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瓷窑_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27页PPT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作者:李唯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磁州窑历史,成就及特点,与南方窑口的对比和当代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陶瓷创作提供更多途径。
一、认识磁州窑说到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瓷,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有官、民两大系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的磁县。
磁州窑有两个重要的窑口:砚台和彭城,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
由于磁州窑系覆盖面积广泛,因而有这样一句俗话:“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除了其他窑系较容易分辨的,剩下北方看不懂的都属于磁州窑系。
宋代是磁州窑的鼎盛时期,过去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说。
现在的邯郸仍是我国八大陶磁器基地之一。
二、磁州窑的成就及特点(一)化妆土的发明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化妆土”。
它是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等特性,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磁州窑没有像瓷都景德镇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为了烧造出很好的瓷器,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化妆土,遮盖了粗糙的胎体,使瓷器更加洁白漂亮。
(二)创烧最早的釉上彩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
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表面装饰特点最典型的磁州窑就是白底黑花,视觉感很强烈,拥有经典的黑白双色,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装饰题材纹样上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奇兽、山水人物、诗词曲赋、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装饰具有率真、粗犷,没有约束的典型的北方性格,形成了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装饰手法特点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突破了当时流行汝、官、钧、哥、定窑的单色釉的局限,装饰手法多至十几种,主要有:竹,刀硬器刻划的剔花,划花,珍珠地划花,黑剔花等,有用软笔绘画的釉下黑彩,还有两者兼有的装饰手法,以及罕见的文字装饰,丰富了陶瓷创作,使磁州窑更加生动。
磁州窑

磁州窑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
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一代名窑——磁州窑在宋代迅速崛起,明清时期却不能独领风骚

一代名窑——磁州窑在宋代迅速崛起,明清时期却不能独领风骚引言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北方烧制陶瓷器的代表磁州窑。
磁州窑是指中国古代磁州范围内的窑场,磁州最早是在隋开皇十年设置,因磁州西部出产磁石而命名,隋朝大业二年因废除州制取消磁州行政建置,之后唐朝武德元年一度恢复磁州故治,但没过多久又被废止,直到五代时期才得以重新命名为磁州。
而且广义的磁州窑,从地域上来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如现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份的窑场,是宋代以来兴盛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民间瓷窑体系。
对于磁州窑,清人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就用寥寥数笔描写磁州窑的特点。
磁窑,出磁州,宋时所建,器有白釉,有黑釉,有白釉黑花不等,大率仿定居多,但无泪痕,亦有划花凸花者,白釉者俨同牛乳色,黑釉中多有铁绣花,黑花之色与贴残之膏药无异。
据相关专家和学者考证,磁州窑创设于北宋中期并在宋代达到鼎盛状态,但在元明清时期虽有烧制但早已不如宋代。
著名的瓷窑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窑、山西榆林窑和山东德州窑等等。
邯郸瓷窑分布情况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中国北方制作陶瓷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即制瓷原料、水源和燃料。
磁州窑作为宋代制瓷中心自然也离不开这三条件。
在《观台磁州窑址》中对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有所记述。
古磁州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太行山隆起东翼与华北凹陷交界处,即贯穿南北的邯郸——安阳大断裂西侧的峰峰向斜之中。
这一带的地底下广泛分布着可以用来制瓷的陶瓷黏土矿瓷源。
磁州窑烧制陶瓷的原料就是取用当地所产的大青土。
据调查显示,从磁县南部的岗子窑起经过磁州窑的中心窑场所在地观台镇,再向北到苏村一带,已探明的大青土储量就有1000多万吨。
丰富的大青土资源给磁州制瓷业提供了充裕的原料。
除此之外观台和彭城一带还出产其他的矿物,诸如制作颜料的斑花石,丰富的耐火黏土、缸土和碱石等。
观台窑另外观台窑、治子窑和彭城窑分别紧靠漳河和滏阳河,丰盛的水资源也是制作陶瓷的重要条件。
