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AN必修一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时作业 - 副本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是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气象因素在较长时间标准上的平均值和统计规律。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
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气候珍爱认识。
三、设计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3.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4.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老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进修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钻研。
3. 制作展板:每个小组根据钻研结果,制作展板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4.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展板,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加深理解。
5. 撰写总结:学生撰写总结报告,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要求1. 撰写总结报告,包括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制作展板,清晰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六、评分标准1. 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
2. 展板制作精美,内容准确,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3. 小组讨论表现积极,能够理性交流,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4. 作业提交及时,符合要求,无抄袭行为。
七、作业反馈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详细的评判和反馈,鼓励学生在气候进修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三章 第三节 课时2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区

课时2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区[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的类型及特征。
(区域认知)3.联系具体地区的气候资料,说明特殊地区气候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的改变而变化的。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2.海陆位置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热力性质,如比热容、导热率等,使海洋与陆地气温变化显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陆在气候上差异很大。
(1)大陆上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是区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重要指标。
(2)海陆的分布使气压带分为若干个高低压活动中心,这些高低压活动中心对于形成世界季风气候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3)海陆分布的不同也影响降水,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拓展延伸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无论是西风带还是信风带,只要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就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应结合当地的海陆分布状况来分析。
4.地形(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8)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作业

〔8〕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答复下面小题题。
〔1〕图例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2〕图例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分布主要表达(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以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答复下面小题。
(1)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A.①—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一温带海洋性气候C.③一热带季风气候D.④一地中海气侯(2)以下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正确的选项是()A.①一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B.②一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C.③一南北纬10°之间D.④一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3.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受气压带、风带掌握时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乙地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柔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C.终年高温枯燥D.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3〕关于丙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风力积累地貌广布4.以下图为地球上位于沿海的五个不同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
读图答复下面小题:〔1〕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2〕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以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人教版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讲答案版

移动控制着不同的地域,使这些地域发生特定的气候特征,从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
我们可以总结如下:高压控制降水少,高压控制降水多;高纬来风降水少,低纬来风降水多;陆地来风降水少,陆地来风降水多;可见,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主要〔留意,是主要〕影响降水特征。
那么,有同窗就问:是什么影响气候的气温要素那?请自行脑补四季五带。
四、天文位置的不同,就会收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有的地域终年受一个气压带风带影响,有的地域不同时节受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那么我们如今依照成因做一个分类。
参考三维设计。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构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平和降水较动摇,时节变化小,剖析如下表气候类型散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陆地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平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9°大陆西岸、外部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枯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风带的时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时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清楚的时节变化特征,详细剖析如下表气候类型散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枯燥,夏季平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分清楚的干湿两季四、太阳辐射〔纬度〕影响热量散布从课本P39活动图2.16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中寻觅全球热量带散布的位置。
由赤道向两极区分有哪些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热带热带【迁移运用】右图是〝半球近空中风带散布表示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枯燥 B.高温多雨 C.平和枯燥 D.平和湿润〔3〕由气压带.风带时节移动构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习尚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习尚候〔4〕南亚季风的构成缘由是( )①海陆热力差异②不同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③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④气压带.风带的时节移到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层的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多年气象因素的统计值。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
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别的原因;4.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气候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3)不同地区气候差别的原因分析;(4)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气候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别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2. 教学主体:(1)讲解气候的定义和形成原理;(2)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分析;(3)分组讨论不同地区气候差别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示相关数据和科学钻研效果。
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或小钻研,了解内地区气候变化的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或钻研效果展示。
五、教学评估方法1. 教室表现评判: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进行评判;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如气候影响因素的总结、气候变化案例分析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3. 调查报告评判:对学生进行气候调查或小钻研的调查报告进行评判,包括调查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2. 教学资料:包括气候定义、形成原理、影响因素等相关资料;3. 案例分析资料:收集不同地区气候差别的案例资料,用于教学案例分析。
课时作业1:第23讲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23讲气候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点精练(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下图为“加拿大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是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图中的斑点湖的湖水蒸发后,结晶出很多矿物质,形成许多面积为10 m2左右的白色镶边浅池,浅池里富含矿物质的水不同季节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如下图中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据上图推测,图示地区成为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的原因可能有()①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热天气较多③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④位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斑点湖湖水颜色的变化,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还可能是因为() A.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B.湖中藻类种类的差异C.周围景色的季节变化D.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结合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以及经纬网定位可知,该地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区,位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流下沉,增温效果明显;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属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所以气温高。
该地位于49°5′N附近,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该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选C。
第2题,在排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题干中提到“不同季节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则只可能是湖泊四周景色随季节变化后,映入湖面发生的变化,选C。
湖中藻类种类、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没有季节变化,B、D错。
温度对湖水颜色影响不大,A错。
(2020·湖南邵东县第一中学月考)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这里地壳受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
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 000~4 000 mm。
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了墨脱的物资供应。
【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4.知道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依据,五带的范围,不同温度带 气候的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呢?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都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各地气候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深刻影响。
运用太阳高度解决实际问题
楼间距问题 楼间距根据太阳高度最 小 确定。即:冬至日 (节气)确定。
影子长短问题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 短。
故:一年中, 夏至 最短, 室内阳光面积问题
冬至 最长。
冬至日(节气)室内面积最大,夏至日最小。
②.地球五带的划分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
D和B温度带的分界线是 北极?圈 。
课堂小结
基本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 形地势、人类活动
不同纬度气温、降水不同
纬度位置与 气候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 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接近90°。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半球所有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 2、夏季: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冬季:北半 球正午太阳高度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大。
P94发现
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
实验材料及工具:干沙土,同样大小的平底小盒子个,温度计2支,木板2块。
实验过程:
① 观察这2个盒子中的温度计示数,哪一个上升得较快? 直射上升得较快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三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甲中各纬度带的气流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0°~10°盛行西北风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D.30°~40°盛行西南风2.下图中气候类型与上图的P点相匹配的是( )A.①B.②C.③D.④知识点二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景观可能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B.太阳辐射C.地形D.海陆位置6.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答题区]关键能力综合练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③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西南季风D.东北季风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据此回答3~4题。
3.终年受中纬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A.①B.②C.③D.④4.③气候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D.受大陆吹向海洋气流控制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下图为乌克兰的植被分布图,其中虚线为自然植被带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题:3.1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时作业1
编写人:金雪莲 审核人: 审批人: 班 组 姓名:
1、导致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 、太阳辐射不同
B 、大气环流不同
C 、地面状况不同
D 、人类活动影响不同。
2.下列地区中气候干旱的是( A )
A 、信风带的大陆西岸
B 、西风带的大陆西岸
C 、季风区的大陆东岸
D 、赤道地区的岛屿
3. 人类活动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 D )
①改变大气环流 ②改变大气成分
③改变太阳辐射能量大小 ④改变地表物理性质和生物特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分析各地气温高低时,最主要分析该地的( B )
A 、太阳辐射情况
B 、大气环流形式
C 、下垫面情况
D 、人类活动情况
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 C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影响
D.季风的影响
6、下图是全球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一般情况,下部表示大气的运动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l )从气压带看①是 副极地低气压 带,②是 副热带高气压 带。
(2)从近地面风带看③是 东南信风 带,④是 中纬西风 带。
(3)气压带、风带是随 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的,
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大约 夏至 日(节气)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