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必清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0例
小孩咳嗽化痰应该吃哪些中药

小孩咳嗽化痰应该吃哪些中药小孩咳嗽化痰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一旦发生咳嗽化痰,需要及时治疗。
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比西药治疗更加温和,并且有很好的疗效。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中药治疗小孩咳嗽化痰的方法1.清热降火法:儿童呼吸道疾病大多由外感风热、湿热为因素,清热降火可以解除病因,特别适合因热毒引发的小儿咳嗽化痰。
方药:玄参、生地黄、珍珠母、银花、连翘、金银花。
玄参、黄芩,两味苦寒之药,清热解毒,泻火。
生地黄,甘凉滋阴,清热凉血。
珍珠母,清热降火,敛肺止咳。
三味中药配伍,可喝成汤或者煎成丸子或者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清热降火功效。
2.润肺化痰法:有的小孩由于年幼体弱,或者体质偏寒,或者因使用某些家用电器或工业气体,气味刺激等原因,导致肺部痰涎增多,咳嗽不止。
此时润肺化痰是一种相对适合的方法。
方药:麻杏、杏仁、川贝、百合、茯苓、甘草、郁金。
麻杏和杏仁的性温味苦,功效为润肺止咳、化痰,常和燕窝、雪蛤等食品一同熬煮,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川贝、百合、茯苓,三味中药同样可以消炎抗菌、润肺化痰。
甘草可以调和那些喝药液时感觉苦涩的中药药性。
郁金,味辛微温,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七味中药搭配,可煎汤、倒进蜜糖中直接食用,效果显著。
其他方法:3.祛风化痰法:适用于寒湿外袭引起的小儿咳嗽,主要由于寒湿困扰,外感的风邪侵入,产生的咳嗽化痰症状。
方药:苏叶、桂枝、干姜、普济消炎片。
4.补气养阴法:适用于小孩体虚,呼吸困难、咳嗽吐痰较多或者痰液稠厚,缺乏体力运动等情况。
方药:黄芪、沙参、玉竹、麻杏。
二、注意事项1.小孩咳嗽化痰必须趁早治疗,不能拖延,以防发展成为其他严重问题。
2.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成熟,药物汇通过多个途径代谢,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药效。
3.中药治疗病症,必须要了解常见病症的标准,具体药物用量,有执业资格的医师,熟练配伍药物。
4.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多吃含胶质的食物,暂时停止进食炸鸡、辣食、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类广泛分布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咽喉炎和鼻窦炎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常见且影响深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受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困扰,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还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传播可能引发暴发和流行,因此对其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
虽然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通常侧重于症状的缓解和可能的药物治疗,但我们很少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在康复和疾病传播方面的潜在作用,事实上,饮食在免疫系统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营养素的摄取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而免疫系统的健康则在抵抗感染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影响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组涉及鼻腔、咽部、喉部和气管的常见感染性疾病。
这些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包括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
尽管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认为是轻微的疾病,但它们对患者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多种常见疾病(一)感冒(流感):由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喉咙痛、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咽炎(喉咙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喉咙疼痛、干咳和发热。
(三)鼻窦炎:由鼻窦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面部压力感和头痛。
(四)腺病毒感染:这种感染通常导致喉咙痛和淋巴结肿大。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上呼吸道黏膜的感染和炎症,导致鼻塞、喉咙痛、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
二、免疫系统与饮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机制,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感染是其首要任务,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饮食和营养的影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蛋白质组成,共同协作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1)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它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免疫功能角色。
