门石窟”是哪个朝代的文化遗产?A. 唐朝B. 宋朝C. 明朝答案:A14. 惠州的“西湖”与杭州的“西湖”有何不同?A. 地理位置不同B. 历史人物不同C. 建筑风格不同D. 以上都是答案:D15. 惠州的“东坡肉”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发明?A. 苏东坡B. 张居正C. 林则徐D. 孙中山答案:A16. 惠州的“惠东渔歌”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音乐?A. 汉族B. 壮族C. 苗族D. 瑶族答案:A17. 惠州的“罗浮山”被誉为什么?A. 岭南第一山B. 岭南第一峰C. 岭南第一景D. 岭南第一泉答案:A18. 惠州的“西湖”在哪个朝代被正式命名?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19. 惠州的“南昆山”是国家级什么保护区?A. 森林公园B. 自然保护区C. 地质公园D. 文化遗产答案:B20. 惠州的“东江”发源于哪个地方?A. 广东省B. 江西省C. 湖南省D. 福建省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惠州的别称是______。
广东省惠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册4月月考试题

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 4 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页码:共 2 页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1•“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藏)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
”由材料可知( )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 B •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型到农业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 D •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转型2.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③孔子“仁”和“礼” 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3•《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
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B .秦律规定覆盖面广C .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D .秦铁农具储备充足4.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5.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 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6.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
2015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15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某历史网站论坛上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题,网友们展开了热烈辩论。
下面四种观点,你认为精辟地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是()A.文艺复兴是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艺形式和新的艺术大师B.文艺复兴是复古,运动名称中的“复”字说明了这一点C.文艺复兴是复古,当时的人们特别爱读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作品D.文艺复兴是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新思想、新文化运动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One World,One Dream”。
下列事件中,将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各个地区连成“One World”的历史事件是()A.基督教的传播 B.新航路的开辟C.亚历山大东征 D.文艺复兴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
据此回答3-4题。
3.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的权威高于法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国王有权废除法律4. 马克思称《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那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A.限制君主的权利B.自由和平等C.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5.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C.拿破仑发动政变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6.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是()①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③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进行④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④7.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2015年惠州模拟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5 高三惠州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2.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13.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4.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
”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坊市界限打破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C.商品经济发展 D.“海禁”政策实行15.右图所示为胡适在 1912 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阅时报,知梁任公归国,京津人士都欢迎之,读之深叹公道之尚在人心也。
梁任公为吾国第一大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不能诬也。
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心已深,故势如破竹耳。
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如此之束耶!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A.三大B.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八大17.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不结盟政策B.“一边倒” 政策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惠州历史考试真题试卷

惠州历史考试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惠州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城市,其历史悠久,请问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与惠州有关联?A. 诸葛亮B. 苏轼C. 王羲之D. 李白2. 惠州的西湖,是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请问西湖的命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苏东坡B. 王安石C. 杜甫D. 范仲淹3. 惠州在历史上曾经是哪些朝代的行政区划?A. 唐朝、宋朝B. 元朝、明朝C. 清朝、民国D. 所有选项4. 下列哪项不是惠州的传统手工艺?A. 惠州木雕B. 惠州刺绣C. 惠州陶瓷D. 惠州剪纸5. 惠州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哪项不是其地理特点?A. 靠近南海B. 位于珠江三角洲C. 地势平坦D. 多山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惠州的别称是_______。
7. 惠州西湖的著名景点包括_______、_______等。
8. 惠州在_______年被正式设立为市。
9. 惠州的_______是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0. 惠州历史上曾是_______的发源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惠州西湖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惠州的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惠州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14. 分析惠州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关于惠州历史发展的材料,分析其历史变迁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材料内容省略][参考答案]一、1-5 B A D C D二、6. 鹅城 7. 苏堤、东坡纪念馆 8. 1994 9. 惠州木雕 10. 东江文化三、11. 惠州西湖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惠州人民的精神象征。
12. 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惠州木雕、惠州刺绣和惠州剪纸等,它们代表了惠州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手工艺技艺。
四、13. 近现代历史上,惠州因其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和革命根据地,对推动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时报,知梁任公归国,京津人士都欢迎之,读之深叹公道之尚在人心也。
梁任公为吾国第一大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不能诬也。
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心已深,故势如破竹耳。
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如此之束耶!2015 惠州高三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5.右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13.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4.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
”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坊市界限打破B .重商主义政策推行C .商品经济发展D .“海禁”政策实行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A.三大B.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八大17.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不结盟政策B.“一边倒” 政策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 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反对宗教的束缚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D.挑战了教皇权威20.“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需对它作新的表述。
”文中的“这一理论”指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B.相对论C.达尔文进化论D.马克思主义21.“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A.法西斯主义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23.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共体D.世界贸易组织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臵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据梁启超《李鸿章传》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
“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
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
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
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7分)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3分,每点1分)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史事:洋务运动(2分)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0分)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每点2分)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
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
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政治: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政治氛围好;(2分)经济:奴隶制经济发达,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分)(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8分)制度:科举制(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分,每点1分)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3分)认识: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民族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3分,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015惠模历史参考答案序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C D B D D A C B D A 38.(27分)(1) 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
(3分,每点1分)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2) 史事:洋务运动。
(2分)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8分,两人的主张各2分,事件各2分)(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2分);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分,每点2分)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2分,每点2分,答出2点以上给满分)39.(25分)(1)政治:小国寡民,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发达,政治氛围好;(2分)经济:奴隶制经济发达,特别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2分)(2)制度:科举制。
(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民族意识的觉醒;伴随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和教会争夺教育权的斗争。
(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道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分,每点1分)背景: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认识: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民族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3分,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