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论文

合集下载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一个国家科技文献检索刊物体系建立的情况是衡量该过科技情报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每个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有选择有重点地搜集、整理、报道国内外的科技文献,编制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使之成为本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科技文献检索刊物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翻译引进到自编的发展过程。

科技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对象,从已存贮的文献库中查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

文献不仅包括各种图书和期刊,而且包括下节介绍的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各种类型的出版物,甚至包括用声音、图象以及其他手段记录知识的全部现代出版物。

由上述可见,情报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文献是情报的一种载体。

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吸收利用情报的主要手段。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这来说,文献检索的意义主要在于:这是继承前人经验,加快科研步伐的需要大家会注意到,我们阅读的科技文献、学习的教材内容,往往是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前的发现或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对我们现在的研究往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否则文献检索这们课便没有开设的必要。

文献检索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继承前人的经验,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复劳动,节省科研经费和工程投资,使自己的成果始终建立在最新成果的基础上。

进行科研创造的需要就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说,无论是新课题还是老课题,在课题的确定、规划的制定、方案的取舍、难点的攻关,还是成果的鉴定和总结,也都离不开文献检索。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了解新老课题的最新进展。

工业生产中的需要和科研中的进展,你都可以通过文献查阅,在进行研究前了解。

如果不进行文献查阅,而自以为自己的想法很新颖,便矢志不移的取进行研究,是不可取的,也许人家早就进行了研究,申请了专利和发表了文章。

新课题的进展程度,从而及时地了解学术前沿。

对于那些尚未立题的科研项目,更要进行文献检索,为科研的开展做好前期工作。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科技文献检索题目:关于“仔猪保育舍及其增温保温系统设计”的科技文献检索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姓名:胡孝春学号: ************ 年级: 2008 级081班任课教师:张龙2012年3月25日摘要引言 (1)1、实验目的 (2)2、实验过程 (2)2.1 分析研究课题 (2)2.2 制定检索方案 (2)2.2.1科技文献资料资源库 (2)2.2.2常用的检索技术 (3)2.2.3制定初步检索方案 (4)2.3 试探性检索 (4)2.4获取论文 (6)3、实验结果总结 (6)4、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科技文献检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后对有关“仔猪养育舍及其增温保温系统的设计”的科技文献的检索过程描述、总结讨论,在检索技术具体应用中掌握文献检索方法。

关键词:串行通信,波特率,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检索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继承前人的经验,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复劳动,节省科研经费和工程投资,使自己的成果始终建立在最新成果的基础上。

就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说,无论是新课题还是老课题,在课题的确定、规划的制定、方案的取舍、难点的攻关,还是成果的鉴定和总结,也都离不开文献检索。

据统计,一个科技人员查阅科技文献的时间,往往占全部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如果科技人员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方法,就能大大节省花在来查找资料上的宝贵时间,从而加快科研速度,早出科研成果。

1、实验目的通过对关于“养猪场仔猪养育舍及其增温保温系统设计”的科技文献检索具体实现方法的介绍和总结,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技文献检索的方法,能够熟练检索运用各类国内外资源网络。

2、实验过程对关于“养猪场仔猪养育舍及其增温保温系统设计”的科技文献检索,该实验过程包括课题分析;制定检索方案;选用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确定检索途径与方法;检索实践和效果评估等系列过程。

科技论文检索方法

科技论文检索方法

科技论文检索方法
随着科技发展的迅猛,科技论文成为科技研究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科技论文检索是指通过特定的途径、方法和工具,从庞杂的科技文献中寻
找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以便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
入研究。

科技论文检索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
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科技论文检索方法。

首先,传统的文献检索方法主要包括图书馆实地查阅、索取文献目录、手工查询以及光盘全文检索等。

这些方法需求研究者自行到图书馆或相关
机构进行资料查阅,并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软硬件进行查询、筛选所需文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全面准确的文献资料,但缺点是操作复杂、效
率低下、费时费力。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论文检索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传统的实地查阅和手工查询方法逐渐被电子文献检索工具所取代,而基于
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文献检索方法则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方法,提高科研工
作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

