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各种气体验收和使用操作流程图示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一、引言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医疗等领域。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气体分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设备和试剂准备1. 气体分析仪器的准备1.1 确保气体分析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损坏或需要维修。
1.2 校准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1.3 检查气体分析仪器的供电情况,确保仪器能够正常运行。
2. 试剂的准备2.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质量。
2.2 按照试剂的使用说明正确储存和处理试剂。
2.3 检查试剂的有效期,确保试剂未过期。
三、操作步骤1. 样品采集1.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如气体吸入、气体收集等。
1.2 使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集样品,并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无污染。
1.3 根据实验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处理2.1 将采集到的样品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如气体袋、试管等。
2.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品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
2.3 注意样品处理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避免样品污染和损失。
3. 仪器操作3.1 打开气体分析仪器的电源,并进行预热和校准。
3.2 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仪器中,确保样品的充分接触和稳定性。
3.3 设置仪器的分析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速等。
3.4 启动仪器进行气体分析,记录分析结果。
4. 数据处理和分析4.1 将仪器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分析参数、分析时间等。
4.2 使用适当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4.3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解读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2. 操作人员应熟悉气体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3.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试剂的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4.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喝,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和清洁。
(完整版)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不带解析)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完好,只有装置不漏气时才能使用。
实验装置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同,现列举出一些不同装置,谈谈它们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如图1所示装置,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
若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
把手移开,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流入,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3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在右侧橡胶管上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注水,水会在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时间不下降,(即长左面漏斗颈内水面和锥形瓶内的水面会有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检查图4、图5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当缓慢推活塞时,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图6装置中,如图7---叫做U 型管气密性检查:检查左图中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在左侧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向右侧管内注水,若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再上下调节右侧的管,左右液面总有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如果左右液面总相平,右侧开口连于大气,就说明左侧也与大气相通,即漏气。
图书馆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分液漏斗制过氧化氢制氧装置):在右侧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磨口塞图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磨口塞(这个塞一定要打开)向分液漏斗内注图10 图11图12水,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分液漏斗内液面几乎不下降或分液漏斗内液面下降很少后不再下降,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12气密性检查方法:在橡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将干燥管压入烧杯的水中,水进入干燥管很少,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液面仍低于烧杯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液差法(也就是注水法)如图状况,就是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在右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向球形漏斗内注水,水会在球形漏斗颈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长时间不下落,(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于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比较大的液面差,说明不漏气。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一、引言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气体分析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气体分析的操作流程,确保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气体分析实验室和相关领域的气体分析操作。
