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章中央银行

2007
19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 资本业务 ▪ 货币发行业务 ▪ 存款业务
2007
20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国外资产 贴现与放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其他资产
合计
负债 流通中通货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对外负债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2007
17
国家的银行
▪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 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 代理国库; ▪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 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 ▪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2007
18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 各国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中央银行负有组织支付 清算的职责。
2007
23
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 由中央银行主持下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 “基础设施”,犹如高速公路。良好的基础设施使 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顺畅流动,保证经济健康运 行。
▪ 为适应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构建一个现代 化的、高效的支付系统,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 重要任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2007
1
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
▪ 银行券统一发行之所必要: ▪ 建立全国统一的清算机构之所必要; ▪ 在经济周期发展过程中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流动
性支持之所必要。 ▪ 代表政府意志实施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之所
必要。
2007
2
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
▪ 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 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主张独立性的论点: 政治家目光短浅,目的是选举,因此注重短期 方案轻视长期目标。如央行受到较多政治压力,可 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政策。 政治家缺乏专业知识。
反对独立性的论点: 将货币政策交给不对任何人负责的人去控制是 不民主的。 总统和国会对国家经济全面负责,却不能控制 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央行,有违选民意志。 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政策配合才是有效的。 国会也不一定短期行为,如外交政策、国防政 策都是由国会制订的。 联储的政策失误很多说明也没有很好地使用其 独立性。 官僚行为理论认为:官僚的目标是自身福利最 大化,如消费者行为是个人福利最大化,企业行为 是利润最大化,央行官僚往往在独立性的幌子下, 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联邦储备银行:美国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 区,建立12家联邦储备银行。
每个联邦储备银行有9名董事,分为A、B、C三 类,A类董事3人,由职业银行家担任;B类董事3人, 农、工、商界的知名企业家担任;C类董事3人,代 表公众利益,既不能是银行官员、雇员,也不能是 股东。 A类B类董事由会员银行选举产生,C类董事由 联储理事会任命。
3,特点 1)作为金融机构,举办通常的金融机构业务, 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以个人和一般企事业单位为业务对象; 3)作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调控 方法和手段既有与其他国家行政部门相同的行政方 法、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利用金融业务的方法;
4,与政府的关系 央行与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由 于分工不同,有时可能产生分歧。 例如作为政府不仅关心宏观经济目标,还关心 社会目标。如果经济紧缩导致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 政府可能要求央行放松银根。而央行可能认为调整 还没有到位,不能半途而废,否则通货膨胀可能死 灰复燃。 因此导致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从历史上来看, 战时和战后都发生过政府为了筹措军费和寻求高增 长,迫使央行过度放松银根,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 事实。因此,引发了央行独立性的争论。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讲义课件.pptx

1913年,经过周密的研究,美国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 》,从而宣告了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 备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 员会和12家地区性的联邦储
备银行构成。
12个联邦储备区各设有一 家联储银行,这些银行的 股份为本储备区内的联储 体系成员银行(一般为私
人商业银行)所持有。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1872年,开始担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1928年,只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 使用,其它的全部退出流通领域。
独占 货币 市场
央行 的正 式产 生
补充: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1791年,美国国会暂时批准成立第一国民银行,但是在 各个州银行的反对中于1811年停业。
1816年,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也遭到同样命运,于 1836年宣告终止。
1-1.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的特权, 负责全国本位币的发行,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这一职能是指央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供应货币 、调节货币量、管理货币流通的职能。
独占货币发行权 是央行控制全社 会货币量的基础 ,而通过对货币 供应量的控制, 央行即可实现对 宏观经济的控制 。
1928年新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立于上海.
2、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 1953年—1978年:“大一统”时期 → 一身二任。 ➢ 1983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二元银行制建立。 ➢ 1998年,按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 1992、1998和2003年,国务院分别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和
3、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二)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三)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四)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
(一)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中央银行制度基本设立时期的主要特点(规律性)有: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集中掌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二)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当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特征: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
2、实行国家控制是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要准则。
3、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
4、中央银行间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
(三)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国中央银行简史:1904年大清帝国建立户部银行,1926年12月孙中山在武汉建立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蒋介石政府在上海建立中央银行,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
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改革开放前中国中央银行的主要缺陷:政企不分,不利于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统一核算,吃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各级银行的积极性;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是一种混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1983~1992年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对宏观的经济的调节和控制,进一步搞活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
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1993年以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四)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
中央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是中国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意义在于:1、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频繁显现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金融基础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三、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时间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产生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初步形成阶段:17C中后期-19C初期(1656-1913,257年)中央银行制度迅速发展:一战到二战结束(1914-1945)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与完善:二战后至今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一)初创时期典型的中央银行1.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收归国有、1897年立法统一货币发行2.英格兰银行1694《威廉玛丽法》成立英格兰银行,1833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844《皮尔/比尔条例》(《英格兰银行条例》),1928成为唯一的发行银行,1979《英格兰银行法》(中央银行法)3.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取得货币发行权,1994年《法兰西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4.德国国家银行:1875由普鲁士银行改成,1957《德意志联邦银行法》,现欧洲中央银行5.日本银行:1882成立,1899垄断货币发行,1942《日本银行法》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美国联邦储备法》(二)初创时期中央银行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
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是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金融机构: 1.其经营对象是货币信用业务 其经营对象是货币信用业务 2.处于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 处于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 3.业务主要以存、放、汇为主。 业务主要以存、 汇为主。 业务主要以存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地位特殊,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最高金融管 地位特殊, 地位特殊 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理机构 2.权力特殊,垄断货币发行权,管理货币流通 权力特殊, 权力特殊 垄断货币发行权, 3.业务特殊,业务对象只针对政府和金融机构 业务特殊, 业务特殊 4.目标特殊,不以盈利为目标,以社会的长期利 目标特殊, 目标特殊 不以盈利为目标, 益为目标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和意义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 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 的总和。 (二)金融监管的意义 1.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保持良好货币金融环境的重要保证 2.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经济和金融 的协调发展 3.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 施货币政策, 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职责是职能的具体化) (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7)经理国库; (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0)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央银行 形成及发展

