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检测
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度七年级上册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度七年级上册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听力材料:略2.D3.(答案设置:温婉、连接、沟通、开放、改革、包容;答到3个给满分)4.朗润贮犷5.答案:A 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形容大自然对象不符合。
6.(1)抚摸(2)落花时节又逢君(3)客路青山外(4)山岛竦峙(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7.答案:C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8.答案:衍太太不能入群。
衍太太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不是个令人喜欢的形象。
她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或她自私自利,对自己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
或她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事后装好人。
或她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
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
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不健康的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
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
所以不能入群。
9.①带领我们劳作,战胜贫穷,过上了美好日子。
(2分)②对邻里的友善和包容。
(2分)③鼓舞着我们兄妹求学,是我们学有所成的动力。
(2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③④段主要讲了母亲带领我们战胜贫穷,过上了好日子;第⑤段主要讲了母亲对邻里友善,包容占了“我"家院子的邻居;第⑦段主要讲了母亲的笑鼓舞着我们,是我们学有所成的动力。
材料来源:课外教材依据:第二单元目标提出的“阅读文本,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出题意图: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10.D【解析】文章母亲并未鼓励我们往城里扎根,属于曲解文意,所以选D.11.A 本文通过讲述“我"的母亲的故事,表现出母亲积极乐观、友善包容的性格特点,表达出“我”对母亲的赞扬和钦佩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A.江南的梅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得娇柔而缠绵,多情而纤细,持久而含蓄。
B.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
C.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是咄咄逼人....。
D.森林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发髻.(jī) 对峙.(zhì) 莅.临(lì) 咄咄..逼人(duō)B.嘹.亮(liáo) 化妆.(zhuāng) 粗犷.(kuàng) 淅淅沥沥.(lì)C.棱.镜(léng) 应.聘(yīng) 屋檐.(yán) 水何澹澹.(dàn)D.镶.嵌(xiāng) 静谧.(mì) 菜畦.(qí) 水涨.船高(zhǎ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A.朗润凄冷水墨画秋风箫瑟B.健壮高邈水银柱繁花嫩叶C.竦峙骄媚绿茵茵干净利落D.蓑笠喉咙摇蓝曲毫不掩饰4.为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被称为“诗圣”。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选自《全元散曲》。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语意重复,应去掉“大约”或“左右”)C.赵丽宏的《童年河》这本书字数不多,然而细节密密麻麻,就像绣花一样,既美丽又妥帖。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居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①。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曹操诗《》的第一章,诗中“”字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
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诗人描写了鸣蝉、________ 、_______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七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 (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应(yīng)和黄晕(yūn) 花苞(bāo) 化妆(zhuāng)B、酝酿(yùn niàng) 着(zhuó)落烘(hōng)托澄(chéng)清C、淅沥(xī lì) 抖擞(shǔ) 发髻(jì) 瞭(liáo)亮D、悋(lìn)啬棱(léng)镜静谧(bì) 窠(kē)巢2、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一项,使句意准确、完整:( )3分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的雨① ;夏天的雨② ;秋天的雨③ ;冬天的雨④ 。
A、①清新而又娇媚②热烈而又粗犷③自然而又平静④端庄而又沉静B、①热烈而又粗犷②端庄而又沉静③自然而又平静④清新而又娇媚C、①清新而又娇媚②热烈而又粗犷③端庄而又沉静④自然而又平静D、①热烈而又粗犷②自然而又平静③清新而又娇媚④端庄而又沉静3、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蜜; ,。
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
(2)《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
(3) ,随君直到夜郎西。
(4) 《观沧海》抒发气吐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王湾《次北固山下》,。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5、(1)①《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
1分②《朝花夕拾》的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2分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⑵、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3分)二、阅读理解(28分)(一)阅读古诗《观沧海》,完成题目。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素质检测(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班级开展“与自然有约”研学活动,小文搜集了下面的语段,请阅读后完成1~4题。
(8分)这里远离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城市,但也不是人迹hǎn至的荒山僻野,虽然没有美不盛收的绝妙景致,却有让游子倍感温暖的乡音乡情。
村落在烟雾朦胧中,好像一幅水默画,镶嵌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
当夕阳醉意朦胧地把树影慢慢拉长的时候,使一缕缕炊烟便在座座老屋上悄然升起,安适、悠然。
饭菜的醇香与草垛的清香融合在一起,稚嫩的儿童喊着擦洗着农具的老人吃饭,老人高声应和着,脸上绽开和ǎi的笑容……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①草垛()(A.duǒ B.duò)②应和()(A.y ìng B.yīng)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2分)①人迹hǎn______至②和ǎi______3.请找出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4.文中的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夕阳醉意朦胧地把树影慢慢拉长的时候,一缕缕炊烟便在座座老屋上悄然升起。
B.当夕阳醉意朦胧地把树影慢慢拉长的时候,让一缕缕炊烟便在座座老屋上悄然升起。
C.当夕阳醉意朦胧地把树影慢慢拉长的时候,悄然升起一缕缕炊烟在座座老屋上。
D.当夕阳醉意朦胧地把树影慢慢拉长的时候,悄然升起一缕缕炊烟。
5.小益对古诗文进行了整理,请你协助他完成下面的表格。
(6分)诗歌“意象”的整理意象鸟子规——悲苦哀怨之情(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雁——远行的游子(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花菊花——思乡的惆怅(3)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吝.啬(lìn)抖擞.(sǒu)嘹.亮(liáo)棱.镜(léng)B.睫.毛(jié) 宽敞.(chang) 静谧.(mì) 着.落(zháo)C.娇媚.(mèi) 朗润.(rùn) 贮.蓄(chǔ) 烘.托(hōng)D.黄晕.(yùn) 莅.临(wèi) 萌.发(méng) 高邈.(miǎo)【解析】B.着.落(zhuó);C.贮.蓄(zhù);D.莅.临(l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A.卖弄干燥橙清披蓑戴笠B.浆汁安适肌肤倾盆瓢沷C.冷冽响晴干涩一番风情D.化妆宛转慈善淅淅历历【解析】A.澄清;B.倾盆瓢泼;D.淅淅沥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这款电动剃须刀巧妙地将祥云纹与故宫经典霁蓝色结合,尊贵典雅,特别适合咄咄..逼人..的优雅男士。
B.清晨或黄昏,三三两两的燕子在院内盘旋,呼朋引伴....,或倏然静立在晾衣绳上,剪刀似的尾巴翘立着。
C.我现在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了,你可以各抒己见....,不要拘束。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盐田交响乐团为深圳市民献上了一场花枝招展....的京剧交响红色艺术盛宴。
【解析】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用在句中既不符合语境义,感情色彩也不恰当。
C.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所使用的对象应是多人。
D.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不能用来形容“京剧艺术表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0分)贪婪.( ) 堕.落( )点缀.( ) 迂.回( ) 凝.视( )啜.泣( )喧嚣..( )沉寂.( )静m.ì.( )骸.骨( )并蒂.( )荫.蔽( ) 女娲.( )澄澈.( ) cu..à.n.夺( )踉踉跄跄....( )sh..ï.u.猎.( ) y.ī.n.哑( ) 虐.杀( ) 苦心孤y.ì.( )二、填空(20分)1、《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