四、术语和定义1. 气体分析: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气体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2. 校准气体:已知成分和浓度的气体,用于校准仪器和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气体:待分析的气体样品。
4. 仪器校准:通过与校准气体进行比对,调整仪器读数,使其准确反映样品气体的成分和浓度。
5. 质控:通过参与质控样品的分析,验证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设备和试剂1. 气体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2. 校准气体: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
3. 样品收集装置:例如气袋、玻璃瓶等。
4.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
六、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1 确定分析目的和要求。
1.2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1.3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和试剂,并检查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1.4 清洁和校准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5 准备样品收集装置,并确保其清洁和无污染。
2. 样品采集2.1 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和装置。
2.2 在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注意避免污染和外界干扰。
2.3 采集样品时,应记录采样时间、地点和其他必要信息。
3. 样品处理3.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如稀释、浓缩、过滤等。
3.2 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去除杂质、降低湿度等。
4. 仪器校准和质控4.1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仪器校准,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4.2 使用校准气体进行仪器校准,校准过程中应记录校准结果。
4.3 参与质控样品的分析,验证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一、引言气体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操作,用于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气体成分。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在进行气体分析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和材料1. 气体分析仪:包括气体采样器、气体分析仪器等。
2. 样品容器:用于收集和保存待分析的气体样品的容器。
3. 气体标准品:用于校准气体分析仪的标准气体样品。
4. 气体采样工具:如气体采样袋、气体采样针等。
5. 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三、操作程序1. 准备工作1.1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并保持干净整洁。
1.2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1.3 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2. 样品采集2.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工具。
2.2 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将待分析的气体样品收集到样品容器中。
2.3 确保采样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的影响,避免样品的污染。
3. 样品准备3.1 将采集到的气体样品转移到气体分析仪器中。
3.2 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调整样品温度等。
4. 仪器校准4.1 使用标准气体样品对气体分析仪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确保校准过程的正确性。
5. 气体分析5.1 将准备好的样品置于气体分析仪器中。
5.2 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进行气体分析。
5.3 记录分析结果,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清洁和维护6.1 分析结束后,将仪器和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
6.2 清洁仪器表面和采样工具,确保其干净整洁。
6.3 定期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气体泄漏引起的危险。
3. 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火源和静电,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4. 使用气体采样工具时,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准确,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气瓶验收、检测操作规程范本

气瓶验收、检测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对气瓶进行验收、检测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旨在确保气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使用安全。
二、术语定义:1. 气瓶:用于装填、贮存和使用压缩气体的容器。
2. 验收:对气瓶进行检查和测试,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定是否可以投入使用。
3. 检测:对气瓶进行各项尺寸、压力、强度的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检验员:经过培训合格,能够进行气瓶验收、检测操作的人员。
三、操作要求:1. 验收操作:(1)气瓶的验收应在专门的验收场所进行,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2)进行验收的气瓶应先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3)验收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检查是否有变形、损伤、腐蚀等情况。
(4)验收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进行气密性检测,判断其密封性能是否合格。
(5)验收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进行承压试验,检查其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6)验收通过的气瓶应进行标记,包括编号、验收日期等信息。
(7)验收不通过的气瓶应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报废、维修或退货等操作。
2. 检测操作:(1)检测前应检查检测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完好可用。
(2)检测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检验员进行,操作前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
(3)检测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的外观、内部结构、尺寸和严重腐蚀等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检测结果。
