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框架

合集下载

医学论文撰写目录模板

医学论文撰写目录模板

医学论文撰写目录模板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2.3 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2.4 统计分析方法
2.5 伦理考虑
三、结果
3.1 实验结果展示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讨论
四、讨论
4.1 结果解读与分析
4.2 结果与已有研究对比 4.3 结果的局限性与展望
五、结论
5.1 主要研究发现
5.2 对假设的验证
5.3 对研究目标的达成
六、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数据表格
附录二:实验操作详述附录三:研究工具与问卷
附录四:病例分析报告
以上是医学论文撰写目录的一个模板,提供了各个章节的大致内容,具体根据你的研究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每个章节下,你可以进一步展开详细的内容来介绍、解释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和方法。

同时,合理运用标题层次和编号,可以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读者易于理解。

最后,别忘了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并在必要时添加附录以补充研究数据和资料。

论文写作:基本框架、目录、摘要、关键词

论文写作:基本框架、目录、摘要、关键词
大家好
1
论文写作第7讲:基本框架、目 录、摘要、关键词
2
一、论文的基本框架
• 论文的基本框架依次为封面、标题、论文 摘要、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 谢、附录等。论文封面一般应包括论文标 题、作者姓名、论文提交日期、学院名称 等,有的大学还要求在封面上标明作者所 学专业、答辩日期、知道老师姓名和职称、 评阅人签名、答辩委员会签名等。
11
• 13. Based on. . . , this paper first categorizes. . . and then tentatively sets out. . .
•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 . • 15.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olds. . . • 16. The author tries to give an account of . . . • 17.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poses. . . • 18. It is pointed out. . . • 19. In light of. . . theory, discussion is made
9
• 英文摘要常用的句型表达主要有: • 1. This paper argues (demonstrates) . . . • 2. This paper explores (probes into) . . . • 3. This paper includes (covers, touches
8
• 三、摘要的写法
• 摘要的字数不宜过多,150-300词即可,最多不 超过300词。指示性摘要以150-200词为宜。摘要 后面应有三四个关键词。写摘要时,可以使用简 写词,但第一次出现时,需要标明全称,这样可 以节省论文篇幅。摘要多用动词和主动语态,多 用第三人称,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第一人称。注 意时态的用法,描述具有持久应用价值的结果或 推断结论时,使用现在时态;描述具体的操作变 量,用过去时。尽量避免各种时态混用。

论文写作:基本框架、目录、摘要、关键词

论文写作:基本框架、目录、摘要、关键词

• 4. Employ standard English with complete sentences, and follow conventional grammar and punctuation rules.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first and third persons can be used. Omit needle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三、关键词
• 如果说摘要是整篇论文的缩影,那么关键 词就是从中提炼出的精华,它们直指中心 论题,是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同 时也是论文论述的焦点。与英文摘要相同 的是,关键词的提取主要是便于读者选读 及情报检索人员编制二次文献索引。每篇 论文在摘要之后应给出3-5个关键词,其间 用分号隔开,首字母不必大写。
四、目录
•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 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 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 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 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 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 3. Use standard term. Try to avoid using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In case you have to use them, give expanded versions of lesser known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and verbalize symbols that may be unfamiliar to readers the first time they occur in the abstract.

论文参考目录结构

论文参考目录结构

论文目录结构(参考)
第一章绪论(五一节在家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的概述)
1.5论文的组织结构(每个章节的安排)
第二章系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2.1 系统开发模式
2.2——2.x 关键技术的描述(如adodb技术、PHP技术、Ajax技术等等)第三章系统的需求分析
3.1现状调查
3.2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3.3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第四章系统的总体设计
4.1物理架构设计
4.2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3数据库设计
第五章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前台详细设计
5.2 后台详细设计
第六章系统中关键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6.1系统的安全性的解决方法
6.2系统实时性的优化方法
6.2.1基于Web的分页技术的研究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7.2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框架

毕业论文框架

毕业论文框架一、引言(约100字)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该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概述,突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目标。

二、文献综述(约200字)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前人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以及研究方向。

同时,还要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约100字)研究方法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对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论述,展示该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性。

