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题汇总(材料题)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9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大学的兴起B.改造形成了阿拉伯数字C.城市的复苏D.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2. 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3.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

这种新的组织形式是()A.租地农场B.分散的手工工场C.庄园D.集中的手工工场4.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精神历程中,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

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

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A.李白\伯利克里\穆罕默德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5. 称西欧封建社会是“黑暗时代”的原因是( )A.西欧庄园封闭保守B.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贸易C.基督教会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 以下是中世纪一段“敕封式”的宣誓词:“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这一“敕封式”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王与教皇之间B.贵族与贵族之间C.领主与农奴之间D.贵族与市民之间7. 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它是中学生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③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④汉谟拉比法典制定⑤查理马特改革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②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④②①③⑤8. 某法典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真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真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吗?()A.元谋人、北京人 B.元谋人、半坡人C.河姆渡人、半坡人 D.河姆渡人、北京人2、2007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A. 为政以德B. 无为而治C. 兼爱,非攻D. 严刑峻法3、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甘英 B.玄奘 C.鉴真 D.郑和4、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A.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重用有才能的人 D.首创殿试和武举5、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焚书坑儒③地方实行郡县制④修建长城A.①②③ B. ①③C.③④ D. ①②③④6、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察举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D.皇帝御赐7、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右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吗()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郑和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再现邓世昌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是()A.青浦大捷 B.慈溪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9、下列节日与历史事件的链接错误的是()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军节──南昌起义C.党的生日──中共二大召开 D.国庆节──开国大典10、“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

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

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编自任学安、陈晋等主编的《大国崛起》(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的总统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答案】(1)林肯。

(2)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开放题,根据材料,从材料反映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即可,如: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观点提炼策略复习课件(共29张PPT通用版)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观点提炼策略复习课件(共29张PPT通用版)
(2017福建中考题)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 界文明史》等
观点可多角度提炼 改革角度
1)变革旧制会促进社 会进步
2)只有改革旧制才能 顺应时代潮流
答题步骤 一 阅读材料,列关键词
影响、认识、感悟、启迪、认同、启示 …
观点必须是完整的 陈述句 肯定句 工业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吗? 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意义。
答题步骤 二 遴选史实,论证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搜寻和遴选可以论证观点的
史实。要记住:“孤孤证证不不立立” —— 需围绕观点,
遴选 两两个个或或两两个个以以上的史史实实 作为论据论证。所遴 选的史实,其中一个可以来源于材料,另一个来源 于所学知识。不论是观点提炼还是论据选取,都应 与“材料主题”有关,切忌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 开课本知识乱发挥。
(2017福建中考题)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 界文明史》等
观点可多角度提炼 民主制度建设角度
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
答题步骤 一 阅读材料,列关键词
材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历经曲 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 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 颁布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1701年, 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范王位继承问题,规 定国王的一切决定须经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 才能生效。18世纪中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 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
1 找关键词,列事件
铁路出现与发展
2 概括材料大意
铁路出现的意义
3 提炼自己观点
铁路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答题步骤 一 阅读材料,列关键词
材料: 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它连接了斯托 克顿与达林顿。铁路发展飞快,到19世纪中叶,铁 路网已遍布全欧洲。铁路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拿破仑在俄国遭遇惨败后,返回巴黎的1400英里 路程总共用了312个小时——平均每小时5英里。 拿破仑运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快捷的交通手段, 如果换作普通旅客,可能要多花费一倍以上的时间 。铁路把这种局面扭转了。任何普通旅客搭乘火车 走完这段距离都用不了48小时。换句话说,它把欧 洲的主要路程用时缩短了90%,这让任何一个政府 都拥有了管辖比过去大10倍地域的能力。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右图遗迹,最能说明距今约万年的北京人具有什么特征?( )70∼20A.已经能够群居B.已会使用天然火C.已会钻木取火D.使用打制石器2.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人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人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A.尧和舜B.舜和禹C.黄帝和炎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4. 《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

禅而不专,圣之盛也。

”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做法,是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5.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

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 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A.①②③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7. 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

