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区域比较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温力齐
【期刊名称】《中国地名》
【年(卷),期】2024()3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河南省102个县(市)2013—2022年就地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各县(市)政府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提供建议。
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河南省各县(市)的具体情况,基于政府可采取措施的角度构建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出河南省102个县(市)2013—2022年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得到如下结果:①2013—2022年河南大部分县(市)的就地城镇化水平仍较低,但各县(市)的就地城镇化水平普遍有了提高。
②在空间格局上,各县(市)的就地城镇化发展呈连片态势,空间聚集倾向和区域带动作用明显,豫中地区就地城镇化水平较高。
③基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表明,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非农就业水平是影响河南省各县(市)就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3页(P0085-0087)
【作者】温力齐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2.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3.河南省县域尺度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4.中国县域城镇化:人口与土地空间匹配差异及影响因素
5.农村电子商务赋能县域就地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省县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宋伟系(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 2008级学号 081301021指导教师李波日期 2012-5-7学生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宋伟(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加快城镇化是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并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安定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
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出各市的城市综合得分,对城镇化进程进行测算和分析评价,分析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状况,为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熵值法;评价指标;经济发展;1引言1.1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城镇化通常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不但体现在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而且还体现在城镇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改善,城镇体系的协调和城乡关系的统筹。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客观规律[1]。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年的《 河南省统计年鉴》 18- 20 年的《 、97 04 中国城市年 鉴》 。
3 研 究模 型与方 法 3 1 研 究模 型及基 本原 理 .
水 平 的综合 评 价 , 同学者 从不 同 的角度 出发 , 不 采用 不 同的评 价方 法 进行 了大 量 研 究[, 。但 综 观学 术 界 的 2 3 J 研究 成果 不 难发 现 , 构建 评价 指标 体系 上 , 些学 者 在 有 仅 注重 了指 标 的可 操 作 性 , 忽 略 了其 科 学性 和 系统 却 性; 有些 学 者仅 注 重 了指标 形式 上 的完整 性 , 忽视 了 却 指 标 间相关 性 引起 的信息 重叠 问题 。基 于 以上评价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文 将 在 剔 除 指标 间线 性 相 关基 础 上 构 本
S ud i nt tc Ev lato fUr nia in Le e o e n Pr i e t y OlSy he au in o ba z to — x , Gu i CAO i g ng Zh — a
( c ol fU bn ad E vrn n ine, u |n o ee Xu hn 6 0 0, hn ) S ho ra n n i me t e c X cr gC U g , ca g4 10 C ia o o c S a
Absra t: he b sso sg i gt nd x s se o e in lu b niain me u e n ,hsp p ru e a tra ay i g n r td as nh t t c On t a i fde in n hei e y tm fr go a r a zto as rme t ti a e s d fco n lss, e e ae y tei c
基于熵值TOPSIS-ESDA_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时空特征分析

产技术转化及生产要素耦合。 刘世薇等[6] 指出,现代农业生
我国农业发展新局面的强大推力。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创新
产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保障生产方式合理转变,提高生产
农业生产模式,构建农业生产新业态等方式,在区域农产品
效能,实现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刘洋等[7] 认为,
综合产能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但产品质量及产业结构不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Based on Entropy TOPSISESDA Method