四、研究结果(约150字)研究结果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启示。

同时,还可以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期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五、讨论与分析(约100字)讨论与分析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释和分析。

通过对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同时,也要对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解释性进行论述,指出结果的潜在局限性。

六、结论(约50字)结论部分对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概述研究成果的意义和贡献,回答研究目标和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在论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

要确保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遵守相应的引用规范。

参考文献应当覆盖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确保论文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关于毕业论文的框架大致700字,包含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主要部分,以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具体文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度修改和补充。

论文的章节框架 - 副本

论文的章节框架  - 副本

论文章节框架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2.1 小波变换
2.1.1 小波变换的思想
2.1.2 连续小波变换
2.1.3 离散小波变换
2.1.4 二进小波变换
2.2 多分辨率分析与离散小波快速算法2.2.1 多分辨率分析
2.2.2 离散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2.3 几种常见的小波
第三章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3.1 图像融合概论
3.2 图像融合的方法
3.3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原理3.3.1 基于小波分解的融合算法
3.3.2 高频系数融合规则
3.3.3 低频系数融合规则
第四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实验软件平台介绍
4.2 实验的仿真
4.3 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结构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Ⅰ)
2.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Ⅱ)
3.指导教师审查意见(Ⅲ)
4.评阅教师评语(Ⅳ)
5.答辩会议记录(Ⅴ)
6.中文摘要(Ⅵ)
7.外文摘要(Ⅶ)
8.正文(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
⑴前言
⑵材料与方法
⑶结果与分析
⑷讨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注:目录请排在一页纸内目录样本见下页:目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Ⅰ)
开题报告(Ⅱ)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Ⅲ)
评阅教师评语(Ⅳ)
答辩会议记录(Ⅴ)
中文摘要(Ⅵ)
英文摘要(Ⅶ)
1前言 (1)
1.1灵芝的简介 (1)
1.2灵芝的药用价值 (1)
1.3灵芝的药理作用 (2)
1.4灵芝的临床运用 (3)
1.5灵芝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4)
2材料与方法 (6)
2.1材料 (6)
2.2方法 (6)
3结果与分析 (8)
3.1不同碳源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8)
3.2不同氮源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8)
3.3不同无机盐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9)
3.4多因素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9)
3.5不同装液量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11)
3.6不同接种量、种龄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11) 4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附录 (16)。

论文目录模板

论文目录模板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分析与主变选择1.1变电站总体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负荷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主变选择 (3)2总体分析与主变选择2.1电气主接线应满足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主接线设计 (7)2.3所用电设计 (9)2.4无功补偿设计 (9)3 短路电流计算3.1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气设备选择4.1电气设备选择概述 (11)4.2最大持续工作电流的计算 (12)4.3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13)4.4导体和电缆的选择 (14)4.5支柱绝缘子与穿墙套管的选择 (16)4.6高压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选择 (18)4.7互感器选择 (19)4.8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20)4.9电气设备选择一览表 (21)5 配电装置选择5.1配电装置的选择 (23)5.2总平面布置设计 (25)6防雷设计6.1防雷设计的一般原则 (27)6.2直击雷保护设计 (28)6.3雷电侵入波保护设计 (28)7电气二次部分的设计7.1线路保护整定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外文资料翻译错误!未定义书签。

A1.1译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A1.2英文原文 .. (49)附录2 计算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3 图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前言 (1)1.1 系统的背景及开发意义 (1)1.2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工具 (1)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1用户分析需求描述 (3)2.1.2 系统功能分析建模 (4)2.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6)2.2.1系统数据信息描述 (6)2.2.2系统数据分析建模 (7)2.3 其他需求分析 (9)3 系统总体设计 (11)3.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11)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12)4 系统详细设计及编码实现 (16)4.1 公共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6)4.1.1 公共模块的功能 (16)4.1.2 公共模块的算法设计 (16)4.2考勤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7)4.2.1 考勤管理模块的功能 (17)4.2.2 考勤管理模块的算法设计 (17)4.3 请假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8)4.3.1 请假管理模块的功能 (18)4.3.2 请假管理模块的算法 (18)4.4 课程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8)4.4.1 课程管理模块的功能 (19)4.4.2 课程管理模块的算法设计 (19)4.5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9)4.5.1 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 (19)4.5.2 系统管理模块的算法 (20)5 系统测试 (21)5.1 测试的目的及技术 (21)5.2 测试的步骤 (21)5.3 测试的过程 (22)5.3.1 上课考勤模块功能测试 (22)5.3.2 考勤查询功能模块测试 (23)5.3.3 请假申请模块功能测试 (25)5.4 集成测试及确认测试 (26)5.4.1集成测试 (27)5.4.2确认测试 (27)1 前言1.1 系统的背景及开发意义(1)系统背景介绍(2)系统开发的意义1.2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工具(1)系统开发的环境硬件:Windows2000服务器、希捷ST9500420AS ( 500 GB / 7200 转/分)硬盘、2GB ( DDR3 1333MHz )内存软件:Windows 7 旗舰版32位SP1 ( DirectX 11 )(2)系统开发的工具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工具、C/S结构。

