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法行_禅理故事
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

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人生路上,你是不是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禅师哲理故事(精选10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禅师哲理故事篇1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禅师哲理故事篇2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
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
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的那张脸简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武士勃然大怒,“哐”的一声抽出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对准了白隐禅师的胸膛。
此刻,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了一躬,谦卑地道歉。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温和地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禅师哲理故事篇3有个年轻人脾气暴躁,听到一点点风吹草动、闲言碎语就要生气,禅师好意规劝,他却冲着禅师大骂,禅师不以为忤,反而笑眯眯地为他沏茶,一股股茶香扑鼻而来。
望着禅师专注而陶醉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问道:“您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呢?”禅师指指自己的耳朵说:“我给它安了一个筛子,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话就像面粉一样往里漏,而那些不中听的话就像石子一样被挡在外面。
禅理故事-不走捷径也遇“花期”

禅理故事-不走捷径也遇“花期”从小时候开始,家里人都说我笨。
那时我无比生气,心中愤愤不平地想你们怎么就这么看不起我呢?我的考试成绩每次都是100分啊。
慢慢地长大了,发现自己真是很笨。
唱歌跑调,剪纸不齐,跳皮筋也总是出错,上台发言语无伦次,就连每天放学回家也只会从一条熟悉的大路走。
我也想抄个近路,可是如果身边没人陪,我十有八九会迷路,找不到家时的心慌气短让我对自己没有了信心,于是只好一直老老实实地走最安全最熟悉的路。
同学朋友常常嘲笑我方向感太差,是的,我记住的每一条路都是走了无数遍,努力记了很多次才记住的。
后来工作了,我也有虚荣心,也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周围人告诉我要懂得人情世故,你不会不要紧,你得学啊。
我想人家说得有道理,于是硬着头皮去学,可总是笨拙地把事情搞砸。
几次下来,我知道自己永远也学不会了,可向往上进的心仍然不甘,只好仍然用最笨的方法——拼命努力地工作。
我教了很多年的英语,常有学生、朋友和家长问我有没有记英语单词的好方法。
我说有啊,是特别实用而又有效的。
我记单词时是分成几组,每组6个,然后先将第一组的每个单词写5遍,然后再写第二组,第二组写完再回头写第一组、第二组,写每组单词之前都把之前的单词再写5遍,第二天背新单词时要把从前背过的再复习一遍。
很多人听了都大失所望,他们说你这叫什么方法啊,这不就是机械记忆嘛,我们想要的是简单容易轻松的方法。
我哪里有啊,我有的只是这些费时费力的笨方法,我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记住了成千上万的英语单词。
偶尔也有听话的学生,真的按我的方法做了,然后很高兴地告诉我,老师你的方法真好,我记住的英语单词再也不会忘了,可是背起来太累了。
是的,太累了,我也觉得累,可是谁让我不聪明呢?我多么羡慕那些能够用技巧、走捷径的人啊,他们轻轻松松就获得成功,并且总有幸运不时降临。
可我知道自己是走不了捷径的,我必须实实在在地努力、刻苦、流汗、流泪,我必须把别人用来游戏、娱乐的时间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禅宗故事-路口觉-,看准一条路立即行动