科技文献检索作业班级: 计科07-2班学号:姓名:一、中文文献三篇------来自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一、P owerBuilder中数据库通信技术的研究二、SQL Server数据复制技术研究三、IEEE802.11与高级红外无线AIr MAC协议的性能比较二、外文文献两篇----Springerlink电子期刊(halis,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一.资源链接网址:/content/531738144r0p6rt0/?p=97bac3d798144832bfa1cd73e591ebac&pi=23Zhang Xiaoyan1 , Wang Bin2, Ji Zhongzhen1, Qingnong Xiao2 and Zhang Xin1(1)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029 Beijing(2) Mesoscale and Microscale Meteorology,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Boulder, Colorado, USAReceived: 4 June 2002 Revised: 8 April 2003Abstract The MM5 and its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4D-Var) system are u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authors generate an optimal initial condition for a typhoon by using the bogus data assimilation (BDA) scheme. BDA is able to recover many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yphoons including a warm-core vertex, the correct center position, and the strong circulation. As a result of BDA using a bogus surface low, dramatic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in the 72 h prediction of typhoon Herb. Through several cases, the initialization by BDA effectively generates the harmonious inner structure ofthe typhoon, but which is lacking in the original analysis field. Therefore the intensity forecast is improved greatly. Some improvements are made in the track forecast, but more work still needs to be done.Key words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 bogusscheme - BDA - Typhoon Herb - numerical simulationZhang Xiaoyan翻译:张晓燕1王滨2,姬中侦1,情浓肖,张新1 2(1)北京大气物理研究所,100029,中国科学院(2)中尺度和微尺度气象,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收稿日期:2002年6月4日修订日期:2003年4月8日摘要:MM5模式和四维变分资料同化(万字,无功)系统中使用此文件。

科技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范文

科技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范文
⑴各种方法,产品的用途。
⑵无确定形状的产品,如气态、液态、粉末状、颗粒状的物质或材料。
⑶单纯材料替换的产品,以及用不同工具生产的同样形状、构造的产品。
⑷不可移动的建筑物。
⑸仅以平面图案设计为特征的产品,如棋、牌等。
⑹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仪器或设备组成的系统,如电话网络系统、上下水系统、采暖系统、楼房通风空调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轧钢机、连铸机等。
⑷食品、饮料和调味品。为什么食品、饮料和调味品不能申请专利呢?理由有两点:一、因为这些东西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持价格稳定而低廉。如果允许申请专利,发明创造者就会把发明创造的投资和专利垄断的利润加到专利产品的价格上去,使这些物品价格上涨。二、授予专利保护,专利权人就享有独占实施该项专利的权利,别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而专利权人既可以实施该专利,也可以不实施该专利。如果发生专利权人自己不去制造食品,也不允许别人制造食品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
⑺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是指用核裂变或核聚变的方法获得的单质或化合物。几乎所有国家对此都不给予保护。这首先是出于国防上的考虑,因为这类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其次是保护本国的核工业不受外国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的专利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这种物质不能授予专利权,即使原子核变换方法本身也不能得到专利保护。
⑺单纯的线路,如纯电路、电路方框图、气动线路图、液压线路图、逻辑方框图、工作流程图、平面配置图以及实质上仅具有电功能的基本电子电路产品(如放大器、触发器等)。
⑻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电、磁、光、声、放射或者其结合的医疗器具。
外观设计实质上就是商标设计问题,在我所的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到,所以我们就不多作介绍了。
当然,要获得一件专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向专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包括呈送法定的程序文件和缴纳法定的费用。然后专利主管部门要对提出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条件才能授予专利权。所谓严格的审查,就是要审查提出的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就新颖性而言,通常要检索世界上七大专利国(美、英、法、德、日、俄和瑞士)和两个世界专利组织(欧洲专利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二十五年的专利文献,还要检索世界上数百种重要科学期刊的二十五年之内的文章,通过检索确实没有发现类似的实体或思维存在,才能被认为具有新颖性。自然,专利还分为发明(invent/はつめい,発明)、实用新型(utility model/じつよぅしんあん,実用新案)和外观设计(ornamental design/いしょぅ,意匠)三种类型。类型不同,审查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科技检索论文