下面对开发中采用的工具进行说明:①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简介Visual Studio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0版本集成开发环境(IDE)的界面被重新设计和组织,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并且支持开发面向Windows 7的应用程序。

除了Microsoft SQL Server,它还支持 IBM DB2和Oracle数据库。

②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简介SQL Server 2008 在Microsoft的数据平台上发布,可以组织管理任何数据。

可以将各种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

可以对数据进行多种操作。

这个平台具有可信任、高效、智能三大特点。

③C/S结构简介C/S 结构,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C/S结构构相对于B/S架构而言有许多优点:a.响应速度快b.软件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c.数据处理能力强大d.系统安全性更有保障2 系统需求分析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1.1用户分析需求描述本系统包括学生用户子系统、教师用户子系统和管理员用户子系统三个用户子系统(1)学生用户学生用户子系统具有登录、注册、修改密码、个人信息查询、考勤信息查询、考勤成绩查询、请假申请、请假信息查询的功能。

①登录:输入用户名、用户密码、选择学生登录角色②注册:输入学号、姓名、性别、密码、班级、联系方式、身份证信息③修改密码:学生在系统管理中的修改密码模块进行密码修改④个人信息查询:学生在系统管理中的个人信息模块查询⑤考勤信息查询:学生在考勤管理中的考勤查询模块查询考勤信息⑥考勤成绩查询:学生在成绩查询模块查询考勤成绩⑦请假申请:学生在请假管理中的请假申请模块填写请假条进行请假申请⑧请假信息查询:学生在请假管理中的请假查询模块查询请假信息(2)教师用户教师用户子系统具有登录、修改密码、个人信息查询、上课考勤记录、考勤信息查询、请假审批、请假信息查询的功能。

①登录:输入登录名、登录密码、选择教师登录角色②修改密码:教师在系统管理中的修改密码模块进行密码修改③个人信息查询:教师在系统管理中的个人信息模块查询④上课考勤记录:教师在上课考勤模块输入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班级信息,显示出考勤学生信息,进行考勤记录⑤考勤信息查询:教师进入考勤查询模块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询⑥请假审批:教师在请假审批模块选中未审批的请假条进行审批⑦请假信息查询:教师在请假查询模块中查询请假信息(3)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用户子系统具有登录、修改密码、个人信息查询、系统用户管理、请假审批、课程维护的功能。

①登陆:输入登录名、登录密码、选择管理员登陆角色②修改密码:管理员在系统管理中的修改密码模块进行密码修改③个人信息查询:管理员在系统管理中的个人信息模块查询④系统用户管理:管理员在用户管理模块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⑤请假审批:管理员在请假审批模块选中未审批的请假条进行审批⑥课程维护:管理员在课程维护模块对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2.1.2 系统功能分析建模本系统采用数据流图的模型工具建模。

(1)数据流图(DFD)的介绍数据流图简称DFD图,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是一种功能模型。

(2)数据流图的建立①建立系统顶层数据流图:根据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可知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是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与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外部实体进行数据交换,如图2.1。

图2.1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顶层图②数据流图分解:学生管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学生用户子系统、教师用户子系统、管理员用户子系统三部分,如图2.2。