河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维普资讯
中,可以得到每一个主成分的得分 ,并根据其贡献
店。这类城市发展受到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人文 环境等制约 ,城市化水平 多项指标均处 于全省下 游。例如,信 阳、周 口、驻马店 3 个城市 ,人 口基 数大 ,农业人 口多 ,工业基础 比较差 ,致使发展速
化水平 ,主要采用单一的非农业人 口比重 、城市用
地等指标来描述。要想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城市化水
1 )人 口类 : 非农业人 口比重 , 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 比重, , 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数。 2 )经济产业类 : 人均 G P总值 , 第三产 D
平有全面 的认识 。必须从城市化 的科学 内涵出发 ,
上载荷 比较大 ,反映城市化过程 中产业结构特
征 ,所 以称 为产业结构 因子; 在 上载 荷 比较大,所 以称 为地域环境因子。在分析结果
作者简介 : 学永 ( 9 2 , 湖北武汉人 。2 0 年 7月毕 殷 18 一) 男, 04 业于武汉 大学, 助教 。
一
2 4—
素,确保指标 的代表性和可行 眭。
第二 ,重要性原则 。从城市化的本质 出发 ,选
取 的指标 在地 理类 型 与 区域 城市 化 发展 过程 中具 有
方法 ,用较少的变量代替原来较多 的量 ,而且尽可 能多的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嘲 。这样 既克服 了多变量 问信息的重叠 ,又避免 了人为确定
综合 测度 .分析 了河南省城 市化水平的地域 差异特征 ,提 出 城市发展 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 方向。 关键词 : 城市化 ; 指标体 系; 主成 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2 F9 文献标志码 : A
济 、生活方式和地域景观 四大类 1 项指标 ,具体 2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探究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探究赵依博(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㊀要:本文基于国家产业划分及统计局提供的分类标准,采用熵值法㊁Theil指数测算2015-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㊁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程度㊂研究表明:我国数字经济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领先,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落后,而近年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且在发展中展露出一定的分化现象;就差异构成而言,总体差异不断缩小的同时,地区内部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部分㊂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差异;四大区域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060㊀引言人工智能㊁移动支付㊁5G㊁物联网㊁区块链等新兴事物的到来,给正处在百年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带来新机遇,为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证,使之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㊁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㊂‘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2万亿,占GDP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全面向好的稳定剂㊂数字经济提 量 的同时也对 质 有了更高的要求㊂现有文献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㊂一是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㊂数字经济从客观上培育了新知识㊁新技术㊁新业态生长的良性土壤(余伯阳)㊂并提高了经济效率,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了城乡融合的进程(谢璐㊁韩文龙)㊂催生了一系列传导机制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万永坤等)㊂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从多方位推动实现 内循环 的自我强化(梁会君)㊂二是涉及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测算㊁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区域差异等㊂杜雪锋指出数字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存在基础创新能力较弱㊁发展不平衡㊁产业数字化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㊂王军等从数字产业化㊁产业数字化㊁数字经济发展载体及环境四个维度剖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㊂钟业喜㊁毛炜圣采用空间计量法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㊂三是数字经济缩小经济差异,驱动共同富裕㊂熊子怡㊁张科等发现数字经济通过调节要素流动机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㊂杨望㊁魏志恒等认为产业数字化通过创新效应㊁外溢效应㊁协同效应缩小城乡经济差异㊁区域差异㊂陈飞㊁刘宣萱等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以收入为导向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有利于缩小贫困差异㊂现有研究成果聚焦于数字经济的创造效应,忽视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引发的经济发展多级分化从而迟滞共同富裕㊂因此本文选取具有指代性的指标测算我国四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差异,以空间相关性分析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探讨共同富