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推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预设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玩耍,一本正经,绒毛,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想知道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6课《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请大家齐读(齐读第1自然段)(出示图片和第一自然段)2、如果你站在这金色的草地上,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1:我特别想躺在上面晒太阳、打滚。
生2:我还想跟小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二、融情入境、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那书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第二段及听读要求)预设: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3、再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划一划,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4、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
好,我们先来看看看看兄弟俩都是怎么玩耍的,找出关于他们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
动作描写是——神态描写是——“一本正经”怎么理解呢?(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谁能用“一本正经”,说一句话?那么,“引人注目”又该如何理解?嗯!(吸引人们注意)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地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兄弟俩在这片金色的草地上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对呀!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太多乐趣了!5、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上来演一演他们快乐玩耍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教案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
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学习第一自然的。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金色的)3.你们见过这样的草地吗?(没见过)4.这草地什么时候变成金色的?(蒲公英盛开时)5.一朵蒲公英能把草地变成金色的么?找相关词。
(一大片、长满)板书:蒲公英草地6.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同学们要学会用用。
(再读此段)过渡:这片金色的草地是我和弟弟玩耍的乐园,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体会到了我和弟弟怎样的心情。
(快乐)3.我和弟弟是那么快乐,找出课文中分具体描写我们快乐的句子。
4..理解“一本正经”。
5.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为《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的阅读、讨论、想象等环节。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PPT,生字词卡片,教学录音机。
2. 学具:学生自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草地的颜色,引发学生对金色草地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3. 理解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3. 生字词学习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学到的词语造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教案

16.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语言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以及细致观察的好处。
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审美创造: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概括文章描写的场景,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语言应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思维能力:通过结合插图,做动作,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以及主动观察、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一、课文回顾导入课文一个写了几个场景蒲公英盛开的场景兄弟俩玩耍的场景草地的变化二、学课文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画出“草地是怎样变化的?”草地的变化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2018新人教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
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
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
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
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二、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1 课题名称16.金色的草地课时2课标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背景分析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为描写对象,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所需条件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16.金色的草地时间:早上——中午——傍晚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3.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的美。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盛开”造句,会用“ABB”式词语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地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金色的草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的美。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盛开”造句,会用“ABB”式词语写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会用“盛开”造句,会用“ABB”式词语写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的美,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对草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的美。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会用“盛开”造句,会用“ABB”式词语写句子。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本课生字。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草地的图片,办一期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草地的美。
《16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文作者描绘了三个生活场景:一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蒲公英绒毛;二是“我"无意中发现草地早中晚颜色不同;三是“我”来到草地仔细观察,从蒲公英会“张开"与“合拢”中,找到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三个场景中描写孩子玩耍、观察、思考的关键词句,一方面渗透了“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语文要素和“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单元主题,另一方面流露了孩子玩耍时的愉悦,以及观察有所发现时的惊讶与振奋之情。
因此,本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草地上玩耍和蒲公英变色上,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观察带来的好处。
教师的教,采取“扶——半扶——放"的方式;学生的学,运用“画句——圈词——品读”的方法。
双轨并行: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尝试观察某一种植物、动物或一处场景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尝试观察某一种植物、动物或一处场景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谈话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首先,我们来听写词语。
(1)第一组词语:玩耍喊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听写词语→大屏出示→学生订正→齐读词语→教师追问: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2)第二组词语:观察手掌张开合拢听写词语→大屏出示→学生订正→齐读词语→教师继续追问:什么是“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都是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板书:合拢 张开 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 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的。傍晚
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
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张开
时,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寻开心——新发现——感兴趣 碧绿——金黄——碧绿
合拢——张开——合拢 启示: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 子。 (1)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 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 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
(4)(课件出示 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草地就变成
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
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16 金色的草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 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 7)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打哈.欠. 钓.鱼 观察. 有趣. 喜.爱 睡.觉 合拢. 引人注目 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 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 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 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 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 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 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 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 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 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 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 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 9)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Fra bibliotek,是,草地是
。
中午,花朵
,是
,草地是
。
傍晚,花朵
,是
,草地是
。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 金黄 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