学生用户通过考勤信息表查看自己的考勤信息,通过成绩信息表查看自己的成绩信息,通过递交请假条更新请假条信息表申请请假,通过请假审批信息表查看请假审批信息;教师用户通过录入考勤和成绩更新考勤信息表和成绩信息表,管理员更新课程信息,通过请假条信息表进行请假审批。

图2.2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0层图③数据流图功能分解,如图2.3图2.3 学生考勤管理1层图2.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2.2.1系统数据信息描述本系统的数据信息有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员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考勤信息、请假信息。

(1)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密码、联系方式、身份证号(2)教师信息:用户名、密码、所教课程(3)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4)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任课教师(5)考勤信息: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班级、考勤情况(6)请假信息:班级、学号、姓名、请假时间、请假原因2.2.2系统数据分析建模(1)实体-关系模型建立实体-关系模型简记E-R图是指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

①学生实体关系:学生实体具有班级、学号、姓名、性别等属性;考勤情况记录实体具有考勤时间、考勤课程、考勤教师、考勤班级等属性;请假情况记录实体具有请假学生班级、学号、姓名、请假时间、请假原因等属性。

三个实体之间具有考勤和请假的联系,如图2.4。

图2.4 学生实体E-R图②教师实体关系:教师实体具有编号、姓名、班级、课程等属性;学生考勤信息具有班级、学号、姓名、出勤情况等属性;三个实体之间具有记录和审批的联系,如图2.5。

图2.5 教师实体E-R图③管理员实体关系:管理员实体具有登录名、密码属性;数据信息具有课程名、任课教师属性;请假信息记录具有请假学生班级、学号、姓名、请假时间、请假原因等属性;三个实体之间具有更新和审批的联系,如图2.6.图2.6 管理员实体E-R图2.3 其他需求分析(1)系统性能需求分析①数据精确度需求:在精度需求上,根据实际需要,数据在输入、输出及传输的过程中要满足各种精度的需求根据关键字精度的不同。

②响应时间需求:无论是客户端和服务端,当用户登录进行操作时,系统反应的时间应在5秒以内。

系统应能及时反映各种非正常情况,避免用户出现长时间等待甚至系统无响应。

③用户使用性需求:界面设计易于操作,在用户使用时在客户端服务器端进行验证,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和正确的操作系统。

④安全保密性需求:每个用户都有权限设置,对用户的登录密码进行加密设置,非本系统用户不能登录使用。

⑤操作性需求:支持Windows2000及以上的操作系统,设计连接SQL Server 数据库。

(2)系统输入/输出需求分析符合精度的设定,数据的输入输出都应该为数字、字母及汉字,不应该含有字符形式。

(3)系统错误处理需求分析①数据库存储空间不够,引起数据库访问变慢等问题需要对磁盘进行扩展和维护。

②执行程序非正常退出,响应确实,修改源代码前应备份。

③数据库没启动引起访问问题,须启动数据库服务器。

3 系统总体设计3.1 整体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C/S 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作为设计模型。

其中包括学生用户子系统、教师用户子系统和管理员用户子系统三部分。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选择SQL 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SQL查询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操作访问;选择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WinForm窗体应用程序搭建系统运行模块。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进行上课考勤和学生在线申请请假的功能,本系统包括上课考勤、考勤查询、成绩查询、请假申请、请假审批、请假查询、课程维护、用户管理、个人信息、修改密码十个功能模块。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分为考勤管理模块结构设计、请假管理模块结构设计、课程管理模块结构设计和系统管理模块结构设计四个部分。

(1)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①系统用户的登录、注册功能②教师对上课考勤信息的录入③教师对考勤信息、考勤成绩的查询、修改④教师根据请假条信息对学生的请假申请进行请假审批,并对学生的请假申请进行查询⑤学生对自己考勤信息、考勤成绩的查询⑥学生填写请假条进行申请请假,并对自己的请假申请进行查询⑦管理员对考勤信息查询⑧管理员根据学生请假条信息对学生进行请假审批,并可以查询学生请假信息⑨管理员对系统的课程信息进行更新维护⑩系统用户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修改个人密码(2)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图3.1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3.3 系统数据库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名称是xskqgl.mdf,里面包含5个表,依次分别是课程表、上课信息表、考勤信息表、请假表、人员信息表,下面将对这些表格一一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