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 奇妙的二氧化碳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学案2(新版)沪教版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气体的收集方法;2.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3.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前预习】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体现物理性质又体现化学性质的是()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作温室肥料2.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到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D.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3. 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和。
实验室中收集气体的装置的选择一般要考虑该气体的和。
4.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
因此,实验室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使用法。
【学习过程】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反应原理(1)原料:;(2)原理:;2.装置的确定(观察与讨论)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讨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栏(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些方法?(4)确定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归纳小结: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发生装置:型,收集方法:。
【演示实验】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演示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检验、及验满。
【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五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按要求装配好仪器○3向漏斗中注入盐酸○4向锥形瓶中加大理石或石灰石○5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思考与讨论】(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怎么检验瓶内气体已收集满了?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本身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群产生有害影响。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
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先进行试验【当堂训练】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的原料是()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2.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分液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A.一定比空气大 B.一定比空气小C.可能比空气大也可能比空气小 D.应与空气密度相近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注入酸;⑤收集气体,正确顺序应是( )A.①④③②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②④①⑤D.①②③④⑤5.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教学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两种基本类型。
三、交流与讨论1.P44活动与探究图2-17①的现象2.图2-17②的现象 据此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3.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 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 。
在进入可能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检验 的含量,以免危害 。
四、典型题例1.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写出A 、B 两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A 装置:现象 ; 验证的性质 。
B 装置:现象 ;验证的性质 。
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D E F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常温下,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某班同学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分组制取氧气实验时,有几组同学在药品、加热正确的情况下的情况下不见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是因为 ,该实验将结束时常会出现水沿导管快速倒流现象,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 。
(4)A 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甲烷气体,可以判断制取甲烷的反应物常温下的状态为 。
甲烷除了用排水法收集外,由于它的密度比空气小,还可用 法收集。
(5)F 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五、达标检测②水 ① A B C1.(2014淮安)在实验室中选用题16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用B装置制备氧气的文字方程式是。
(3)可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
(4)用A、D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填”a.将导管移出水面”或“b.熄灭酒精灯”)。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步骤、方法及注意点。
3、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学会观察和描叙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5、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对比、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法与灭火学习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步骤、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1)查找材料。
(2)准备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等。
2、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新课:“屠狗洞”,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
你能解开这个谜题吗?学生交流讨论:(有的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教师引导:是由于山洞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所致。
那么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含量超过多少是危险的呢?如果把二氧化碳从空气中除去,行吗?师生交流:相互讨论。
归纳引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二氧化碳。
板书:一、自然界中的CO。
2学生活动:观看教材P40页图2-15“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教师引导: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消耗的?学生讨论:共同归纳:学生发言,补充、板书。
教师提问:1.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相当吗?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含量恒定吗?学生活动:观看教材P40页“拓展视野”,观看教材配套光盘片段《温室效应》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交流。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2.2奇妙的二氧化碳 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2.2奇妙的二氧化碳学案回忆:到现在为此,我们已学过的哪几个反应产物里有二氧化碳?并不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都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从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分析。
实验:①稀盐酸和大理石现象:②稀硫酸和大理石现象:③稀盐酸和碳酸钠现象:碳酸钠+ 盐酸→ 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Na2CO3 ) (HCl) (NaCl) (H2O) (CO2)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或(主要成分都是)与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文字反应式)讨论: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和大理石?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盐酸和碳酸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反应条件:。
回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说明:锥形瓶可用、、来代替,分液漏斗也可用来代替。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相同。
四、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理由:①②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①查:;②装:;③塞:;④液:;⑤收:;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以下形成,防止;②反应器内的导管即可,不宜,否则;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加热;④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以利于。
六、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①检验方法:。
②验满方法:。
小结:由于确定实验装置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所以很容易陷入难以解答的困境,但解答时,若能明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所需气体的量的多少,即可突破难点。
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①先要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选择药品的一般原则是: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药品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尽量减少污染。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③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来得到这种气体。
2021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2.2.1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学案(无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情景展示1] 在北方,人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如何检验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做灯火试验。
在进入菜窖之前先用长棍或者竹竿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送进菜窖(底部),假设蜡烛正常燃烧,那么可以进入;假设蜡烛熄灭,那么说明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应该通风换气后再进入。