禅宗故事"路口觉",看准一条路立即行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还没有剃度的时候,就已经对佛法有了深刻的领悟,并且经常到寺庙谈经说法。
有一次,他到一座寺庙说法,寺庙里饱读经书的老和尚和惠能的见解不一致,两人不欢而散。
老和尚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小和尚名叫智平,他对惠能十分信服。
惠能离开时,小和尚一路追随,在一个路口追上了惠能大师,小和尚依依不舍地说:“为什么这个时候,施主你能走,我却只可站在这个路口?”惠能笑道:“你前面有没有路?你为什么不前进?又有哪位阻挡了你呀?”小和尚幡然醒悟,倒身便拜:“多谢指点。
是我自己站在路口不走啊。
路本自在,又有哪个阻挡我啊?”惠能问智平:“你该怎样离开这个路口?”小和尚只说了两个字:“却行!”惠能问:“那怎么对待路口呢?”小和尚说:“不将他当做路口。
”惠能大师接着问:“以后还有路口怎么办?”小和尚说:“处处路口都不是路口。
”惠能长叹道:“饱读经书的人们,如果都能像你现在这样,绝不致于陷在‘路口’徘徊不前呀。
你真是‘路口觉’!我看你智慧通彻,应该将名字‘智平’改为‘智通’。
”小和尚智通因此成为惠能大师最早的得意弟子之一。
十六年后,智通和尚到曹溪寻访已经是禅宗六祖的惠能大师。
入门僧问智通,你是何人?智通朗声说:“‘路口觉’弟子智通,来乞求我师指离‘路口’。
”惠能大师听后笑问:“路口小僧,是不是还在路口呀?”师徒两人相顾大笑。
这一“路口觉”的故事,成为禅林美谈之一。
后来,有人将此禅林美谈做诗一首:“‘路口’小僧‘路口’悟,赐名‘路口’自行途。
年过而立寻师去,笑指当年‘路口’徒。
”千年之后,重新回味这段并不被广为人知的禅林逸事,我们依旧能从中感受到深刻的禅机与哲理。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可能没有迷惘的时候。
迷惘时,有的人能很快调整自己,继续前进;有的人却止步不前,蹉跎岁月,错过一个又一个机遇。
“路口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在迷惘时、逆境中不要叹息、不要徘徊,只要看准一条路“却行”(立即行动),就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的一大步。
关于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

关于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_哲理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禅理就像那隐藏在日常琐碎中的智慧宝石,时不时地闪耀出令人顿悟的光芒。
今天,我就来给您讲讲几个蕴含着深刻禅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曾经,我在一个古寺中游览,看到一位年轻的僧人在庭院中清扫落叶。
他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这清扫的不仅仅是落叶,而是内心的尘埃。
这一幕让我陷入了沉思,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他总是为生活中的琐事烦恼,觉得压力巨大,心情郁闷。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一位禅师,希望能得到一些启示。
年轻人见到禅师后,便一股脑地倾诉着自己的苦恼。
禅师微笑着听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个空杯子,然后开始往杯子里倒茶。
茶很快就溢了出来,年轻人连忙喊道:“大师,茶满了,满了!”禅师这才停手,缓缓说道:“就像这杯子,你的心已经被烦恼填满,又怎么能装得下快乐和智慧呢?”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被烦恼占据了心灵,没有给美好的事物留下空间。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登山者。
他一心想要登上山顶,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不顾身体的疲惫和警告,拼命地往上爬。
终于,他到达了山顶,但却因为过度劳累,一下子瘫倒在地,根本没有心情欣赏山顶的美景。
这就好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急于追求所谓的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受。
再给您讲一个小故事。
有两只大雁与一只乌龟是好朋友。
一天,乌龟说它很想飞上天看看。
两只大雁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乌龟咬住一根树枝的中间,它们各叼住树枝的一端,带着乌龟飞上了天。
路过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叹不已。
这时,有个小孩喊了一声:“乌龟真聪明!”乌龟听到后,得意忘形,张嘴想要回应,结果一下子摔了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得意时要保持清醒,不能忘乎所以。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那位清扫落叶的僧人,他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动作,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这种专注和宁静,不也是一种禅理的体现吗?禅理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微小的瞬间。
比如,当我们用心品尝一杯茶时,感受那茶香在舌尖弥漫;当我们静静欣赏一朵花的绽放,感受生命的奇迹。
成功路上走捷径的例子_走捷径成功的事例