裕背景之下数字经济区域均衡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㊂1㊀测算方法与指标体系数字经济的核算以建立的统计规模为基础因而各有不同㊂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的熵值法及Theil指数测算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能有效缩减结果误差㊂1.1㊀测算方法1.1.1㊀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熵值法考虑到不同指标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有轻重之分,若采用主观权重赋值法,可能会导致由于认知偏差所出现的与事实相背现象㊂故采用熵值法客观赋值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㊂由于原指标单位与指代内容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先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有效性㊂极差标准化过程:X∗QPI=X QPI-min X QPImax X QPI-min X QPI(1)式中X和X∗分别为原始数据和标准化后的数据, Q㊁P㊁I分别表示年份㊁省份和指标序列,根据本文所取数据,Q为1-5,P为1-30,I为1-10.min X QPI㊁max X QPI分别为最小和最大原始数据㊂算出第Q年P省的第I项指标在总指标中的权重:UQPI=X∗QPID Q=1 M P=1X∗QPI(2)计算对应I指标的熵值:㊃61㊃EI=-1ln(DM) D Q=1 M P=1U QPI㊃ln(U QPI)(3)计算第I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I=1-E I(4)计算第I项指标的权重:W I =G In I=1G I(5)从而得出T年P省第I项指标的综合指数:ZQP= n I=1(W I㊃X∗QPI)(6)此客观赋值法可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其大小介于0-1,靠近1表明发展水平高,反之水平较低㊂1.1.2㊀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泰尔指数作为研究差异性的重要指标,Theil指数介于0到1之间,指数越大则表明数字经济差异越大;反之越均衡㊂T=1n n P=1y p y log(y p y)(7)TFi = niP=1ypiyilog(y pi/y i1/ni)(8)T g = 4i=1yiy TP i(9)T b = 4i=1log(yi/yni/30)(10)T=Tg +Tb(11)如上公式中,T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Theil 指数,p表示省份,n表示样本中30个省份,y p表示p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y指代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平均水平㊂式(8)中TF i是四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分组差异Theil指数,y pi是指i区域中p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yp是区域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n p是i区域中省份的个数㊂式(9)则是反应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Theil 指数T g,而式(10)T b则是区域间差异的Theil指数,式(11)说明数字经济的总体差异是由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构成㊂1.2㊀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数字经济归根结底是依赖互联网的新型经济,互联网基础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㊂根据国家统计局产业划分并参考张三峰(2020)㊁王晓红(2021)㊁刘军的做法,采用产业数字发展㊁数字产业发展体系,并将其细化为电信业务㊁软件产品㊁信息服务收入等衡量的数字产业化,电商交易额㊁信息行业人员比例㊁企业百人使用计算机数量等表现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的渗透程度即产业数字化㊂本文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各类统计年鉴及省份公报等,其中针对部分数据缺失,这里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㊂表1㊀数字经济指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IPv4地址数万个正向互联网竞带接入用户教万个正向移动电话普及率万个正向数字产业化电信业务收入亿元正向互联网接入端口数软件产品收入亿元正向信息服务收入亿元正向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产值个正向产业数字化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正向从事信息行业㊁电子商务㊁软件行业的人员比例%正向数字惠普金融指数/正向企业每百名职工使用计算机数量台正向2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描述2.1㊀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由图1数字经济发展绝对值可知,2015年数字经济规模为18.6万亿,5年内稳步增长至39.2万亿,年平均增长率达12.36%㊂GDP占比从27.5%增长至38.6%,其增长率从15年的21.51%下降到9.5%,说明我国数字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㊂图1㊀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GDP占比2.2㊀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表2是根据熵值法测算的2015-2020年各省份㊁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由测算结果可知,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及非同质性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均值从0.1131增长至0.3534,说明近年来我国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迅速提升,同时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程度相当显著㊂如北上广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