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和《》、话剧《》等。
2、《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原名是,代表诗集有《》、《》。
3、《荷叶母亲》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当代女作家,作家。
诗集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4、《论语》一书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时期鲁国人,学派的创始人,人称“”。
5、《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 、真假_____ _ _ 、三借__________ _。
三、古诗文默写(20分)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潮水连海平,。
3、问渠那得清如许?。
4、,思而不学则殆。
5、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6、潮平两岸阔,。
7、,夜泊秦淮近酒家。
8、人有悲欢离合,。
9、无可奈何花落去,。
10、,小桥流水人家,。
11、,清风半夜鸣蝉。
12、,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1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
14、绿树寸变合,___________________。
1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
四、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见异思迁....,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这份试卷中的第一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同学们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了。
B.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莫衷一是。
C.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
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胸有成竹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D.现在还有一种较流行的理论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和辨识旅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用遗传解释。
五、修改病句(10分)1、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2、“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3、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五个项目的金牌。
4、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5、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6、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8、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9、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10、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五、对联练习(10分)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2、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行;下联:3、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运用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 ___ _,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4、品对联,填成语。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 __,三千越甲可吞吴。
5、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从,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理解:(40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3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文章的出处是____________ _(3分)2.解释加点词语。
(6分)①观之,兴正浓.()②鞭.数十()③项为之强.()④又留蚊于素帐..中()⑤方.出神()⑥驱.之别院()2、翻译句子。
(6分)①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文中的描写带有作者的夸张想象,作者是把_________想象为野兽,将_______想象为树。
(2分)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不少于两个)(2分)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二)、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7分)甲文①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
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
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
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
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
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
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
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了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
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的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
”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
”“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
“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④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
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
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
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乙文①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生养他,教育他,不辞劳苦)。
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惟恐不逮(督促他,惟恐达不到目的)。
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固未尝稍杀(不曾有丝毫的松懈或减少)。
父母的爱没有终期,而且无时或弛(没有一时松弛过)。
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伶牙俐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
眉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②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
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
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报也报不完。
问题: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_为主。
(6分)2、甲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第一次是正面写,第二次是侧面写,第三次是概括写;乙文从三个方面来赞美“父母的爱”,这三个方面是(用原文语句填空)(6分)①②③3、甲文第③段中主人公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2分)4.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3分)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Lán duî zhuì yū níng chuî xuān xiāo jì谧 hái dì yìn Wā châ篡 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狩喑 nüâ诣二、填空:1、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茶馆》2、郭沫若郭开贞《女神》《星空》3、谢婉莹儿童《繁星》《春水》4、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春秋,儒家,“圣人”5、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古诗文默写: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修改病句:1、“鼓山”和“夏天”顺序颠倒.2、去掉最后一句的“不”3、“囊括”和“包揽”重复,去掉其一4、“纠正”和“指出”顺序颠倒,互换5、去掉“不再”或者“不”6、在“话语”后加上“响在我耳边”7、缺少成分,在“和谐”后加上“社会”8、把“而是”换成“而且”9、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10、“这个问题”改为“同学们”五、对联练习:1、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秋色人似(如)画中游(行)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4、卧薪尝胆5、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六、阅读理解:(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沈复,清代文学家,《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2、①浓厚;②名词作动词,鞭打(用鞭子打);③通“僵”,僵硬;④未染色的帐子;⑤方:正、正在⑥驱:驱赶或赶3、①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二只虫子全被它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