(2)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用于标识和破坏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60例临床观察

纯中药制剂 , 副作用小 , 安全度 高。通过 此次临床观察结果 更 显示 , 小儿 清热 宁颗粒对 治疗儿童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 发热 , 退 热作用迅速而强大 , 且现代医学研究表 明, 本 药还具有一定 的 2 结 果 抑菌功效。故 笔者认为 , 小儿 清热 宁颗粒在迅速退热 、 2 . 1 两组疗效 比较 : 两组疗效 比较结果见表 1 , 治疗组总有效率 抗病毒 、 减轻 症状 及缩短病程 、抗炎方面 ,都具有很 好的临床应用 价 与对 照组 比较 , X Z _ = 5 5 . 1 3 , P < O . O 1 , 有显 著性差异 。 值, 值得推广应用。 2 . 2不 良反应 : 治疗 中偶见腹泻 , 未发现其余 明显不 良反 应。 参考文献 3 讨 论 1 1 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 8 : 5 0 9 — 5 1 0 . 小儿 脏腑娇 嫩 , 卫外机 能不 固, 加之 寒暖不 知 自调 , 从而道感染 。风邪为六 淫之首 , 小儿又为稚 阴稚 阳之体 , 外感风邪后 , 多易入里化 热 , 从而表现发热症状。遇此 , 临床医生往往采用 西药 布洛芬或对 乙酰氨基酚等退热 , 并用抗生素消炎等治疗 。而笔 者加用小儿 清热宁 口服后疗效显 著。小儿 清热宁颗粒 由黄芩 、 板蓝根 、 金 银花 、 柴胡 、 羚羊角粉 、 水牛 角浓缩粉 、 牛黄 、 冰片组成 。组方 中, 羚羊角粉 系君药 , 性 味咸 、 寒, 归肝经 、 心经 , 与人 工牛黄 、 水牛角粉合用 , 起到清热解毒 、 清泄肺火的功效 。而金 银花味 甘、 寒, 归肺 、 胃、 心经 , 清热解毒 、 凉散风热 ; 黄芩苦寒 , 清热燥 湿、 泻火解 毒 ; 板 蓝根性寒 味苦 , 归心 胃经 , 清热解毒 、 凉血利 咽; 柴胡归肝 胆经 , 可 以和表解里 ; 冰 片开窍醒神 , 清热止痛 ,
痰热清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90例

2 2 体 温 变化 比 较 .
见表 2 。
[ 9 , % ) n= 0 ( ]
表 2 体 温 变 化 比较
注 : 对 照 组 比 较 ,) 0 0 。 与 1 P< . l
照组 5个月 ~1岁 2 0例 , 3岁 4 1~ 0例 , 7岁 3 3~ O
例 。病程 : 治疗 组 3d之 内 7 6例 , 于 3d1 大 4例 ; 对 照组 3d之 内 7 7例 , 大于 3d1 3例 。2组性 别 、 年龄
( 州 市 第 三人 民 医 院儿 科 , 南 郑 州 4 0 0 ) 郑 河 50 0
[ 要 ] 目的 摘
观 察 痰 热 清 治 疗 上 呼 吸道 感 染 的疗 效 。 方 法
选上 呼吸道感 染伴发热 病人 9 O例 , 痰 热 清 注 射 用
液 0 5m1・ g 加 入 0 5 葡 萄糖 注 射 液 10— 5 l . k .% 0 20m 内静 脉 点 滴 , 日 1次 , 疗 3d~ , 察 呼 吸 道 感 染 、 每 治 5d 观 体 温 变 化 , 设 立 对 照 组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在 症 状 改 善 方 面 , 察组 优 于 对 照 组 ; 温 变 化 , 察 组 优 于 对 照 组 。 并 观 体 观 结 论 痰 热 清 是 治 疗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安 全 而 有 效 的药 物 之 一 。 [ 键 词 ] 痰 热 清 ; 童 ; 呼 吸道 感 染 ; 热 关 儿 上 发 [ 图 分 类 号 ] R7 5 6 中 2 .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9 7 (0 9 0 0 4 0 文 0 8— 26 2 0 ) 1— 0 4— 2
郑 州市 第 三人 民医 院于 20 0 6年 6月 ~ 0 8年 20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张秀霞
【期刊名称】《妇儿健康导刊》
【年(卷),期】2024(3)6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平邑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
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联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
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观察组流涕停止时间、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显著,可缓解症状,且不良反
应少,值得推广。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张秀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用小儿热速清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头孢拉定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效果
3.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头孢噻肟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4.小儿热速清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5.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罗世惠;徐惠【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4(000)029【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121例,细菌感染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的差异。
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75例,西药组给予抗病毒、抗菌制剂治疗,中药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组,PA水平显著低于其余2组。