科技检索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近十年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课程名称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学生姓名所在学院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近十年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红外技术在最近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红外线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讨论,通过红外线的的发现,特点,以及其在军事、医药、农业、天文地理、通信和PC机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红外线的高实用性和它的研究价值。

论文主要列举了红外线的干燥技术,探测技术,隐身技术以及夜视和无线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可是就在这短短的时期中,红外技术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各部门中也已经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另外一些虽然在目前看来还不太成熟,甚至还仅仅是处在探索性的阶段。

但从其发展前途来看还是大为可观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应用,在整个红外技术的应用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能看作是一些例子而已。

关键词:红外技术军事应用红外光谱学工农业医药科学技术前言:本文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全面反映红外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动态、研制进展状况,及其在国防、工农业及国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讲述红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红外技术发展在军事上和工业上的应用,以及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甚至在医疗监护,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生命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未来的红外技术仍将朝着保持其优点的方向发展。

一.红外技术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

通常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个部分。

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O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O~1000微米。

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O~4O微米和4O~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

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 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

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科技文献检索报告

科技文献检索报告

科技文献检索报告《科技文献检索报告》科技文献检索是指通过电子检索系统或图书馆等手段,使用特定的关键词和检索策略,从大量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找到与研究题目或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获取的过程。

本次的科技文献检索旨在了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

首先,选择了几个主要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包括Google学术、IEEE Xplore和中国知网,以涵盖不同的学术资源和文献类型。

然后,使用关键词“人工智能”和“金融”进行检索,并选择相关性较高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在Google学术上,检索到了一篇题为“A Brief Overvie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的文献。

通过阅读摘要和部分内容,发现该文献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包括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交易策略等方面,作者指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IEEE Xplore上,找到了一篇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Services”的文献。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情况,比如自动化投资、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作者还总结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了一篇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金融创新”的文献。

该文献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包括智能投资、智能信用评估、智能智能客户服务等方面,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在金融创新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交易策略等方面;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金融创新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技文献检索及科研论文写作

科技文献检索及科研论文写作

2)期刊(Journal):
俗称杂志,是定期或 不定期周期性出版的连续出版物。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时效 性强 获取最新研究动态
据统计:大约有68%的科技信息来自期刊论文。科技期刊的 利用率最高,约占科技文献的84%,因而科技期刊被称为最重 要的科技信息源。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 上,科技期刊约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8000多种,其中科技 期刊占54%)/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主要内容
1 科技文献简介
2 国内外著名的文献检索系统
3 国内外著名的网络数据库
4 英文科研论文的撰写
5 国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方法
3.1 国内主要的网络数据库
超星图书
CNKI中国期刊网数据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科研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先期工作能力的培养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的成果发展历史和当前的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激发灵感国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方法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新的力量源泉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 --约翰.奈斯比特
科技期刊的类型:

学术性:一般性期刊(Journal)、各种学报(Acta)、通报 (Bulletin)、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等 快报性期刊:各种通讯(Letters)、短讯(News)等 检索性期刊:Index,Abstract
3)会议文献(conference proceeding ):
在SCI 、EI、 ISTP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 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 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 高质优秀论文的精萃,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 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技术综述题目:web服务器安全分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专业:信息安全班级: 091 学号: 0908060456 学生姓名: x x 指导教师: x x x分数:2012年 12 月 13 日摘要WEB服务器也称为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WWW 是Internet 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是Internet 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服务,也是发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服务。