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

这表明当时()A.出现早期国家形态B.进入了阶级社会C.已经出现社会分工D.生产力水平落后8. 我国历史迈入农耕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火的使用B.工具的出现C.原始农业的出现D.动物的饲养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列表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复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1. 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这一事件是指(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西征D.天京事变2. 咸丰帝病逝前朱批“览奏易胜愤怒”!这里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

“耻辱图腾”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东交民巷被辟为使馆界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3.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件年代尺示意图,“?”处没有完成。

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填入正确选项()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4. 下列观点属于魏源的是( )A.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D.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5. 每年我国都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庆典活动,许多城市也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

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

很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华民国成立C.武昌起义D.《民报》创办6.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历史事件抗击倭寇收复台湾A.抗击沙俄B.虎门销烟C.抗击日本D.武昌起义7. 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①法国②美国③日本④英国⑤俄国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8. 对下图《天朝田亩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A.以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社会为目的B.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在太平天国的实践中得以施行C.洪仁玕在方案中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D.对发动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帝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9. ________年发生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号称“太平军”。

初三人教版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2)

初三人教版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2)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2)第I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 实行分封制C. 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A B C D3.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下列古代历史才俊按其生活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郦道元②李春③王羲之④华佗⑤毕昇⑥鉴真A.④③①②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①③⑥②⑤4.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5.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6.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阿骨打——女真 B.元昊——西夏 C.阿保机——契丹 D.铁木真——蒙古7.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

元代在图2中的位置是A.①B.④C.③D.②8.右图漫画再现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屈辱的场景。

图中持短枪的外国人代表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日本D.英国9.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积极作用也不容抹杀,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是A.培养了技术力量B.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C.引进了一批人才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0.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七:世界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

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1)据材料一,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3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3分)材料二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分)据材料二,概括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

(2分)材料三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右图)。

(3)据材料三,指出《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势。

(2分)图中“民主统一”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2009·山东日照)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历史。

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

(10分)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4分)(2)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简述它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6分)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不懈追求,历经艰辛,终于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5万匹。

材料二 194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个派别的活动?(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活动的历史作用。

(2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分)这一事件有怎样的重大意义?(4分)(3)结合所学招商,指出材料三中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2分)首都北京见证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展示了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根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材料二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内战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表(设战前工农业产量为100%)材料三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分)(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双方在重庆的什么地点签订了“双十协定”。

后来国民党撕毁这一协定,发动了内战。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4分)(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22.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华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2)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请分别指出这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4分)1.材料一:我说,除了在香港驻军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邓小平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

1995年~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1分)(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得助于哪一个伟大的构想?说说这一构想的基本含义。

(2分)(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

(3分)18、2009年,新中国迎来了她的60岁华诞。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一班同学精心收集了一些珍贵图片,重温历史,向祖国母亲致敬。

请你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图三是一次运动中的口号,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图四为乔冠华率新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时开怀大笑的场景,在这一次会议前期,新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1分)图四与图三相比,中国的外交结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3)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图片最能反映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1分)材料一: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超过1800艘……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图一示)。

材料二:2009年青岛海上阅兵(图二示)后,英国《金融时报》回顾了清王朝1888年组建北洋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史。

并慨叹: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中的“北洋水师”组建于哪一探索运动中,“战败于日本海军”指的又是哪场战争?(2分)(3)由近代海军的“战败”到现代海军的“重生”,你获得哪些感悟?(2分)13.材料一:2009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二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张榕明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图4)(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宣布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1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2分)(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1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根据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中的重大史实,完成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1)材料中“自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客观作用?(3分)洋务运动(1分);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分)(2)为实现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此间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2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2分)(3)根据材料回答中国近代化“并非一条直线”,“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2分)28.(8分)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请回答:(1)1953—1957年,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或变革,请概述其主要内容。

(3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向工业化迈进;实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分)(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成就及对外开放的格局。

(5分)对内: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2分)对外: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分)29.(7分)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世界最终废除奴隶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回答:(1)19世纪中期,美国和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1分)奴隶制或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2)美国和俄国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式?(4分)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即南北战争。

(2分)俄国: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分)(4)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两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俄国: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分)18、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