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

合集下载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地貌旅游资源
1. 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 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
其地域分布规律 3. 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4. 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山岳
绝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称为山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科罗拉多大峡谷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v 瑞士冰川公园地质漩涡
堆积作用对地貌进行改造 ➢ 与地质形体有关的人类活动资源,则可称人文地质
旅游资源。如石窟、摩崖石刻、岩画等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卡卡杜公园壁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内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外力作用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的分类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地质学1
四、旅游地质学的发展与未来
1、帝王出行
西周的周穆王:传说享
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周 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 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 “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 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 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 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西巡历时2年多,行 程35000多里。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公选课复习题《旅游地质学》一、填空题: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内力地质作用(即:内营力),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3.外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质作用。

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二、名词解释:1、旅游地质学:是结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2、地质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此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开,或相互靠拢挤压,或作剪切错位。

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乃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使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和高压环境,使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叫变质作用。

三、论述分析题:(共60分)1、试述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质学与地学、旅游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1)旅游风景地学的研究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旅游自然景观观赏,从地学角度分析成因及其保护;从地学及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遗产景观的历史发展及其保护。

(2)旅游风景地学是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旅游风景地学与地学是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各种旅游点自然景观美“美”成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是一门新兴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边缘学科。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陈传康,1931年------1997年10月,男,广东省潮安县人。我 国最早从事旅游地理研究的地理学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 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自然地理 学博士点负责人,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 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常务理事。
男,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 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创议倡导者和推动者主 要人士之一。曾任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国 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地 质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旅 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 筹)创始会长、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徽标】National Mine Park logo of China 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矿山公园”,下缘为英 文“National Mine Park of China”。内圈象形图案是 :古汉字“山”代表矿山,矿物晶体象征矿产资源的类 型,锤子象征着开采工具,锤子的头尾部的白色空间象 征着井巷开采和露天开采;黄色、绿色象征矿山环境修 复。整个徽标代表着利用修复后的矿山遗址,开展旅游 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理念。
3、1985年—1999年初创阶段 1985年,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 1985年,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论》列出旅游地理学 到1991年,五大旅游地学学术团体成立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 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中国地 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 4、1999年以后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立 2001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创立 2007年,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创立 2015年,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 出版了大量旅游地学类的出版物,建立了学科体系。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长安大学,在地质学本科专业 开设旅游地学方向。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1. 旅游地质学
2.地质旅游资源
3. 岩浆作用
4. 水平运动
5.丹霞风景地貌
1、旅游产品开发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我国山地景观的旅游价值?
3、什么是岩溶?岩溶地貌产生发育的条件是什么?
以滇池为例,说明旅游开发导致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四大石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以“泉城”而家喻户晓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

1、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2、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A、截顶圆锥形
B、扇形
C、盾形
D、穹窿形
3、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安徽黄山
B、安徽天柱山
C、山东泰山
D、山东崂山
4、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景观的分类与评价、地质景观的演变与形成机制、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词
在分类与评价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在演变与形成机制方面,重点探究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实现地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类
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遗迹类
各种美丽的矿物和岩石也是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如水晶、宝石、玉石等。
矿物与岩石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资源特色
评价旅游地质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确定其市场定位和开发价值。
01
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展评价和分类研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2
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究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旅游地质学的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旅游地质景观的展示和体验。
技术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旅游地质学面临的机遇之一。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1.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和构造的科学。

Geology is 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Earth's history and structure.2.旅游地质学将地质学与旅游业相结合,研究地质景观对旅游的影响。

Tourist geology combines geology with tourism and studies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landscapes on tourism.3.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Geological relics are traces left by geological history and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Earth's evolution.4.在地质遗迹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寻恐龙时代的化石或者古老的岩石。

In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relics, we can explore fossils from the dinosaur era or ancient rocks.5.专业研究生课程将深入探讨地质学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Graduate programs in this field will delve into the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ology,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geological problems.6.对地球构造和地球演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7.地质学家经常走访各种地质遗迹,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旅游的主要特点: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消费性和知识性。

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一、旅游地质学的概念--旅游地质学是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景观的观赏性、科学性及其旅游价值;提高人们旅游的游览质量和观赏水平的学科。

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二、旅游地质学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生息地、特殊地质构造等。

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赋予的、尚未作其他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阳光海滩、奇石异洞、流泉飞瀑、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有美学价值的景物。

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地质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风味佳肴等。

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1、观赏性地质旅游资源--各类山水风光、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岩溶景观、丹霞景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冰川雪山、石窟石雕、海岛沙滩等等。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旅游的目的
1,观光休闲 2,科学考察 3,探险及野外生存
旅游地质学的回顾和展望
一、古代与地质学有关的旅行
1,帝王出行,封禅 2,科学考察(徐霞客,郦道元,张衡) 3,肩负使命的出游(张骞,郑和,玄奘, 法显) 4,文人漫游(儒生的特权)
二、近当代地质旅游
1,西方人在中国探险,考察(未经我 国批准,非法) 2,老一代科学家的科考活动 3,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组织的大规模 地质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 可可西里,珠峰,长江源,黄河源调查)
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瑞士冰川公园地质漩涡