成功路上走捷径的例子_走捷径成功的事例自我要求是迈向成功的捷径,恒心是离成功最短的路。
而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你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利益。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成功路上走捷径的例子,欢迎阅读!成功路上走捷径的例子篇1经历过某一种挫折和失败,你就会提醒自己不要摔倒在同一个地方;有过成功的经验,你就能少走弯路,顺利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
直觉和经验都来自生活,是经过了一次次尝试、探索、成功、失败后才换来的,它们是人生最宝贵的无行财富,比那些有形财富更为珍贵。
经历过某一种挫折和失败,你就会提醒自己不要摔倒在同一个地方;有过成功的经验,你就能少走弯路,顺利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
几年前,霍华德担任一家出版公司的总栽,参加了一场大型拍卖会,拍卖品是一位作家的处女作。
每个出版社都想得到那本书的版权,所以竞相出价,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超过了100万美元。
竞标过程中,霍华德一直在整理公司的盈亏账目表,他想也许他们不得不退出竞标了。
“我不想失去这本书的版权,但这些数字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他把最新的盈亏账目表分发给同事。
然而,编辑部主管提出异议。
曾任三家出版社的高级编辑,在经验方面公司无人可比。
他拿起盈亏账目表说;“把这张纸扔掉吧!”他指出这些数字毫无意义;“我们之前竞价都是靠直觉与集体智慧,我想信这本书销路会很好,我们当中没有人认为作者会写这一本书。
所以我建议在上次出价的基础上再加20美元,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然后再加一条,即我们将以50万美元的底价购卖作者的下一本书,并先付10%的定金。
”按照这种方案,霍华德进行投标,最后获得了那本书的出版权。
该书后来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而且,作者写的第二本书的销量比第一本还高。
诚然,理性的数据分析是做决定的依据,但有时经验才是制胜的法宝。
如果自己经验不够,就一定要尊重有经验的人,他们能够帮助、指点你,使你少走弯路。
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右,也在钓鱼。
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禅的100个哲理故事

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禅的100个哲理故事很久以前,有两座庙,一座坐落在繁华热闹的内城,另一座矗立在清幽安静的山顶。
城内寺庙的住持是一位胖和尚,山顶寺庙的住持是一位瘦和尚。
一日,瘦和尚进城为人做法事,遇上了胖和尚,胖和尚邀请瘦和尚进寺庙交流佛法。
禅堂里,胖和尚拈棋笑道:“师兄为何偏居于廓外高山”瘦和尚笑而不答,沉思良久,落下一子才道:“曲径通幽,花木森森,有何不好”“可是庙宇地处偏僻,山路险峻,香火如何鼎盛”“尚佛之人,自不会畏惧如此微妙的苦难。
去过之人,更能够体味其中的高度。
”“师兄,这‘高度’二字当作何解”“地处山中,行路艰难。
正是这样,礼佛之人才更能够体味苦难之后拜佛的喜悦。
何况山中清幽秀美,集天地灵气,不为世俗污染,所以更显现出佛门中的清静空明。
”胖和尚越发迷惑地问道:“然而地处山巅,就从来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吗”瘦和尚径自落下一子,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人总在向着更高更高的山峰攀登,世间本没有山顶,本寺又何谈位于山巅而高处不胜寒呢就如佛法博大精深,何处是顶峰,大概连佛祖也无法企及吧。
世人都应该有确凿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达到目标后就会发现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新景致,越高的高度,视野越广阔。
那时,你才会发现以前的自己是何等的浅陋与无知。
”说着,他轻敲一子:“师弟,承让,你输了。
”胖和尚猛一看棋盘,笑道:“师兄棋艺精湛,师弟自愧弗如。
阿弥陀佛!”瘦和尚道:“师弟,这通往高处的道路虽然不好走,却是在磨炼人的意志,开发潜在的悟性。
就如这一盘棋,如果你是坐在棋盘旁与我对弈,那我就是站在这儿综观全局,你下得是棋中的棋,下得是局部的棋,我下得是棋外的棋,整体的棋。
境界比你高,取胜自然在情理之中。
”有落花在禅房外簌簌飘飞,春末微醺的风透窗而来,荡起胖和尚深邃的思绪,微带暖意。
胖和尚蓦然一笑,端起茶一饮而尽,而后起身,合掌念道:“阿弥陀佛!师兄,我要上贵寺叨扰几日了。
”说完,大步踏出了禅堂。
瘦和尚微微一笑,起身尾随而去……印度有座破落古庙,由于香火不旺,古庙内仅住着一位禅师。
【哲理故事】捷径