(4)检测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进行气密性检测,判断其密封性能是否合格。
(5)检测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气瓶进行压力强度测试,判断其承载能力是否合格。
(6)检测通过的气瓶应进行标记,包括编号、检测日期等信息。
(7)检测不通过的气瓶应进行分类处理,包括维修、报废或退货等操作。
四、操作流程:1. 气瓶验收操作流程:(1)确定验收场所,并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2)对气瓶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化验室操作SOP模板

受控类别:XXX公司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变更记录化验室气路操作规程1 气路介绍质检部气路分为色谱气路、微库仑气路及原子吸收气路。
色谱气路由三路构成,分为空气、氢气和氮气气路。
微库仑气路由二路构成,分别为氮气和氧气;原子吸收气路由空气、乙炔和氩气组成。
目前氮气、氩气、氧气、氢气、乙炔气由气瓶供气,空气由生产装置空气压缩机供气(其中原子吸收气路的空气由空气发生器提供),各气路的主管线为内径Φ6的钢管,分接到各色谱的管线为内径Φ3的钢管。
氮气、氩气、氧气、氢气、乙炔气的控制总阀在一楼气瓶室,空气的控制总阀在北色谱室,各气路压力表分布在各个色谱连接管线的下方2 操作步骤2.1开启气路2.1.1更换气瓶:接班时若发现气瓶内总压力低于2MP,则需要对气瓶进行更换。
目前安装的气路控制阀在压力低于1MPa时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气瓶上。
更换气瓶一定要注意先后次序,不得随意更改。
正确的操作步骤为:将墙上气瓶指向控制阀旋转至当前使用的气瓶压力表方向(箭头指向即为气瓶使用方向),关闭空气瓶阀门,关闭墙上出气控制阀阀门,更换一瓶备用气,如果是满瓶气体,压力应该在12-15MP(氧气除外)。
检查压力表均在正常范围内后,然后进行试密,重点为几个接口以及气瓶总阀,若发现漏气,重新连接直至不漏气。
然后轻轻打开墙上放空阀进行放空,将更换气瓶时的一段管线内部的空气吹出。
关闭放空阀,对放空阀进行试漏,一切正常后打开墙上进气控制阀(由红色变为绿色).2.1.2开启空气气路时只需检查送气压力在安全范围0.2mpa~0.8mpa时开启第一道阀门调节减压阀至0.4mpa~0.8mpa后开启第二道阀门。
2.1.3各仪器下方连接到减压阀均控制在0.4~0.5 MPa2.1.4 各类仪器需要开机使用时只需打开相应的分气路控制阀即可。
2.2 关闭气路直接关闭各气路总阀即可。
如是某台仪器不使用并达到停气条件后,关闭相应分气路减压阀下方的总开关,不要关闭减压阀。
01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1.1.1 对送检的煤气样品按标准要求及时进行成份和浓度分析。
1.1.2 分析数据须按要求记录在原始记录、报表上,并及时录入电子台账。
1.1.3 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故障处理,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做好备品、备件采购计划预上报。
1.1.4 保持分析室内规范、整洁,保持各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管理好本岗物品。
1.1.5 分析结果及时上报接口岗位,设备异常情况、暂时分配工作等事项须及时反馈信息给班长或者主任。
1.1.6 严格遵守公司保密规定,化验数据和相关技术、工艺等资料、信息严禁泄露给无关人员。
1.2.1 对所送检的样品有检测权,对不按规定所送的样品有拒绝检测权。
1.2.2 对检测结果有保密权,对未经许可获取数据、资料、信息的行为有拒绝权。
本科室所用分析气体的方法为气相色谱法。
仪器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某一种被分析的多组份混合样品被注入汽化室且瞬间汽化后,样品由流动相气体载气所携带,经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时,由于组份份子与色谱柱内部固定相份子间要发生吸附、脱附溶解等过程,那些性能结构相近的组份,因各自的份子在两相间的反复多次分配,发生很大的分离效果。
并且由于每种样品组份吸附、脱附的作用力不同,所反应的时间也不同,最终结果使混合样品中的组份得到彻底分离。
被分离的组份顺序进入检测器系统,由检测器转换为电信号送至记录仪、积分仪或者工作站,绘出色谱图,并计算出各成份的浓度。
;若不在此范围内,顺时针旋转减压阀顶针,观察低压力表指针数值,直至压力上升到0 .2-0 .3MPa之间;反之逆时针旋转则降低。
若氮气瓶减压阀右表压力显示低于0.5MPa ,更换氮气瓶。
;若低于一半,须添加超纯水,使水位达到“L”水位以上,“H”水位以下。
1/2若超标,取出硅胶并装入盘中,放入恒温干燥箱内在110℃下干燥1 小时以上,确认硅胶全部变蓝色后放入干燥器中,待自然放凉后安装使用。
3.2.1 打开氮气,开电源逆时针旋转打开氮气瓶阀,挨次打开氢气发生器和空气发生器开关按钮;待色谱仪左侧仪表有压力显示后,打开色谱仪右侧电源开关按钮。
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

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吸收班级 姓名气体 验证试剂 吸收试剂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灼热的铜 二氧化碳 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溶液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 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氢气体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或氢氧化钠溶液2、 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图1 图2为U 型管 洗气(除杂):长进短出 (盛放固体) 验气: 长进短出3、CO 、H 2的检验 常常先通过 灼热的氧化铜 看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再通过证明其另一生成物 CO 2和H 2O ,以达到检验这两种气体的目的。
右图3为检验和吸收上述气体的一般装置:图3图2图1例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O 2中的一种或多种。
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
有关的实验事实是:①A 装置质量增重;②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C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④D 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混合气体中肯定含 ,可能含有 。
为确认可能含有的气体是否存在,请在 和 之间(填装置编号)添加框图中的装置,装置中试剂名称 是 。
(2)B 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氧化铜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写出B 处硬质玻璃管中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1、为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 ) A .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B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C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2、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________, 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含有CO2,装置内应盛________,要除去 CO2最好盛________。
(3)贮气: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_____端通入;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_____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