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合集下载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玻璃片、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制法等。

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哪些气体?它们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等。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讲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

(2)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白色沉淀。

(3)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操作步骤。

(3)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

4.二氧化碳的应用(1)讲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如灭火、制造碳酸饮料等。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应用。

2.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3.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顺利。

2.部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引言:
二氧化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气体之一。

它不仅存在于大气中,还是我们呼吸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个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产生
首先,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瓶矿泉水和一小瓶醋。

2. 将矿泉水倒入一个扁平的容器中,并在容器的中央放置一个小盘子。

3. 将醋倒入小盘子中。

4. 仔细观察,学生们会发现从醋中冒出了一股气体。

这就是二氧化碳。

5. 可以用吸管将冒出的气体导入到一杯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它的存在和性质。

二、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火焰熄灭
接下来,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另一个实验,揭示二氧化碳对火焰的熄灭作用。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烛台和一根长而细的蜡烛。

2. 点燃蜡烛,并将它放置在烛台上。

3. 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 使用一根细长的管子(如吸管),将其一端放在蜡烛旁边,另一端放在嘴巴附近,用嘴吹气,同时观察蜡烛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当他们吹气时,二氧化碳会覆盖在蜡烛上,使其熄灭。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对火焰的燃烧不利,它能够抑制火焰所需的氧气。

三、实践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

第二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第二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重点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难点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石蕊试液、稀醋酸、石灰水、蒸馏水、酒精灯、试管夹等
学生:每小组一瓶可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化、升华、密度、“三不”

与石灰水反应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随堂检测
【教学反思】
学会猜想、设计实验、初步体会科学探究
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
此处是教学中的难点,设计实验对学生来讲,很难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的事实,并初识对比的方法。
由化学方程式可直观看出不同特点,形成概念
整理知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课时作业本
介绍“温室效应”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交流、讨论
(舞台烟雾、人工降雨、制冷剂、灭火器等)
观看电视
思考设计,一人到前面演示模拟菜窖
小组设计实验并完成
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回答
实验、观察、思考、描述、解释现象
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察不同的特点,分析、归纳出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谈收获
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
由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入新课,进而深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创设了五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交流中有收获。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共6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共6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A.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B.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例举一些用途。

2.过程与方法: A.从性质实验的条件和现象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观察和描述实验的能力; B.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概括、对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B.培养学生求实、合作、创新的品质; C.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重点难点1.探索并总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课前准备通读本节教材,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等探究,搜集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夹、试管、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石蕊试液。

实验药品石蕊试液、稀硫酸、石灰水,蒸馏水、汽水、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

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创设展示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图片,简单介绍。

讲解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为什幺要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呢?二氧化碳过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贡献呢?过渡大家能不能依据我们所学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简单谈谈你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呢?学生交流谈谈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引入二氧化碳究竟是种什幺样的气体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下这种奇妙的气体。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CO2气体,请同学描述所感受到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探究活动一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再倒入一些水,立即塞紧瓶塞,晃动,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讲解: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将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C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在其中发现二氧化碳的奥秘,体味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实例,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己经接触学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在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用途不是太清楚,因此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思路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知道研究二氧化碳的内容,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实验,交流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也要认识到化学给人类生存环境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用途。

重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通过汽水中气体的实验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无限渴求;难点的突破: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师生互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参与进来。

让学生通过性质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3.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趣味实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化学重要性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4.学法指导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侧重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指导。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四、教学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一、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

2.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动手实践。

二、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三、学习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参考课本P39-41完成下列练习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2、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减缓措施3、请同学利用自己已有知识谈一下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认识°(如:颜色、状态等)(-)科学探究探究一:证明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倒入约2ml的澄清石灰水。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二氧化碳的结构、化学性质和重要性。

2. 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循环和影响。

3.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

教学内容:1. 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 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存在形式。

2. 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循环:- 二氧化碳的自然来源:呼吸作用、动植物光合作用。

- 人为来源:燃烧活动、工业排放等。

- 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然后被动物吸收,最终释放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的影响:-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导致地球暖化。

- 酸化作用: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

4. 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 实验过程: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解性质等。

- 检测手段:pH指示剂、气体检测仪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或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

2. 知识传授:老师通过讲解和图示,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来源、循环和影响。

3. 实验演示:老师进行二氧化碳实验演示,例如使用气球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质等。

4. 实验操作:学生小组进行二氧化碳实验操作,例如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溶解性质等。

学生要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5. 分析讨论:学生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循环和影响。

6. 总结归纳:学生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总结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和实验方法。

7. 展示交流:学生小组进行实验结果和总结的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8.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

9.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讨论表现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二氧化碳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3、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教学过程:[导入情景]1、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

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

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

2、北方冬天时期,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常用点燃的火把来照明.你知道火把除了起照明作用,它还有其它的用途吗?[课堂过渡]其实,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并不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对上述问题和现象迎刃而解了。

[展示录像]奇妙之处1“干冰的升华”录像→学生能得出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干冰,而且知道干冰能直接吸收热量而升华。

[演示实验]奇妙之处2①老师演示“阶梯蜡烛”的实验→学生根据蜡烛熄灭能得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其密度比空气大。

②预先用一只没有干瘪的塑料瓶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立即盖紧瓶盖,然后振荡。

观察现象。

(瓶的内壁不能太厚)→学生根据“瓶变干瘪的现象”,先得出了瓶内气压减小,再寻找气压变小的原因,得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的性质。

[总结归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

实验分析;板书:一、CO2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56.2℃时液化—78℃时凝固——干冰。

致冷剂、人工降雨化学药剂、舞台云雾2、能溶于水,1atm时1体积水只能溶1体积,加压可溶更多。

啤酒、雪碧、汽水等均溶解了CO2(如何证明其中有CO2呢)3、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九年级化学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奇妙的二氧化碳9篇奇妙的二氧化碳 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创设情景](故事导入)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

……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

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播放录像] 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生产生活的意义。

3.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

4.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
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

教学用具:集气瓶两个、试管两个、吸管、镊子、雪碧、火柴、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1.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检验。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主讲人曾盼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号2009113010246 专业化学
日期2012.0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