中药组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西药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改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
结论血清hs-CRP、PA和IL-6可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更为显著地降低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感风热证)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总页数】3页(P3247-3249)【作者】罗世惠;徐惠【作者单位】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39;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相关文献】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8例的临床观察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4.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研究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技巧

中医治疗技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风寒感冒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轻症方药选用葱豉汤加味:葱白3茎,淡豆豉15g苏叶10g杏仁10g荆芥10g防风10g。
重症方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羌活g10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10g甘草5g。
加减:若风寒挟湿,可加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法半夏10g,或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挟痰浊者可加二陈汤;挟气滞者可加香附10g,苏梗10g。
2.风热感冒治则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选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淡豆豉10g 牛蒡子10g薄荷6g(后下)荆芥10g桔梗6g甘草3g竹叶心6g鲜芦根10g。
加减:头痛甚者加桑叶10g菊花10g;咳嗽痰多者加杏仁10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15g马勃6g玄参30g;风热重症或时疫外感者可加葛根15g黄芩1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天花粉10g;挟湿者藿香10g佩兰10g。
暑令挟湿者可用新加香薷饮;挟燥者加杏仁10g梨皮10g瓜蒌皮15g1.2.用三拗汤合杏苏散加减:炙麻黄6g杏仁10g 生甘草6g苏叶10g桔梗6g前胡10g法半夏6g 陈皮10g。
加减:风寒重者麻黄用量加重以加强宣肺散寒之力,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者,加重法半夏用量,可予法半夏10茯苓15;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症见咳嗽咽痛,声哑,气急似喘,痰黏稠难咳,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此为寒包火咳,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或上方去生姜加桑白皮10g牛蒡子10g黄芩10g。
3.风热犯肺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选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0g薄荷5g(后下),桔梗6g杏仁10g前胡10g甘草6g 芦根15g。
加减:恶风加牛蒡子、防风以解表;肺热重加黄芩10,g生石膏10g,以清热;鼻衄加茅根10g藕节10g,以清热凉血;咽痛加牛蒡子10g马勃10g 板蓝根10g射干10g,以清热利咽;痰难咳出加冬瓜子10g,瓜蒌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例, 女 57 例, 男女比为 1. 18: 1; 年龄最小 1. 5 岁, 最大 14 岁 , 其中 1. 5 岁至 3 岁 22 例 , 4 至 5 岁 64 例, 6 至 14 岁 24 例; 发病 1~ 2d, 咽扁桃体炎者 58 例。全部病 例均有发热 , 体温 37. 5 ~ 39. 6 ℃, 伴便秘 56 例。 对照 组 80 例 , 两组病例性别、 年龄、 病情、 诊断比较无显著 ( ) 性差异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行血常规 检查。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热必清煎剂。 基本方组 成: 金银花、 连翘、 鱼腥草各 10 ~ 15g, 生大黄 6~ 8g , 生 甘草 10g。生大黄先煎 20m in 后与其他药物共煎 10~ 15m in, 每日 1 剂 , 频服 , 共服 2d。 舌苔厚腻加莱菔子 15g, 腹痛加高良姜 10g。 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 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加滴头 孢哌酮钠治疗 2d。 治疗期间两组体温≥ 38. 5℃时, 予 以物理降温。 疗效标准 2 d 痊愈: 发热、 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 消失; 显效: 体温 37. 3~ 37. 5℃ , 咽部充血明显改善 , 体温≤37. 5℃; 无效: 体温> 38. 5℃ , 主要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 110 例 , 痊愈 48 例, 显效 60 例, 总有效率 98. 2% ; 对照组 80 例, 痊愈 18 例 , 显效 31 例 , 总有效率 61. 8% , 两组对比 , 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1) 。 治疗组的 2d 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典型病例 李某, 女, 3. 5 岁。 发热 1d, 伴脐周痛、 纳差。 查体: 体温 38. 8 ℃, 咽充血明显, 咽部有脓性分 泌物 , 双侧扁桃体 � ° 肿大 , 双肺呼吸音清 , 心率 120 次 � 麦氏征 m in , 律齐, 腹软 , 脐周压痛不明显 , 墨菲氏征、 ( - ) , 舌 尖红、 苔黄。 血常规检查: W BC3. 9× 109� L, GR 52% 。 予热必清加减: 金银花、 连翘、 莱菔子、 鱼腥草 各 15g, 高良姜 6g , 生大黄 8g, 生甘草 10g。 其中生大黄 煮 20m in 后与其他 药共煎 10~ 15m in, 二煎 混匀, 频