经济指数明显高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且近5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天津㊁河北㊁山西等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其中青海省的年均综合指数0.1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㊂中部六省中河南㊁安徽㊁湖北三个省份的年均综合指数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在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中除四川与辽宁省以外其余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甘肃㊁青海㊁宁夏等地区㊂这意味着我国的数字经济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态势,除东部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旧相对较低㊂㊃71㊃表2㊀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均值2.3㊀区域差异测算前文已使用熵值法测算各区域不同年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这里将采用Theil 指数探究2015-2020年间中国总体数字经济差异及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㊂2.3.1㊀综合差异分析区域间与区域内数字经济差异如图2所示,可知:(1)我国数字经济总体差异性逐渐降低,2015-2020年间Theil 指数从0.5086降至0.3373,缩减33.7%左右,说明我国数字经济整体水平逐渐趋于平稳㊂(2)从差异的来源来看,区域内差异是我国整体数字经济差异的主要构成,区域间差异处于从属地位㊂区域间数字经济差异的降低有相当部分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东南沿海率先崛起,中部地区紧随其后,西部与北部地区稳步协调发展;各地区传统经济差异为数字差异之根本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㊁4G 的普及,落后地区搭上了数字时代的顺风车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发达地区则逐渐趋于平稳,各地经济差距由此减小㊂图2㊀我国整体、局部数字经济发展差异2.3.2㊀区域内局部差异如图3可知:(1)观察期内东部与西部区域内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小于中部和东北部区域的差距,且差异趋势相对更加平稳㊂在仅包括辽吉黑三省的东北地区中,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程度较小,然局部细微变化将导致差异波动的幅度较大,与东北部泰尔指数2015-2020年的变化相符㊂(2)差异来源方面,东西部地区内差异不大,由图可知西部地区内部发展水平波动较大,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皆有一定波动,二者内部不均衡差异㊂(3)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差异除2018年外,整体呈稳定下降趋势,说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整体进步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差异较为平稳,指数稳定在0.34上下,发展相对均衡㊂图3㊀我国各地区Theil 指数趋势图3㊀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域异质性因素探究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为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供参考,这里考察相关因素的效应水平㊂3.1㊀模型与变量选取归根结底,数字经济是信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传统经济和互联网融合的新型经济,其发展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㊁城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参考王彬燕㊁邱娟㊁徐康宁等的研究采用以下模型进行回归:Y it =λ0+λ1PGDP it +λ2IS it +λ3MD it +λ4HR it +λ5FIANCE it +Z it式中,Y 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前文所测数字经济指数表示,PGDP 为人均生产总值,是核心解释变量,IS ㊁MD ㊁HR ㊁FIANCE 为控制变量,分别为产业结构水平㊁城镇化率㊁人才力量与人均科研资金水平㊂λ0为常数,λk 为个解释变量的系数,Z it 为随机干扰项㊂3.2㊀实证结果分析进行回归分析前,为保证结果准确性,进行了豪斯曼检验与BP 检验,最终选择混合效应模型为佳,回归结果如表3㊂㊃81㊃基金项目:皖南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 基于合作治理的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研究 (WKS202009)㊂作者简介:陈玲玲(1990-),女,安徽巢湖人,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㊁社会治理研究㊂表3㊀回归分析结果(1)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均GDP㊁产业结构高级化㊁城镇化㊁人才力量等因素均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与现有研究结果基本符合,说明通过提高科研投入㊁加快经济发展㊁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均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㊂(2)从地区层面来看,由表格可知:核心解释变量PGDP 显著,即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㊂MD 在中东西三地区模型中显著,且在四大都区均呈现负相关,考虑实际城镇化情况,可能是各地区城镇化过于集中所导致,难以兼容数字经济发展进程㊂IS 在各模型均显著,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数字经济发展有正效应㊂HR 普遍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推测为该地区人才过于集中,导致效率降低㊂FIANCE 