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辨析材料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辨析材料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辨析材料题(含答案)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3)根据“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可知,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争力。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是政府先办,起示范引领(政府干预)作用;等工业兴起时,政府适时放手(因势而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兴办生产事业的方式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怎样经营这些产业?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答案】(1)方式:官办 原因: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
②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内战爆发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洲的黑人奴隶制,调动了广大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支持北方平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解决了矛盾。
③南北战争是继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3)请举出一个现代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事例。

【答案】(1)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化。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

(3)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等。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促使国家间竞争领域发生变化。

(2)依据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例如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要想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应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享发展成果,合作共赢。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都对他赞誉有加。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三该作品完成于1804年,是以在欧洲扫除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领袖拿破仑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贝多芬在作品扉页写了“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是在作品完成的这一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贝多芬得知后非常气愤,就把这几个字改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材料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科学成就?与此有关的人物分别是谁?图3是谁的作品?(2)材料二中巴尔扎克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文学家吗?请你写出一位文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一部。

(3)材料三描写的内容为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结合材料四中贝多芬的名言,谈谈贝多芬具有什么品质。

(4)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家、艺术家为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生物进化论。

牛顿、达尔文、梵高。

(2)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任答一部即可)(3)《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具有直面挫折,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精神。

(4)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

可以从人性魅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直面挫折,意志顽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角度回答。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都体现了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

故D①②符合题意。

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属于美洲国家的斗争事例,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综上所述,故选D。

2.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

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

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

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下面是一份还没有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

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栏目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栏目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1990年③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的枷锁。

栏目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请回答:(1)把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②③④(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请以“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①纳赛尔②非洲年③纳米比亚④殖民主义(2)栏目三: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举出一例,符合要求即可)(3)小报名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等符合小报主题即可。

略。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埃及人民在①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并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②非洲年”,1990年③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④殖民主义的枷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人侵,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1999年年底,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有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另有观点认为:冷战起源于十月革命到二战间的美苏关系。

对材料最为准确的解读是()A、冷战源于时美苏间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利益冲突B、美国要求苏联开放“势力范围”导致了冷战的发生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促成美苏矛盾对立的关键D、冷战是二战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2、“共产党世界和西方世界给区分开来了。

这时,冷战已全面展开,在以后的5年中,一个又一个危机不幸地接踵而来。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德国被分区占领D、德国的分裂3、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针对西欧()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成立了北约组织D、建立了华约组织4、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声明中的“渗透”主要是指()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华约组织C、推行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5、(2019·福建晋江季延中学模拟)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说:“小时候,每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了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

”根据材料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A、联邦德国B、俄罗斯C、南斯拉夫D、民主德国6、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民主德国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谴责这种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附答案)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

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

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摘编自任学安、陈晋等主编的《大国崛起》(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的总统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答案】(1)林肯。

(2)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美国内战并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开放题,根据材料,从材料反映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即可,如:观点: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论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乱不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民族终于站了起来,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才能不断强盛。

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遵循一条与西方任何国家都不相同的方针,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在工业发展领域,“阁下”们不仅计划了,还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业……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

……当这些产业“组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

日本政治家们断定产业开发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兴办生产事业的方式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怎样经营这些产业?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有何不同?【答案】(1)方式:官办原因: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2)经营:学习先进技术(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变化:官办变为私营(卖给私人企业)目的: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3)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争力(4)作用:示范引领(政府干预);适时放手(因势而变)【解析】【详解】(1)根据“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可知,由于人民不愿办企业,所以暂时采用官办的方式,示范引领。

以诱导人民。

所以方式是官办,原因是诱导人民(人民不愿办企业);示范引领。

(2)根据“他们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可知,日本政府经营这些产业的方法是学习先进技术(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根据“当这些产业“组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它们卖给私人企业”可知,政府的经营方式后来官办变为私营(卖给私人企业),根据“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可知,目的是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需的工业。

(3)根据“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可知,政府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官办妨碍民间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有了竞争力。

(4)综合上述材料,明治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是政府先办,起示范引领(政府干预)作用;等工业兴起时,政府适时放手(因势而变)。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

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

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的是哪方面的举措?(2)除上述内容外,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内容?(举一例)(3)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等。

【解析】【分析】【详解】(1)要求学生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材料的内容“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

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可知,这是明治维新的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要求学生回答明治维新经济其它方面的改革内容,经济方面或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任答一个就可以。

如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或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要求学生回答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学生只要围绕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学习外国经验和技术,重视教育等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要对明治维新的内容非常熟悉才行,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前孟加拉是各国的谷仓,是东方商业财富和工场手工业荟萃之地。

……在短短20年内,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已呈现沙漠的景象。

田地荒芜,广大地面长满野草;农夫被掠夺,手工业者受压迫,饥荒一再发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1770年英国议员威廉·富拉登材料二“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材料三“面对强大的敌人,女王有胆有识,毫不畏惧,积极应战。

后来,英国突入城里,她和起义军战士一起同敌人殊死搏斗。

……她常常单枪匹马砍杀敌人。

牺牲时,女王年仅23岁。

”请回答:(1)印度何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59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谁?(2)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悲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57年6月的普拉西战役,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战争,它为英国人征服孟加拉,以至最后征服整个印度铺平了道路,使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759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克莱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悲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逐渐蚕食印度的土地,抢掠了无数的财富。

5.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 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根据三则材料评价明治维新【答案】评价: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②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到了,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③局限:但是改革保留了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一“1868年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材料二“1872年,1905年的图片”,可知,日本引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材料三,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因此评价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到了,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却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6.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