组 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40 20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补肾阳,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 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 无穷; 善补阴者 , 必于阳中求阴 , 则阴得阳升 , 而泉源不 竭, 二仙汤方来源于 《中医临床方剂手册》 由仙茅、 仙灵 脾、 当归、 巴戟、 黄柏、 知母组成 , 其中仙茅、 仙灵脾、 巴 戟补肾阳 , 当归滋肾养血 , 知母、 黄柏滋肾阴而泻相火 , 全方有双补肾阴阳之力 , 故以其为调经主方甚为恰当。 选择月经病的最佳治疗时期 , 可避免漫无边际的 用药 [2 ] , 1983 年孙宁铨提 出 “中医月经 周期” 理论 , 著 名中医学家庞泮池也利用中医周期治疗月经失调[ 3 ], 夏桂成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月经周期的生理、 病理特点 , 中医周期治疗的治则治法[ 4 ], 后人多次证实并使用此 理论 [ 5 ], 笔者运用此理论, 以二仙汤调补、 平衡肾阴阳 为基础方, 在经后期加地骨皮、 白芍、 麦冬、 黄精、 菟丝 子以滋阴养血助阴中之阴; 经间期加菟丝子、 川断、 桑 寄生、 山萸等补阳药以助阴中之阳而促排卵调经; 经前 期加三棱、 莪术、 五灵脂、 生蒲黄、 泽兰、 茜草以行气活 血推动阳中之阳升腾、 温煦胞宫使血海满盈而经水自 溢, 故经期停药 , 待经水自然泻下。 经临床观察证实模 拟月经周期而定的中药周期疗法效果肯定 , 较西医人 工周期疗效好。 参考文献
808 各 10g , 当归 12g , 川断 20g; 第 3 周即经前期服二仙汤和化瘀汤方直至月经来 潮: 仙灵脾、 当归、 巴戟天、 知母、 三棱、 莪术、 五灵脂各 15g, 仙茅、 生蒲 黄、 泽兰各 12g, 黄柏、 茜草各 10g; 月 经期停药。 对照组用西药人工周期疗法: 月经第 5d 起服用戊 酸雌二醇 1m g 每日 1 次 , 睡前服 , 于月经第 21d 加服 甲羟孕酮 10m g, 每日 1 次 , 月经第 26d 同时停用两药。 疗效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 ( 第 1 次、 第4 次月经干净后 ) 记录月经来潮情况。 痊愈: 月经量恢复 正常 , 月经期在 3 ~ 7d ; 有效: 治疗后第 1 次潮经月经 量恢复正常或月经期恢复正常 , 但第 2~ 4 次潮经, 月 经量有减少表现; 无效: 治疗后月经量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1 ] 许慧莉 . 从瘀论治月经病[J ] . 陕 西 中 医, 1997, 18 (11) : 36. [ 2 ] 陈秀琴. 浅 谈 月经病 的 最佳治 疗 期 [J ]. 陕 西中 医, 2007, 28 (7 ) : 120 . [ 3 ] 施杞主 编 . 上 海中医 药 大学中 医 学家专 集 [M ]. 北
痊愈
12 3
有效
25
92. 5 70
P < 0. 0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月经量少为妇科常见病, 从瘀论治最为 常见 [1 ] , 根据 《素问 上古通天论》 “女子一七肾气盛… 二七而天癸至 ,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的记 载, 可以明确月经的产生由肾气盛→天癸至→任通脉 盛→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类经》 说 “天癸者, 言天一 之阴气耳, 气化为水 , 因名天癸, 其在人身, 是为原阴 , 也曰元气…人之即生, 则此气化于吾身 , 是为后天之元 气。 ” 即天癸的物质表现为元阴 , 功能表现为元气 , 天癸 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 , 源于先天, 藏于肾 , 是促进人 体生长、 发育、 生殖的重要物质。由上可见“经水出诸 肾” , 调经之本在肾 , 而肾无实证, 补肾不外乎补肾阴、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09.
[ 4 ] 夏桂成 . 中医 妇科理论 与实践 [M ]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2003: 32267.
[ 5 ] 赵宏利 . 把握阴阳五行, 探讨月经周期 [ S ]. 全国中 医
妇科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5: 56259.
(收稿 2008 2 03 2 10)
热必清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0 例
韩 玲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 712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解表泻热药卫气同治法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 ( AU R I) 的疗效。 方法: 采用 自拟热必清煎剂 ( 金银花、 连翘、 鱼腥草、 生大黄、 生甘草 ) 治疗本症 110 例; 对照组静滴利 巴韦林、 头孢哌酮钠治疗。 结果: 治疗组 2d 日总有效率达 98. 2% , 对照组 2d 总有效率 61. 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 热必清煎剂治疗本症 具有快速解热、 缩短病程的效果。 主题词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儿童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 热必清汤 笔者自 2 004 年 2 月 以来 , 应用热比清汤治疗小 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0 例 , 观察 2d 解热作用, 取得 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10 例均为门诊患儿, 其中男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