磁州窑研究定稿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磁州窑研究学生刘华指导教师岳红讲师年级2013级专接本专业历史学二级学院文史学院邯郸学院文史学院学院2015年5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岳红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磁州窑研究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的烧造历史悠久,留下来的遗物较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窑体系的确在世界陶瓷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今正面临着如何把中国这份宝贵的历史遗存保护和传承下去,进而健康的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是试图在梳理磁州窑的历史沿革以及磁州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保护和传承策略。
关键词:磁州窑艺术特色保护传承Magnetic state kilnLiuHua Directed by YueHongABSTRACTCi Zhou kiln is one of the biggest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ancient kiln system, is also a famous folk kilns. Magnetic state kiln fire has a long history, relics of stay is also very much, great research value. As China's largest people kiln system indeed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ceramic history, is now faced with how is China this can be valuable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comb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gnetic state kiln and 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explore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KEY WORDS:Magnetic state kiln Artistic features Inheritance strategy目录磁州窑研究 (III)摘要 (III)前言 (2)一、磁州窑的历史沿革 (3)(一)隋唐时期的磁州窑 (3)(二)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 (3)(三)明清、民国时期的磁州窑 (4)(四)建国之后的磁州窑 (5)二、磁州窑的艺术特色 (6)(一)装饰技法的多样性 (6)(二)磁州窑装饰题材的广泛性 (7)(三)磁州窑造型艺术的质朴性 (8)三、磁州窑的当代传承 (9)(一)磁州窑的现状 (9)(二)磁州窑存在的问题 (10)(三)磁州窑的传承策略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场,是河北四大古窑之一。
磁州窑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
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
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
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
磁州窑产品胎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
白釉普遍带奶白色,不太透明。
均使用化装土,器内一般多挂釉。
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
在装饰工艺上除黑、褐、绿彩绘外还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等,所用装饰题材丰富,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跷球等等。
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富有民间生活情趣。
同时还常见题写唐诗、宋词和民谚警句等,作为纹饰也颇具特色。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代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烧制瓷器历史悠久,影响很大,到唐、宋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
主要窑口包括有河北省磁县观台窑、河南省鹤壁窑、禹县扒村窑、修武当阳谷窑、登封曲河窑、江西省吉州窑等。
这些窑口产品在装饰技法和工艺上都与磁州窑相似,或者说都在模仿磁州窑,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
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
浅谈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陶瓷的发展与保护传承

浅谈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陶瓷的发展与保护传承作者:刘丽坤刘曼曼赵新伟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3期摘要:磁州窑是历史上著名的民窑系。
文章阐述了磁州窑发展历史及推动因素,通过考察磁州窑产区发现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将磁州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关键词:河北磁州窑;产生发展;保护与传承1 磁州窑发展历史及推动因素磁州窑的发展历史可以划为北朝至北宋磁州窑系形成蓄势,北宋、金、元至清末前为全盛,清末至民国逐渐衰落三个阶段。
