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教案

合集下载

大象版四下科学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检测试题

大象版四下科学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检测试题

四下第七单元飞上蓝天检测题
一、选择
1.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由()制造的。

A.冯如
B.刘佐成
C.李宝焌
2. 世界上唯一能在天上飞的哺乳动物是()。

A.企鹅
B.鸽子
C.蝙蝠
3. 下列不能在天上飞的是()。

A.百灵鸟
B.鸵鸟
C.蜂鸟
4. 据说()人在2400年前就尝试用风筝把人送上天,观察地面活动。

A.俄罗斯
B.印度
C.中国
5.关于科学探究说法错误的是()。

A.要有顽强的毅力
B.必须靠自己独立完成
C.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把问题与对应的搜集证据的方法连起来。

需要解决的问题搜集事实与证据的方法
(1)鸭子能飞上树吗? A.查阅图书
(2)风筝怎样能飞得更高? B.上网搜索最
(3)热气球是怎么飞起来的? C.调查访问
(4)鸟都能飞吗? D.观察记录
(5)飞机是靠什么力量上升的? E.做实验
三、简答
1.鸟类为什么可以飞行?
2.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计未来的飞行器。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它们怎样飞行 _大象版(共38张PPT)40页PPT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它们怎样飞行 _大象版(共38张PPT)40页PPT
能在天上飞的物体可以分为 几类?你是怎样给它们分类 的?
我是飞行小博士
关于你知道的飞行物,它们是 怎样在天飞的?我们知道些什么? 将你搜集到的关于飞行物的知识展 示出来。
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 有哪些?
• (1) 观察 • (2) 调查 • (3) 访问 • (4) 实验 • (5) 查找资料 • (6) 上网搜索。
飞机是靠机翼的 上下气压差来提 供升力的,因为 只要飞机向前运 动(无论是在跑道 上滑行还是在空 中飞行),机翼 下方的气压机会 大于机翼上方的
气压。
滑翔伞能够 在空中飞行, 是当它的翼 型伞衣与空 气作相对运 动时,由于 空气的作用 在伞衣上产 生空气动力
的缘故。
氢气球中
的氢气密度比 空气小,据浮 力定律排开空 气的体积就是 氢气球所受的 浮力,所以氢气 球只要达。 到一 定体积就能在 空气中上升。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它们怎样飞行 _ 大象版(共38张PPT)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你会分类吗?
• 风滚草,故名思义就是 能随风滚动的草,而且 滚动过程中不断散放出 种子。 一些多年生的风
滚草,当植株上的种子 接近成熟时,它茎的基 部就变得质地脆了起来, 天气干燥和强风吹刮过 来的时候,茎基部的某 个部位与根部断离开来, 植物就到处滚动。一些 一年生的风滚草,如二 色补血草,它的整个植 株的地上和地下部分会 连根被强风拔掘出来言: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上网或者查阅资料搜集关 于飞行的资料 ,讲给同学或 家长听。
谢谢

(小学教育)2019春四年级科学下册 7.3《飞行的秘密》教案 大象版

(小学教育)2019春四年级科学下册 7.3《飞行的秘密》教案 大象版

《飞行的秘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飞行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总体的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具体探究能力训练。

围绕这一目标,教材设计了《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个主题活动。

好问、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飞行的秘密》这一课要是在“做中学、学中做”。

从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引入,在激发探究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的猜想。

《飞行史》阅读可以使学生知道飞机发明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上册书的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学习科学的初步的方法。

大胆猜想和假设、事实与证据是下册教材的整体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知道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是解决问题的最初阶段。

学习目标1.引领学生学会简易飞机模型的制作方法,经历制作飞机的过程,在制作中观察现象,寻找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喜欢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学习态度,能用小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3.让学生了解一些浅显的飞行原理,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制作飞机模型,了解飞机飞行的原理。

评价任务1.会自己制作飞机模型并进行实验总结。

2.能与同学互相合作交流。

2.能对自制飞机模型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1.剪刀、硬纸、粗吸管、透明胶带、回形针、胶水等。