正是因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来Internet 迅速发展,且用户数量飞速增长。

web服务器含载的信息也越加重要,其资料往往涉及某些机密信息,所以,web服务器的安全也越加显得重要和必要。

一、Web服务器背景介绍Web服务器是指驻留于因特网上某种类型计算机的程序。

当Web浏览器(客户端)连到服务器上并请求文件时,服务器将处理该请求并将文件发送到该浏览器上,附带的信息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文件(即文件类型)。

服务器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人们常把它们称为HTTPD服务器的原因。

Web服务器不仅能够存储信息,还能在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运行脚本和程序。

WWW 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

它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

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由于用户在通过Web 浏览器访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再关心一些技术性的细节,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Web 在Internet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走红全球,并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通过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获得信息。

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想要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体那种单方面传输和获取的方式,而希望有一种主观的选择性。

现在,网络上提供各种类别的数据库系统,如文献期刊、产业信息、气象信息、论文检索等等。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及时、迅速和便捷。

到了1993年,WWW 的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解决了远程信息服务中的文字显示、数据连接以及图像传递的问题,使得WWW 成为Internet 上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

现在,Web 服务器成为Internet 上最大的计算机群,Web 文档之多、链接的网络之广,令人难以想象。

可以说,Web 为Internet 的普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是近年来Internet 上取得的最激动人心的成就。

WWW 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其作用是整理和储存各种WWW资源,并响应客户端软件的请求,把客户所需的资源传送到Windows 95(或Windows98)、Windows NT、UNⅨ或Linux 等平台上。

使用最多的web server 服务器软件有两个:微软的信息服务器(iis),和Apache。

通俗的讲,Web服务器传送(serves)页面使浏览器可以浏览,然而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调用(call)的方法(methods)。

确切一点,你可以说:Web服务器专门处理HTTP请求(request),但是应用程序服务器是通过很多协议来为应用程序提供(serves)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

二、web服务器的发展趋势目前,Web服务器的发展有三个主要趋势:1.从HTML到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HTML被称为“第一代Web语言”,如前面的介绍,HTML作为Web的开发语言,对Web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HTML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只适合于人与计算机的交流,不适合计算机与计算机的交流。

HTML通过大量的标记来定义文档内容的表现方式,它仅仅描述了应如何在Web浏览器页面上布置文字、图形,并没有对Internet的信息含义本身进行描述,而信息又是Web应用中最重要的内容。

通过HTML表现出来的文字、图形内容很容易被人理解,但却不利于计算机程序去理解。

另外,HTML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它的标记集合是固定的,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标记;而且各种浏览器的规格不尽相同,要使我们用HTML做的网页能够被所有浏览器正常显示,我们只能够使用W3C(万维网协会)规定的标记来创建网页。

正如前面所说,Web服务器向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都是来自有一定结构的数据库,在数据库里,为了检索和管理的方便,信息按照它本身的意义(如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被存放在相应的字段里,一旦这些数据被调出来,经过CGI、ASP、JSP、PHP等转换成HTML后,其原来的意义无法转移到HTML标记中来,用户也就无法按照信息本来的意义去阅读。

并且,由于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的不同,不同的系统及应用层面之间要想互相理解对方的数据格式是相当困难的。

这就需要一种新技术或标准能够将最初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原始数据结构在不同的系统层面共享。

这种新技术就是XML。

使用XML可以解决上述的难题。

W3C对XML作了如下描述:“XML描述了一类被称为XML文档的数据对象,并部分描述了处理它们的计算机程序的行为。

XML是SGML 的一个应用实例。

从结构上说,XML文档遵从SGML文档标准。

”同HTML一样,XML 也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标记语言,都是从SGML(Standard Generalize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发展而来,二者的不同在于:XML可以让我们根据要表现的文档,自由地定义标记来表现具有实际意义的文档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定义〈文档名称〉〈/文档名称〉这样具有实际意义的标记。

而且XML不像HTML那样具有固定的标记集合,它实际上是一种定义语言的语言,也就是说使用XML的用户可以定义无穷的标记来描述文档中的任何数据元素,将文档的内容组织成丰富的完整的信息体系。