28,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 29,陨石坠落遗迹 30,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31,古采矿、古冶炼遗址 32,古烧瓷遗址 33,石窟、岩画及摩崖石刻 34,其它地质景观 35,多种地质景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当与地质学相结合,在探 讨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描 述其本质,扩充旅游资源的内涵。 2,在个人旅游时,可以对旅游的景区的认识更加 深入。避免某些宣传的误导,知其然,更知其所 以然。也可以防止某些不良商家的恶意欺骗。让 自己在旅游时避免出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 来一问,什么也不知道的窘境。做一个明明白白 的旅游者
旅游地质学的展望
1,对旅游资源的解释与研究 2,发现景点与开发(巢湖申请国家地质公
园) 3,旅游资源的组合与系列开发 4,人文旅游资源与地质学的结合(香格有关的各种问题,
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 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 各方面的学科。 结合旅游的地质学,交叉学科。对旅游资 源的中的地质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用 以指导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合理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

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

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

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

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

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

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

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

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

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

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大致分为: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类、山水风光观赏类、增长文化历史知识类、疗养类、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类等。

一种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旅游价值。

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大致分为:自然地质遗迹、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灾害等。

根据地质学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如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等旅游资源;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包括岩石的产地与岩层变形、节理、断层等景点;新构造运动旅游资源,包括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运动等景点;外力地质作用成景河、湖、海、瀑、风化、风、泉、土等;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等。

这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分类是以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岩溶洞穴旅游资源、河流峡谷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泉水旅游资源、瀑布旅游资源、海岸海岛旅游资源、冰川旅游资源、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岩画、摩崖题刻、观赏石等十大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1)、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

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

(2)、区域分异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区域差异的影响。

比如: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华北区域,地表岩溶很少发育,地下岩溶发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变异性和不可再生性:地质资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往往使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的存在形式具有观赏价值,或似人、或似物、或称奇,倘若其发生了变化或者破坏,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并且不可再生。

地震是一种灾害,但地震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遗迹却是难得的旅游资源,也是这个道理。

(4)、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我国有许多以世界奇绝著称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被公认为世界独有或第一。

如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庐山、峨眉山等1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有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西双版纳等12个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内容。

(5)、自然地质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我国名山中几乎都有佛教和道教的寺庙,诸多名山经常是帝王将相、名人墨客、高僧道士出没之地。

在山地与平原相接的地带,在河流与湖泊交汇之处,往往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美丽的自然环境与庞大的人文建筑,组成了多种旅游类型的组合佳地。

即使一些纯自然性的旅游胜地,也在日渐的发展中有人文因素的渗透,将科学道理与艺术感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寓科学知识于旅游之中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我国地域辽阔,景点众多,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且多与地质学有关,山、水、洞、石及地学人文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地质遗迹资源也不同,有成群的,也有呈零星分布的。

从地学角度阐述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首先可按照下表将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再具体阐述不同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在的地域。

(1)、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我国的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基岩出露面积的1/4~1/3,以闽南沿海和东北北部分布最广。

花岗岩山地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

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东泰山、崂山,陕西华山,安徽的黄山,浙江普陀山,湖南衡山,另外在华北地区也有分布。

花岗岩地貌景观以安徽黄山最为著名,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侵蚀,形成瑰丽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的立体画面。

(2)、变质岩地质景观:我国变质岩地质景观较多,具体分布地域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著名的有泰山、嵩山、五台山、武当山、梵净山、苍山洱海等,其中以泰山最为称奇。

泰山以山体高大雄伟著称,尤其是由古老的杂岩组成的南坡,主体是由古老的花山岳地貌旅游资源 花岗岩地貌景观变质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景观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其他名山旅游资源岩溶、洞穴旅游资源 地表岩溶地貌景观地下岩溶地貌景观洞穴奇特景观与水有关的旅游资源 河流 瀑布 湖泊 峡谷 冰川、冰融地质景观泉海岸湿地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火山地质景观 熔岩地质景观其他旅游地质资源 雅丹地质景观 风沙、黄土及土林地质景观 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景观 陨石坠落遗址 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典型矿物、岩石、矿床、观赏石及其产地重要化石产地古人类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岗闪长岩体变质而成。

泰山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气势磅礴哦,五岳独尊。

另一代表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地史教科书”之称的嵩山,一是具有35亿年以来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即“五世同堂”,另一是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5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7亿年的少林运动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使嵩山闻名于世。

(3)、丹霞地质景观: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陇、冀北等地。

目前已发现丹霞地貌600多处。

较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圭峰、龙虎山,安徽齐云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贵州梵净山,四川灌县青城山等。

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她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319km2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地理上“丹霞地貌”一词的命名地。

(4)、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发育于湘西北的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自然保护区中,还有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类型景观为国内外罕见,是我国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湖南省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质公园尤其值得一提,其峰林集中分布区86km2,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中国的该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其代表为云南石林,漓江山水、珠穆朗玛峰北麓等。

(6)、火山和熔岩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内蒙古高原、华北山地、长江下游、闽浙沿海、海南岛、台湾及滇西等地,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著名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典型熔岩地质景观。

(7)、与水有关的地质景观:我国地广景多,湖海河流俯拾皆是,其具体分布地域遍及天南海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