2.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问:在天上飞是什么?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飞机怎样飞行?2..板书课题:3.飞行的秘密二、搜集资料1.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很多: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2.飞机的形状和小鸟的体型相似,小鸟是依靠翅膀飞行的,飞机是靠什么飞行的?三、实验制作与观察1.制作飞机模型(1)每个小组成员都搜集了一些制作飞机模型的材料,先商量商量,打算利用材料怎样制作,(小组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分工合作,要边制作边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2)小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年级下科学单元分析-第七单元_大象版

四年级下科学单元分析-第七单元_大象版

四年级下科学单元分析-第七单元_大象版
“飞行的秘密”是实施阶段。

不同的同学对事实与证据有不同的需要,其搜集途径也会不一样。

教材以飞机的飞行为例子,呈现了制作模型、做实验、请教他人、查阅资料等途径,这是一些“引子”,期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课题,选择、确定合适的途径,并切实开展起来,他们的活动与教材所呈现的不可能完全一致。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飞行博览会,目的是以这种形式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科学自助餐》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飞行史,教材呈现了从2400年前中国的风筝到2019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这几千年来人类实现自己飞翔之梦的探究历程,学生要体会到人类在科学探究中所付出的艰辛与代价,感受到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决心和行动,能预测未来飞行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2019春四年级科学下册 7.2《它们怎样飞行》教案 大象版

(小学教育)2019春四年级科学下册 7.2《它们怎样飞行》教案 大象版

《它们怎样飞行》教学目标1、知道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

2、能表达有关飞行的知识,能将飞行物进行分类。

3、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探讨搜集资料的途径。

教学难点1、将飞行物进行分类,能表达出有关于飞行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表达与上一节课不同的是,此时要表达的不是飞行物的数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各种各样的飞行物,教师通过投影、挂图等媒体呈现一些飞行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说说某一种飞行物的知识。

如果仅仅采取讲述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很快消失,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评选飞行小博士,看谁知道得多!或者利用声音、肢体语言,表达出飞行物的形状、声响、动作特点、运动轨迹、结构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不至于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二、分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将所有的飞行物进行分类,无论用什么分类标准,都将使学生对飞行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三、思考同学们的表达和分类,难免会有人反对或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写进问题银行。

思考:对于自己的疑惑和别人的反对,我们要用事实与证据来解决。

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实与证据呢?在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如查阅、调查、访问、实验等。

要让学生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应多样化,要能从不同角度证明的观点。

事实与证据越充分,越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最后,写出研究计划。

教师要了解各组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并在课后为同学们准备相关的信息、工具与材料。

教学反思1、“关于飞行,我们知道些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说出他所知道的知识。

“你们说的这种飞行物飞行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或是什么动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表现飞行物的特点。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2 页共2 页。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它们怎样飞行_大象版-文档资料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它们怎样飞行_大象版-文档资料

2 它们怎样飞行【要点】探讨搜集资料的途径【目标】(1)知道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2)能表达有关飞行的知识,能将飞行物进行分类;(3)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怎样进行】(1)表达与上一节课不同的是,此时要表达的不是飞行物的数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各种各样的飞行物,教师通过投影、挂图等媒体呈现一些飞行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说说某一种飞行物的知识。

如果仅仅采取讲述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很快消失,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评选飞行小博士,看谁知道得多!●或者利用声音、肢体语言,表达出飞行物的形状、声响、动作特点、运动轨迹、结构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不至于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2)分类在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将所有的飞行物进行分类,无论用什么分类标准,都将使学生对飞行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3)思考同学们的表达和分类,难免会有人反对或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写进问题银行。

同时思考:对于自己的疑惑和别人的反对,我们要用事实与证据来解决。

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实与证据呢?在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如查阅、调查、访问、实验等。

要让学生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应多样化,要能从不同角度证明的观点。

事实与证据越充分,越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最后,写出研究计划。

教师要了解各组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并在课后为同学们准备相关的信息、工具与材料。

【参考询问要点】“关于飞行,我们知道些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说出他所知道的知识。

“你们说的这种飞行物飞行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或是什么动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表现飞行物的特点。