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显著,推测为资金投入不足以产生明显规模效应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利用不当㊂4㊀建议为加快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这里提出如下建议:(1)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因地制宜地提供各地区所需基础建设,完善各地区数字经济设施完备程度,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整体经济发展㊂(2)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建立多种规模的数字经济平台,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利用区域产品特色,建立差异化优势㊂(3)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化,应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对周围城市的溢出效应,走出自己的优势道路㊂(4)建立完善的数字技术人才培育体系,要求区域人才协同培养,落实干中学进程,提高工作待遇㊁改善就业环境等途径吸引人才,同时与国外技术前沿进行对接,把握最新趋势,开拓发展思路㊂(5)提高创新能力,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并根据区域内各省份资源状况分层次地分配资金以期实现最大收益,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增速数字化进程㊂参考文献[1]俞伯阳.数字经济㊁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创新能力[J ].经济与管理,2022,36(02):36-42.[2]谢璐,韩文龙.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22,(02):146-155.[3]万永坤,王晨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22,38(04):21-26.[4]梁会君.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03):1-13.[5]杜雪锋.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 ].经济体制改革,2020,(05):164-170.协同治理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调查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陈玲玲(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㊀要: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㊂本文对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党员带头发挥模范作用;但部分居民行动不足㊁对志愿精神认知不够㊁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完善㊂对此,应加强党建引领,汇聚治理合力;宣传志愿精神,营造浓厚氛围;完善组织管理,推动社区治理,不断完善社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㊂关键词:疫情防控;居民;志愿服务;社区治理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8.0071㊀研究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㊂坚持共建共治㊃91㊃。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管理总第817期第23期2023年12月收稿日期:2023-08-13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课题(202400410204)。
作者简介:张举(1989—),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方向;吴晓宁(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与设计;郭萌萌(1990—),女,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学;张中(1991—),男,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等。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张举1吴晓宁2郭萌萌3张中1(1.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质量与速度并重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需对“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
【方法】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人口指数普遍不高,城镇化率偏低;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省会城市优势突出;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低,环境提升任务重;国土空间利用效能较低,资源利用不集约;城乡融合程度较低,呈现两个极端;重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缺失明显等。
【结论】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呈现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以郑州为中心的圈层递减、区域经济发展由极化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变、“生态环境指数”与“空间效能指数”相互拮抗等特征。