[问题探究] 通过以上内容,你能归纳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归纳提升] 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几方面描绘。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这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探究] 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什么现象?[考虑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所以先熄灭。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问题探究]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什么现象?[考虑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与水的反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总结性质、制备方法、环境影响等要点。
2.强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应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社会热点。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前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安排,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
5.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选取与二氧化碳相关的主题,如“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循环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进行深入探究,并以PPT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应协助学生完成实验部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奇妙的二氧化碳”章节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化学方程式以及环境影响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仔细思考,确保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2.设计一项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利用简单的材料(如汽水瓶、苏打粉等)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增强实践操作和表达能力。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设计_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简单且安全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观察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欣赏一首优美的诗“它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它奋不顾身的扑向烈火,它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它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
“它是谁?”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也能反应物质的性质,今天我们就从二氧化碳具有的用途来研究它有什么性质。
过渡:为什么二氧化碳能够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和消耗的呢?活动一: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阅读书本P40图2-11,过渡: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那么大气中CO2 含量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活动二:二氧化碳与灭火观看视频:蜡烛熄灭提问:蜡烛熄灭的顺序是怎么样的?通过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活动三: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云雾缭绕的仙境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P41“1 二氧化同组讨论后回答:(1)是二氧化碳因为会发生光合作用。
结合书本P40图2-11找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途径。
填写学案相关内容不是,会造成温室效应。
视频,结合书本拓展视野,学习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危害。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现象,讨论回答记录现象,小组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从日常所见出发,设计问题引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看书,提取信息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
结合学案,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1)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班级姓名学号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含量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0.0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讨论:如何减缓温室效应?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老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2、观看视频,讨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3、思考二氧化碳存放方法,观看视频,讨论二氧化碳的密度4、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观看视频)①分析塑料瓶变瘪的原因:②仪器: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你能设计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分析结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方程式: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并加热现象:方程式:结论:[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提供信息: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为红色。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是二氧化碳显酸性还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显酸性?(提供:4、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5、能促进光合作用四、你的收获学以致用: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干冰汽化吸收热量2、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C 、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B 、二氧化碳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 倒入另一个容器C 、 干冰就是冰D 、空气里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8.如图: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二氧化碳:① 。
② 。
思考: 小英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种常见的气体,她收集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的气体,但忘了贴上标签,分不清是哪种气体,你能帮她解决吗?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回顾、预习测评
1. 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气体收集装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回顾、预习测评部分第2题的反应都能生成CO2气体,
请思考:这些反应是否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为什么不能?
活动二、探究选用何种药品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从产生气泡的快慢、反应能否持续进行、是
否会产生其他杂质气体等方面进行描述)
实验结论
(可否用于实验室
制取CO2气体)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碳酸钠与稀盐酸
块状大理石与浓盐酸
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反应。
理由?活动三、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谈论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检验CO 2气体?又该如何验满?
4、保存CO 2气体的集气瓶应该正放还是倒放?
5、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的步骤?
活动四、利用你手边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的装置,并制出一瓶CO 2
三、精讲点拨
四、小结提升
学生小结,通过例题巩固提升。
五、检测反馈
【课堂作业】
1.下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 .氧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2.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得出它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列装置探究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
(2)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 2,其文字表达式分别为:
碳酸氢铵 氨气 + 水 + 二氧化碳
(NH 4HCO 3) ( NH 3)(H 2O ) (CO 2)
碳酸氢钠 碳酸钠 + 水 + 二氧化碳
(NaHCO 3) (Na 2CO 3)(H 2O ) (CO 2)
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 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他不选用碳酸氢铵制取CO 2的理由是 。
【课后训练】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 )
A .石灰石和稀硫酸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大理石和稀盐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导管
C .广口瓶
D .带孔橡皮塞
加热 加热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用肉眼观察
5.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请根据图来回答。
(1)该实验选用的固体试剂是,液体试剂是。
(2)实验开始之前应先,然后再加药品。
先加,再
加。
(3)容器B中的导管口的位置在处(填c或d)
(4)可将分液漏斗改为,此时加入A容器中的液体液面应到处
(填a或b)。
(5)装置还可用于制取,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6)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6.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膜的形成:。
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除去此膜的原理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
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吸收洞中的其他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4)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让岩洞向游客开发,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该岩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