教学反思:。

2024年中班音乐《小飞机上蓝天》优质课精彩教案及反思

2024年中班音乐《小飞机上蓝天》优质课精彩教案及反思

2024年中班音乐《小飞机上蓝天》优质课精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飞向蓝天》,详细内容包括《小飞机上蓝天》歌曲学唱,节奏感知与乐器伴奏,以及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小飞机上蓝天》,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通过乐器伴奏增强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集体舞蹈展现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部分,乐器伴奏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节奏感知与乐器伴奏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电子琴、吉他、小飞机模型、PPT。

学生准备:手鼓、沙锤、小铃铛等小型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飞机模型,模拟小飞机起飞的场景,引导学生模仿飞机起飞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学唱《小飞机上蓝天》。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歌曲熟练掌握。

3. 节奏感知与乐器伴奏(10分钟)教师示范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用手鼓、沙锤等小型乐器进行伴奏。

学生分组练习,提高节奏感。

4. 舞蹈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分组进行舞蹈练习,加强团队协作。

5. 集体表演(10分钟)学生集体演唱《小飞机上蓝天》,同时进行舞蹈表演。

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学生用乐器进行现场伴奏。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小飞机上蓝天》2. 歌曲节奏图示3. 舞蹈动作图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小飞机上蓝天》,并尝试创作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答案示例:学生演唱《小飞机上蓝天》,并自编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如飞机翅膀摆动、飞行员敬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节奏感知部分,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与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邀请家长参加,让学生展示所学歌曲、舞蹈和乐器伴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教案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 飞上蓝天教案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飞上蓝天教案第七单元飞上蓝天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

所谓“多种途径”,主要包括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实验、查阅、请教等方法获取有用资料。

第七单元是综合探究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了,同学们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分别通过观察、调查等形式,体验了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过程,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测量工具和实验仪器开展测量和实验,以得到有用的数据和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

这些,为本单元二级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

(见图7-1)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见表7-1)“谁在天上飞”这一课的目标是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知程度。

首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引入,回顾自己所知道的能飞行的物体。

然后,以知识接龙的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将集体的智慧吸纳进个人的认知结构中。

再引导学生把知道的飞行物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图片、模型、文字等,丰富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最后,举行一个小小飞行展示会,把同学们的作品摆放整齐,配上说明和精彩的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飞行物的探究上来。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对学生的水平也能了解得比较深入了。

“它们怎样飞行”则开始对飞行物进行探究了,但此时还在计划与组织阶段,主要内容是确定获取答案的途径。

教材先以两个版的篇幅呈现了不同种类的飞行物图片,能飞的物体是很多的,可以说举不胜举,教材能呈现的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力图能从多角度反映出飞行物的种类繁多。

科学家爷爷的一句话是图片的核心:“把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目的是让同学们自由表达,同时,又感到力不从心,有很多的现象他们不可能解释得清楚,会受到听众的怀疑或攻击。

这时,他们会迫切地需要事实和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表达,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才有发言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七单元飞上
蓝天教案
第七单元飞上蓝天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

所谓“多种途径”,主要包括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实验、查阅、请教等方法获取有用资料。

第七单元是综合探究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了,同学们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分别通过观察、调查等形式,体验了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过程,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测量工具和实验仪器开展测量和实验,以得到有用的数据和现象,验证自己的假设。

这些,为本单元二级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

(见图7-1)
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见表7-1)
“谁在天上飞”这一课的目标是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知程度。

首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引入,回顾自己所知道的能飞行的物体。

然后,以知识接龙的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将集体的智慧吸纳进个人的认知结构中。

再引导学生把知道
的飞行物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图片、模型、文字等,丰富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最后,举行一个小小飞行展示会,把同学们的作品摆放整齐,配上说明和精彩的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飞行物的探究上来。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对学生的水平也能了解得比较深入了。

“它们怎样飞行”则开始对飞行物进行探究了,但此时还在计划与组织阶段,主要内容是确定获取答案的途径。

教材先以两个版的篇幅呈现了不同种类的飞行物图片,能飞的物体是很多的,可以说举不胜举,教材能呈现的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力图能从多角度反映出飞行物的种类繁多。

科学家爷爷的一句话是图片的核心:“把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目的是让同学们自由表达,同时,又感到力不从心,有很多的现象他们不可能解释得清楚,会受到听众的怀疑或攻击。

这时,他们会迫切地需要事实和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表达,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才有发言权!”。