提出了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等措施,为河南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建议措施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23-0145-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23.030An 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ZHANG Ju 1WU Xiaoning 2GUO Mengmeng 3ZHANG Zhong 1(1.Project promotion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0,China;2.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3.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Purpos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entered a new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equal quality and speed,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 -Year Plan"period.[Methods ]By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 quality,and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of 18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s evaluated.[Finding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population index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low;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advantages of provincial capitals are outstanding;The overall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low,and the task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is heavy;The effi⁃ciency of land space utilzation is low and the 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intensive;The degre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low,showing two extremes;The lack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key areas is obvious.[Conclusion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Henan Province is not high,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entered on Zhengzhou,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hanging from polarization stage to diffusion stage,and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and"spatial efficiency index"are mutually constrained.Final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urbanization of county population,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cre⁃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system,improvement of equal alloc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vel.Keywords:Henan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quality evaluation;proposal0引言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达到60.06%,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进程中后期,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突显时期。
基于熵值法的淮河流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测度分析

基于熵值法的淮河流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测度分析
该文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0.015的指标有:经济指标7个、环境指标6个、人口指标6个、社会指标5个、资源指标4个、科技指标1个,累计权重依次为0.120、0.118、0.108、0.085、0.066、0.020,表明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经济因子最为重要,其次为环境因子,再次为人口因子,提高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不退化,另外也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总趋势是增强的,但1991年-1993年间呈下降态势。
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功能中,区域发展水平对系统的贡献最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a g se ge l D pr e t fG orp ia Sine S a gi oma U i ri , h nqu4 6 0 , hn ) AN Ku n — h n ta ( e at n e g hcl cec , hn quN r l nv s y S ag i 7 0 0 C i m o a e t a
参 考文 献 : [】 建 勤 . 于 生 态 学 的城 市 商 圈业 态结 构 研 究 【] 济 体 制 改革 , 1罗 基 J. 经
2 0 ,6 : 6 — 6 . 0 9 ( ) 1 4 1 6
【】王德章 .中国零售 市场竞 争 现状与 发展 趋势 … . 2 当代 财经 ,0 5 20 ,
化、 品牌 化 的零 售服 务。 5 6专 业店扩 大经 营范 围 . 西 部商 圈核心 区内有盛 光办公 用 品 、 兴盛 五金 批发部 等几 十家专 业 店 , 中包 括电子 、 品 、 其 食 烟酒 、 公 用 品 、 办 咖啡 、 鲜花
等 的销 售 , 营范 围涉及各种 产品 种类 。专业 店 的应运而 生是 经 为 了适 应生 活节奏 的加快 以及消 费习惯 的改 变 , 省 消费者消 节 费 成本 的投入 , 因此 徐州西部 商圈专 业店 应进 一步 扩大经 营范 围 , 牢把 握 消 费群体 的需 求 , 分发 挥 专业 店 特有 的业 态特 牢 充 征, 拓展 专业店 的服务 , 扩大顾客 的选择 余地 。