二战后,瑞典的国内政策重心放在充分就业和住房市场上,央行实行 低利率政策。但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货币不再盯 住任何贵金属,而是完全依赖于使用者对该货币的信心。伴随着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出现了石油危机,工资水平高涨和日益增加的财 政赤字。 战后实行低利率,高税收政策,1946 年瑞典克朗对美元汇率法定升 值17%.。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瑞典克朗对美元汇率法定 贬值30.5%。 1951年,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1952年,央行开始使 用流动性比率工具。 1958年, 瑞典克朗实现可自由兑换。 1976-1977 瑞典克朗三次贬值,1981年瑞典克朗贬值 1985年,放弃利率管制。1986-1990,解除汇率管制。1992年,国 内银行危机,放弃固定汇率制。1993年, 央行改为盯住通胀。 1999年,Riksbank Act法案修订增强了瑞典央行的独立性。2002年, 欧元钞票和硬币开始在欧元区流通。2003年,瑞典全民公决决定不 加入欧元区。
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与组织结构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初期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发展背景、原因 新发展:超越国家的中央银行
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 几个典型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南风窗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 中国正在走向权贵市场经济? /articles/2249/page/1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
欧洲中央银行,它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 总部设立在德国法兰克福。 欧洲央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 央银行,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欧 元区各国政府的监督,是唯一有资格在欧元区发 行欧元的机构。
第六章 中央银行

22
作为发行银行的职能: 作为发行银行的职能: 发行银行的职能
1. 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 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 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 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 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 管。 3. 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 决于: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以及存款货 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 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 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 行保证制度。
21
总之: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 方针政策。 但它除赋予的特定金融行政管理职责,采 取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其主要管理职责,都是寓 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之中。那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经 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 和控制。 其主要任务是:发行货币,管理金融机构并保护、扶 持金融业的发展,稳定金融与货币并促进济发展等。 其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规定为四大目标: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7
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客观要求, 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客观要求,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 步提出并实现的。 步提出并实现的。 中央银行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银行信用业的发展 过程中,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 过程中,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并逐渐演变发展而成 的。 当货币发行集中于一家银行的时候, 当货币发行集中于一家银行的时候,中央银行就产生 了。 货币发行的垄断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货币发行的垄断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17
1、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权力分配结构是指最 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 高权力的分配状况。最高权力大致可概括为决策权、 执行权和监督权三个方面。 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2、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⑴与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直接相关的部门; ⑵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提供咨询、调研、分析的部门 ⑶为中央银行有效行使职能提供保障和行政管理服的 部门。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3、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⑴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⑵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⑶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的发展
3 2
1
1‘
第一个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至1843年,这是中央银 行的初创时期。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1656年设立的瑞 典里克斯银行,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萌芽。 但公认最早 全面发挥中央银行作用的是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被视 为近代中央银行的先驱。此外,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纷 纷设立中央银行。 这一时期中央银行的特点是尚未完全 垄断货币发行权,并非专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 商业银 行与中央银行相结合的私人所有的金融机构。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这一阶段, 一方面一批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 立,纷纷建立了本国的中央银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 干预经济的加强,各国政府利用中央银行推行金融政 策,不仅管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还参与一国宏观 经济的管理,各国纷纷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许 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先后实行了国有化。 同时,中 央银行不再从事普通商业银行业务,维持货币金融稳 定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中央银行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金融监管的需要
No.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 日趋激烈,对高额利润的追逐推动着银行从 事风险很大的业务,从而使银行破产的可能 性大大增加,而银行的破产比普通的企业破 产会引起更大的经济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 构从事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政府融资的需求
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No.2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间的债权债务 关系日趋复杂,由各个银行自行当日清算已 非常困难,所以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 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完成 这个使命。
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
No.3
银行往往会因为暂时的资金周转不灵陷入 窘境,甚至发生挤兑。所以客观上需要一个统 一的机构作为其他银行的后盾,在他们出现资 金周转困难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出现 大量银行破产的现象。
3
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谢谢观看
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
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
银行发行银行 券的银行,这样有很大的缺点:一个国家内部 同时流通众多的银行券,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同时,许多小银行信用活动有着地域的限制, 它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部分地区使用,这和 商品经济发展对统一的大市场的需要是背道而 驰的;另一方面,众多的商业银行良莠不齐, 如果其中一部分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信用问 题,不能兑现银行券,必将引发信用危机,从 而使货币流通陷入混乱状态。
2 第二阶段是从1844年至20世纪30年代,这是中央银行 逐步发展完善的时期。 标志着这一时期开始的是 1844 年 英国国会通过的《皮尔条例》在该《条例》里赋予了英格 兰银行独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地位,使其成为第一家真正 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随着英格兰银行地位的提高1872年建 立起了英国的中央银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