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附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附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封建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C.增加朝廷财力D.加强中央集权2.下列关于西欧封建庄园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C.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D.领主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3.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是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4.12世纪,大学的兴起是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的新气象,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这些“花朵”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免赋税特权②宗教信仰及言论自由权③司法特权④教育自主权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5.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6.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其中属于“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罗马帝国的扩张D.基督教的传播7.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它们是①德意志②英格兰③法兰西④意大利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8.西欧中世纪乡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A.庄园B.手工工场C.大种植园D.租地农场9.他是扑克牌里的红桃K,称为查理曼,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
A.减轻赋税B.争取自由和自治C.废除等级制度D.反对基督教会
8.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9.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又称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②以罗马为首都。③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即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④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22.《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
A.欧洲民法的基础B.欧洲教育法的基础C.欧洲刑法的基础D.欧洲交通法的基础
23.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该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制定的法律;《唐律疏议》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所以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1)一、选择题1.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封建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C.增加朝廷财力D.加强中央集权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3.“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4.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5.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成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生活困苦C.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庄园法庭不是只维护领主的权益6.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又称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②以罗马为首都。

③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即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④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19年4月15日,法国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及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及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庶民的胜利》 D.《论联合政府》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3.《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主要反映出A.法典强调皇权至高无上B.法典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D.法典实质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4.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5.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6.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又称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②以罗马为首都。

③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即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④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A.公民陪审法庭B.庄园法庭C.元老院D.公民大会2.小明同学在百度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A.印度种姓制度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西周分封制度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4.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5.“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6.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帝国对于法学的主要贡献有()①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②制定《十二铜表法》③制定用于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④制定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法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8.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日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A.资产阶级B.封建贵族阶级C.市民阶级D.无产阶级9.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一模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一模试卷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一模试卷含答案(1)一、选择题1.“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2.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3.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4.“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

”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A.大学生必须先上基础课程B.大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C.大学课程受基督教会影响D.大学享有司法特权5.“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材料评价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B.阿拉伯文化C.伊斯兰文化D.两河流域文明6.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上述材料说明欧洲大学A.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B.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C.由于选拔官吏的需要而产生D.都是教会学校7.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A.西欧封建制度迅速瓦解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8.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其中最典型的是琅城市民的斗争,该斗争的目的是A.减轻赋税B.争取自由和自治C.废除等级制度D.反对基督教会9.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扩张和封君封臣制的形成”纳人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合适的专题名称是A.西方奴隶社会最终形成B.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10.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

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①废藩置县②允许土地买卖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④提倡文明开化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③④2.“法兰克王国的每位农奴可以获得30亩土地,并以个人劳役支付租金。

劳役包括犁地、耕种、除草、修路、建桥、伐树、洗剪羊毛、喂狗、采摘坚果等。

农奴常常在月夜或雨天才能耕种自己那一小块土地”。

材料描述的是A.古巴比伦的奴隶生活B.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C.俄国的农奴生活D.美国的黑奴生活3.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4.“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

”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A.大学生必须先上基础课程B.大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C.大学课程受基督教会影响D.大学享有司法特权5.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6.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扩张和封君封臣制的形成”纳人同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列最合适的专题名称是A.西方奴隶社会最终形成B.古代帝国衰落启示录C.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7.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成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生活困苦C.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庄园法庭不是只维护领主的权益8.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带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带答案)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朝颁布和施行《大明律》和《大诰》,加强了君主集权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C.《查士丁尼法典》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D.苏俄颁布的《土地法令》彻底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农奴制的残余2.“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材料评价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B.阿拉伯文化C.伊斯兰文化D.两河流域文明3.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其中最典型的是琅城市民的斗争,该斗争的目的是A.减轻赋税B.争取自由和自治C.废除等级制度D.反对基督教会4.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成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庄园制度之下农奴生活困苦C.城市的兴起对庄园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庄园法庭不是只维护领主的权益5.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6.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是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7.12世纪,大学的兴起是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的新气象,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这些“花朵”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免赋税特权②宗教信仰及言论自由权③司法特权④教育自主权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8.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朝颁布和施行《大明律》和《大诰》,加强了君主集权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C.《查士丁尼法典》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D.苏俄颁布的《土地法令》彻底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农奴制的残余2.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雅典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3.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上述材料说明欧洲大学A.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B.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C.由于选拔官吏的需要而产生D.都是教会学校4.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B.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英格兰C.①东罗马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英格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德意志5.“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A.《罗马民法大全》B.《汉谟拉比法典》C.习惯法D.《十二铜表法》6.下列谚语中,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7.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的灾难和动乱中维系了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是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查理曼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8.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唐律疏议》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9.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10.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今天的哪三个国家雏形①美国②法国③德国④意大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西欧中世纪乡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A.庄园B.手工工场C.大种植园D.租地农场12.如图展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一种明确和规范的仪式,由此形成的社会阶层是A.公民与非公民B.封君与封臣C.贵族与平民D.地主与农奴13.12世纪,西欧大学兴起,被喻为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

其内涵是大学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B.成为了当地的教育文化中心C.拥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权D.成为了各种思想交流的场所1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15.“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1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

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已不受国王管辖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17.中世纪后期,西欧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他们建立的集中管理土地的机构是A.租地农场B.庄园C.公民大会、D.分封土地18.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B.征收“什一税”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19.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这场改革是A.大化改新B.彼得一世改革C.明治维新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1.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

此后他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成一部新法典。

下列都是以罗马皇帝法令为内容编成的法典是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法学汇篡》③《新法典》④《法理概要》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22.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C.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D.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23.13、14世纪,欧洲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经营方式”这里“新”的含义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B.城市开始兴起C.封建经济开始出现D.封建领主地位衰退24.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流行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25.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图“?”处应该填写A.城市的兴起B.农业的发展C.科学的进步D.教育的普及【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巩固了皇权,承认并维护奴隶制,故C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此题中的提示词是: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

结合课本所学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

在这里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

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国王……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A正确;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4.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不同大小的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故②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③为德意志即德国。

综上所述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故选A。

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6.D解析:D【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以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最能反映中古欧洲社会等级制度特点。

故选D。

7.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该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制定的法律;《唐律疏议》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

所以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

9.D解析: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因此拜占庭文化“启下”、“开来”指的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体现拜占庭文化的来源,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C反映拜占庭文化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故此题选D。

10.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不久,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分裂。

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

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而美国是1776年诞生。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故A符合题意;手工工场、大种植园、租地农场三种形式不合题意,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