Ab t a t T k n h t o n r p ,te s n e i lv lo r a ia o a a u e r m 0 o 2 0 n He a r v n e n h s r c : a i g t e meh d e t y h y t ss e e f u b n z t n w g me s r d fo 2 01 t 0 9 i n n p i c .A d t e o h i o r go a r a ia o e e ip r y wa lo d s u s d.Re u t h w d h a h Re a r a ia o a ne e a i d v lp n e i n l u b n z t n l v l d s a t s a s ic se i i s l s o e t t t e s n n u b n z t n h d e tr d a r pd e eo me t i s g ,t e i d sr l a o n c n mi p n n p h d b c me sg i c n t e fr e o e d v lp n f u b n z t n h e t e h n u t ai t n a d e o o c o e i g u a e o i nf a t moi o c s fr t e eo me t o r a ia o .T e r — a i zi i v h i g o a ip rt f u b n z t n l v lwa u t e r a l ,a d t e c a a trs c f u b n z t n s s m v l e n we e as i e e t i n l d s ai o r a ia o e e s q i r ma k b e n h r c e t s o r a ia o y t y i e h ii i e e o v me t r o df r n l
(0 :9 8 . 1 )7 - 4
行等 。为 了促进西 部商 圈的发展 , 应全 面提 升商 圈 的金 融服务 功能 , 引更 多 的金 融服 务机 构 , 通 过进 一 步 整 合 资源 , 吸 并 实 现 区域金 融 体量 的放 大和 功能 的全 面提 升 ,形成 一 个 区域 性
金 融 中心 。
[ 陈信 康 , 春燕. 海零售业 态 的发 展现 状 和演 化趋 势 【 . 3 】 王 上 J 商业 经 济 】 与管 理 , 05 ( ) 1 1. 20 ,1 : ~ 4 01 [】 耿 , 4林 张小 英 , 马扬 艳. 广州 市地铁 开发 对沿 线商 业 业态 空间 的影响 【] J. 地理 科学 进展 20 ,96:2 1 . 0 4 1 ()1~ 6 【】 长 海 , 嘉 军 . 海 休 闲街商 业 网点 业 态 结构 研 究 f . 游学 刊 , 5宋 楼 上 J旅 】
2 0 2 ()8 . 07, 25 :0 【】 晖. 6刘 城市零 售 商业 网点布 局研究【 】长春 : D. 东北 师 : 思 超 ( 9 7 。 , 士研 究生 。 要研 究 方 向为 区域 与 谢 1 8 一) 女 硕 主 城 市 规划 。 通 讯 作者 : 晓冬 马 ( 0 10 — 6收稿 刘 晓佳 编辑 ) 2 1- 3 2
S n h t e s r m e ta d Re i n lCo p rs n o b n z t n Le e s d y t e i M a u e n n g o a m a io fUr a iai v lBa e c o
Oi Ent o e ho n e n Pr v nc l r py M t d i H o i e na
中 图 分 类 号 : U 8 T 94
基 金 项 目 :00年 河 南 省政 府 决 策 研 究 招 标 课 题 ( 58 ; 丘 师 范 学 院 青 年 骨 干 教 师 资 助项 目 21 B3 )商
基 于熵值 法的河 南城 市化水 平综 合测 度与 区域 比较
范 况 生 , 德 友 2.丘 范 院 境 规 系河 商 70 2 京 范 学 理 学 院南 2 6 孟 ( 师 学 环 与 划 ,南 丘40;南 师 大 地 科 学 ,京0 ) 1 商 60 . 4 0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1 . 0 1 No 4
TERRIO R & NATUR T Y ALRES URCES STUDY O
・7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3 7 5 ( 0 1 0 — 0 7 0 1 —83 2 1 )400— 3 0
休 闲特 征突 出 的消费 场所 ; 二是 提升 商 务宾 馆经 营档 次 , 造 打 特 色化 的休 闲 消费概念 。 55专 卖店 主打现代 商业 气息的 商品 . 西 部商 圈核心 区内有集 中的 品牌专 卖店 ,主要 经 营皮鞋 、 家居用 品 、 装 、 服 金银 首饰等 。 现有专 卖店 应主 打具有现代 商业 气 息和 传统 文化特 色 的商品 , 如充满 青春 活力 商 品组合 的学生 型产 品 、 集高 品位 与 时 尚于 一体 的 白领 型产 品 、 商品选 择接 近 大 众 消 费群 体需 求 的生鲜 食 品型产 品 等 ,为 消 费者 提供 一体
・
8 ・
范况生等 基于熵值法 的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区域 比较
1引 言
2指 标 体 系 与 评 价 方 法 城 市化是 农业人 口转 变为非农 业人 口、 村地域 转变 为城 2 1指标 体 系构建 农 .
市 地域 、 农业 生 产活 动转 变 为非农 业生 产活 动 的过程 , 是社 会 根据 城市化 的内涵 , 遵循 指标 选取 的全 面性 、 主导 性 、 次 层 经 济 发展 的必然 结果 , 社会 进 步的体 现 , 国家 或地 区经 济 性和 可操作 性 的原 则 , 参考 已有 研究 成 果的基 础 卜【 , 用 是 是 在 8 采 1 发 展水 平 的体现 。 长期 以来 , 学者 们对 城市 化水 平评 价 、 区域 综合指 标法从人 口城市 化 、 经济发 展水平 、 生活方 式城 市化 、 生 差异 、 动力 机 制 等论题 进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 果 颇 丰[ ]但 仍 活质量 城市化 、 成 1, - 4 地域 景观城 市化 和环境 质量城 市化 等 6个方 面 有 不少 问题 尚未解决 , 中关 于城市 化水平 的测度 问题 目前仍 构建 区域 城市 化水 平综 合评 价指 标 体 系以全 面 综合 反 映地 区 其
54商 务宾馆 、 色会所提供 各档 次 的消 费需求 . 特 西 部商 圈核 心 区依托 商 业 的集 聚 、 利 的 交通 , 便 已经建 设 了林林 总 总 、 种档 次 的宾 馆 酒店 、 场 和休 闲娱 乐设 施 。为 各 商 了适 应多 层 次 、 多样 化 的消费需 求 , 持住 宿餐 饮 业 的 良好 发 保 展势头, 商务 宾馆 与特色会 所 应从 两方 面 进 行优 化 : 是改 善 一 商 业 环境 , 加休 闲娱 乐 服务 , 增 建设 各 种 流 行 风 格鲜 明 、 尚 时
摘 要 : 文 采 用 熵 值 法 对 河 南 省 2 0 - 0 9年 间 的 城 市 化 水 平 进 行 综 合 测 度 , 对 各 地 市 间 的 综 合 城 市 化 水 平 进 行 横 向 比较 。研 本 0 1 20 并
究表 明 , 南省 综合城 市化 水平处 于快速 提升 阶段 , 河 对外 开放 水 平和 工业 化是影 响 河南城 市化进程 的 主要 因子 ; 各地 市综合城 市 化 水平还存在 很 大差距 。 且城 市化 系统 演化主要 特征 也不尽相 同。 关 键 词 : 值 法 ; 市 化 水 平 ; 合 评 价 ; 南 熵 城 综 河
a mon i e . g ct 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