搜集资料的主要途径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做总结。

“飞行的秘密”是实施阶段。

不同的同学对事实与证据有不同的需要,其搜集途径也会不一样。

教材以飞机的飞行为例子,呈现了制作模型、做实验、请教他人、查阅资料等途径,这是一些“引子”,期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课题,选择、确定合适的途径,并切实开展起来,他们的活动与教
材所呈现的不可能完全一致。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飞行博览会,目的是以这种形式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科学自助餐》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飞行史,教材呈现了从2400年前中国的风筝到XX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这几千年来人类实现自己飞翔之梦的探究历程,学生要体会到人类在科学探究中所付出的艰辛与代价,感受到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决心和行动,能预测未来飞行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1 谁在天上飞
【要点】尽可能多地展现飞行的物体。

【目标】
(1)
说出已知的飞行物体;
(2)
能举办小小飞行展示会。

【怎样进行】
(1)
游戏
让同学们平心静气,坐正、闭眼、放松,伸出拳头,然后在脑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飞行的物体,想出一个,就伸出一只手指。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同样采取游戏的形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一种能飞行的物体,不能重复,统计一下,在一定时间内(5分钟),一共能说出多少个。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以游戏的形式从数量上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识程度,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关注“飞行”这一目标上来。

(2)
小制作
同学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地飞行物,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教师应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的需要,准备好材料超市,为学生提供诸如剪刀、胶水、纸、彩笔、饮料瓶、塑料泡沫等常用材料,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3)
展示会
“展示会”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表达交流方式,同学们将作品进行适当地布置,展示学习研究的成果,可能起到互相借鉴、拓展认识的作用。

【应变参考】
这个小型展示会的筹备、布置也只有15分钟时间,在教室里举办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文字、图片、绘画等
平面作品贴在墙上,立体模型放在课桌上,可配一张小的说明卡片,然后同学们在教室内自由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

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飞行的资料。

2 它们怎样飞行
【要点】探讨搜集资料的途径
【目标】
(1)
知道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
(2)
能表达有关飞行的知识,能将飞行物进行分类;
(3)
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怎样进行】
(1)表达
与上一节课不同的是,此时要表达的不是飞行物的数量,而是某些特征了。

教学时,可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各种各样的飞行物,教师通过投影、挂图等媒体呈现一些飞行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说说某一种飞行物的知识。

如果仅仅采取讲述的方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很快消失,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
评选飞行小博士,看谁知道得多!

或者利用声音、肢体语言,表达出飞行物的形状、声响、动作特点、运动轨迹、结构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不至于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2)分类
在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将所有的飞行物进行分类,无论用什么分类标准,都将使学生对飞行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3)思考
同学们的表达和分类,难免会有人反对或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写进问题银行。

同时思考:对于自己的疑惑和别人的反对,我们要用事实与证据来解决。

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事实与证据呢?
在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基本途径,如查阅、调查、访问、实验等。

要让学生知道,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应多样化,要能从不同角度证明的观点。

事实与证据越充分,越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最后,写出研究计划。

教师要了解各组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并在课后为同学们准备相关的信息、工具与材料。

【参考询问要点】
“关于飞行,我们知道些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说出他所知道的知识。

“你们说的这种飞行物飞行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或是什么动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表现飞行物的特点。

3 飞行的秘密
【要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自己所要的资料
【目标】
(1)
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
(2)
能用小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3)
了解一些浅显的飞行原理。

【怎样进行】
在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途径之后,紧接着就要实实在在地进入搜集的环节了。

可能同学们对于各种途径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全体学生开展引导式探究,经历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飞机怎样飞行”为例子,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综合运用实验、调查、请教等途径,找到需要的事实与证据。

然后进行反思与评价,体验各种搜集途径的具体
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经验上的准备。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学生可接触的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环节浪费时间,将不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需要准备的有:信息方面:书籍、声音、图像、影视、网络等;
工具与材料方面:剪刀、笔、纸、胶水、透明胶带、绳子、小刀、气球、木块(片)、饮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废旧材料,这时便可以放在用场了。

最后,将搜集到的事实与证据进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论文。

【应变参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现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搜集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非得这样。

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各自独立开展研究,搜集资料,最后互相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