总起来说,XML具有四大特点:便于存储的数据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以及方便的网络传输,这些特点为我们创建开放、高效、可扩展、个性化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从有线到无线电子商务正在从台式机向着更为广泛的无线设备发展,Cahners In-Stat市场分析家预测,世界范围内的无线用户的人数将会从2000年的 2.71亿增加到2004年的13亿。

Aberdeen集团的研究主任Darcy Fowkes认为,采用无线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方便,它还可以节约公司的财力,而且,移动办公能使工作更加高效。

然而,由于多种无线网络类型、标记语言、协议和无线设备并存的复杂情况,使得网络内容和数据转换成能够被无线设备所识别的格式并不容易。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致力于开发能够把应用程序以及互联网内容扩展到无线设备上的产品。

例如,IBM新版本的WebSphere Transcoding Publisher 3.5增加和改进了许多新的特性,可以将企业内部网上的数据翻译到多种无线设备上。

该版本中新的特性包括对更多的无线设备、数据格式的支持,以及语言翻译功能。

它基于Java架构,能把用HTML和XML 等标记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和数据转换成WML、HDML(Handheld Device Markup Language)和iMode等无线设备所能识别的格式,这样,通过手持设备就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

无线设备厂商Mobilize也推出了Mobilize Commerce产品,帮助企业进入无线网络。

该软件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访问企业的内部系统,远程地实现订单发送,并进行确认。

Mobilize Commerce可以充分利用XML对信息进行格式转换,以适合于无线设备,这些无线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无线电话、网络电话和双向寻呼等。

3.从无声到有声世界上现在有十亿个电话终端,有超过2亿的移动电话。

而就人自身的交流习惯来看,人们也更愿意利用听和说的口头的方式进行交流。

目前,文本语音转换器(TTS,Text to Speech)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自动的语言分析理解,并允许TTS的使用者增加更多的韵律、音调在讲话中,使TTS 系统的发声更接近人声。

在自动语音识别系统(ASR)领域里,自动语音识别系统在从整个词的模仿匹配,向音素层次的识别系统方向发展。

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词汇表由一个基于声音片断的字母表构成,而且这种词汇表是受不同语言限制的。

基于这种方式,在一个宽广的声音行列里,讲话能被识别系统发现和挑拣出来,并加以识别。

并且,在识别一个词的时候,每一个音素将从系统的输入中挑拣出来,拼接组合后与已经有的音素和词语模板进行比较,来产生需要的模板。

音素的识别大大减轻了ASR对讲话者的依赖性,并且使得它非常容易去建立大型的和容易修改的语音识别字典,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市场的需求。

Web语音发展的另一方面是V oiceXML(V oic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音可扩展标记语言)的进展。

V oiceXML的主要目标是要将Web上已有的大量应用、丰富的内容,让交互式语音界面也能够全部享受。

Web服务器处理一个来自客户端应用的请求,这一请求经过了V oiceXML解释程序和V oiceXML解释程序语境处理,作为响应,服务器产生出V oiceXML文件,在回复当中,要经过V oiceXML解释程序的处理。

V oiceXML 1.0规范基于XML,为语音和电话应用的开发者、服务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API。

V oiceXML的标准化将简化Web上具有语音响应服务的个性化界面的创建,使人们能够通过语音和电话访问网站上的信息和服务,像今天通过CGI脚本一样检索中心数据库,访问企业内部网,制造新的语音访问设备。

V oiceXML的执行平台上面加载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例如,ASR、TTS,从而实现语音的识别以及文本和语音之间的转化。

2000年5月23日,W3C接受了语音可扩展标记语言V oiceXML 1.0作为实例。

目前,IBM、Nokia、Lucent、Motorola等著名厂商都已经开发出相应支持V oiceXML 的产品,但现在的ASR和TTS系统大多还不能支持中文。

三、Web服务安全分析Web 服务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对策:1、未授权访问(Unauthorized Access)提供敏感或者受限信息的Web 服务应该对其调用方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