总结磁州窑系形成及发展为顶峰的因素,文章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北魏初期人口在1000万上下,而清末达到了4.3亿,人口的增加使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礼佛用品、家居装饰用品需求量逐步增加。
其次,金属器具价格相比陶瓷用具较高。
北朝至清末由于采矿冶炼技术的落后,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加上频繁的战争使得金属价格相对较高,促使普通民众阶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陶瓷用具。
再次,随着陶瓷技术的进步,权贵阶层对精美的陶瓷的喜爱和推崇引领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他们将瓷器同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如茶道、花道,到清末瓷器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中。
最后,得益于唐、元、明、清的大一统及广阔疆域,各地文化融合,北方的陶瓷行业经与南方交流得到了长足发展。
李唐王朝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陶瓷通过海上和陆地源源不断销售到东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
清末、民国时磁州窑逐渐衰落,推测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海外瓷器烧制技术、装饰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权贵阶层以拥有海外瓷器为荣,引领了整个社会对于“洋瓷”的购买;二是整个清朝统治期间只开放了广州一处对外商榷,地理距离较近的景德镇占据了出口的多数份额,来自海外新材料的使用使景德镇成为稳定的官窑陶瓷提供地,磁州窑主要份额的民间市场又遭遇了其他民窑的竞争,市场份额逐渐降低。
2 磁州窑的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自北朝至今,磁州窑系千年窑火不息,完整地保留了历史上磁州窑的特色。
磁州窑历代工艺演变及白地黑花艺术风格的形成

,r,^-.yv i-V•11,r<L ^'Lj•k'A.t.磁州窑历代工艺演变及白地黑花艺术风格的形成磁州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窑火初燃_北朝(东魏、北齐时期)北朝末期,在漳河、滏阳河流 域新兴起一批陶瓷窑场,现已发现的有曹村窑、临水镇窑和北贾璧村窑。
而曹村窑位于邺南城东墙外的漳河北岸上,应是当时的烧造中心。
2002年10月对曹村窑试掘结果表明,曹村窑在汉魏时烧灰陶,在北朝末期的东魏、北齐时期开始烧制釉陶和青瓷,是古代北方最早烧制陶瓷的窑场,也是磁州窑的开端。
东魏时期主要烧制褐釉陶器,以瓷土为胎,因窑火温度低,胎质为陶,然后施釉,以铅为助溶剂,采用二次烧成。
因釉中含氧化铁成分较重,釉呈褐色。
北齐时期,开始烧制青瓷。
青瓷和褐釉陶主要区别在坯胎的烧成温度上。
青瓷坯胎烧成温度高,胎24a p p r e c i a t i o n 鉴赏 编辑|王越质已瓷化,烧成后同样施铅釉二次烧成。
青瓷釉中含氧化铁成分较低或有差别,故釉色呈青色、青黄色。
还有一种釉含氧化铜,烧成釉色呈青绿色。
以铅助溶的釉子稀释性较好,呈玻璃质感,又称玻璃釉,在器胎上表现为满釉装饰。
后来还使用一种石灰釉,稀释性较差,釉质较黏稠,施釉时釉不及底,且有釉滴,釉色发青。
这个时期,釉料一般直接施以坯胎上,但也有极少量的器物开始使用化妆土。
器物底足均为平足。
东魏褐釉陶器多为素面褐釉装 饰,进入北齐,则有了雕塑、刻划 装饰,而且佛教文化成了装饰的主 要内涵。
传承发展一隋、唐、五代隋代、唐代及五代是磁州窑的 传承发展期。
公元581年,杨坚建 立隋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隋开 皇+年设立了磁州。
这时的中心窑 场由曹村转移到临水镇、北贾璧村。
曹村窑在北周大象二年八月杨坚掘 漳河、毁邺城事件中被冲毁,已荡青釉虎子(北朝)青釉直壁碗(北朝)青釉细颈瓶(北朝)青釉高足盘(北朝)25a p p r e c ia t io n鉴赏26a p p r e c i a t i o n鉴赏然无存。
当代磁州窑陶瓷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当代磁 州窑 陶瓷 的发展 现 状与 建议 河北 邯 郸 0 5 6 0 0 5 )
摘 要
磁州窑有着悠久的历史 , 是 中国陶瓷艺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全国瓷区 日益壮大发展的今天 , 作为古 代北方 最大 的民窑磁 州 窑陶瓷艺术发展 的状况也越来越 多受到 陶瓷界的关注。 本文 以磁州窑的主体和销售模 式为切入点来谈磁州窑的发展现状 , 从中分 析出所存在的问题 , 从人才战略 、 产 品创新 、 营销模式 、 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磁州窑的发展提 出有效建议。
元, 其中多数产品来 自景德镇等地 。而河北陶瓷除了
日用陶瓷尚占一席之地外 , 艺术陶瓷的制作水平和市
场销量明显落后。 为此 , 认清当前磁州窑手工陶瓷业 发展现状, 找出磁州窑艺术陶瓷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 并提 出有效的建议 , 是发展磁州窑艺术陶瓷 , 提高艺 术审美性和市场认可度的首要任务 。
作, 出现了短期的辉煌。然而近年来磁州窑发展步伐
以及对文化的重视 , 磁州窑陶瓷业重新崛起与发展 ,
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并存 , 并且开始朝产业化
成为磁州窑复兴的新势力。目前 , 从事磁 相对缓 慢, 与广东佛 山、 江西景德镇 、 山东淄博 、 河北 模式发展 , 0 家, 拥有 国家、 省、 市级 唐山等瓷区相比, 无论是在市场 占有率还是制作水平 州窑陶瓷的作坊和企业约 6
岳福等。以大家陶艺的创办者安际衡为例 , 他毕业于
中央工艺美院后几年 ,从最初的安氏磁州窑作坊 , 创 办成为有百余名技术人员的陶瓷企业 , 他带领这百余
名 陶瓷技术 人 员 , 创 作 了许 多具有 现代 意味 的磁 州窑
景气 , 主要制作传统仿古磁州窑陶瓷 , 靠朋友 的互相 介绍或者外地游客的零散销售 , 也有店面为了增加品 种, 也经营了各个产 区的瓷器 , 如景德镇瓷 、 德化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民间瓷窑_磁州窑发展调查报告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