【哲理故事】捷径从前有一个村庄,村里住着一个善良聪明的女孩。
女孩非常勤奋,努力学习,希望能够有所成就。
有一天,女孩听说村子外面有一条捷径,可以让人们快速到达目的地,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女孩对此非常感兴趣,她想要去探索这条捷径。
于是,她告诉父母她要去寻找这条捷径,而父母则劝告她说:“孩子,道路并不总是捷径所指示的方向。
有时候,经历艰辛的旅程才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请你三思而后行。
”女孩没有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她坚信自己的决定。
于是,她带着一些食物和水壶出发了。
女孩沿着指示的路径走了很远,但是她发现这条路并没有捷径所说的那么简单。
路途崎岖艰难,充满了荆棘和陡坡。
女孩感到非常疲惫,但是她仍然坚持继续前行。
几个小时过去了,女孩终于走到了一个山谷。
她在这里歇息片刻,然后继续前行。
奇怪的是,她发现这里并没有捷径所描述的周围美景和便捷。
相反,她看到了一片荒凉和孤独。
女孩感到非常失望,她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
就在这时,女孩看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走到她面前,微笑着说:“孩子,你好像有点迷路了。
”女孩承认她迷失方向,并且告诉老人她想要找一条捷径。
老人看着她,轻声说:“孩子,有些时候,并不是每一条捷径都是正确的选择。
人生的旅程就像攀登一座高山,需要勇气和毅力去征服困难和挫折。
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和成长。
”女孩默默地听着老人的话,她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
她意识到,她以为的捷径只是一种幻想,是人生中的一次错误决定。
她感谢老人的指点,然后转身回到了村子。
回到家中,女孩告诉父母她的经历和领悟。
父母欣慰地看着女孩,他们说:“孩子,人生中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实勤奋地工作,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从那以后,女孩明白了真正的道理。
她再也不追求捷径,而是用她的努力和智慧走上了人生的道路。
最终,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人,为村庄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并没有捷径可走。
成功需要通过勤奋和努力来实现。
高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

高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高考作文禅理故事素材(通用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捷径法行
守成法师著清朝有位道彻法师,钱塘人,出家于半山岭安隐寺。
初参崇福与高昊诸长老,发明本有。
已而专修净业,居杭州北门外四十里打饭桥,文殊庵中。
结期闭关,室无长物,唯一几一单而已。
甫数日,遽然得疾,日渐困甚,于是自奋曰:“念佛正为生死,不可以病辍之,自此持名益切。
”俄而金光照室,光中佛为摩顶,是时身心轻快,病即霍然而愈。
师持名号,于行住坐卧中,了无异念,日久功深,遂得念佛三昧。
如是三年,以三月望日出关,升座说法毕,谓众曰:“吾将于七月半后西归,届时烦汝等到此一送。
”及期,大众咸集,师方设盂兰盆会。
会毕,延崇福僧,嘱以庵中住持,翌日设斋别众。
方午,师即入龛,暝目而逝。
顷之复苏,谓众曰:“今既与诸君远别,岂无一言?”曰:“娑婆之苦,不可说,不可说。
极乐之乐,不可说,不可说。
倘蒙记忆,但念阿弥陀佛,不久当会相见,设若错过此生,则轮转长夜,痛哉!痛哉!”语讫而逝,年四十八。
按:修学佛法,不出四种步骤,即是信、解、行、证。
于中独侧重于行,因信与解,乃行之前方便,证为行之后果。
设若有信解而无行,即如有头目而无足,是终难抵达目的地—证果。
所以《华严经》上说:“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行,在佛法中有多种,然而欲求径路之修行,则莫过于净土。
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只须将身心放在闲静
中,守持一句“阿弥陀佛”,三昧不难现前。
将身心放在闲静中有二种说法:一、约境;即是将行者之身心,涵泳于闲静之环境中,日久薰陶,自然妄息真显。
二、约心;当体心静则身闲,身心闲静,则一切清净,无需另择闲静处也。
前是对初心菩萨而说;初发心行,因久处尘劳,妄想难伏,必假境以收摄身心。
后是对久行菩萨而言;入法位之大修行者,即动而静,即忙而闲。
亦即所谓无处不静,无时不闲。
我人修行,务必先前而后,不可好高骛远,夜郎自大学后而弃前。
又修行人,难免不遭大小之魔障,但欲设法制之,则魔境反成助道之增上缘。
经上说:“逆顺苦乐,道在其中。
”我人若欲生得自在,死得知时,必须于闲静中息心念佛,一旦三昧功成,自然会预知时至,能坐脱立亡,往生上品。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